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朝擎天一柱 » 第九十六章翰林院最快升官纪录

第九十六章翰林院最快升官纪录

    两只大高炉成功运行一周后,终于迎来了大场面。这天嘉靖帝带着内阁四大学士,和兵部、吏部、户部的尚书,以及云贵和两广的总督,浩浩荡荡一行人来到了南涧河钢铁厂。

    嘉靖帝一到这儿,就拉着王道秋给众人当导游,让他给一众朝臣,介绍这个钢铁厂。

    当亲眼看到那一炉炉火龙,从炉内缓缓流出,当看到近百部水力煅锤机,在那儿不知疲倦的有节奏锤打铸锭,一众朝臣们都震撼了,嘴里不断的感慨“这真是神迹啊!这真是神迹啊!”

    集体走马观花参观一遍结束,嘉靖帝让朝臣们自由活动。他自己则示意王道秋和一名五十多岁的矮小白皙老臣,跟他去一边。

    来到一个偏僻清静之地,内监们摆上桌椅瓜果,嘉靖帝示意王道秋和那个老臣,分左右坐他两边。

    宾主坐定后,嘉靖帝帮王道秋跟那个老臣介绍,他先给那个老臣,介绍王道秋道:“张爱卿啊!这位少年才俊,就是我朝今届的新科六元及第王道秋。昨日朕与阁臣们,与你商谈的安南策和西南土人的改土归流,这都是他的主意。”

    “哦,陛下,您说那安南策和西南改土归流,都是这位少年郎的主意?陛下,您这不是在诓老臣吧!如此年纪轻轻的少年郎,他能有多少阅历,他怎会想出如此老辣的方略。”

    王道秋今年十八,脸嫩的很,在这位老臣的眼里,那就是个奶娃子。而一个没有什么社会阅历的奶娃子,他怎么可能想出安南策和改土归流,这样的老成谋国之策?所以对于嘉靖帝说安南策和归土归流,这俩方略都是王道秋的主意,这位老臣有些不敢相信。

    而面对这位老臣的质疑,王道秋也很是尴尬,强撑着笑笑,不说话。

    嘉靖帝看到这位张姓老臣,一双牛眼死死的盯着王道秋,而王道秋却笑的很尴尬,眼神左右没处躲,这把他给逗乐了。

    于是嘉靖帝先埋怨了张姓老臣几句,让他别这么盯着王道秋看,别吓着年轻人。然后他才向王道秋介绍这位老臣道:“王卿啊,这位老卿家就是,现任的两广总督张经,张卿家。也是朕选定的,未来几年解决安南和西南土人问题的实操负责人。昨日朕在御前会议上,已经任命张老爱卿为云贵两广四省军政总督,全权负责实施朝廷的安南策和西南改土归流。”

    张经!原来自己面前这位五十多岁的老臣,就是那位明史上有名悲剧英雄张经!原历史上这位张经,他帮着明廷镇压了两广,贵州的少数民族叛乱后。就又马不停蹄的去东南,总督南直隶、浙江、福建、江西,湖广,山东六省军政,便宜行事的明史上第一大封疆大吏东南总督。

    张经到任东南后,组织力量大战倭寇,战绩突出被誉为明朝抗倭第一人。如此大功,但最后他却落了个菜市口,开刀问斩的下场。

    说实在的,通过熟读明史,王道秋对张经这人的个人品行操守和能力,还是很尊重的。但也认为张经这人和他的前任朱纨一样,虽然个人品行和能力都属一流,却委实……。

    因为这两人对外的政策主张,全是守旧的闭关锁国,片帆不得入海。而这种政策的后果,短期是江浙地区的工商业遭到重创,大量人员衣食不着。引起了当地人民的普遍反抗,成群结队的去投倭寇海盗,反过来进攻自己的祖国。而长期的后果,那就是大清了。

    所以王道秋认为像张经、朱纨这样的廉吏能臣,你把他们放在了不该放的位置,那他们的清廉和能力,就不是为民谋福,而是在把整个国家往地狱里拖。

    心里想着这些,王道秋决定以后要想办法救一救朱纨和张经,要把他俩的清廉和能力,放到对的地方去,比如大西南,比如大西北,这些不适合发展外向型商品经济,更需要稳定的地区。

    心里打定了这个主意,王道秋就静静的听着嘉靖帝和张经两人,关于安南和云贵土人问题的交换意见。

    帝国带头大哥和地方封疆大吏,他们友好互动了一会儿后,嘉靖帝最后拍板道:“张卿啊!在我大明的地方督抚中,你的能力和品行,当属第一,事情交给你,朕放心。这样,安南问题和西南土人问题,张卿你别太着急,朕等得起,我大明也等得起。朕容你三年时间,将安南变回交趾,然后朕再给卿三年时间,容你去完成西南改土归流。张卿,朕在这里向你许诺,在这六年时间里,朝廷每年给你的拨银,不少于三百万两。这南涧河钢铁厂的五个炼铁炉里,朕给你留一个,这个炉子在接下来六年里出的铁,全部会送你那儿去,由你支配。”

    “臣谢主隆恩。”

    嘉靖帝许下了支持,张经欣喜若狂,听完就一脸喜悦的给嘉靖帝跪下了。中国士人,这就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国士人,他们不爱钱,不爱那些低级趣味,他们只想为国效力,只想让自己的一身才华,不致于空负。面对张经这样的官员,王道秋就想问问后世的那帮人,你们脸红不?

    看到张经那能为国出力,就满脸真诚的喜悦,王道秋这会儿也是更想着末来,一定真的要救救这位中华风骨。他只是思想守旧,顽固不化而已,最多你不让他掌握国家的话语权就好了吗!砍了他的头,这真的太说不过去了。

    就在王道秋想着这些乱七八糟的时候,嘉靖帝接受了张经的感谢。然后就让张经自己去阁臣那边,跟阁臣们一起参观这钢铁厂,顺便商量一下这接下来,安南策的具体实施细则。

    等张经谢完恩离开后,嘉靖帝笑着冲王道秋招呼道:“王卿,这一个多月真是辛苦你了,你的工作朕很感意。王卿你真是上天,赐给朕的厚爱啊!怎么样,王卿要朕怎么赏你啊?”

    “不用了陛下,您已经赏了臣很多了。您赏了臣大宅子,赏了臣父母恩典,让臣能够光宗耀祖。陛下对臣已是君恩深似海,臣一生都报答不了陛下您的恩情。哪还能再讨赏?”

    做出了成绩,领导肯定,并提出了表场和询问要什么奖励。王道秋忙按着后世网上教的,马屁王朝里的职场生存小技巧,来拍嘉靖帝的马屁,恶心的表达自己对领导的感恩。

    不得不说,人类有史以来头号马屁社会的成就,那真不是盖的,王道秋随便拿了点出来现学现卖,就把嘉靖帝给哄的,那是开心不要不要的。

    嘉靖帝心里爽着,面上装着,嘴上也就大方。他微笑着说道:“自古以来,明君对臣下都是有功赏,有过罚。王卿不要奖赏,难道是认为朕是昏君呼?”

    “嗨!陛下,瞧您说的,您要都是昏君的话,那这千秋史书上还有几位帝王配称明君的?陛下,您这太自谦了,自谦过了头,那可就是假了。哈哈哈哈!”

    “臭小子,你敢拿朕开涮,你找打。”后世马屁文化博大精深,上行下效,对怎么拍马屁,形成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行为规范。王道秋在网上也曾深刻吐糟过那些,不过这会儿他却主动做了,自已曾经最恶心的那些社会垃圾。

    拍人马屁很恶心,但它在中国确实有效,就比如现在,王道秋那几句后世马屁方式一上。嘉靖帝嘴上虽叫骂着,还动手给了王道秋几记老拳,但任谁都看的出,嘉靖帝现在的心跟王道秋很亲近,他是把王道秋当自己人了。

    一阵打骂过后,嘉靖帝坐回座位,对着在那儿装小可怜的王道秋说道:“你小子没大没小的,就是欠揍。行了,以后你就留朕身边,让朕亲自教教你规矩吧!”

    “臣谢主隆恩。”

    “得得得,你少拿这一套糊弄朕,以后用心办差就是!等下朕跟朝臣们一起回去,关于你的值事,朕会跟大臣们商量。相信亲眼见了你的功绩,把你提一级,再调你司值内阁,那些大臣们不会反对。”

    “臣谢主隆恩。”

    “行了行了,别谢了,等朕走后,你把这儿的事跟杨金水那奴才交待交待,然后就回城来,明日就来西苑当值。”

    “臣谢主隆恩。”

    “你又来!”

    …………

    说说笑笑中,等大臣们都看够了,嘉靖帝也就领着一众大臣回城了。在回程上船时,嘉靖帝专门把一众朝廷重臣,都叫到了自己的船上。

    船在永定河上航行比较颠,不是长期在水上混的,很难在船上站稳。于是嘉靖帝体恤大臣,就没让他们像朝堂上那样站着,而是一人赏了他们一个座。

    宾主坐定,大家就开始商量起安南和西南那边的事。一个好的大政方针,再加上南涧河钢铁厂这个物资支援,大臣们对末来开疆拓土和平定西南,都很有信心。于是他们就在会议上踊跃发言,为这一国家大政方针补上细节。

    会议气氛很好,君臣齐心协力,大家都很满意。尤其是在会上嘉靖帝表示,以后张经那边的军备用铁,都会由南涧河钢铁厂直接划拨,无需户部动用每年朝廷征收的官铁。另外南涧河钢铁厂,每年也会从收益中划拨一百万两银子,给张经去充当军费。

    嘉靖帝的大方,让一众朝廷重臣们都很满意,这无疑是帮他们减轻了一个大负担。于是原先还想向南涧河钢铁厂征税、征收官铁的户部尚书,这会儿他也是不好意思,再张那张嘴了。

    大事议定,嘉靖帝话风一转说道:“翰林侍读王道秋,六元及第,又助我大明建成这南涧河钢铁厂,功劳很大。所以朕有意擢升其为通政使司通政,翰林院侍读学士,司值内阁。不是众卿家,意下如何啊?”

    通政使司,这是大明负责审查官员文件的衙门。那些没有资格,直接将奏章上达到皇帝那边的中下级官员,他们的奏章都要先送到通政使司,由通政使司审核后,再决定该奏章,该不该上达天听。这个部门是个清水衙门,手里没有什么人、财、物的调拨权,但他很重要。

    而通政使司的最高长官是正三品的通政使,下一级通政是正四品。至于翰林院的侍读学士,他的品级虽只有从五品,但在翰林院里,他的地位仅次于翰林院掌院学士,高于侍讲学士。

    现在嘉靖帝要提拔王道秋,为正四品的通政使司通政兼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对于一个才穿上官服一个多月的新晋进士来说,可谓是从末有过之事。

    这恩宠太大了,大到完全不合规矩。但碍于嘉靖帝那出了名的倔脾气,以及王道秋那切切实实的功绩,现在这里的大部分重臣,都愣在那儿躲,不支持也不反对。

    别的大臣可以躲,但斗士夏言他可是跟王道秋仇深似海的。于是斗士夏言见身边诸位同僚都不说话,他自己就跳出来向嘉靖帝禀报道:“陛下,那个王道秋的确是对国朝有功。然其人品行不端。前不久王道秋在会试中的坐师,新任的吏部侍郎李默李大人,就弹劾王道秋他傲慢无礼,不遵礼法,上奏将他贬为延安府提学官……。”

    “够了,此事朕已下旨斥责李默,并逐他出西苑。夏卿现在又提此事,是为何意?”一听夏言又要开始公报私仇,还拉上了新任吏部侍郎李默,嘉靖帝也是气极。大声打断夏言的话,并质问夏言,他想干什么?

    嘉靖帝现在的脸色很难看,语气也很重。现在早已没啥政治资本的夏言,吓得不敢支声了,灰溜溜的就站回了自己原来的位置。

    而随着夏言的出来搞事情,一众刚才还在那儿躲的官员,就在首辅严嵩的带头下,一个个的站出来,纷纷表示自己对皇帝的支持,声讨夏言这是老毛病又犯了。

    得到朝臣们的支持,嘉靖帝很欣慰,他怒瞪着夏言,让吏部尚书回去就办好王道秋的人事关系。然后嘉靖帝还一脸期待的对两广总督张经说道:“张卿家,你的品行和能力,都堪称百官之表率,朕对你有所待也。首辅大人现己年近七旬,岁月不饶人啊!朕希望六年后你解决了安南和西南,能回来跟首辅大人好好学习一下治国理政,将来把内阁的这副担子挑起来。”

    “臣谢主隆恩。”

    “不忙谢,不忙谢,张卿啊!他夏言曾经跟你一样,也是有人品有能力。可你现在看看他都变成什么样子了?张卿啊!朕希望你一辈子做现在的张经,不要变成第二个夏言。”

    “臣遵旨,臣定当不负陛下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