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朝擎天一柱 » 第九十二章大明君臣的诡

第九十二章大明君臣的诡

    第二天清晨,王道秋和殷正茂,张居正、袁洪愈又把自己打扮的一副人模狗样,然后去西苑门口排队了。

    今天是放榜后的第二日,按着规矩,嘉靖帝得请新晋的进士们吃饭。这也就是传说中的琼林宴,拍马屁的说法叫恩荣宴。

    今早在西苑门口的排队规矩变了,由原来按会试时的名次排,改成了现在的按殿试时的名次排。这么改王道秋和张居正、殷正茂没什么,反正他们的位置没多大变化。站第一个的还是去站第一个,吊车尾的还是去吊车尾。而这么排,袁洪愈就悲剧了,他几乎就是全程掩着面,在排队的。

    可即使这样,前后还有许多人不放过他。外省的调侃南直隶的:“嗨,你们南直隶还真是文风鼎盛哦!三甲第四十六名,都能在你们南直隶中解元啊!早知道这样,去年乡试前,我就该把户籍迁你们南直隶去。嗨,可惜了我那个解元喽!”

    外省的阴阳话,讥讽南直隶的文风鼎盛,而南直隶的进士就质问袁洪愈:“汝去年如何中的解元,汝贿考呼?”

    …………

    听着背后外省的,南直隶本省的进士,你一句我一句的讥嘲袁洪愈,袁洪愈却始终末发一言反驳。看自已哥们这么受欺负,王道秋那火气也是上来了。

    他直接转身走到袁洪愈身旁,声音高亢的对那些说阴阳话的进士,怒呵道:“袁洪愈,袁抑之,是吾之兄长,吾兄品性淳良,清风盖世,将来千秋史书必有他浓墨重彩的一笔。汝等匹夫,蝼蚂之徒,也敢讥笑吾兄,吾从末见过你等这般无耻之徒。”

    王道秋以他六元及第的气势,威压住一众逢高踩低之徒。然后对袁洪愈说道:“兄长,不要理睬这些无耻之徒。小弟与兄长一样,都是去年的解元。在科考上,小弟可能要强兄长一些,但在德行、个人品行操守上,兄长要強于小弟甚多。就凭兄长的德行,兄长就是小弟的一生之师。”

    说完这些话,王道秋对着袁洪愈就是恭身一拜,然后直接无视周围那些仇恨的眼光,就又站回去了队伍的最前面。

    经王道秋的这么一強势站台,旁人也不敢再肆无忌惮的污辱袁洪愈了。不过他们还是在背后,对着袁洪愈和王道秋指指点点。

    不理会那些苍蝇,王道秋站在最前面,排自己的队。等了一小会儿,又是鼓声,又是宫门缓缓打开。然后还是殿试时入西苑的那套流程走一遍,最后小黄门将王道秋他们,领到了西苑里的一个小广场上。

    此时这小广场上已经摆了上百桌,王道秋他们到了后,就又先是一套中国千年不变的保留节目,对着皇帝三叩九拜,然后皇帝让太监代表他传话,说一堆假大空的屁话。最后大家再虚情假意的感谢皇帝,皇帝大方的让大家不要客气,一定要吃好喝好。

    完成了这套中国永远不变,一代代传承不息的垃圾糟粕。然后就有专门负责礼仪的官员,过来给大家分配座位。

    王道秋这个状元和榜眼、探花,被分到了跟四个内阁大学士坐一桌。这四个内阁大学士里面,就包括那位因阅卷时想黑掉王道秋,而被勒令闭门思过的夏言。

    王道秋后世穿越者的本能,异常厌恶那些伪君子。而夏言傲气凌云,他异常厌恶那些敢跟他说“不”的人。于是两个都没任何意向妥协的倔牛。就在酒桌上丝亳不掩饰,自己对对方的厌恶。

    夏言跳过王道秋,直接跟榜眼李春芳和探花胡正蒙打招呼。而王道秋也直接把夏言当空气,只跟其他三位大学士打招呼,鸟都不鸟夏言。

    跟两个这样的活宝坐一桌,别的人这饭也吃的很是尴尬,大家都不爽。而就在这尴饭之时,一个小黄门走过来,他对着严嵩就是拱手行礼道:“首辅大人,圣上有旨,宣状元郎殿上说话。”

    “哦,好,好,好。”对小黄门说完三个“好”,严嵩就扭头对王道秋说道:“状元郎,皇恩浩荡啊!陛下宣你去殿上说话,那你就随这位小公公去吧!”

    “是,首辅大人。”

    对严嵩行完礼说完话,王道秋就又先对小黄门拱手行礼,然后就跟着这个小黄门,去见嘉靖帝了。

    皇帝啊!要高。所以嘉靖帝他这桌,不同于别的桌都摆在小广场上,他那桌是摆在小广场前方,一处大殿的墀上的,那儿可以俯视整个聚餐现场。

    王道秋跟着小黄门上到墀上,小黄门退下,王道秋上去就要对嘉靖帝,行跪拜礼。嘉靖帝见了一摆手,用不耐烦的语气说道:“罢了罢了,成天拜来拜去的,烦都烦死了。以后你王道秋私下里见朕,无需跪拜,一般见礼即可。”“是,陛下,臣谢主隆恩。”

    “好了好了,不说那些虚的,你就在陆炳身边,加个座吧!”

    “来来来,状元郎,来这儿坐。”

    嘉靖帝让王道秋去陆炳那儿坐,陆炳忙起身,让王道秋过来坐。于是王道秋就又向嘉靖帝谢恩,然后去陆炳那儿坐了。

    嘉靖帝的餐桌是高大尚的长条桌,上面有几十道菜,陆炳的这餐桌是个小饭桌,桌面摆四菜一汤,外加一壶酒也就满了。而且这桌子就只有半米左右高,人得跟那“小日子”那样,跪在蒲团上吃。

    这遭罪的!王道秋强装着笑脸,很不情愿的跪在那儿吃。想着特么的,什么狗屁皇恩浩荡,还不如在底下跟夏言,大眼瞪小眼呢,至少能舒舒服服的坐那儿吃不是?

    心里吐槽着那狗屁皇恩,王道秋和陆炳开始互相敬酒。而就在这时,吕方把这墀上的太监宫女们都赶了下去,只留自己在嘉靖帝身边伺俸。

    看场子清理干净了,嘉靖帝就笑着对王道秋说道:“现在叫你上来,也是有些事要跟你交待。吃完了朕的这顿,你下午就去南涧河那边吧!”

    “这么急?”

    “没办法啊!只能辛苦王卿你了。现在永定河上的冰已经全化了,宣化那边连接永定河的那条洋河,它的冰大部分也化了,只是偶尔河上会漂一块块的冰坨子,但那些对通航已经没什么大影响了。就在王卿殿试的这几天,宣化那边已经有七十多船的矿石运过来了,现在每天还至少有二十船的矿石,会从宣化那边运过来。朕也命令有司在一个月内,打造出五十条船,投入到矿石的运输中去。爱卿啊!你今天过去后准备准备,明天下午朕会过去,朕要看到那钢铁厂正式投产。”

    “臣遵旨,只要能保证矿石供给,那三只已经建好的小炉子,先进行正常的生产没问题。那两只大炉子,臣先建一只试验,如果没问题,臣就建更一只。保证三个月内,完成两只大炉子的建设投产。”

    王道秋答应三个月内,钢铁厂会全部投产,嘉靖帝听完,他想了想,然后说道:“不,爱卿,你没有三个月的时间,你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不瞒爱卿,爱卿的安南策,这两天朕跟内阁和兵部、户部,理藩院,已经一起商议定了,就用爱卿的维和方针。不过在具体细节上,我们有一些改动。”

    “比如我们决定对安南,先不派兵。先让理藩院出面,召集安南两方坐下来调解。反正他们篡权派是杀了老王篡权,他们是不可能再回去做忠臣孝子的。而保王派也不可能那么大度,原谅篡权派杀王造反。”

    “反正这种调解不可能有结果,那就让他们先调解几个月。然后咱们乘这几个月,训练士卒,调动物资,在冬季冰天雪地,鞑子不可能入侵后,咱们再派兵进入安南维和。先不派多,只派五千左右的军队入安南,以免安南人警觉,群起进攻我们。等站稳脚跟后,我们再往一处处冲突地点,派出维和部队,同时国内也一点点的向安南增兵。”

    “一旦等到我们在安南驻军超过五万,并且控制了安南大部分的战略重地,这也就是我们收网的时候。在派兵这方面,朕跟阁臣们商议,应该重金厚赏云贵川的那些土司,让他们选族中的精壮,去安南助朝廷维和。这样让那些土兵们在安南,亲眼见证朝廷打掉安南的军头,把地分给安南的平民老百姓。那爱卿的改土归流,也就可以在西南实施了。哈哈哈哈。”

    卧槽,高啊!只要让云贵川的那些土兵,在安南见识一下,打土豪分田地的这种洗脑必杀术。那那些土兵还有不想,让朝廷也去他们家乡打一打土豪,也给他们分一分地的?

    高啊,真是高啊!大明的君臣们真是太坏了,真是不给那些土司留活路啊?

    太喜欢这种阴险了,王道秋心里给大明君臣点了个赞。而就在这时,嘉靖帝又接着说道:“这项国策,朝廷已经定下来了,也给在广西的两广总督张经,和云南的沐王府以及云贵总督,都发去了让他们回京述职的指令。等这些封疆大吏到京后,内阁会告知他们,朝廷的安南策。”

    “而朕要给他们的则是银子,是军备,是完成这项国策的信心。爱卿啊,朝廷的旨意发到云南、广西,再到那些人接旨赶来北京,大概需要一个半月的时间。所以爱卿,咱的钢铁厂要在一个半月内,要在那些封疆大吏到京述职前建好。介时朕会带着他们去钢铁厂,让他们亲眼见识一下,我大明现在的国力,以及朕付得起银子,给得起军备的保证。”

    “臣王道秋遵旨。”嘉靖帝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王道秋也就没了退路。于是他就走出来,跪在嘉靖帝的案前,慷慨激昂的许下了自己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