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叶落汴京 » 远谋

远谋

    通过将近三个月的相处,齐佩玉和赵匡义之间培养了一种很深的感情,说不清是姐弟情还是爱情,但是懵懵懂懂的两个人,却都已经互相产生了深深的依赖。

    一个月前,当赵匡义无意中提及,哥哥赵匡胤的新兵训练即将展开考核时,齐佩玉的大脑中闪电般的接通了一根线路,随即,她若无其事的了解了一下情况,又有意无意的提及神农山的情况,这一下,正好勾起了赵匡义心中无限的愤恨和屈辱,齐佩玉趁机说道:“何不建议你的哥哥,借这个练兵的机会,直接消灭了这伙土匪,替天行道,除暴安良。”赵匡义当即表示赞同,随后,齐佩玉更是手绘了一副神农山地图,让赵匡义牢记在心,不然,就凭赵匡义大半夜跟着齐佩玉狂奔出山的经历,又怎能畅通无阻的上的山去。随后,赵匡义便找了个时机向赵匡胤提了这个建议,赵匡胤当即应允,一方面,新兵练兵确实需要实战,而剿匪又是一举两得的机会,十分难得;另一方面,他心里也隐约有替弟弟复仇的愿望,于是,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今天,赵匡义特别高兴,急忙来到宅院,把战斗的情况给齐佩玉说了一遍,齐佩玉听完,流出了眼泪,随后,就来到了祭台前,点燃了三柱清香,将此事告知父亲的在天之灵,旋即又转身向赵匡义行了一礼,以示谢意,赵匡义一时也有点不知所措,局促的看着齐佩玉。

    齐佩玉心里也在默默思量,自古以来,女子无才便是德,人们对聪明女人的包容度本来就很低,何况当今乱世,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更何况自己如今无人可以依靠,而赵匡义不但家世较为显赫,而且有勇有谋,何不把自己的才学施展在他的身上,以此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唯一的牵碍就是二人有一定的年龄差距,一时还不是考虑男女之事的时候,只能暂且这样,以后再徐徐图之。

    赵匡义心里也在打算,自己对这个同甘苦,共患难的姑娘也是打心眼里喜欢,特别是她聪慧异常,总能给自己出好主意,更让他产生了依赖,可是考虑到2人的年龄差距,而且婚姻大事又得父母做主,也只能暂且这样。

    就这样,二人各怀心事的坐了一会,齐佩玉开口问道:“你下一步怎么打算?”赵匡义道:“也没有太明确的打算,父亲让我来汴京投奔哥哥,就是让我多多历练。”齐佩玉说:“当今这个时代,是一场残酷的武力争霸,强权崛起,势力更替,皇帝成为权谋的牺牲品,然而一切在武力面前又都变得不值一提。”听到这里,赵匡义不禁心中升起了三分敬佩,七分好奇,这个女孩到底是怎么成长起来的,竟然能说出这样的话。“虽然这近百年来,皇帝如走马灯般不停更换,但我以为如果不能使九州合为一统,皆有天子之名而无其实者也。近来,我常听人说,晋王为人颇具雄才大略且胸怀正义,这大概就是真正的帝王之相吧!”赵匡义又一次的震惊,这些话,又岂是什么人都能说的出来的,她真是上天派来辅助我的吗?“既然你哥哥已经在晋王手下任职,你也应该抓紧请求你哥哥为你谋个武官的差事,哪怕品级很低,只要是进入这个阵营,就可以慢慢发展,徐徐图之!”赵匡义这时候已经是言听计从了,慢慢的点了点头。

    一转眼,时间来到了公元954年,正月十七日,周太祖郭威病逝,正月二十一日,柴荣在灵柩前即位,定国号显德,深受信任的赵匡胤得以执掌禁军,柴荣即位没几天,北汉就联合契丹南下,意图趁柴荣立足未稳,攻伐大周。说起这个北汉,其实与后汉是一脉相承的国家,后汉乾祐三年(950年),隐帝刘承佑猜忌大将郭威,竟将郭威留在开封的家人灭门,又派人刺杀在外带兵作战的郭威,哪知刺客是郭威的亲信,将事情经过全部透露给郭威,没有任何政治野心和思想准备的郭威被逼反叛,在邺都(今河北大名东北)起兵。十一月二十一日(951年1月1日),隐帝被杀。郭威称帝建立后周。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河东节度使、太原尹刘崇也据河东十二州称帝,仍用后汉的乾祐年号,史称北汉,是十国里唯一在北方的政权。所以说,两国之间是世仇,这个时候出兵伐周也未出柴荣所料,但是毕竟是契丹、北汉联军来犯,却也不能大意,而且自己初登大宝,虽然平日里众人均知自己胸怀大志,却从未在大战中有所显露,自己一定要抓住这个树立威信,镇压骄兵悍将的机会。因此,不出意外,柴荣宣布亲征。两军在泽州高平之南的巴公原遭遇。大战展开时,右军樊爱能、何徽部不战遁溃,局势十分危急。在此关头,赵匡胤振臂高呼:“主上面临险境,我等当拼死一战!”又请禁军大将张永德率弓箭手抢占左边高地。赵、张二人各率精兵两千,左右夹击,以死拼杀,加上柴荣亲临督战,士气大振,最终大破北汉军。赵匡胤随军乘胜攻北汉都城太原,焚烧城门,左臂被流箭射中,柴荣制止他再攻城。回师后,赵匡胤被任命为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虽是加衔,但已属中高级将领。

    就此,赵匡胤在大周将帅中崭露头角,深受柴荣的器重和信任,与此同时,他也开始为他15岁的弟弟赵匡义,当得知弟弟想要加入军队的时候,赵匡胤心中也是百感交集,喜的是这个弟弟不畏战事,知道上进!叹的是赵家父子都爱武不喜文,以后难以在政坛上更进一步!过了几日,找了个合适的时机,趁着柴荣心情好,赵匡胤向柴荣提了这件事,于是,赵匡义就被封为了右班殿直,虽然官职低微,但毕竟是入伍即为军官,起点之高又岂是齐山等穷苦出身之人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