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山河锦衣行 » 第八章 求援

第八章 求援

    山海关不足半月之内又一次易主,大营之中吴三桂扶额低头沉思着,这些日子吴三桂一直处于被动状态,虽说自己可以据关而守,但是仅仅凭借唐通之前送来的粮食怎么可能撑起这么大的一支军队。

    自己这一下算是彻底跟李自成撕破脸了,但是家父在京中受罪,做儿子的又怎么能坐视不理?

    他想要反攻李自成,但是凭借自己手上的兵马肯定不够,不能再等了,再三思索之下,吴三桂决定要借兵,此时李自成的大军已经开拔了。

    吴三桂派出使者一路向北向多尔衮求援,派出了数波使者都没有从多尔衮哪里得到什么确切的消息,多尔衮似乎不想帮助自己。

    此时,吴三桂的心中已经升起了退意,最坏的打算便是撤离山海关,退回辽东自己还有一亩三分地,如果自己还继续留在山海关,恐怕就是死路一条了,李自成的人马势头正盛,坚守必然不是长久之计。

    想到这里吴三桂头皮一阵麻意,他已经数日没有合眼了,一阵困意袭来,吴三桂靠在椅子上迷迷糊糊睡了下去。

    睡梦中,他梦见山海关被攻破了,自己被万箭穿心射死在了城墙之上,吴三桂大叫一声,从椅子上坐了起来,出帐一望,东方已经白了,营中已经开始造饭。

    突然帐外有人禀报。

    “报!将军!”

    吴三桂打了一个颤,从椅子上惊醒了,“何事!?”

    来者一句话,让吴三桂后背一阵凉意。

    山海关外有出现了一支清兵,领头的清军要入关与自己见面。

    清兵?难道是清军的援军?

    他连忙问道:“在哪里!?多少人马?“

    “不足百人,就在城门下等将军的口信。”报信的士兵恭敬地说。

    吴三桂捻了捻胡子,“放他们进来吧。”

    吴三桂的目光投向大帐入口,他在想着对策。不足百人,这就是多尔衮的态度吗?

    不管对方是什么意思,吴三桂都决定见见他。

    没过多久,大帐之外传来一阵喧闹声。

    不多时一披甲带刀的汉子在一众兵士的簇拥下走了进来,这汉子身体消瘦,双眼却炯炯有神,但是看得出来,这不是什么带兵打仗的人

    吴三桂挥挥手撤走了士兵,在自家的地盘还能怕了几十个清兵不成?

    吴三桂一眼便认出了来人,他哈哈大笑起来,“哈哈哈哈哈哈,是你!”

    来人可算得上是吴三桂的老熟人了,他便是大清第一文臣范文程。

    说起他来,却是十分的有名,他是北宋名相范仲淹的十七世孙,也算得上是出身名门了,

    范文程行礼,“见过总兵大人,明人不说暗话,摄政王大人同意出兵。”

    吴三桂拍案而起,“既然愿意出兵,那援军在何处?!”

    范文程笑了笑,他也赌对了,吴三桂真的是狗急跳墙没有办法了,“摄政王说了,援兵这件事情还需要您与他面议。”

    “什么!?”吴三桂当场想砍了范文程,但很快冷静了下来,现在是自己有求于别人,这点罪还是要受的,“不妥,我不在,谁来守山海关?”

    范文程又笑了,一脸得逞的样子,“这便是在下来的目的,大人您脱身去见摄政王,我替您守山海关。”

    吴三桂刚想反驳,却被范文程一句话给抵了回去,“将军,您的时间不多了。李自成的军队相信不日便会抵达山海关。”

    吴三桂的火气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他不得不佩服这位名相之后,不能再等下去了。

    这顿早饭吴三桂吃的可以说是十分难受,面前的菜肴吃起来也没什么胃口。

    吴三桂唤来副将交代了事宜,一方面让他看好范文程,另一方面让其整军备战,自己则是大手一挥召集了百余名骑兵,带足干粮,趁着天未亮,驱马出了山海关,向北进发。

    对于这条路,吴三桂再熟悉不过,这些年跟女真人打交道就是通过条路的,吴三桂狠抽了几下胯下的马匹,一路上遇到了不少女真的散骑,但自己挂了山海关的旗子,这些散骑也便远远的离开了。

    策马狂奔不出数日,吴三桂终于到了盛京,见到了这位不止一次打交道的摄政王,只是这次两者之间的关系微妙了些许。

    多尔衮身强力壮,相貌英武,颇有几分西北汉子的模样,看似敦厚老实,实则心机甚深,他知道吴三桂一定会来,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多尔衮立刻传令以嘉宾之礼召见吴三桂。多尔衮见到了怒容满面的吴三桂明知故问道:“吴总兵驾临,不知有何见教?”

    吴三桂心里一边骂着娘,一遍和颜悦色的道:“明清两国世通和好,当年大清内部自相侵伐时,我明朝也曾发兵相助过。今日明朝不幸,闯逆横行,京都沦陷,君王晏驾,此仇此恨,不共戴天,只是举国无一男儿勤工起师。本军又兵微将寡,难挡乌合之众。清国如尚念邻邦之友谊,亦应举国发兵,助我一臂之力。”

    吴三桂这话让多尔衮十分舒服,要知道建州女真当年不过是一对小小的部落,但是吴三桂却把部落说成了国,一下就提高了不知道多少个档次。

    多尔衮有些得意的点了点头,心中不由的暗自欢喜,真是千载难逢之良机呀!他心里虽然这样想,但口里却推搪拒绝。他故意皱了皱眉头说:“明国内乱,按说我大清应尽邻邦之谊而救援,只是我大清国小兵弱,恐救助不成,于事无补,将来反自受其累,落得千古骂名。此事乃力所难及,还请将军多加谅解。”

    吴三桂在心中破口大骂,如果这是在山海关,吴三桂已经拔刀砍多尔衮了,这建奴是在跟自己谈条件,吴三桂佯装哀求说:“不必过虑,贼虽多,皆都是些乌合之众,只要大清肯出兵,无不奏凯歌之理。”

    多尔衮还是没有想听到自己想听的东西,他知道吴三桂还没急到火烧眉毛的地步,便推脱了起来,他一面将吴三桂留了下来,一面又命令手下做好准备,随时准备开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