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朝擎天一柱 » 第一百十四章杀勋贵的动力

第一百十四章杀勋贵的动力

    嘉靖帝不想让太多的利,只愿意给些蝇头小利,而王道秋则劝嘉靖帝以大利诱之。

    说实话,王道秋对那些勋贵们这么“好”,倒不是完全为了工业区项目的能顺利推进,他心里其实还有个不可告人的目的,那就是给嘉靖帝一个,未来杀这些勋贵的动力。

    三年后,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之变,俺答以本部三万户,联合原明朝的朵颜卫,以四五万之众,横扫大明的京畿重地。短短十六天,鞑子在大明京畿烧杀抢掠,北京城外人居皆毁,火光烛天。甚至嘉靖帝在宫中,看到被城外那浓烟包裹着的北京城,他也直接被吓尿了。

    此一场大祸,北京城周边县城乡镇全部被毁,事后损失统计,仅被杀被抢的人畜就高达二百万以上。

    当时俺答攻破长城,杀入大明京师附近时,嘉靖帝命令京营出击。可官员到京营一点兵,原应该有十五万兵力的京营,实际却只有五万余人。且这帮人里,军官清一色不是勋贵自己家的纨绔子弟,就是勋贵家的亲戚,而那些当兵的,大多又是勋贵家仆人家奴的子侄。甚至就是多年服务于勋贵家的仆人,在他们年纪大了后,勋贵们安排他们去京营中养老。

    说白了,庚戍之变时的大明京营,不但三分之二的编制,常年被勋贵们吃了空饷。就是剩下的那三分之一编制,也被勋贵们拿去安排自己家人和亲戚,佣人家奴就业了。就如同人民民义里,祁同伟把自己亲戚都安排进警队,甚至让村里的看家土狗也进警队当警犬,吃一份皇粮一样。

    更牛逼的是,储备十几万京营武器的武库,在官员们将其打开,准备拿那些武器去武装民间青壮时。却发现京营的武器库里,只有几百杆锈迹斑斑,年头足可以当古董收藏的长枪。

    这也就是说,朝廷每年拨给京营数十万两的武器装备费用,实际上在这几十年里,全都被那些执掌京营的勋贵们给贪了。京营在这几十年里,实际上根本就没打制过一件兵器。

    说到这里,历史小白们,你们还怪当时的内阁首辅严嵩,他选择当乌龟啊?就当时大明京师卫戍部队的现状,他们离开了高大坚固的城墙,去京郊平原上跟四五万鞑子骑兵野战,这够人家砍十分钟的吗?

    所以造成庚戍之变,害的京郊变成一片平地,二百多万人畜被抢被杀,责任不在严嵩,而在于那些长期执掌大明军权的勋贵们。是那些勋贵们把大明的军队,祸害成了清未的那些八旗军。

    可即使这样,事后这些勋贵们,不但没有被追责,反而还继续牢牢的掌握着军权。就比如刚才出来跟嘉靖帝谈判的朱希忠,现在嘉靖二十六年,他是京营总督,嘉靖二十九年庚戍之变后,他仍是京营总督。甚至后来嘉靖帝死了,大明改隆庆年了,他朱希忠仍掌着京营的兵权,直到他死后,大明到了万历年,他才被秋后算帐。你就说这荒不荒唐吧?

    其实相信以嘉靖帝的精明,他不会不知道朱希忠这帮勋贵,就是一帮干啥啥不成,吃啥啥不剩的垃圾。可即使这样,嘉靖帝为什么还要留着这帮垃圾,还让他们掌着军权。说白了,就是因为他们这帮勋贵是垃圾,嘉靖帝才放心把帝国的刀,交给他们。而且还因为在嘉靖帝心里,这帮由垃圾掌管的垃圾军,打不过蒙古人没关系,只要他们能吓唬住老百姓,刀把子能打得过那些“笔杆子”就行。

    嘉靖帝为了一已私利,就容许那帮勋贵,十五万人的京营吃十万的空饷,能允许那帮勋贵把军营,变成他们家人亲戚安排就业,吃皇粮的地方。那为什么不给嘉靖帝另一个私利,让嘉靖帝为了另一个私利而下决心,把那帮大明勋贵全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呢?

    王道秋征服世界的理想,需要有一支强大的武装支持,而如果继续容忍这些早已没了血性,只知花天酒地的官n代,掌控着大明的军权,那王道秋所谓的理想,就应该称他是胡思乱想,更为合适。

    所以为了征服全世界,大明的这些勋贵必须除掉,而要除掉这些勋贵,就需要铁一样的罪证,民间和朝堂的广泛支持,以及嘉靖帝的点头。

    三年后庚戍之变,会把这些勋贵的所有罪行大白于天下,到时这些勋贵会在大明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屠他们满门,都绝对都是大家拍手称快的。而至于嘉靖帝这边吗?在一群忠心的狗和几千万两的银子,只能选一样的情况下,你说嘉靖帝到时会选哪边?

    所以现在王道秋要帮那帮勋贵们赚钱,要让他们在三年后,个个身家几百万两,甚至是上千万两。到时候抄了他们的家,就可白得几千万两,甚至是上亿两的银子。那这样一来,嘉靖帝到时还能说服自己,不卖自己的这些狗吗?

    揣着这个圷心眼,王道秋努力怂恿着嘉靖帝向勋贵们让利,搞得自己就跟勋贵们是老朋友似的。这把嘉靖帝整的有些蒙,不过在后来王道秋向他保证,工业区开起来后,不管勋贵们一年挣多少,但他大内每年至少挣一百万两以上。这才让嘉靖帝不情不愿的答应,让这事王道秋去跟勋贵们谈。

    挣钱君臣二人组商量定,嘉靖帝一甩宽袖,站起来满面春风的跟勋贵们说道:“诸位爱卿,朕还有些国事要去处理,接下来就由侍中王道秋,代朕招待诸卿吧!”

    “臣等恭送皇上”

    听嘉靖帝要走,诸勋贵们也忙起身恭送。

    等嘉靖帝走后,诸勋贵就齐齐的看向王道秋。大家都是社会人,自然也都明白嘉靖帝自己走,却留王道秋代表他,在这儿招待他们这些勋贵的意思。于是嘉靖帝一走,一众勋臣就都齐齐的看向王道秋,等着王道秋给他们一个章程。

    目送着嘉靖帝走远,面对一众勋贵炽热的眼神,王道秋压抑住自己内心对这帮垃圾的厌恶,以一副人畜无害的口气说道:“诸位贵人,虚的话下官就不多说了,相信你们也都明白,陛下留下官在这儿的用意。行了,诸位贵人都是痛快人,不是那些说话喜欢弯弯绕的文臣。那有些话,下官就明说了。”

    “好,明说好!王侍中少年天才,六元及第,廷辩能把我大明昔日的战神夏言,都说的哑口无言。说实话我们这些玩刀的,要论玩嘴皮子恐怕绑一块儿,也不是你王侍中的对手。明说好,明说好,那么王侍中,那就请你跟我们这些粗人说说,就这个事情,皇上他到底是个什么章程啊!”

    见王道秋开口了,勋贵们的代表朱希忠,忙上来接话。而王道秋面对这个大明成国公的询问,和一众围上来的大明勋贵,他丝亳不怯场,站那儿先向朱希忠拱手行礼。然后说道:“成国公,诸位贵人。刚才陛下提议以三倍的价,购买诸位在通州运河边和通惠河边的地,各位贵人都拒绝了。我想诸位不想卖那些地,不会是为了什么留着收佃户的那几个租子,而是想拿地入股吧!”

    “痛快,痛快,王侍中痛快人。行了王侍中,就凭你的这股子痛快劲,没有那帮文臣的满身酸味,你这个朋友,我朱希忠交了。好了王贤弟,大家既然从此就都是朋友了,那你能不能跟老哥我透个底,皇上他到底愿愿意,让我们这些勋臣参股啊!”

    这朱希忠,堂堂大明国公的身份,都可以做王道秋父亲的年纪,为了那些小钱钱,直接就自降身份,跟王道秋称兄道弟了。这可真有够不要脸的。

    不去计较朱希忠的臭不要脸,王道秋仍装着一脸和善的说道:“成国公,各位贵人的意思,连我这个小子都能看得出来。那以陛下的聪慧,自然没有看不岀的道理。既然陛下看出了各位的意思,如果他不同意诸位参股,那就不会留下官在这儿,跟各位贵人商量这事了。”

    “哈哈哈哈,陛下圣明”“是极是极,陛下是英主啊!”

    “陛下待我等勋臣如此之厚,我定国公府必将一直追随陛下。”

    …………

    一听嘉靖帝同意他们参股,愿意带着他们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一众大明勋贵们高兴了,纷纷对着刚才嘉靖帝离开的方向,是又拜又拍马屁。

    一阵马屁表忠心过后,这一众勋贵们又纷纷询问王道秋,这股份该怎么分?核心分脏问题,自然人人积极,一时间这现场就很吵,根本就听不清,谁谁说了什么。最后还是勋贵的头牌朱希忠出来,呵止一众勋贵们对王道秋的纠缠。

    当现场重新恢复秩序,没人叽叽喳喳后。朱希忠向王道秋问道:“王贤弟,陛下的意思,那股份到底该怎么分啊?”

    “噢,成国公,关于股份,陛下的意思是这样的。宫里占五成的股份,剩下的五成按各位贵人,岀地以及岀银的多寡来分。而且陛下体恤各位贵人,愿意自己先拿出一百万两的银子,作为工业区项目的启动资金。”

    “行了王贤弟,你的话老哥哥我听明白了,既然皇上股份分的公平,又愿意先拿一百万两银子出来。那我们回去就让佃户们把那些庄稼都给铲了,马上招蓦流民,组织工匠开工建工业区。”

    “对,对,对,玛德,那些租子才几个铜板啊!劳纸在通州有三千多亩地,丰年一年也才收二百多两的租子。赶上水旱灾害,朝廷下旨赈灾,劳纸一个租子收不上来不说,还要掏钱去救济那些佃户。你们说,劳纸这冤不冤啊?”

    “那也是没办法事啊,天子脚下,什么事都藏不住。敢向佃户多收租子,敢灾年不救济佃户,言官御史的弹劾奏章能把你埋了。”

    “是极是极,这地租给佃户种庄稼,确实没啥赚头,远及建好房舍,租给那些商户开工坊。”

    …………

    王道秋一把核心的分脏问题讲清楚,并表示嘉靖帝愿出一百万两的启动资金。这些勋贵们立马就跟打了鸡血似的,纷纷挥着手劈高呼着,要回去铲了庄稼建工业区。

    勋贵们斗志昂扬,干劲十足,要毁庄稼建工厂,这可把王道秋给吓住了,他忙一边双手在空中虚压,一边高声吼道:“诸位贵人,诸位贵人,请安静,请安静,请听下官一言,请听下官一言……。”

    “行了行了,你们都别咋呼了,听王贤弟把话说完。”

    看王道秋让大家安静,表示他有话说。现大明勋贵的老大朱希忠,忙出来帮着弹压现场。

    而等现场重新安静下来后,王道秋苦着张脸说道:“各位各位,现在可不能铲庄稼啊!这是要被言官御史弹劾的。还是等秋收了后,再说吧!”

    “哈哈哈哈,王贤弟,刚才见你那么紧张,老哥我还以为你是有啥重大的事,要说呢!原来你就为这啊!哈哈哈哈,贤弟你多虑了,我们是勋贵,我们的地不用交税,所以那啥?而如果我们现在把地建了工业区,建了纺织工场,那织出来的棉布,朝廷可是要按着商税,一匹棉布收一钱五税银的。咱们就按咱们工业区,一年可以织一千万匹棉布算,那朝廷以后一年就可收税一百五十万两银子。从一个子儿没有到年入一百五十万两,他们偷着笑还来不及,还弹劾个屁啊?更何况现在朝廷里的那帮言官御史,大半因为前些日子对贤弟你行凶,现在还关在诏狱里呢!所以此事贤弟你大可不必担心,这些事由我们这帮人做就好了。”

    “对对对,此事就不劳王侍中费心了,我们自己会做好的。”

    “是极是极,一年能赚他上百万两的银子,又有皇上的支持。别说铲庄稼了,就是把那帮言官御史的家铲了,我老李都敢。”

    “就是就是,为了每年百万两的银子,那帮御史们算个屁。就算明的不行,暗地里找几个江湖中人,弄死几个言官御史,那不就跟玩似的吗?”

    …………

    在年入百万的诱惑下,这帮原本就二世祖气质十足的勋贵们,根本就什么都不在乎。在这种氛围下,王道秋知道自己原本打算的,先支使他们修路,等秋收后再建厂房,这帮勋贵们根本就不会听。

    于是一声叹声,王道秋也只好嘱咐勋贵们,工程要尽量雇佣那些佃户,不能让他们衣食无着。同时现在先平整土地,准备材料,等过几天他身子骨好了,去通州实地考察画出规划图后,大家再按着规划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