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我在龙国记载华夏 » 第三十一章 对策

第三十一章 对策

    张老爷子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叫张宜修,宜修,修饰得宜,恰到好处之意,寓意是是希望儿子懂得变通,能堪破世俗道理。

    李老爷子儿子名叫李若竹,竹者,秀逸有神韵,纤细柔美,长青不败,清丽俊逸,象征翩翩君子风度;

    竹子空心,象征谦虚,品格虚心能自持,在古人眼中,竹的寓意极佳,李老爷子以竹为名,是希望儿子像竹一般,有高洁坚贞的气节,不轻易屈服于困难。

    但事与愿违,两人的儿子都没有完全朝着他们希望的方向成长,反而被带歪了。

    对于李若竹和张宜修而言,父辈虽然常常发生争吵,脸红脖子粗,但是他们两却是从小玩到大的铁哥们,不是亲兄弟胜是亲兄弟,偶尔还会在各自家中吃饭,过夜。

    张家祖上几代都是读书人出身,对于张青的性子那是深痛恶觉,觉得丢了张家颜面。

    所以他们对张宜修是给予厚望,受爷爷奶奶影响,张宜修性子温和,像个文弱书生,一直被张青诟病。

    而李家祖祖辈辈从父亲这一辈起才出了一个有如此成就的读书人,自然也是希望李若竹像其父亲一般功成名就,金榜题名。

    但是李若竹刚出生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隔辈亲隔辈亲,差点把他给宠坏了。

    李平见状就带在身边,常常布置在当时的李若竹看来是极为繁重的功课,李平每每检查时,发现儿子功课都不过关,性子火爆的他总是忍不住就上手教育,毕竟他从小也是被打着长大的,那时候提倡的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每家都打。

    而李平的妻子虽然贤惠,但是对儿子是溺爱的很,看到儿子被打就护着,一个要打一个护着,使得李平对儿子越发严厉。

    而李若竹对于张青老爷子的教育方式极为感兴趣,常常拿着他爸布置的功课去找张青请教,张青见状也是开心的很,我说不过你,打不过你,我教你儿子去。

    可能李平也没想到这个结果,而且两个人都喜欢对方儿子的性格,私下里不止一次教导过。

    两个人每每看到自己儿子和对头亲近总觉得气不顺,都觉得双方教坏了自己儿子。

    他们更没想到,这种缘分变相的又出现在隔代身上。

    李若竹有一儿一女,女儿就是李湘竹,从小乖巧懂事,很得老爷子喜欢,只是他没想到被张玉鸣这小子夺走了芳心。

    现在想想,两个人在高中时候关系就不正常。李湘竹和他弟弟李清和还有张玉鸣三人都在同一个高中上学,每次放学都是张玉鸣送李湘竹回来,李清和就不知道死哪去了。

    李平当时就严防死守过那小子,没想到最后还是被偷了家。

    对于李平老爷子的到来张玉鸣并不惊慌,一不是来找自己的,二来有人通风报信。

    他提前去房间换了一套儒雅的装扮,看的张老爷子一阵冷笑。

    本来就觉得这孙子不行,现在看到他为了给张老爷子留下好印象还特意打扮的人模狗样。

    要不是看着湘竹的面子上,呵~

    两位老爷子在书房落座,李湘竹乖巧的在一旁沏茶,倒茶。李老爷子很欣慰,张老爷子越看越满意,

    而张玉鸣就傻傻地矗立在爷爷身后,见李老爷子眼神打量过来就露出憨厚的笑容,看的李老爷子心烦,张老爷子看见自己孙子讨好对手也觉得恼火。

    “行了,你们年轻人出去吧。”恼火归恼火,孙媳妇还是要的,张老爷子发话,两个晚辈乖巧的退了出去。

    “怎么样,这身打扮帅吧!”张玉鸣压低声音,嘚瑟的说道。

    “还不错,就是太骚了,有点不像你!”

    两人在书房外怎么腻歪暂且不说,书房内,李平端着茶慢慢细品,对这次来意反倒不着急了,

    张青则是一杯茶,两口下肚,然后拿起茶壶继续倒。

    “粗鲁,有辱斯文!”李平放下茶杯,眉头微皱。

    他很喜欢喝茶,为此李湘竹还特意练就了一手不错的茶艺。

    张青一撅屁股,他就知道他要放什么屁。尽管如此,看到张青的行为,他还是有些忍不住,心里莫名火气开始上涌。

    张老爷子见好就收,毕竟自己一个文弱书生,跟一个与农活打了半辈子交道的蛮牛相比,他还是打不过的。

    他也不说话,喝完一杯茶,开口说道:

    “你这次来,是因为陆明?”

    “不然呢?现在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了”

    “我让人给他发邮件约见面被婉拒,打电话去也被拒绝了,事不过三,我还让郡沙的作协去邀请,他还是没同意!”李平对于这种情况很是头疼,他们一直想弄清《离骚》、《谏逐客书》的来历,但是陆明的回复一直是所有的来历在华夏历史中已经说明。

    这让他们一度怀疑是否是那些史学家弄错了,才导致了这个结果。

    但作为文坛大佬的他们,虽然不如那些专业研究人士,但对历史从来不缺少了解。

    历史是存在争议的,时间越远的历史越容易出现争议,毕竟这些历史无非两种途径,一时根据史书,正史或野史。而是根据文人作品推测,以及出土文物考据。

    但即使历史存在争议,但也不会存在如此大的差异,难道战国统一六国的君王也会弄错吗?

    “我倒是开始相信这个华夏历史了,能让他拒绝这么大的美名,恐怕所图甚大。”

    《离骚》这些古文没有弄清楚来历,他们也不好直接对外宣称什么。目前还只是在文坛里流转还那些网友中熟知,只要文坛没有肯定,这些文章的来历就有待考究。

    这也是他们迫切想要弄明白的原因。毕竟对于两颗明珠的出现,他们肯定是兴奋的。

    在他们看来,只要陆明出面解释一下,如果证明这这些古文确实为他所作,在别人找不出证据之前,恐怕在文坛内可以立马跃升大佬级别,出名只是早晚的事,恐怕陆明小到小时候撒尿,大到学历,成就都会被挖出来,成为新一代文人青年代表人物。

    两人又围绕陆明和《离骚》聊了一会,特别是李平,作为屈原的忠实粉丝,他最想弄清楚的还是《离骚》,讲的最后张青都烦了。

    “想那么多干嘛?顺其自然。那些古文出名是早晚的事,等到大势裹挟,一切都会水落石出。”

    网络上的沧海遗珠,不可能一直被掩埋,随着发酵,陆明受到的压力就会越大,人们也会展开对于真相的寻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