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朝擎天一柱 » 第一百零一章严嵩的传道授业解惑

第一百零一章严嵩的传道授业解惑

    嘉靖时期的西苑面积很大,包括了后来的中某海、北海公园、中国图文津馆等这一大片地方。在这一大片区域内,嘉靖帝这些年,先后修建了很多的宫殿与道观,这其中的无逸殿,就是分给内阁办公的地方。

    这无逸殿座落于太液池边,前面是一大片稻田,也叫社稷田。是每年春天,大明王朝举行耕籍、亲蚕之礼,劝导百姓好好种地养桑时,帝后和一众官员作秀时用的。

    王道秋被小太监领着,穿过这块社稷田,就来到了此时大明王朝内阁的办公大楼——无逸殿。这无逸殿从外观上看,非常的简朴,有点配不上他王朝中央办公大楼的身份。

    一大清早的,王道秋先是跟嘉靖帝一起共进早餐,后来又去吏部,通政使司办理入职手续。现在到这儿的时间,差不多已经是早上九点多了。

    这个时间点,正是内阁公务繁忙的时候,进到无逸殿所属的大院子里,此时这里进进岀出的,官员们都脚步匆忙,在抓紧时间处理国家的公务。

    王道秋是内阁司值郎,以后也算这儿的工作人员,所以他得来这儿办入值手续,依官场惯例,拜见现在的四位内阁大佬。四位?好像多了点,想想那条夏老狗就算了,反正等河套事发,自己肯定要弄死这条伪君子,臭老狗。一个几个月后就会上菜市口的人,自己现在也没必要跟他客气,大家仇人就仇人到底吧!

    想着与夏老狗的仇,王道秋辞别领他来的小太监,就自己进了这无逸殿里。无逸殿正殿,现在就是四位内阁大佬的办公地点,这座正殿的立体空间很大,除了正中的宝座大厅外,左右两侧又被分成了一间间的办公室。这些办公室里其中最大的那间,就是大明首辅的办公室,它现在的主人姓严名嵩。

    按着规矩,王道秋也是先去拜见百官之首严嵩。来到严嵩办公室门口,报上自己的身份以及求见首辅的缘由,严嵩的“秘书”就进去通报严首辅,然后王道秋他自己就在门口等。

    等了一会儿,“秘书”出来了,他说道:“王大人,首辅大人唤你进去。”

    “多谢。”

    拱手谢过帮自己通报的“秘书”,王道秋就先整理了一下自己这宽大臃肿的袍服,然后才迈步进了严嵩的办公室。

    严嵩的办公室不大,也说不上什么装修,放后世恐怕连个副科长的办公室都不如。王道秋进来的时候,严嵩已经站那儿,笑呵呵的在等他了。

    “门人王道秋,拜见恩师。”

    走到严嵩面前,王道秋便弯腰长揖行礼,并压着声音自称“门人”,称严嵩为“恩师”。

    “呵呵呵呵,良桢来了啊!你我师徒,无人时不必那些个虚礼,快快请起。”见王道秋弯腰长揖,态度恭敬,严嵩心里很受用。于是他就非常和善的双手虚扶起王道秋,并让王道秋以后在私下里,不要行大礼。

    在严嵩的虚扶下,王道秋顺势起身,并感谢道:“多谢恩师。”

    “不谢不谢,来,良桢,过去坐,尝尝为师家乡的白茶。这茶名声比不上你们浙江的西湖龙井,比不上良桢家乡湖州的顾渚紫笋。不过这茶为师从小喝,都已经习惯了,所以为师这儿也就备了这一种茶。倒是怠慢了,良桢也来尝尝吧!”

    “谢恩师。”

    “呵呵呵,不谢不谢。”

    堂堂一国首辅,严嵩在招呼王道秋时,丝毫没有那种官架子,脸上始终带着温知的笑。说实话,若没那身官服,若不是在这无逸殿,若只是在市井街头,就严嵩现在这神态,恐怕谁见了都会认为,这只是个邻家和善的长者,而不是什么帝国的首辅。

    招呼王道秋在客座上坐下,严嵩拎起自已办公室内小炉子上的小茶壶,就要给王道秋泡茶。自己一个晚辈,跟严嵩年纪差着五十岁,这王道秋哪好意思让年龄足以当自己爷爷的严嵩,给自己泡茶啊?于是见严嵩一拎起小茶壶,王道秋就忙上前,从严嵩手里抢过这小茶壶,自已来泡茶。

    面对王道秋的抢夺,严嵩也不跟王道秋客气,只是笑呵呵的嗔怪了两句,就自己坐那儿了。

    严嵩坐下后,就问起了他感兴趣的南涧河钢铁厂的事。当王道秋把那里的事一一解答后,严嵩满意的点了点头,夸了王道秋几句。然后他就开始做王道秋的人生导师,很客气的把官场里那些人与人相处的小技巧,传授给王道秋。严嵩为王道秋传道授业解惑,他话说的很注意方式方法,让王道秋觉的这就是自己的一个长辈,在谆谆教导自己,满眼的都是关怀,而不是什么说教与卖弄。

    严嵩说了好一会儿,说累了,他才停下抿了口茶,笑着说道:“年纪大了,就免不了有些啰嗦,良桢勿怪呃!”

    “恩师说哪里的话?恩师现在传授给弟子的,都是恩师几十年宦海沉浮的经验教训。早日明白了这些,弟子将来可以少走多少的弯路啊!所以弟子谢恩师的教诲还来不及呢,怎会嫌恩师啰嗦?”

    说完这些话,王道秋站起来,对着严嵩就又是长揖一礼。而面对王道秋的大礼,严嵩也没什么太大的反应,仍是双手虚扶一下王道秋,让王道秋坐着说话。

    重新落坐后,王道秋想起了刚才自己与吏部尚书熊浃的冲突。于是他就把这件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了严嵩。

    严嵩听完王道秋的叙述,他仍是先抿了口茶,然后不以为然的说道:“良桢,那熊浃你勿要担忧。他如果聪明的话,还则罢了。如果他不聪明,真的就你交往内廷、交往锦衣卫、交往道门的事,弹劾于你。那么他这个吏部尚书,也就算当到头了。”

    “这么点小事,皇上不信他也就罢了,难道还会闹到罢官这么严重?”

    “哈哈哈哈,良桢,你天资过人,这里面的这点小门道,你难道都会想不明白?良桢,你这不是在戏弄为师吧?”

    “学生愚钝,望恩师解惑。”

    见严嵩一副成竹在胸,很自信的样子,王道秋就有些不明白了。于是他忙又拱手向严嵩行礼,请严嵩为自己解惑。

    而严嵩看到王道秋,像是真不明白这里面的门道。于是老严嵩心里暗暗的感叹,这个王道秋虽太年天才,但还是年纪太轻,没什么江湖经验啊!心里感叹完,严嵩就为王道秋解惑道:“哈哈哈哈,良桢你啊?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良桢你想啊!不管是你过去帮锦衣卫做蜂窝煤生意,还是现在刚刚帮着内廷建好南涧河钢铁厂,这些最大的受益人,可都是当今陛下啊!而且你跟锦衣卫、內廷联手做这些事,陛下那都是点了头的。既然是陛下点了头的,那你就是奉旨办差,何来勾联内侍,图谋不轨这一说?”

    “至于你信奉道教这事吗,那就更不算错了!如果信道有错,那皇上自已是不是该下罪己诏了!而且良桢,熊浃若据此弹劾于你,这可就把锦衣卫、内廷、道门也都牵扯进来了。良桢你想,锦衣卫、内廷、道门陶仙师,这些可都是陛下日常身边亲近之人。熊浃说锦衣卫、内廷是奸侫之人,道门是江湖骗子,那不就等于是在暗指皇上……。所以良桢,熊浃若不聪明,敢上那样的弹劾。那这份弹劾皇上看后,皇上不会认为熊浃这是在弹劾你,而是会认为熊浃这是在指桑骂槐,在讥讽他这个皇帝。”

    噢,对哎!自己刚才一时之间,倒被熊浃那个吏部尚书的权势给唬住了。却忘了嘉靖帝,他是个喜欢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心眼多。

    仔细想想这事,这也确实正如严嵩所说,如果熊浃敢弹劾自己跟内廷、锦衣卫走的近,尤其是信奉道教这一事。那以嘉靖帝的小心眼,他肯定会往歪处想,会认为熊浃这是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弹劾王道秋是假,讥讽他嘉靖帝才是真。

    想明白了这点,王道秋现在也为自已刚才的不冷静,连这点门道都想不明白,而感到羞愧。于是他那眼神就不敢直视严嵩,显的有些躲闪。

    而此时的严嵩,看王道秋如此尴尬,他也是被逗的哈哈大笑。然后拍着王道秋的肩膀,教导道:“良桢啊!吃一堑长一智。经此一事,为师希望你能记住这个教训,以后遇事要冷静。否则凭你的聪明,不是急昏了头,今天熊浃的这点事,你不会想不明白。好了良桢,今日你我师徒的谈话就到此为止吧,你快些去拜见其他三位阁臣吧?对了良桢,你虽与那夏公谨水火不容,但他现在毕竟是内阁大学士,在礼数上你可怠慢。宁愿让他请你吃闭门羹,你也不可让他挑你的理。官场就是这样,有太多的委屈求全,有太多的言不由衷。这个,良桢你得试着习惯。”

    “谨遵恩师教诲,弟子出了恩师这儿,就去他夏言那儿。”

    “好好好,良桢啊!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啊!你去吧,为师就不送你了。”

    “恩师留步,学生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