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朝擎天一柱 » 第七十三章义结金兰杨金水

第七十三章义结金兰杨金水

    二十个阅卷官要批阅近一万份的试卷,而且每份试卷必须要有四个阅卷官评阅过。这看起来,似乎工作量挺大的,但实际上工作量并不大。

    毕竟这八股取士,他的考试内容除了那几道策论题,那有些主观的成份,考官要认真的看一下,考生们写的有没有道理。其他的考试内容全是些死记硬背的东西,全是有标准答案的,阅卷时对一下就好了,很快的。

    就比如现在阅卷官们批的,王道秋他们会试第一场考的四书五经八股文,总共就七篇命题作文,字数也都被要求在二三百字。七篇文章加起来,总共也就二千个字左右,阅头遍卷的考官,花个十几分钟,把这二千个字读一遍,把标准答案要求的重点语句,划重点。

    这样七篇八股文,有多少标准答案要求的,被考生点到了。又有多少标准答案要求的,被考生漏掉了。这些一目了然,评分也简单明了。

    而且这样被头遍阅卷官划过重点,以及写过评语的卷子,后面三个阅卷官,再看头遍阅卷官划过的重点后,他们只要看个几眼,也就清楚这张卷该不该推荐了。

    所以批这七道八股题,头遍阅卷官只要花十几分钟,后面的三个阅卷官审核一下,一份卷子只要两三分钟。而这一个阅卷房分到的一千八百多份考卷,四个阅卷官一人分到四百多份。然后自己阅完,再顺时针,让其他三个阅卷官按顺序审核,这样阅完一份卷子,他根本花不了多少时间。

    不管贡院里面的忙碌,王道秋和殷正茂他们一起大吃大喝了一顿。赶在夜禁前回了家,洗了脸脚,钻进被窝就呼呼大睡了。

    翌日一早,王道秋睡了个自然醒,一出门就看见秋嫂还是在水井边洗被褥,而小丫头三娘则在一边帮忙。

    王道秋一过去,秋嫂忙帮王道秋打水,笑着招呼王道秋洗漱。王道秋则抱起三娘,微笑着问道:“小三娘,昨天的鸭子好不好吃啊?”

    “好吃,好吃,可好吃了,谢谢解元公的善心。”

    王道秋问三娘,烤鸭好不好吃,三娘还没说话呢,秋嫂就抢着回话。而且秋嫂回话时,那表情明显的带着心虚。一看秋嫂那个心虚样,再看看小丫头三娘一脸的委屈样,王道秋哪还不知道,昨天那鸭子,三娘倒底有没有吃到?

    于是面对秋嫂的心虚,王道秋拉着脸说道:“秋嫂,三娘这丫头我喜欢的紧。以后我给她的东西,你可以分给她俩个哥哥吃,但必须也要给她留一些。”

    “嗨,解元公,对不住您了。昨天都是我那个不争气的男人,他昨晚下工回来,看到我带回去的那只烤鸭,就又去打了半斤酒,一个人在那儿又吃又喝的。两小子也只分了点鸭头鸭屁股,我和三娘一口没捞着。”

    看王道秋拉着脸,又把话说的这么明了,秋嫂也不敢再隐瞒,就说了实话。

    王道秋在这儿也住了有四个月了,秋嫂他男人李二狗有多不着调,他早有耳闻。现在又听说自己昨天送小丫头三娘的那只烤鸭,昨儿都被李二狗那畜牲一人吃了,秋嫂和三娘一口没捞着,他也是气坏了。

    不过李二狗再不着调,也是秋嫂的男人,三娘的爹。当着秋嫂和三娘的面,他也不好说什么。于是只能气呼呼的去洗漱,想着有机会去找一找杨金水,让杨金水这个内宫监掌印,好好收拾收拾那只李二狗。

    真是想什么,来什么,王道秋这边正一边洗漱,一边想着去找杨金水,让杨金水出面教训教训那只李二狗呢?那边内宫监的一个小太监,已经上门了。

    这小太监站在小院门口,看到王道秋在院中水井边洗漱,他也不进来,只是侍立在那儿,很有礼貌的说道:“解元郎,杨公公差小的过来看看解元郎有没有空,杨公公想请解元郎过去说话。”

    自己正想找杨金水呢,他倒自己派人找上门了,这不正好呢?于是王道秋就冲那个小太监说道:“我昨日刚考完会试,今日是有空的。你去给杨公公回个话,说我洗漱完吃过早饭,就过去见他。”

    “哎,好嘞,小的这就去回禀杨公公。解元郎您忙,小的告辞了。”

    “恕不远送”

    目送走小太监,王道秋洗漱完,又去街上小吃摊吃了顿早点,就去内宫监找杨金水了。

    一进内宫监,杨金水正在那儿等他,杨金水一见王道秋来了,他忙让座上茶。双方虚情假意客套了几句话后,杨金水就把话题,扯到了他今天找王道秋的正事上。他对王道秋说道:“解元郎啊,这一个冬天,宛平南涧河那边,离南涧河与永定河交汇处,向上三里的地方,在两山间筑起了一座长三十七丈,高五丈四尺的堤坝。把河水拦住后,接着又填河道,挖平河道两侧的山,一共造出了二百七十四亩的平地。”

    “现在地平了,那就该营建工坊了。而宫里营造这一块儿,一向都是由我们内宫监负责的。这次也一样,宫里把差事交给了我们,还要求我们在春耕前必须完成。解元郎吧,不怕你笑话,宫里那些房舍,宫外那些陵寝,一直都是我们内宫监在造。可这钢铁厂,我们还真没造过,所以我现在心里没底,这不就只好麻烦你解元郎了吗!多包涵、多包涵。”

    说完话,杨金水就很客气的站起来,向王道秋敬茶。

    人家堂堂内宫监掌印,又是内廷老大吕方的干儿子,王道秋哪敢托大,接受杨金水的敬茶?

    于是杨金水这茶一敬过来,王道秋马上就站了起来,双手把杨金水敬过来的茶往外推,并说道:“杨公公,你我虽没见过几面,但王某对杨公公一见如故,视杨公公为自己的兄长。如杨公公再这么见外,那就是嫌弃我王道秋卑微,看不起我王道秋。”

    “哎呦喂,解元郎,你是堂堂浙江省的解元,会试后选庶吉士入翰林,将来封侯拜相只是时间问题。我杨金水一介阉人,哪有资格看不起解元郎啊?解元郎,说笑了,说笑了。”

    说真的,杨金水现在这话,可不是在逗王道秋玩,作为内廷老大吕方的干儿子,他天天去吕方那儿套近乎。而天天粘在吕方的身边,他自然己经从吕方那儿知道了,王道秋和嘉靖帝的关系,王道秋和陆炳的关系,以及王道秋帮白云观开发玻璃,开发新药丸,让现在的白云观日进寸金的事。

    一个能简在帝心,又交好皇帝最信任最亲近的发小陆炳,以及道门的解元,一个能点石成金的摇钱树,他将来的前途可想而知。而且杨金水还从吕方口里得知,嘉靖帝曾亲口透露过,只要王道秋在殿试中,考试成绩排在前二十,试卷交到他嘉靖帝手上,由他嘉靖帝定名次,那么王道秋就是今科的状元。

    想着王道秋那不可限量的前途,阉人杨金水,哪敢瞧不起他呀!所以现在王道秋说杨金水瞧不起他,杨金水心里那是委屈极了。

    而看到杨金水现在那一脸的倒霉样,王道秋也不好意思再装。于是他诚恳的小声对杨金水说道:“杨兄,人生在世,世事无常有风有雨的,得靠朋友帮衬。王某有个提议,若杨兄不弃,我愿以杨兄结为异姓兄弟,以后你我守望相助,互相帮衬着共渡难关。杨兄,你意下如何?”

    “王兄弟,说实话,杨某也想与兄弟联手,只是这内外廷勾联,一旦被有司查实,你我可都是死罪啊!”

    王道秋发出了结成同伙的邀请,其实在这方面杨金水也很心动。毕竟他的目标是接吕方的班,掌印司礼监。可掌印司礼监,这就不但要有皇帝的信任,还得有政务处理能力,能帮皇上把那些麻烦事,都给处理了。否则你这事办不了,那事做不了主,什么狗屁点小事都要报给皇上,都要麻烦皇上去处理,那你这个司礼监能掌印几天?

    所以要掌印司礼监,就必须要有处理政务的能力,能帮皇上“批红”,能让皇上安安心心的去“快乐”。可在处理政务这一块儿上,他杨金水差他干爹吕方,说永远可能没有这么远,但十万八千里还是有的。

    因此他杨金水要想将来能掌印司礼监,他的背后必须要有一个懂政务的人帮他。而在这方面,王道秋就是那个最好的人选。毕竟王道秋他不可能阉了自己,进宫去跟他杨金水抢那个司礼监的位子。

    双方不存在竞争关系,那自然可以合作。不过大明王朝祖训,皇上身边的内侍结交外臣,那是死罪。所以想到与王道秋结交的那后果,杨金水又有些犹豫了。

    看到杨金水犹豫害怕,王道秋又附耳,对杨金水耳语道:“你我结拜异姓兄弟,只寻一个夜晚,就你我二人对天盟誓。不换金兰帖,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一切全凭天地良心。”

    “真的啊!解元郎,你真不嫌弃杨某是个阉人。”

    “杨兄,阉人怎么啦?但凡还有办法,谁甘心会去当个阉人?说起来你们,也都是些可怜人啊!”

    “解元郎,别说了,别说了!行,既然你王道秋把我们阉人当人,把我杨金水当人。那咱俩就选个黄道吉日结拜,从此你我兄弟,荣辱与共,相互扶持。”

    “善”

    跟杨金水商量定了结为异姓兄弟的事,然后双方又把话题,扯回到了正事钢铁厂上。在这方面,王道秋有自己的想法,不过凡事决策还得因地制宜。于是王道秋就让杨金水,跟他一起去工地看看,一切等看过了现场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