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朝擎天一柱 » 第一百二十五章严世蕃成顺风小哥

第一百二十五章严世蕃成顺风小哥

    进到万寿宫中,王道秋和内阁四大学士,依礼向嘉靖帝行跪拜礼。然后四个内阁大学士在嘉靖帝面前站成一排,准备朝政的奏对,而王道秋这个侍中,则去站在了嘉靖帝身旁,吕方的下首。

    朝政奏对开始,王道秋还是老中医老配方,大多数事情他都不发一言。只在一些关键问题的关键上插上一两句,给嘉靖帝和内阁四大学士一些提示。

    王道秋先前已熟读图书馆里的那些,后世关于明朝各种社会现象的分析。以及明以后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因此他的每一个见解都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给出的每一个解决方案,无不都是给内阁四大学士和嘉靖帝,眼前一亮的感觉。

    面对王道秋的天才,嘉靖帝和严嵩等内阁三大学士,还没什么,只是感慨这人间怎么会有如此妖孽之人。而次辅夏言面对王道秋的天才,他就是满头大汗了。夏言一向都自信,自己那脑子比马屁精严嵩要好使的多,他现在只是在走背运,惹了嘉靖帝不高兴。等过段时间,嘉靖帝气消了,还是会让他夏言任首辅的。毕竟在治国理政上,他夏言可比马屁精严嵩强多了。

    可现在,可现在,嘉靖帝身边有了王道秋这么个妖孽,就王道秋看问题的那深度和解决问题的那有办法。那嘉靖帝还要他夏言干什么?

    夏言他所有的自信,所有的骄傲,都来源于他自认自己的不可替代性,认为皇帝和朝政离不开他的智慧。可现在,皇帝身边有了王道秋,那他夏言还有毛用啊?不行不行,老夫必须要让皇帝看到老夫的作用,老夫不能被赶回乡下去当乡巴佬。

    心里想着没有权力的那种悲惨生活,强烈的危机感,让夏言站那儿腿都开始抖了,他心中也暗暗发狠,就昧了良心去跟曾铣共图回大事吧!反正那些蝼蚁般的刁民,他们的身家性命,本就是为大人物们的丰功伟绩,而去牺牲的。

    自古以来,在种花这个国家,刁民们的贱命,从来都是大人物们在大气魄,发表豪言壮语时,他们所说的“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这话之中的的那个“代价”。是的,从古至今,种花刁民们的贱命,在大人物们那儿,就是可以随时拿来“不惜”的那个“代价”,通俗的说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所以说朝廷不折腾,不整什么丰功伟绩,就是对老百姓最好的仁政。

    正在夏言心里恶毒的决定,牺牲天下黎民苍生的福祉,来为他夏言搏一个“伟大”之时。这次的御前奏对,顺势就谈到了有关于吏部文选司和考功司的人选问题上。

    内阁首辅严嵩先“吧吧”的说了一堆,关于这两个职位的重要性,然后他向嘉靖帝禀奏道:“陛下,吏部文选司和考功司的职责是为国选官,因此这两个职位非常重要,这两个职位的人选,朝廷历来也是慎之又慎。不敢瞒陛下,为此事昨日下值后,王侍中还专门去了一趟老臣府上,就此事征求老臣的意见。最后老夫和王侍中商议定,由我二人向陛下共同举荐翰林院的高拱、高仪两个翰林,分别出掌吏部文选司和吏部考功司。并且此事刚才在宫门前等候陛下召见时,老臣还与内阁中的其他三位阁臣商议。对此事,次辅夏言不置可否,没有发表意见。而内阁中另外的两名阁臣皆表示,同意向陛下举荐高拱、高仪。”

    “臣等愿意举荐高拱、高仪。”

    严嵩话一说完,夏言站那儿没动,另两名阁臣则出班,附和严嵩向嘉靖帝举荐高拱、高仪。

    两名阁臣附和完,嘉靖帝还没开囗,严嵩又跪下接着奏道:“老臣不敢瞒陛下,老臣向陛下请罪。吏部文选司和吏部考功司,这两个位子很重要,以致于被那些宵小背后传为朝廷的五大肥差之二,心向往之。老臣家那个不争气的,现太常寺少卿严世蕃,见此次吏部人事调整,就痴心枉想的想取其一。老臣一时糊涂,在他百般纠缠之下,没有守住公心同意了去帮他推荐。”

    “昨晚王侍中来老臣府上商议此事时,老臣就向王侍中推荐了那严世蕃,然后被王侍中以严世蕃品行不端为由,严词拒绝。当时那严世蕃就在门口偷听老臣与王侍中的谈话,他在听到王侍中说他品行不端,拒绝推荐他之后,他就恼羞成怒的闯进来,对着王侍中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辱骂,后被老臣给赶了出去。陛下,老臣身为当朝首辅、百官表率,却有失公允,为已子徇私,请陛下降旨处罚。同时臣就王侍中不惧臣这个首辅,坚持原则秉公为国选官,请陛下降旨嘉奖。”

    卧槽,这里面还有这么大的内幕,而且这老严嵩还敢自曝,这一时间把众人都弄傻了。但王道秋这时候对严嵩的良苦用心,却是感激的。严嵩他昨晚烧了王道秋的门生剌,现在又在御前来这么一出,无疑就是想告诉皇帝和内阁诸公,王道秋他不是严党,以此来为以后防患于未燃。

    王道秋心里感激着严嵩,也在心里决定,自已以后在严嵩倒台时,一定要护住这个自己的伯乐。

    就在王道秋心里想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时,吕方拉了拉王道秋的衣角,嘴还向嘉靖帝那边撸了撸,示意王道秋上嘉靖帝那边近前回话。得到吕方的提醒,王道秋忙恭着身子,小碎步来到嘉靖帝身边,低头脸贴进嘉靖帝的嘴,等着回话。

    当王道秋恭身脸贴进了,嘉靖帝小声的耳语道:“吏部的事,你不去找吏部尚书喻茂坚,你去找严嵩干什么?”

    内侍交往外臣,这果然让嘉靖帝往这方面疑心了。于是面对嘉靖帝的疑心,王道秋忙小声的解释道:“陛下,为臣昨晚去首辅大人府上,不是去找首辅大人请示吏部的事儿,而是奉旨去送礼的。”

    奉旨送礼!这用词妥妥的不当啊!不过王道秋说这四个字,现在嘉靖帝也想起来了,自己昨天的确是有说过,让王道秋备份厚礼,好好去感谢一下严嵩的帮忙。

    明白了王道秋上严府的原由,于是嘉靖帝心中疑心俱去,语气平和的又问道:“你上严府送礼就送礼吧,怎么又和那严世蕃起冲突了?具体是怎么一回事,你跟朕说说。”

    嘉靖帝问昨晚自已与严世蕃冲突的事,王道秋酝酿了一下情绪,平静的回话道:“回陛下的话,事情是这样的。昨晚臣准备了一幅北宋李成的山水图,又跟陆都督借了三千两的银票。打算李成的画送给严首辅,三千两银子送给严世蕃。可到了首辅那儿,首辅大人就跟臣谈起了朝政,还扯到了吏部文选司和吏部考功司的人选问题上。首辅大人当时告诉臣,其子严世蕃有意那两个职位,问臣能不能向皇上您推荐一下。陛下,那严世蕃是啥德行,臣不讲陛下你也知道。如果让那严世蕃得了那选官之权,臣以后和首辅大人再在背后支持他,那从今往后我大明官场还有公道吗?”

    “于是在听到首辅大人让为臣,帮他推荐其子严世蕃时,臣当时就被吓住了。忙跪求首辅大人,此事万万不可,当时臣还例数了严世蕃过往的一些恶行,就严世蕃的人品说了一些刻薄的话。因此就惹恼了当时在门口偷听的严世蕃,他气急败坏的冲进来,对着为臣就是一顿辱骂。后来还是首辅大人绅明大义,没有计较为臣污辱其子,将其子世蕃严厉的训斥了一顿,赶将出去。”

    哦!原来如此,听了王道秋的解释,嘉靖帝了然,也没怪王道秋和严嵩。王道秋这边不说,压根就没有任何的错。而严嵩吧,这人是著名的贤夫、慈父,这个全国人民都知道,嘉靖帝自然也不好为宠儿子这个严嵩几十年的老毛病,去苛责严嵩。

    于是关于这个事情,嘉靖帝想了想后说道:“不是什么体面的事,就不要外传了。严首辅和王爱卿深为朝廷重臣,秉公施政是为份内之事,朕就不嘉奖了。只是那个严世蕃,往日朕看在首辅大人的面上,对他多有包容,没想到他还这么的贪心不足。那好吧,往日是朕错了,是朕没有知人善任。那严世蕃不是看不上太常寺少卿这个职位吗?那行,打明儿起他严世蕃就调行人司当个行人吧!多活动活动腿脚,省的他那脑子成天的胡思乱想。”

    “臣代臣子谢主隆恩。”

    嘉靖帝真是个整人的好手,严世蕃落他手里,也只能自认倒霉了。好好的一个正四品掌管国家礼乐的太常寺少卿,这一下子就变成正八品的,负责在中央各部门间传送文件,当人肉电话、人肉传真机的行人司行人了。

    可以想象,当严世蕃接到这个任命后,他是如何的暴跳如雷。想到严世蕃的倒霉,王道秋心里不厚道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