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朝擎天一柱 » 第一百二十四章商议

第一百二十四章商议

    搞完了这一套形式主义的垃圾,出了宫门后王道秋就又被喻茂坚给纠缠上了。

    两个人一个坐轿一个骑马,这也没法聊啊!于是喻茂坚就倚老卖老的,让王道秋别骑马了,他自己也不坐轿,两个人边走边聊。

    人家喻茂坚是王道秋的顶头上司,年纪又足可当王道秋的爷爷。比官比年纪,王道秋都比不过喻茂坚,那就只能乖乖听命,弃马步行了。

    现在的时节是农历五月,阳历的六月,北京早晨的天气倒是凉爽。于是王道秋和喻茂坚两人,就在这好时节中边走边聊,去往西苑。

    在聊天中,王道秋顺势就向喻茂坚进言,让把徐阶调去两广总督张经的手下,让徐阶去阴安南人,并为此说了一大堆的理由。

    而恰好喻茂坚也认为他都察院的老同事张经,性格过于火爆,做事缺少变通,派徐阶过去补充补充,这倒真当合适。况且张经和徐阶两人都属于官场清流,两人是一个朋友圈的。因此对于王道秋的这个推荐,喻茂坚例行公事的询问了几句,就点头同意了。

    徐阶调去阴安南人这事,在喻茂坚看来这只是件小事情,是为了他徐阶好,可喻茂坚不知道的是,就是他这次和王道秋漫不经心的散步聊天,一个他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人事安排,直接就毙掉了原时空中的一个著名大明内阁首辅。

    因为就是这次的人事安排,在两年后安南顺利变成大明的交趾行省后,王道秋又处心积虑的向嘉靖帝推荐,将徐阶提拔成为大明的首任交趾巡抚。

    然后在交趾稳定后,王道秋他又以朝廷的名义,命令徐阶整合交趾的人力物力,先后又阴掉了占城、南掌、高棉三国。将南掌并入交趾行省,将高棉和占城整合成大明的安南行省。

    最后等老徐阶以六十六岁的高龄,干完这些谋国大业后。王道秋又安排铁头海瑞出任松江知府,并支持海青天将徐阶那几个为祸乡里的儿子明正典型,没收了徐家的所有财产。还以教子无方的理由,勒令徐阶致仕。

    当然这件事后,老徐阶在他自已私搭的茅草屋里,天天咒骂王道秋,咒骂海瑞。不过徐阶不知道的是,相较于原历史中他徐阶的下场,王道秋那真是在救他。

    至少相较于原历史,被王道秋阴了后的他徐阶,不用再天天担心会被朝中的政敌再次清算,晚年可以吃上口安生饭。他平定安南、南掌、占城、高棉四国,为我中华开疆拓土七十三万平方公里的功绩,也让他徐阶作为我大汉的民族英雄,永远的为汉民族的子孙后代所敬仰。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王道秋现在还是在这北京的春夏之交,跟老喻头漫步于北京街头,商量着国家级的人事安排。

    就这么走着聊着,两人到了西苑,然后就各自分开,各去办各自的差事。

    王道秋来到万寿宫时,四个内阁大学士正在门口等候嘉靖帝的召见。看见王道秋走了过来,严嵩就热络的跟王道秋打招呼道:“良桢,怎么如此之晚啊?”

    “呃,刚才下朝后,下官被喻大人拉着商量了一些吏部的事。喻大人坐轿,下官骑马,这实在是没法说话。于是喻大人就让下官跟他边走边聊,因此也就耽误了些时辰。”一边走一边回答着严嵩的问话,还顺便向其它三位内阁大学士,拱手行礼。

    王道秋来到严嵩的跟前,严嵩笑呵呵的对他说道:“刚才老夫在等早朝时,就看见那喻心庵在宫门口与良桢相谈甚欢。怎么样?喻心庵找良桢商量的,是你们吏部下面的那几个司的郎中和员外郎的人选吧?”

    “哈哈,首辅大人你猜错了,喻大人刚才找下官,其实主要是为了那李默和徐阶,该怎么安置的问题。至于吏部内的人事安排,喻大人只是快到西苑时,顺嘴问了一下下官,可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可以推荐。”

    內阁四大学士,是现在大明王朝的核心决策圈,那些上档次的决策,就算不需要他们签字批准,那事前肯定也是要向他们通报的。因此在李默和徐阶的安置问题上,王道秋也不打算瞒那些能说的。而严嵩在听了王道秋的话后,他也来了兴趣,问道:“哦,那良桢和喻心庵你们俩,打算怎么安置那徐阶和李默啊?”

    “回首辅大人,这事我跟喻大人是这么打算的。那徐阶性机敏,有很强的政务处理能力,且他个人的品行操守也很不错。因此我跟喻大人商议,打算把徐阶安排去两广总督张经张大人那儿,让徐阶去辅助张大人完成安南策。”

    “嗯,那张经本事是有的,但他那本事主要是在军务上,至于政务能力和在遇事的变通上,就欠缺很多了。徐阶过去,的确能帮他张经补上这块短板,这个安排好!良桢和喻心庵用心了。对了良桢,那个李默,你们又是打算怎么安置啊?”

    “嗨,说到那个李默,真是让人头痛啊!此人品行操守非常好,但他那能力那个性子,首辅大人你也是知道的。所以这个人安排去治理地方,肯定是不合适的。更要命的是这人的社会影响极大,士林中风评很好,若我吏部这次给他的位子安排低了,我们吏部又承担不起那社会舆论。嗨,头痛啊!”

    王道秋半真半假的向四个内阁大学士,阐述关于李默的安置难点。这让四个内阁大学士听后,也都是深以为然。确实像李默这样个人品行很好,社会口碑很好,但却没有什么实际工作能力,脾气又极其固执的人,他的工作岗位的确是不好安排。

    “那良桢,对于李默的工作安排,刚才你和那喻心庵,有没有定下来啊?”

    见王道秋只说了安排李默的难点,却没说对李默的具体安排,到底有没有定案。于是严嵩随口又问道。

    而听到严嵩问这个,王道秋就脸不红心不跳的撒谎道:“此事需要考虑的方面太多,下官跟喻大人商量来商量去,还是没有一个稳妥的方案。我们打算回头再找上,首辅大人您的分宜老乡李香李大人,我们三人在一起再好好商议商议。”

    “哈哈哈哈,老夫的分宜老乡!哈哈哈哈,良桢你啊!行了行了,良桢你和那喻心庵,老夫的那个分宜老乡李香,你们三个都是秉承公心的朝廷重臣,老夫相信你们能给那个李默,一个公正合理的安排。在这个事情上老夫代表内阁,支持你们。”

    “谢谢首辅大人,谢谢诸位大学士。下官代表吏部在此向内阁诸公保证,我们吏部一定会处理好此事,绝不辜负诸公的信任。”

    官场上的形式主义,既然严嵩代表内阁,表示了信任,那自然王道秋也只能以下级的姿态向上级做保证表忠心。

    大家都规矩,场面和谐,但总有人是狗改不了吃屎,习惯性当搅屎棍的。这不,王道秋刚例行公事的表完忠心,资深搅屎棍夏言就跳出来说道:“不辜负内阁诸公的信任,这话漂亮。那请问王侍郎,你们吏部在下辖两个至关重要的职位,文选司和考动司的人选问题上,能不能也不辜负我们内阁的信任啊!”

    “夏次辅,为国选官这责任重大,他们吏部还是非常慎重的。昨晚为此事,良桢还专门上老夫府上征询老夫的意见,最后老夫和良桢定下了两个人选,翰林院的高拱和高仪。此二人都是嘉靖二十年的庶吉士,在翰林院里己兢兢业业了六年。次辅大人对此二人,不会不熟吧?”

    自己曾经呼之则来、挥之则去的“走狗”“门客”,现在语气高高在上的一口一个“次辅大人”,提醒自己在内阁里只是个二把手的身份,这把夏言给气坏了。但形势比人强,现在的严嵩正受宠,而他夏言在主子这儿,现在正有如臭袜子一样被嫌弃。两相一对比,实力相差悬殊,于是面对严嵩赤裸裸的污辱,夏言只敢恶狠狠的瞪了一眼严嵩,嘴上却不敢放狠话,头一撇维护住他自己那最后的一丝倔强。

    成功击退让他受了多年窝囊气的夏言,严嵩很有成就感。笑呵呵的无视夏言,就去跟另外两位大学士,讨论起了高拱和高仪。

    说着话时间往前走,很快就有小内侍出来传旨,说皇上召四个内阁大学士和王侍中,入殿内见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