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朝擎天一柱 » 第一百四十章可怜的母亲

第一百四十章可怜的母亲

    蒋胖子领着王道秋的家人,就来到了内宫监胡同王道秋的家。经过介绍后,门房范二这次没死心眼,或者说他一听来的人是王道秋的父母和岳家,他压根就不敢死心眼吧!

    于是范二在叫出来秋嫂,确认了蒋胖子的身份后,他就把王道秋的家人和沈一石一家人,放进了府。

    这个时间点,王道秋还在西苑里办差,不在家。蒋胖子帮着王、沈两家人,把他们的行李搬进去后,他就告辞走了。

    晚上王道秋下值回来,见到自己的家人,自是高兴,他的母亲徐氏更是一直挽着王道秋的胳膀不撒手。一顿互诉衷肠后,等张居正、殷正茂、高仪、袁洪愈下值回来,王道秋又帮着大家介绍认识。

    令王道秋惊喜的是,高仪和他的父亲王兆文也认识。按他们两人的说法,他们当年乡试时,就住在同一个客栈两隔壁,也曾在一起抓学习。只不过后来高仪中举了,而王兆文落榜了。

    一阵热闹过后,因为这人实在太多,在家里吃饭不方便。最后决定男人们去外面上酒楼喝酒,女人和孩子则留家里吃饭。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王兆文最后忍不住,当众对着王道秋就是一番质问,质问他到底有没有利用这次京察受贿。不过王兆文话音刚落,王道秋还没来得及自辩,高仪这个王兆文曾经的故人,就站出来为王道秋驳斥那些无稽之谈,并拍着胸脯以自己的人品,向王兆文担保绝无此事。

    高仪当年和王兆文一起参加会试,两人虽只做了一个多月的隔壁邻居,就从此天涯各自走,相忘于江湖。但在那份再次被打开的尘封记忆中,高仪在王兆文的心里,那就是高山仰之的存在,是他曾经的偶像。现在高仪以自己的人品,为王道秋担保,王兆文还是信的。

    一场不愉快就这样结束,酒宴就又和谐了,王兆文的家法,也就不提了。

    在外面吃罢酒回到家里,王道秋的母亲徐氏,就又赶忙把王道秋给拉走了。来到房内,母亲先关心了一下这几个月,王道秋在京城里的生活。

    然后在王道秋临走时,母亲扭捏的说道:“石头,娘想求你个事,不知道你为不为难?”

    母亲说这话的时候,头低着眼神躲闪。跟自己的儿子说话,母亲还这么难以启齿,王道秋知道母亲这是遇到难事了。于是他揉搓着母亲那因为常年干农活,而粗糙的手,说道:“娘,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吧,我们母子之间哪那么生份。”

    “诶,诶,石头,娘不跟你生份,那有什么话娘就直说了。不过石头,若娘今天说的事你要是为难,你可以不办,一切都要以你的前程为重。”

    “行了娘,你唠哩唠叼的可烦死我了,有什么话你就直说,我们是母子啊!”

    “诶诶,行,娘直说。事情是你哥和你两个舅舅,两个表哥的事。你哥不用说了,他那人从小就不争气,是被你爹打到大的。不过你哥那人他不坏,就是有些贪玩,喜欢热闹,喜欢吃好玩好,身上有钱不花掉,他浑身就难受。但他这人不懒,让他干活,他也能使大力气。你这次当那么大的官,所以你哥就想让你帮他在城里谋个差使,当个小官什么的。石头,你哥今年二十一了,去年你嫂子还帮他生了个儿子,这么一家子人,你哥又那么不着调,不喜欢在村里种地,那以后他们这一家子人生活,可怎么办啊?”

    “还有你二舅,他十几岁的时候跟人赌钱,输了还不起,被人把一条腿给打断了。现在都四十多了还单身一个人,干不了重活,只能在工坊里帮人烧烧饭,维持生活。这你现在官都当那么大了,你能不能帮着安排安排,也让他以后生活无忧,再娶上房媳妇留个后。还有你小舅,他比你哥还贪吃贪玩,而且他那人还懒,吃不得一点苦,连累的你舅妈跟你那两个表妹,跟着他饥一顿饱一顿的。还有你大舅家你那两个表哥,他们也是天天只想吃好玩好,吃不得苦的。石头,你能不能帮帮他们?他们不是坏人,只是吃不得种地的苦。”

    母亲说完这些话,还是低着个头,不敢看王道秋。

    王道秋的母亲是个苦命人,王道秋的外公当年就因为在外跑船时,与人赌博欠下高额赌债,而选择了人死债消这条路,把自己的命赔给了债主。

    而那一年王道秋的母亲八岁,王道秋的大舅十二岁,王道秋的二舅六岁,小姨三岁,小舅刚满周岁。就这样一个失去了顶梁柱的家庭,王道秋外婆领着下面五个最大才十二岁的孩子,一起艰难度日。

    一个三十多岁的老妇女,带着五个最大才十二岁的孩子,要靠种地养活自己,这种可能性他有多低,农村娃都知道。于是自王道秋外公死后,王道秋母亲家月月都要变卖些家中老底,才能让一家人不挨饿。

    就这样家里能卖的家什,慢慢的都变卖成了柴米油盐,卖完了东西就卖人。王道秋的小姨因为太小,又是女娃不能平活,就最先被卖去了镇上给人当童养媳。王道秋的母亲徐氏,据说是一次王道秋的父亲王兆文,看她一个小女娃,天天没吃没喝干那么重的活,还被一群顽皮骚年欺负,就出来为她出头。当时那些骚年,见王兆文为徐氏出头,就质问王兆文,说我们斯负她关你屁事啊?要你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而那时的王兆文为骚年们所激,就梗着脖子说:“她就是我媳妇。”

    本只是一句话赶话,但王兆文的这句话,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而且在王道秋外公还没自杀前,王道秋的大舅也是在村里的学堂蒙学,跟王道秋的父亲王兆文是同窗好友。于是这事后王道秋的大舅就找到王兆文,说你既已坏了我妹妹的名节,那你就娶了她,让她跟着你吃口饱饭吧。

    就这样,王道秋的母亲嫁进了王家。但因为王家当时是体面人,家里有二十几亩水田,七八亩桑园,还有一艘在长兴与杭州之间跑货的大船。所以王家当时为了面子,给王道秋母亲家的彩礼就比较多,可最后王道秋母亲却只是穿了一身新衣嫁过来,其它的陪嫁一样没有。

    这就引起了王家那些本家的不满了,尤其是家族里的那些小媳妇们。她们这以后在村里,都说王道秋母亲,是被徐家卖给王家的,应该算是王家的一个小妾,不能算正妻。

    所以在这以后,王道秋母亲在家族里就被看不起,家族里的那些红白事,族祭,王道秋母亲都是被分派去淘米洗菜,涮锅洗碗,一次都没被邀请上桌吃过饭。

    而王道秋的父亲虽为此去找过好几次王家族长,但王家族长每次都以族里女人们的差事,由家族中几个女性长辈安排,男人们不方便过问为由,拒绝了王道秋父亲的投诉。

    在夫家的家族中被看不起,被欺负,王道秋母亲这已经够惨了。可更惨的是王道秋那三个舅舅里,除了大舅安份守已,吃苦耐劳在家种地,能靠自己养活老婆孩子。他其他的两个舅舅,都是从小跟着人家去跑船,在外面染上了一身的毛病,尤其是好赌。

    于是王道秋那两个舅舅在外面闯祸了,日子过不下去了,王道秋的母亲作为姐姐,她见不得自己弟弟受苦,就只能从自己家拿钱贴补。

    王道秋家和他母亲家是一个村的,王道秋的两个舅舅这么不着调,王道秋的母亲老拿王家的钱,去贴补她娘家。这让王道秋母亲在家族里,就更是被人看不起了。

    可以这么说,在王道秋中举前,王道秋母亲在王氏家族里,也就她自己丈夫王兆文和她的孩子,把她当人。其他的王家人,没一个把她当人看的。

    想着自己这个便宜母亲的过往,王道秋也是心痛,心痛的都有点开不了口,拒绝母亲的这个错误要求。

    抚摸着母亲那有如枯树皮般的双手,王道秋想了好久,才狠下心来说道:“娘,我哥和我那两个舅舅,两个表哥是啥人,这你也清楚。说实话娘,我一句话就能让他们吃上皇粮,可这不行啊!就他们那几个人,当个小老百姓,顶多也就是个名声不好。可要让他们穿上官衣,他们不但会坑害很多平头老百姓,甚至最后祸闯大了,还会把他们自己脑袋给弄没了。娘,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啊?”

    “这,这……,石头你说的对,娘也觉得你哥和你舅不着调,不能让他们当官。可也不能就这么看着他们受穷吧!毕竟我们都是骨肉至亲。”

    “行了娘,这事我记下了,这事回头我跟我爹商量商量,等我们父子商量好了,我再给你回话。反正左右,肯定是会给他们些银子的。”

    “诶,诶,行,那今天太晚了,湘宁还等你说话呢!这事儿你明天再跟你爹商量吧!”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