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朝擎天一柱 » 第七十九章天地良心

第七十九章天地良心

    从高拱家出来,因为高拱和高仪,和王道秋的另外两名房师都不熟,他们带着王道秋,去登王道秋其他二位房师的门,这不合规矩。于是高拱就让自已的家仆,套了一辆马车,讲明地址,让这家仆带王道秋,去拜谒王道秋的另外两名房师,和本届会试的正副主考。

    王道秋的另外两名房师,在历史上都是无名之辈,只是在现在的大明朝廷,他们的官声都还不错,也因此才被选为这次会试的同考官。

    在两名房师那儿,王道秋依礼走完程序,然后就去拜谒此次自己的正副主考了。而按着大明王朝官场流传下来的规矩,拜谒自己的正副主考,这是要递“门生剌”的。

    一场考试,考官奉旨监考,考生凭本事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考中录取是考生自已的本事,考官依事实评卷,这也是应该的,无所谓谁施恩谁受恩。

    在大明王朝初期时,会试正副主考和考中的考生之间,他们还是保持着正常关系的。但后来也不知是哪位高人,看出了这其中的政治利益,于是就开始发动智慧,进行骚操作。从此这以后的一代一代的聪明人,再不断的完善这项骚操作。然后一种所谓的座师和门生间,自然结成小团伙的歪风邪气,也就形成了。

    反正现在大明的会试,他的规矩就是,我作为主考官,我点中了你,那你就欠我人情,从此你就是我的门生,要为我服务。而对于门生来说呢,你既然是我座师,那你座师混上去了,就该拉我这个门生,共同进步。说白了,这种所谓的座师、门生潜规则,也就是个大家自动组成一个政治小团伙,一起去官场打拼!

    这种潜规则,在后世是被砖家们严厉批抨的,认为这是促成明朝廷党争加剧和政治败坏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对此王道秋是有不同看法的,毕竟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有江湖就会有帮派,帮派内部又会有一个个的小山头。这是一种利益驱使的自然现象,你有没有座师、门生这种潜规则,他都一样。

    不信你翻翻历史,哪朝哪代他没有党争啊?哪怕是后来取消了科举考试,那朝堂上的党争,它有消停过吗?说白了朝廷那种运行模式,它实际上跟黑社会是一样的。大哥需要小弟们充打杀手,去冲杀另一个大哥的势力,去帮自己抢地盘,去帮自己管理底下的地盘。而小弟们则需要借助大哥的势力,一步步往上爬,去博个出位。

    所以那些玩政治的,实际上就是一帮黑社会,只不过他们比街头的那些同行,玩的更高端,玩的更“体面”而已。因此官圈内结党,这是一种必需,你没有座师、门生这种潜规则,他照样也会以其他各种“缘由”结合在一起来,抱团去闯江湖。

    明白官场内不结团伙,那是不可能的。所以王道秋对大明现在这种座师、门生的潜规则,他也不抗拒,在去正副主考官家拜谒前,他在街边纸墨店,老老实实的写了两张“门生剌”,然后揣身上,就去了自己此次会试的正副主考家。

    按着尊卑顺序,王道秋先去的是主考孙承恩的家。孙承恩家很简朴,一个普通的三进四合小院,普通到没啥好说的。唯一亮眼的地方,也就是根据他那个级别,朝廷给他配了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值守他家,以及平时护卫他的出行。

    来到孙府门前,王道秋向孙府门房,和孙府门口值守的锦衣卫亮明身份。人家一听王道秋是今科的会元,那眼睛里就满是小星星了,门房赶紧去里面通传,而锦衣卫也赶紧昂头挺胸,在门口站好。

    孙房不大,只是个三进的小院,所以门房没一会儿就出来了。他拱手向王道秋施礼,含笑说道:“老爷请会元郎,去中堂说话。”

    “多谢”王道秋拱手向门房还礼,并顺手将自己的拜礼递给门房。

    一见王道秋送过来的拜礼,门房忙双手推辞道:“不不不,会元郎,我们孙府有规矩,访客登门,不管礼厚礼薄,一律不收。就连几年前老爷的六十大寿,我们孙府也是事后,把各种寿礼,全部退还给人家的。所以这拜礼,还请会元郎收回,否则小的是不敢让会元郎入府的。”

    孙承恩清廉之名,果然不虚,连六十大寿都不收礼。既然人家有这铮铮铁骨,王道秋自然得成全。于是王道秋还是将拜礼递给门房,并说道:“麻烦小哥暂时看护一下这份拜礼,我去贽见了孙师后,拜礼自当取回,绝不会污了孙师的清名。”

    “呃,这样啊!那好吧,东西我就帮你暂时放在门房吧。不过走时,你可一定要取回,否则小的是要挨罚的。而你的这份礼品,老爷也将亲自登门还给你,那到时候大家的脸上,可就都不好看了。”

    “明白,明白,孙师清廉刚正之名,我大明士林人尽皆知。晚辈绝不会污孙师清名,礼品拜谒完后定当带走,请小哥放心。”“那就多谢会元郎体谅了!会元郎请进,别让老爷等久了。”

    “是,是,是,多谢!”

    辞别门房,王道秋就沿孙府大道,一直往前走。很快就在孙府中院的中堂,看到了此时正大马金刀,很有官威坐在主位上饮茶的孙承恩。

    按着大明现在的礼仪,王道秋恭着身子,小碎步进到中堂内。然后就给主位上的孙承恩跪了下去,一双手高托门生剌,大声唱呵道:“门人王道秋,拜见座师。”

    “会元郎旷世奇才,你是我大明未来的栋梁,毋须多礼,快快请起。”说着话,孙承恩就从坐上起身,双手伸出,将王道秋从地上扶了起来。

    孙承恩这么客气,王道秋也忙很识务的道谢,并在从地上起来后,又是一个弯腰鞠躬,双手恭敬端正的再次将自己的门生剌,举过头顶,递给孙承恩。

    孙承恩顺手接过王道秋的门生剌,并再次将王道秋扶起,和蔼的说道:“老夫今年六十六了,正想着告老还乡,去过几年清闲的日子。你这门生剌,恐怕就不必了。”

    说完这话,孙承恩就将门生剌,递还给王道秋。

    孙承恩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说他年纪大了,已经无心官场,想回老家岁月静好。那么王道秋现在入他这个小山头,将来不会从他这个小山头,得到任何好处。

    王道秋聪明人,自然听得出孙承恩的意思。但作为一个灵魂来自“非洲国家”的穿越者,他真是太喜欢孙承恩这种一身正气,清廉为公的官员了。毕竟像孙承恩这样的人,在王道秋那个时代……,一言难尽啊!

    所以在王道秋的思想里,像孙承恩、袁洪愈、高仪这样洁身自好,德行无可挑剔的好官,就是他的信仰。而他也不会因为,那些所谓的没有“政治资源”,没有利用价值,就去抛弃自己的信仰,抛弃自己的良知。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王道秋还是希望自己,不要变成那帮:不查全是神话,一查全是笑话。

    坚定着自己心中的信仰,王道秋没接孙承恩递回来的门生剌。重新跪到地上,一脸坚毅的说道:“老师一生清廉、刚正不阿,为我士人之表率。学生能入老师门下,是学生一生之骄傲。然学生也知道老师之清风傲骨,那么这样,今天学生就在此立誓,自入老师门下后,学生当以师之德行操守警诫自已。一生不求老师为弟子办一件事,学生此生也绝不帮老师,以及老师的子弟,办一件事。学生与老师之间只以义相交,永远不涉及利。请老师收下弟子。”‘

    说完这话,王道秋就跪地上,恭恭敬敬的给孙承恩磕了三个响头。

    看着那一脸真诚果决的王道秋,孙承恩心里那块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他再次双手将王道秋从地上扶起,然后一脸慈祥的说道:“我大明何其之幸,有你王道秋。好了,你既一片诚心,那为师就收了你的门生剌。但为师有言在先,你将来若也似,那些一个个曾经满怀凌云壮志,一身正气,后来却被那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迷了心智的年轻人一样。那为师可是要当一众退还你门生剌,以示与你再无瓜葛的。那到时,你可不要怨为师,不顾及你的脸面。”

    “谨遵师命,学生一生当奉公守法,对得起这天地良心。”

    “好,好,好,对得起天地良心就好。你这个弟子,今日为师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