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朝擎天一柱 » 第九十七章新家

第九十七章新家

    不管是皇帝当着一众大臣,向一个封疆大吏许诺将来的首辅之位。还是当众如此言语刻薄的对待一位辅臣,这都是极不正常的。

    皇帝如此的反常,大臣们也拿不准,皇帝这是被夏言刚才给气的失态。还是皇帝在释放什么特定的政治信号。反正都是拿不准,那就索性装聋作哑吧!

    一众朝廷重臣都低着头,在那儿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夏言这会儿是真被嘉靖帝给气坏了,他也是真想上去爷们一把,直接把自已头顶的乌纱帽,给甩在嘉靖帝的脸上,大声的告诉他,劳纸不干了。

    然并卵!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很想堂堂正正的做回爷们,但奈何权力这东西,它实在是太香了,拿在手里那是真舍不得啊!

    于是舍不得放下权力的夏言,现在尽管心里怒火滔天,但面上他还是一副贱兮兮的样,低着个头老老实实的在那儿装孙子。

    不说嘉靖帝这边为王道秋开创了一个翰林院,最快升官纪录。王道秋在码头送走嘉靖帝他们后,他自己就回去收拾个人物品,顺便跟杨金水意思一下交待工作。

    跟杨金水虚情假意的依依惜别后,王道秋就坐着船,去了宛平码头。

    太阳公公下山前,王道秋回到了内宫监胡同,一下马车,眼前的场景让他大吃一惊。这街口哪还是原来灰暗陈旧的四合院?现在这街口一直往里,就是一座占地近十亩,崭新的红砖绿瓦,雕梁画栋的气派宅院。

    一看到这座崭新的,占地近十亩的大宅子,王道秋想到了,这应该就是嘉靖帝打赏给自己,并让内宫监翻新的宅子。

    知道这是自己的宅子后,王道秋忙就先付了车钱,并从马车上扛了自己的行李,他就去拍门。

    不一会儿听到拍门声的秋嫂,就抱着小丫头三娘,过来开门了。门一打开,秋嫂见是王道秋回来了,她忙欢喜的放下小丫头三娘,过来抢王道秋的行李,并高兴的说道:“哎呦喂,老爷,你可算是回来了,可苦了你了。您快回屋歇歇,奴家这就给您去烧水洗澡。”

    “呃,不忙不忙,秋嫂家里都好吧?”见到秋嫂和可爱的小三娘,王道秋也很高兴,任秋嫂从自己背上抢去行李,他从地上抱起小三娘,就一边往屋里走,一边跟秋嫂说话。

    而秋嫂一听王道秋问家里的事儿,她也就开始妇女同志的絮叼:“都好都好,那天老爷你走后。第二天内宫监就来了个管事的,他带着十几个工匠到咱家说。从此自咱原来的那宅子,一直到原来街口的三间店面房,皇上都赏给老爷你了,差他们过来翻修。这不,现在就成这三进的大宅子了,有十五间房呢老爷。”

    “十五间,这么多啊!那咱也住不过来啊!”

    “嗨!老爷,咱这院有小十亩地呢,十五间房算啥?再盖个十五间房,咱这地都有富余。只是内宫监的人说,你那品级,最多也就只能住十五间房的院,否则是要被朝廷治罪的。所以他们只给您盖了十五间房。不过老爷,房子少这倒是让咱这院子,就有很多空地了。于是您不在的时候,殷老爷他们就做主,给您这院移栽了九棵萄萄,六棵苹果树,六棵梨树和六棵柿子树。有这么多果树,您这明年秋上,就不缺果子吃了。”

    玛德,殷正茂他们这是把劳纸家当果园建设了。不过说到殷正茂他们,王道秋又想他们现在,应该是在家光宗耀祖吧!于是他又对秋嫂问道:“秋嫂,殷老爷他们回去休沐了吗?”

    “是啊老爷,您走的第二天,殷老爷他们就去鸿胪寺,学了三天礼仪。然后张老爷跟你一样,被分去了翰林院,袁老爷被分了个什么中书舍人,坐衙门里抄抄写写。就殷老爷可怜,他被朝廷分了个跑腿的活。三位老爷被分了衙门后,他们在衙门里当了十天的差,上面就给了他们每人两个月的休沐假。然后三位老爷就都回家了,他们走了有差不多二十天了吧。”

    那仨货果然是回去锦衣还乡了,算了算了,不在也好,清静!想到这儿,王道秋又想到了钉子户高仪,他应该是没有休沐假的。于是王道秋就问道:“秋嫂,高老爷他还住咱这儿吗?”

    “在,在,老爷,高老爷他家夫人带着仨孩子,半月前也来咱这儿了。现在他们一家五口,就住中院三间厢房,他们两口子一间,两小子一间,闺女一间。高夫人可秀气了,人也好,老是抱三娘去教弹琴。不过咱北方女人,手指头没你们南方女人的灵活,三娘这丫头她怎么学都学不会。老爷,你是没见这笨丫头的弹琴样,哈哈哈哈!可笑死我了。”

    “娘,俺不理你呃。”

    被自己娘说了囧事,小三娘那小小的人儿小小的自尊心,受不了了。于是她埋怨了自己娘一句,然后就害羞的把头,埋进了王道秋的肩膀里。

    看着小三娘害羞的可爱样,王道秋忍不住就拍了小三娘小屁股几下,惹得小三娘“嗯嗯”的叫唤着,小身子在王道秋怀里蠕动,表达着她的抗议。怕把小三娘弄哭了,不再欺负小三娘,王道秋想到既然高仪老婆孩子都来了,那是要去认识一下的。不过现在高仪在翰林院当值,得等高仪下值回来再说。否则这不规合封建礼教。

    知道了高仪老婆孩子都来了后,等秋嫂将王道秋的行李,搬进了中院正屋。王道秋就给了秋嫂两角碎银子,让秋嫂去买些酒肉,晚上他要请高仪一家吃饭。

    秋嫂拿了银子,抱着小丫头三娘走后,王道秋就自已去厨房烧热水,准备洗一下澡。而就在他烧水之时,一个瘦小端庄典型江南女子打扮的妇人,牵着两孩子就进了厨房。

    这女子一看到坐在灶口,正在那儿烧火的王道秋,就忙下意识的把自已俩孩子护在身后。然后一双水波大眼,就这么盯着王道秋看,也不说话。

    一看到这女子,王道秋也猜到了,这应该就是高仪的媳妇。于是他站起来,对着这女子就是拱手一礼,一副正人君子的样,说道:“是子象嫂子吧?小弟王道秋,王良桢,刚才刚回来。”

    “哦,原来是良桢叔叔啊!奴家娘家姓江,叔叔以后可以叫奴家江氏。良桢叔叔,奴家这厢有礼了。”听完王道秋自报家门,知道这是自己的房东,江氏忙向王道秋见礼,并让自己两孩子叫王道秋“叔叔”。

    高仪的这两孩子,一个八岁,一个五岁,都是小男孩。大概是有高仪这么个木头老爹的原故吧!这俩孩子让王道秋看着,觉的他们过于少年老成了,亳无灵性。于是他对高仪这两孩子,也就不讨厌不喜欢,礼貌性的当着人家母亲的面夸两句,也就没下文了。

    古时候男女大防,高仪不在,江氏也不好长时间与王道秋共处一室。于是双方见过礼后,江氏道了个万福,就牵着两孩子退岀去了。

    王道秋洗完澡,在自己屋里躺了会儿,高仪也就下值回来了。一到家高仪听自己媳妇说,王道秋回来了,他连忙就跑过来找王道秋。而这时秋嫂看见高仪去王道秋那屋,也连忙招呼,说好吃饭了。

    于是王家大宅这顿晚餐,王道秋和高仪两个男人在正堂吃,江氏分了些菜回屋去跟仨孩子一起吃,秋嫂带着他家四个小的,躲厨房里吃。一家人分三桌吃,这就是封建礼教,没有办法的事。

    今晚高仪和王道秋的这桌,八菜一汤,全是硬菜。大家一个多月没见,先自然是客套话先热热场。然后高仪就说道:“良桢贤弟啊!你这官运真是羡煞旁人啊!”

    “哦,兄长此话何意啊?”

    “此话何意?良桢贤弟,恐怕你还不知道,你自己现在官居何职吧?”

    “我现在官居何职?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啊!我朝规制,历届状元都是授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吗?”

    “哈哈哈哈,良桢贤弟,为兄是真不知道,你这一个多月,到底是在忙啥?还翰林院修撰!你有当过一天的翰林院修撰吗?良桢贤弟,告诉你吧,殿试后你这个状元,授的官就不是什么从六品翰林修撰,而是正六品的侍读。而且你这个没在翰林院当作一天值的侍读,刚刚上面又让我们草诏,升你为正四品的通政使司通政,兼任翰林院从五品的侍读学士,司值内阁。良桢贤弟,你现在都已是为兄的上官了。为兄在翰林院里兢兢业业,苦熬了六年,去年才升到了正六品的侍讲。而贤弟你没去翰林院当过一天值,现在就已是我翰林院里的二号人物了。贤弟你说,就你这官运,他得气死多少人啊?”

    嘉靖帝在南涧河的时候,就说要给王道秋升官,王道秋当时还以为,会是从从六品升到正六品呢!没想到啊,没想到,嘉靖帝居然这么够意思。想着自已这一个多月忙活,挣了个正四品的通政,和外放至少是一省布政的从五品翰林院二号,王道秋也是高兴了。

    不过顾忌到高仪的感受,王道秋将高兴藏到了心里,面上他装着一副谦逊的样,主动站起来,为高仪倒酒。

    喝了王道秋倒的酒,高仪继续说道:“当时琼林宴后,你就消失了,后面的那些礼仪,都是李春芳那个榜眼代表你。甚至是最重要的释菜礼,你都没露面。当时官场中就有流言,说你因为得罪了阁臣夏言,和新任的吏部侍郎李默,因此被他俩弹劾,正关押在某处待审。这些流言,当时有很多人信,不过为兄是不信的。毕竟当时传这些流言的时候,内宫监的人正在这儿帮你修宅子呢!如果当时你真是待罪之身,那你这皇上赏的宅子,恐怕早被上面叫停了。所以对于那些流言,为兄是不信的。”

    高仪说着这些话,就摇头嘲笑着当时传那些流言的愚者。皇上赏王道秋的宅院,每天还都在加班加点的整修呢!王道秋又怎么可能是待罪之身?

    不过这些高仪自己心里有数,当时他可没去跟传那些流言的人分辩,毕竟他就是这个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