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朝擎天一柱 » 第七十五章高中会元

第七十五章高中会元

    就在王道秋在南涧河紧张忙碌的时候,二月二十七日,会试结束后的第十日。今科会试的进士名单,就准时送到了嘉靖帝的御案上,等待嘉靖帝的御批。

    拿起礼部送上来的今科进士名单,嘉靖帝一看就乐了。因为这份名单抬头的一行字就是:第一名:王道秋

    王道秋是今科的会元,这结果太可乐了。于是嘉靖帝拿着这份名单,就向身边的吕方扬了扬,问道:“这份名单,你看过了吗?”

    “回皇上的话,这份名单,奴才已经看过了。”

    “看过了,看过了好啊!真没想到啊,那小子还真个天才呃,啥都会,还考了个会元。好啊!好啊!这可真是老天爷赏给朕的啊!对了,那小子现在还在南涧河工地吗?”

    “是的陛下,自今科会试结束后,杨金水那个奴才为建炼铁炉子,就去找了会元郎帮忙。会元郎画好图纸后,就一直住在工地,指导工匠们建炉子。据今早内宫监那边传来的消息,说那边昨天就已经建好了一口大炉子,昨晚己经在炉子里面烧火烘炉子了。今天中午他们就准备上料,先烧一炉试试看。”

    “好啊,好啊!办事用心啊!这样吕方,下午叫上陆炳、严首辅,咱们一起去见证一下,那一炉炼几十万斤铁水的炉子,里怎么流出铁水的。如果事成了,朕就把这会元的喜报,亲手送成那小子。如果事情搞砸了,那小子就去第三百名吊车尾吧!”

    “是,奴才这就去安排。”

    应完嘉靖帝的话,吕方忙就出去安排了。而等吕方走后,嘉靖帝笑着拿起了御笔,在上面朱批“准奏”。刚才他在吕方面前说,王道秋那建的炉子若失败,这个会元他就不给了,那不过只是跟吕方开个玩笑而已。

    毕竟自打王道秋进入他嘉靖帝的世界后,蜂窝煤一个冬天的生意,就已经帮他赚了三十多万两银子。制药和造玻璃,更是帮白云观赚了近百万两的银子。现在修道,已经不是他嘉靖大帝给道门银子,而是道门每月孝敬他十万两银子了。

    可以说,仅仅这几个月,靠着王道秋,他嘉靖帝就已经成功脱贫。如果等钢铁厂再建起来,每年那几百万两银子的进账,他嘉靖大帝从此就财务自由了。

    现在的王道秋对于嘉靖帝来说,就是财神爷。因此对王道秋,嘉靖帝才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不给“会元”呢!更何况王道秋上次在白云观中代天传旨,那些信息嘉靖帝可还都记得,如果那些都应验了……。

    所以现在王道秋对于嘉靖帝来说,很重要很重要,他要极力的去笼络。

    在西苑吃过午饭,嘉靖帝和陆炳、吕方、严嵩,就一身便装,在几百名同样便装的锦衣卫的护卫下,来到了南涧河钢铁厂在建工地。

    一到这儿,嘉靖帝就看到了一座足有两层楼高的高炉,上面有工匠正通过专用通道,一车一车的往炉里倒原料,而王道秋此时,则在围着炉子绕圈圈,四处摸那炉温对炉壁的影响。

    看着王道秋的那认真样,嘉靖帝很欣慰,笑着让吕方,去把王道秋叫过来说话。

    吕方过去炉边,挡在了王道秋绕炉子走的前进路线上。王道秋正一边走一边摸炉壁呢,猛的就觉得有人挡在了他的前面,他不悦的抬头,正准备训人呢!见是司礼监老大吕方,他忙把怒容切换成笑脸,笑着问道:“吕公公,你怎么来了?”

    听了王道秋的问话,吕方笑着先指了指嘉靖帝他们那个方向,然后压着声音说道:“过去回话。”

    顺着吕方手指的方向,王道秋看到了嘉靖帝、陆炳和严阁老。见这几位当今大明王朝最有权势的大佬,都来了,王道秋忙先给吕方行了个礼,然后就快步向嘉靖帝他们那边走去。

    一近到嘉靖帝跟前,王道秋都没来得及行礼呢,嘉靖帝就问道:“怎么样,炉子没什么问题吧?”

    “是的陛下,目前看一切都还很好。我们是一个时辰前结束烘炉,开始上料的。现在已经加进去上百万斤的焦炭和铁矿石了,目前炉温很正常。恭喜陛下,没意外的话,这炼铁炉能成。”

    “哈哈哈哈,能成就好啊!我听司礼监报上来的消息,说你这炉子一次可以炼三十万斤的铁水。而且你还准备,建一次能炼上百万斤铁水的炉子。”

    “是的陛下,臣跟内宫监杨公公商量的是,建三座这样一炉可以炼三十万斤铁水的小炉子,再建两座一炉可炼上百斤铁水的大炉子。这样每天一个炉子炼四炉铁水,五个炉子加一起,一天就可炼铁一千二百万斤左右。”

    一个炼铁厂一天就可炼一千二百万斤铁,这让一向喜欢大手笔的嘉靖帝很高兴。但把一边现在主持大明朝廷日常工作的严首辅给吓了一跳。首辅大人掩藏着自己与王道秋的关系,装着不认识王道秋,冷冷的说道:“少年郎,天子御前回话,可要严谨,否则就是欺君之罪。一个炼铁工坊,一天就能炼一千二百万斤铁,这怎么可能?你可知,我大明朝廷一年征收的官铁,也才一千八百万斤。你一个炼铁工坊一天半的产量,就等于我大明朝廷一年的官铁征收量!少年郎,妄言了吧?”

    “哈哈哈哈,分宜,你可不要小看了,你面前的这位小小少年郎。分宜,朕给你透个底吧,京城这几个月以来,市面上出现的蜂窝煤,晶莹透亮的硫璃,白云观那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全都是你面前这位小小少年郎,帮着搞出来的。还有刚才朕来之前,礼部呈上来的今科进士名单,你面前的这位小小少年郎,他是第一名会元。而且那份名单朕已经批红,明日就会放榜。”

    嘉靖帝以严首辅的家乡,江西分宜来称呼严首辅,以示亲切,并告诉了严首辅,王道秋这几个月以来干的那些“丰功伟业”,以及现在已经是今科会元的事。

    这让严首辅听后也是吓了一跳,自己任浙江学政的侄子,为自己提前约定门生,居然约到了这么个妖孽。说真的,虽然王道秋一到北京,就去拜见了他严首辅,把双方的师徒名份给定了下来。

    通过双方那仅有一次的交谈,严首辅知道王道秋是个天才,甚至可能就是那个将来,能救他严家的人,可是他是真没想到,王道秋居然会妖孽到懂炼铁,会造硫璃,会制药。精通那么多,这特么还是人吗?

    心里震憾着王道秋的才华,严首辅面上还是装着不认识王道秋的样,装模作样的开始说软话道:“那这倒是老朽孤陋寡闻了,会元郎大才啊!”

    人严嵩在名份上是自己的老师,他的软话,王道秋自不敢接。于是他忙拱手向严嵩行礼,并送上些给对方面子的话。

    王道秋和严嵩两人,正在那儿一人一句客气着呢,嘉靖帝不耐烦了,他打断王道秋和严嵩之间的客气,说道:“行了,行了,王爱卿现在也是会元了,殿试后朕会让王爱卿入翰林院,司值西苑。以后首辅大人和王爱卿有的是机会客套,今天这时间就留给朕吧!对了王爱卿,你这炉子还要多久,才能出铁水啊?”

    “呃,回陛下的话,这炉子已经烧了有一个多时辰了,最多再有一个时辰,就该开炉了。”

    “噢,还需一个时辰啊!那这一个时辰,爱卿就给我们介绍一下,这钢铁厂的规划吧!”

    “是,陛下。”

    接下来的一个时辰,王道秋就带着嘉靖帝他们,一边参观厂区,一边给嘉靖帝他们介绍,未来这里要建什么,那里要建什么,以及各项工程的作用。

    最后一行人来到了有五层楼那么高的南涧河大坝上,王道秋指着这大坝下的水,对嘉靖帝他们说道:“这坝高六丈左右,我们规划平时蓄水五丈,高过五丈就打开坝两侧山腰上的水渠,向永定河泄洪。而平时两山腰的水渠,在永定河那一侧的水闸是关着的,水渠里的水自山上流下,供工厂生产生活用。”

    “还有这坝中间的两个大闸门,它们连通厂区的这两条水渠。厂区内的这两条水渠里,到时会装上皇上说的那种磕头机。皇上你看,这坝上水位规划是五丈,那这样这坝上的水位就比坝下的厂区,要高三丈多,那这大水自坝上倾泄而下的力道,就会是很足的。有了这么的动力,那磕头机自然那头磕的,也会很勤……。”

    “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

    王道秋说到磕头机那头会磕的很勤,想到那副场景,嘉靖帝和陆炳都忍不住,放怀大笑了起来。而严首辅和吕方这时没笑,吕方没笑是因为有严首辅这个朝臣在场,他这个内廷奴才得注意自己的身份。严首辅没笑那是因为,他压根就不知道磕头机是什么。

    于是不明白磕头机是什么的严首辅,就小声的问王道秋,那磕头机是什么。结果严首辅的这一问,立马把嘉靖帝和陆炳又给逗笑了。然后陆炳就跟严首辅解释,他跟嘉靖帝小的时候出去玩,嘉靖帝看到那水力舂米机,头一上一下的舂米,然后就给这水力舂米机取了个“磕头机”的外号。

    等陆炳解释明白这“磕头机”是什么,以及告诉严首辅,王道秋不拿这个“磕头机”舂米,而是拿这磕头机代替铁匠打铁时。

    严首辅听后也是恍然大悟,妙啊!这磕头机底下把稻谷换成铸铁,这舂米可不就变成打铁了吗?而且这样打铁,不但比铁匠打铁,力道更足,还能一直持续,不会累。这招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