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朝擎天一柱 » 第七十四章决定李二狗的未来

第七十四章决定李二狗的未来

    跟杨金水坐着马车,来到城外宛平县永定河边的南涧河工地。王道秋来到这儿的时候,这里还是密密麻麻的足有上万人,在此忙碌。

    原来的南涧河河道,已经被填平了一千五百多米,两侧原来的山坡,也被开挖石块用来填河道,现在也成了一片平地。

    指着这工地,杨金水向王道秋介绍道:“按着王兄弟你与宫里原来的规划,我们把这南涧河河道填平,高出永定河平时水位五尺多,也高出永定河八九月份时的洪水水位。在这块填平的河道里,我们还设了两条宽五尺多、深七尺的排水渠,将来会在这两排水渠里安装水轮机,利用水从大坝上冲泄而下的动力,带动水轮机去打铁。”

    “两侧山腰上现在正在开挖的,也是两条排水渠,水在山腰上,平时可直接送入工坊内,给铸锭冷却。汛期就打开水闸,全力泄洪。还有这沿永定河边,也会填一条长两里多,宽四丈多的平地,到时用来堆放矿石。这些工程都是小事,工匠们都会做,征发的上万劳役,咱们也可以一直用到春耕前。现在的主要问题是,那炼铁炉子该怎么建?”

    “司礼监传皇上的意思,是说锦衣卫兵器局里,那一炉可以炼七八万斤铁水的炉子小了,要建大的。在建大炉子这一方面,为兄的内宫监里可真没谁在行,只能靠兄弟你了。毕竟现在在我大明,兄弟你是这方面的第一高手,锦衣卫兵器局里的那炉子,就是你设计督造的。这事兄弟,你可一定要帮帮哥哥啊!”

    杨金水的话很客气,听着杨金水的恭维,王道秋心里有些小得意,不过也更重视这事了。毕竟这事要搞砸了,会砸了他自已的招牌。

    考虑了一下,王道秋对杨金水说道:“这样杨兄,我看这块二百多亩的平地,咱们以靠左那侧的排水渠为界。左边为未来钢铁厂工匠们的住宅区,右侧为生产区。至于炼铁炉吗,从永定河这一侧起,咱们每隔五十丈,先建三座小的炼铁炉,这炉子不用多大,比锦衣卫的那两座大个四五倍,也就是一炉能岀三十万斤铁水左右。”

    “至于后面吗,我打算建两座一炉可炼铁水上百万斤的炉子。不过我不敢确定这上百万斤铁水和焦炭,在炉子里的那热量会不会把炉子给热塌了。所以这一炉上百万斤铁水的炉子,它外墙得包钢固定,另外也得建更大的支撑架,这费用和工艺就比较大了。”

    王道秋说能建一炉可以炼上百万铁水的炉子,一听这个,杨金水高兴了。为公家做事吗,反正什么事都往大了做,做成了功劳是自己的,失败了又不用自己赔一分钱,包赚不赔的买卖啊!而且像这种从没有先例的事,即使失败了,皇帝也不会追究,毕竟这只不过是一次试验而已。

    想明白这些,杨金水高兴了,拉着王道秋就让上高炉。还劝解王道秋,搞大事情才有大功劳,反正又不用自己掏一文铜钱。

    看着杨金水眼里闪出的那贪婪眼神,听着杨金水给自己当人生导师。王道秋似乎也明白了,为什么当官的都喜欢搞大工程。同时他也想到了另外的一些小猫腻,于是他就压着声音问道:“兄长,你这么热心给这钢铁厂上大项目。如果小弟没猜错的话,这钢铁厂建起来后,应该是由兄长你来打理吧?”

    “哈哈哈哈,贤弟果然聪慧。既然贤弟都猜到了,那为兄也就不瞒贤弟了,为兄现在的确是在争取这个位子。如果贤弟和为兄一起,把那一炉可炼百万斤铁水的大炉子建起来。有了这份功劳,估计钢铁厂这位子就是为兄的了。哈哈哈哈哈。”

    有皇帝身边的内宫监掌印不当,却跑来这荒山野岭,远离领导,这让王道秋有些想不明白了。于是他就问道:“兄长,你这内宫监掌印做的好好的,怎么就想到这荒郊野岭来管这钢铁厂了呢?在宫里当差,在皇上身边,在吕公公身边,那不是更有前途吗?”

    “嗨,贤弟啊,你有所不知,这劳什子内宫监掌印,说起来好听,但实际上就是个打杂的。皇上差事派下来,你调度工匠去干,干得好是应该的。干的活不让贵人们满意,我就跟工匠们一样该罚。内宫监那些活说白了,你即使再用心干,也不会有什么大功劳。而没有大功劳,又怎么讨主子的欢心,又怎么能有更好差事?”

    “而这钢铁厂就不一样了,一年下来至少是几百万两银子,几万万斤的钢铁,这里面……?呵呵呵呵,贤弟啊!为兄敢说,这次为兄只要抢到了钢铁厂这个位子,最多三年,为兄就能进司礼监。”

    资源!在官场混,品级大小并不是关键,而是你手里有没有实权,有多大的资源。说白了,官场和商场一样,双方合作的基础,是你手里得有对方想要的资源。

    明白了这点,王道秋也为自己选了个对的合作伙伴,而感到高兴。于是他信心满满的跟杨金水保证道:“三天,最多三天,小弟这边就能把图纸给兄长画出来。而在小弟画图纸的这三天里,兄长你就去调拨建炉子用的耐火砖和工匠。三天后图纸出来,小弟就搬来这工地上住,一定督督工匠们,把那些炉子,尽快给兄长建起来。”

    “哎呦喂,这怎么话说的,那哥哥就先谢谢兄弟了。兄弟放心,这事为兄一定全力支持兄弟。到时我会派俩机灵的小太监,到这儿来听用,兄弟想让为兄做什么,让小太监来支会为兄一声就可以了。”

    “行,那就这样吧!不过兄长,这次调工匠,你把那个泥瓦匠李二狗,给我调这工地上来。”

    “李二狗!兄弟,李二狗他媳妇不是在你那儿当下人吗?怎么,他哪儿得罪你了?”

    “嗨,兄长,你不知道那李二狗,是有多浑蛋。昨天小弟我考完会试,就和几个朋友一起上酒楼大吃了一顿。席上我觉得店家烤鸭做的地道,就………。”

    接下来王道秋就把李二狗一个人吃烤鸭,一口也没分给秋嫂和小丫头三娘的事,详详细细的告诉了杨金水。杨金水听完王道秋的话,他也是气炸了,毕竟他们这些阉人,除了是犯官之后,就是穷的活不下去的苦孩子。而杨金水就是曾经活不下去的苦孩子,当年杨金水就是因为家里实在太穷了,才到宫里应聘,卖了自己为家里其他人换一条活路的。

    在杨金水他的记忆里,他也有一个瘦的皮包骨的可怜妹妹。现在王道秋说到了可怜的小丫头三娘,杨金水立马就想到了他自己的那个可怜妹妹。于是对那李二狗,杨金水也是更气了。

    听完王道秋的叙述,想着自己那可怜的妹妹,杨金水咬着牙,硬狠狠的说道:“放心吧兄弟,为兄我这次绝饶不了那只李二狗。回去我就把那条狗调来工地,我还会交待他们工头,有什么重活脏活,都让那李二狗干,累死那个龟孙子。”

    “行,行,那就多谢兄长了。”

    “嗨,贤弟,谢什么啊?那条没人性的李二狗,就该好好治治他。”

    …………

    事情商量定,王道秋和杨金水就回去了。以后三天,王道秋白天应付殷正茂他们几个,晚上就灵魂穿回图书馆,查资料出图纸。

    三天后按着约定,王道秋搬到了南涧河工地住。杨金水也是个会来事的,在王道秋画图纸的那三天里,他不但调拨了几十万块耐火砖和上百名工匠。他还在工地里的一块清静地方,给王道秋建了一座小院,供王道秋在这里居住。

    王道秋一到这儿后,就雷厉风行的开始规划地基,指挥工匠们开干。忙活了一天,天黑下来后,他让工匠们收工,回去休息。

    而就在这时,那只李二狗悄摸摸的凑到了王道秋身边,可怜巴巴的说道:“大老爷,小的知道错了,您大人不记小人过,您就跟管事的说说,放我回城里去干活吧!大老爷,您看这一天的,工头尽让我搬耐火砖了。那砖一块儿四五十斤重,累死人。而且我只要稍微慢一点,工头的鞭子就下来了,这把我累的!大老爷,工头都跟我明说了,我遭这罪,都是因为前几天,我一人吃了您送我家小丫头的那只烤鸭。大老爷,我错了,我错了,我下次再也不敢了,您就饶了我这回吧!”

    说完话,李二狗就没脸没皮的,直接给王道秋跪下了,那模样还装的十分的可怜。李二狗这可怜样,心善的人可能还真会被他骗了感情,但王道秋不会。因为王道秋有图书馆,因为历史书上己经清清楚楚的记录了,这个隆庆帝未来的老丈人,万历帝的外公,得势后是有多坏。

    说实话,就李二狗这种人渣,王道秋要不是看秋嫂才刚三十,还有需要。小三娘和她两哥哥都还小,需要有一个能顶门立户的,他现在就想弄死这只李二狗。

    想着李二狗后来的为害一方,再看看李二狗跪在地上的那副恶心样。王道秋强压住心里的火气,对杨金水派给他的那俩个小太监说道:“把这只癞皮狗拉走,交待他们工头,赏他二十鞭,晚上不许他吃饭。”

    “哎呦,大老爷,您不能这样啊!您不能这样啊!我错了,我错了,我给您磕头了,您饶了我吧,您……。”

    “走走,你个癞皮狗………。”

    听到王道秋让工头赏他二十鞭,晚上还不给他饭吃,李二狗吓的忙就抱着王道秋的大腿,开始在那儿哭嚎着求饶。

    而杨金水派来伺候王道秋的那两个小太监,见李二狗竟敢去抱王大老爷的大腿。他们连忙上去把李二狗的手掰开,一人一只胳膊,就把李二狗反剪着,给拉走了。

    看着嘴里苦苦哀求,被拉走的李二狗,王道秋心里打定了主意。既然今天已经跟这只李二狗结下了梁子,那么如果以后这只李二狗,经此一次教训,能改邪归正,好好养家,那还则罢了。如果他以后还是死性不改,只管自己快活,不管妻儿死活,将来还是把三娘卖给了那裕王府。那么李二狗这人,就不能再留了,可不能让这条狗当上了国舅,再来报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