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朝擎天一柱 » 第一百十五章大明文官的倔强

第一百十五章大明文官的倔强

    就在王道秋与一帮衣冠禽兽,在那儿狼狈为奸的时候。得到皇帝首肯的三法司,也将在宫门口殴打王道秋的那一百多名官员,从锦衣卫的诏狱,提到了刑部大牢。

    一跟锦衣卫完成人员的交接,大明三法司现在的三巨头,都察院左都御史喻茂坚、刑部尚书屠侨、大理寺卿李香这三人,就在那儿犯了愁。

    这三人皆是刚正清廉之人,喻茂坚是整部中国史里著名的法学家;屠侨为官四十年,素以清正著闻,七十六岁死后,朝廷追封少保,谥简肃。文官做到被追封谥号,而且这谥号还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一直留传下来,屠侨人品之过硬,可见一斑。

    相比于喻茂坚、屠侨两人,现在的大理寺卿李香,那更是一个传奇。李香,字汝兰,与现在的大明首辅严嵩,是江西分宜县的老乡。但他跟严嵩虽是一个县的老乡,又同朝为官,不过中国历朝历代的史学家,可从没谁说严嵩和李香有关系的。毕竟这两个分宜老乡,在史官们的就是两个极端,严嵩是贪腐奸佞的极端,被誉为明朝第一奸臣。而李香是刚正不阿,清廉好官的曲范。

    李香他少时聪颖出众,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不惜家产供其读书。但李香小时候聪明归聪明,不过却是个问题少年,他玩性甚重,厌学逃课那是家常便饭,常被授业先生捉住惩戒。

    某日,李香又因为逃学而被先生抓获,先生用戒尺打他手心,而且还是两只手都打。下学回家后,李香他那被先生打的青肿的双掌,又被他老爹发现。于是问明原由后,他老爹一气之下又补打了一顿。

    当时李香正处于中二少年反叛的年纪,一天之内连续被先生和自己老爹打,他气坏了。中二劲一上来,他当时就把自己读书用的砚台,给丢进了自家门前的那口池塘里。并且还嚣张的当着他父母的面,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犟样指天为誓:从今以后,要我读书,除非砚台浮起来。

    看自己儿子这副死样子,李香他老爹气的又要再打,可李香他母亲心疼儿子。于是当时李香的母亲就将自己丈夫拽去了里屋,并劝解道:“孩子他爹,你这样打下去也不是法子,得让他明理心服,才是正途啊!”

    李香父亲听了自己妻子的劝解,觉得有理,于是夫妻俩就开动智慧想办法。某夜,李香父亲梦见观音菩萨从天而降,驾云立在他家门前的那口池塘上空,而这时池塘里的水面上一方砚台正闪闪放光。

    李香父亲梦醒后,从中受到启发。于是第二天夜里,李香父亲就乘李香熟睡,自己下到门前的那口池塘中,将那日李香丢弃的砚台摸起,并在池塘里插了一根桩子,将砚台放置在桩上,砚台离水面寸许。

    李香父亲布置完现场,第二日一早李香母亲就用三只碗,分别盛装猪肉、鸡蛋、鱼,还装模作样的焚香祷告。当太阳升起来后,李香母亲急冲冲的冲进还在睡觉的李香房间,用惊慌失措的小样,骗李香道:“香儿快去看,菩萨显灵了,你丢的那方砚子浮起来了。”

    说完这话,李香母亲就把刚睡醒,还迷迷糊糊的李香,给拉到了塘边。被母亲拉到池塘边,睡眼惺忪的李香往池塘里看,只见自家池塘中,那被晨风荡起的一层层涟漪的水面,隐约可见一方砚台在不停的晃动,还见池塘边有祭祀。

    中二少年没想到,一向疼爱自已的母亲也会骗自己。于是就这么上当了,从此以后收起玩性,老老实实的刻苦读书,学业大长。后来在他二十七岁时中了二甲进士,从此开启他近四十年的仕途。

    李香做人做官都公道廉洁,很有担当,心里装着国家和百姓。他一生所任之处,不管是地方还是中央部委,没人不服其公廉的。就是后来因年老引病致仕,回乡家居后,他也仍是清恬端庄,敦尚孝友,捐资赡族,修葺学宫,受到其家乡人民的赞誉。在嘉靖四十年,其病逝后,县祀其为乡贤。其少时丢砚的池塘,现在也是他李氏祠堂的所在地,称之为落砚台,为当地读书人的朝圣之地。

    喻茂坚、屠侨、李香,这三人皆是清廉刚正之人,可以说这三人不但是现在大明执法者的典范,就是放眼整个中华五千年,他们都是丰碑。也正因为三人这深入骨髓的正直,所以他们虽不认同那一百多个官员的做法,但他们三人却欣赏那些官员的勇气,想尽自己一份力,在不违背法律的前提下,尽量把那些官员的罪责,往轻了判。

    于是在犯事官员全部被从锦衣卫诏狱,提到刑部大牢后,三名满怀心事的三法司头头,就很默契的进了刑部尚书屠侨的值房。

    分宾主入座,书吏俸上香茶后退了出去,在外面把门关上。当屋内只剩喻茂坚、屠侨和李香三人后,作为地主的屠侨首先开口道:“二位兄长,我等三人执掌三法司多年,一直意气相投,是为挚友。那有什么话,小弟就直说了。”

    “东洲不需多言,你我三人现在的心思,都是一样的。现在人已经都提到了你们刑部,皇上也金口承诺事后会下旨特赦。那现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说服李默那些人,让他们当堂认罪。否则若他们在堂上不认罪,那就是死不悔改,决心与皇上对抗到底了。如果事情真闹到那一步,那以当今那位的脾气,他不但绝不可能特赦李默他们,还会加重处罚,甚至直接判死都有可能。嗨,事情不好办啊!就李默那帮人的脾气,老夫是真没信心能说服他们啊!”

    屠侨话一说话,三人中年纪最大的喻茂坚就接口说道。

    喻茂坚的话点出了,现在这事的难点,嘉靖帝虽金口承诺会在三法司定罪宣判后,下旨特赦。但那是有前提的,而这个前提就是那些官员认罪态度良好,能真心悔过,说白了就是能充分满足他皇帝的面子。所以那些官员如果不认错,还坚持自已是对的,那等待他们的就不是什么特赦,而是帝王的愤怒了。

    那一百多个在宫门口殴打王道秋的官员,他们如果不认错,那后果就会很严重。可要让他们认错,就那帮人的傲气,这太难了!所以想到这事,喻茂坚他是愁啊!

    而听完喻茂坚的话,屠侨和李香也是有同感,他们是真欣赏那些人,也是真想救那些人,可就那些人的脾气?想着这些,三人都是愁的要死。

    会议气氛压抑,三人都没什么信心,一阵冷场之后,李香建议道:“不管多难,总要去试试吧?总不能真眼睁睁的看着这百多名忠直官员,就这么前途尽毁,甚至是人头落地吧?”

    “汝兰所言极是,东洲前头带路,我们一起上你们刑部大牢去走一着吧!”“善”

    三人商量定,去努力一下。于是就由刑部尚书屠侨前头领路,三人一起去了刑部大牢。

    进到刑部大牢,这里比锦衣卫的诏狱可体面多了,可以说是干净整洁,堪称中华五千年的模范监狱。想想也对,刑部大牢关的人和诏狱里关的人,他们的问题可不是一个性质的。而且能有资格在大明刑部大牢里关的人,不是重大刑事案件的要犯,那就是有身份的官员。所以这里的监管档次自然是高的。

    沿着监狱的道路,三人来到关押那一百多个官员的两排对门监舍,这里的监管环境更好,非常干净,没有一点异味。监舍里的床单被褥,也是事前屠侨差人通知这些官员的家属,让他们送过来的自家被褥。

    这些犯事官员的家属,中午接到通知,说人会从有地狱之称的锦衣卫诏狱,转到刑部大牢,还让送被褥。他们一个个都是欢天喜地的,马上就收拾了家中的被褥和一应生活用品,早早在这刑部门口等了。

    而等人被差役从诏狱转到刑部大牢后,这些犯事官员的家属、仆人,就都抱着被褥、生活用品跟了进来。

    屠侨欣赏这些犯事的官员,也不相信这些犯事的官员会越狱。所以他在自己职权范围内,给这些官员充分的尊重,监门都是不上锁的,也允许这些官员的家属、仆人,出入这些监舍。

    于是现在当屠侨领着喻茂坚、李香二人来到这里的时候,这里热闹的像个菜市场。有三五成群在那儿聊天的,有妻子哭着在那儿数落丈夫的。

    堂堂大明王朝的刑部大牢,居然会有如此荒涎的场景,看的喻茂坚和李香都笑看着屠侨,那笑意味深长,一时间倒把屠侨弄的有些不好意思了。

    于是为了掩饰这尴尬,屠侨站在两排监舍入口“哼哼”的重咳了两声,以吸引监舍里人的注意。

    屠侨的这两声咳很突兀,很快就成功的把监舍里的人,都吸引出来了。

    犯事的官员都是京城里的言官御史和吏部里的一些官员,像喻茂坚、屠侨、李香这样的三法司大佬,他们自然是认识的。尤其是都察院左都御史喻茂坚,他本身就是大明御史言官们的带头大哥,他跟这些犯官们自然更是脸熟。

    一见喻茂坚、屠侨和李香来了,犯事的这一众官员,忙先让自己的家属和仆人,呆监舍里别出来。然后他们自己老老实实的出来站成几排,等着聆听三位大老的训话。

    喻茂坚、屠侨、李香三人,喻茂坚是从一品的都察院左都御史,屠侨是正二品的刑部尚书,李香是正三品的大理寺卿。三人中以喻茂坚品级最高,在年纪上喻茂坚年近七旬,而屠侨和李香今年都是五十多岁。所以不论从品级上,还是从年纪上,三人都以喻茂坚为尊。

    于是在官员们排好队后,喻茂坚处C位出来说话,而屠侨和李香则分列左右,为其压阵。

    面对一众犯官,喻茂坚没清嗓子,直接说道:“废话也不多说了,你们都是朝廷命官,大半还是监察百官的言官御史,其中老夫都察院里的同僚就有十数位。你们自己本身就是执法者,你们这次所犯何罪,无需老夫多言,你们自己清楚……。”

    “喻大人,我等朝廷清流,为国除奸事属本份,何罪之有?”

    面对喻茂坚的训斥,清流扛把子李默不干了,带头出来反驳喻茂坚。但喻茂坚平时官声很好,是清流们的偶像,所以这时候李默出来怼喻茂坚,那一百多个犯事的官员,都低着个头,没人去附和李默。

    自己如此慷慨激昂的出来为清流正名,后面百多名清流,竟无一人出来支持自己,这让李默很是愤怒。但现在这种场合,团结是应该放第一位的,所以现在李默心中虽气愤,但也不敢发作,只是很没底气的直视着喻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