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朝擎天一柱 » 第一百六十章四亿五千万两银子(中)

第一百六十章四亿五千万两银子(中)

    大明藩王利用自己的权势,对自已势力范围内的农民、中小地主巧取豪夺,大量兼并民田,还把这些民田上的自耕农、佃户变成自已的家奴。

    并通过行贿或威胁地方官人身安全的手段,将这些田亩和人口,从官府的征税黄册中划去,从而大量侵吞国家的田税和人头税,这在大明是公开的事。

    所以现在这些济南官员说,被封在济南的德王一系皇族,和本地五十九户高门大户,加一块儿总共才占了济南当地不到一成的耕地,这话说给鬼听差不多。

    因此王道秋把事情一点,那几个都察院的监察御史,直接就拍案而起,指着这帮济南官员就开骂。

    而这帮济南官员见事已败露,他们倒也光棍,再不狡辩直接跪地认罪求饶,求放过。

    见济南这帮官员当堂认罪,几个监察御史兴奋了,这可是惊天大案啊!要把这案办了,那他们今年的业绩可全有了。于是急于为自己创业绩的这几个御史,在济南这一众官员认罪后,他们忙就磨拳擦掌,桌椅板凳重新摆过,要把宴会现场变成公堂,直接开始审。

    而就在御史们忙活的时候,王道秋看到锦衣卫的李佥事和司礼监的陈公公,正着急的在向自己打眼色。

    两特务向自己打这么焦急的眼色,这里面肯定有事啊!于是觉得这里面有事的王道秋,忙出言打断这几位御史的正在忙活,他说道:“各位御史,这案子所涉金额巨大,不是我们私下里就能办了的。我看还是向朝廷请旨吧!看朝廷是想将这些人押解回京受审呢,还是留在当地交我等审理?”

    这,说实话,面对这么一份大功劳要让出去,这几个御史十分的舍不得。不过王道秋说的也是事实,就这么桩涉案金额巨大的案子,若无朝廷授权,确实不是他们这几个七品御史,有资格调查审理的。

    万分不甘,但朝廷制度如此,这几个御史也不敢知法犯法,于是一时间他们满脸都是为难。王道秋明白这几个御史,建功立业的心情,于是王道秋先让锦衣卫把这一众济南官员给押走。

    然后他看着这几个御史,缓缓的说道:“各位御史,咱们都是官场中人,为的就是为朝廷效命,建功立业,所以你们现在的心情本官理解。说实话,看着这么一桩大案子从手上溜走,别说你们了,就是本官也不甘心。我看这样吧,我和陈公公、李佥事,以及户部的这几位同僚,和你们御史一起联名上书,上奏朝廷此案复杂,涉及面广,应在当地调查审理更为合适,请求朝廷将此案交我等,就地调查审理。功劳大家的,所获脏款七成充入户部太仓,两成给内库和锦衣卫,一成留给我山东平乱重建,大家看这行吗?”

    利益!王道秋把利益这么一分在明处,户部的人一听可以为自己部门,拿到这次脏款的七成。他们立马就想到了自己若真把这银子,给户部挣回去了,那自己回户部后,被领导挂大红花表扬,官服换换补子的美好!

    美好前途在前方招手,于是王道秋话一说完,户部这几个官员,立马就站起来,表示自己愿联名。并表示他们除联名外,还会再给户部王尚书上塘报,将此间事告之他们王尚书,让王尚书在朝堂之上争取争取。

    户部的官员同意了,都察院的几个御史虽有些觉得王道秋,这案子还没审呢,脏款就分好了,这怎么看都有种奸臣的味道。不过他们现在也强烈希望,自己能有机会办这么个大案子,能建功立业,升职加薪。

    因此在户部的人同意后,这几个御史中打头的尹御史出来说道:“王大人,话说在头里,有些不伤王法纲常的事,我们几个御史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有些事,深为御史,我们必须站得正,是不会徇私情的。”

    “明白明白,这样吧各位同僚,我王道秋在此承诺。若朝廷真将此案交我们山东当地审理,让我王道秋做主审官。那我向诸位承诺,此案我会交都察院几位御史,在事实上主审此案,户部的几位同僚负责统计脏款脏物,我与李佥事、陈公公只从旁辅助,绝不干预这案子的具体审理。”

    “王大人此言当真?”

    “哈哈哈哈,尹御史,我王道秋六元及第,现官居一品,怎么说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吧!我怎么可能当众说出的话,事后又反悔。”

    这么一个事实清楚的大案子,这么一份大功劳,王道秋竟当众承诺,此案他只从旁协助,把办案的主导权交给他们都察院和户部,这让尹御史有些不敢相信。于是在王道秋话一说完,尹御史就对王道秋承诺的真实性,向王道秋提出了质疑。但当王道秋点明自己的身份后,尹御史想想以王道秋的身份,他也确实不会这么不爱惜自己的羽毛。于是在王道秋话说完后,尹御史就向王道秋致歉道:“此事是下官孟浪了,下官向大人道歉。”

    “无妨无妨,好了,我们都赶快写各自要上奏的折合,马上就派八百里加急,上奏朝廷吧!”

    “是”

    解决了彼此信任的问题,大家就各自写给自己上级领导的报告,最后还联名给嘉靖帝上了一道,请求就地审理此案的申请。

    将各自写好的折子,差驿卒赶快送上京后,大家各道安好,就各去忙自己的事了。

    等都察院的御史和户部的官员,走了之后,王道秋就冲李佥事和陈公公,小声的问道:“二位,刚才是怎么啦,难道此间还另有隐情?”

    御史和户部的人一走,王道秋就问这个,陈公公和李佥事对视了一眼,用眼神达成一致后,李佥事回答道:“是的大人,不瞒大人,在兖州时我跟陈公公,就在暗中调查鲁王的那些家产了。咱们大明的那些藩王,他们在封地把便宜占尽后,是不会就此知足的。“

    “他们一般会把自己的封地吃干抹净后,就派心腹去人杰地灵、富庶的南直隶、浙江两省买地,买商辅做买卖。因为这两个省是国家赋税之地,是由朝廷直辖,不安排藩王就藩的。这也就是说这两个省没有本地藩王势力,去那儿不会与別的藩王发生冲突。因此我大明的藩王,一般都会拿钱去这两个省买地置业。”

    “而我朝自成祖爷后,就严格限制藩王向封地外扩张,没有圣旨,藩王都是不能出自己封地的。正因为有朝廷的这些严格限制,所以藩王们在南直隶、浙江这两省的产业,他们都是派自己心腹打理,不对外公开的。因此只要查出这些藩王在南直隶、浙江安插的心腹,那那些产业就是咱们的功劳,咱们的零花钱了。”

    原来如此!李佥事这么说,王道秋明白了。于是王道秋说道:“原来如此,你俩刚才让我阻止都察院的御史,审理那些济南府的犯官,你俩是怕济南府的那些犯官,知道些什么吧?”

    王道秋说出这话,表明他已经明白了自己两人的用意,这让李佥事和陈公公很高兴。于是李佥事顺着王道秋的话说道:“是的大人,这些济南府的犯官,都是原来济南府下辖各州县的地方官,是地头蛇,这德王的事,他们不可能一无所知,甚至他们在咱们到来之前,就己经动手了。”

    “说实话大人,乱匪占兖州月余,他们把抓到的兖州当地官员、差役,和鲁王府的一众主子下人,全屠了一干净。这让我跟陈公公,在调查鲁王在外产业时,就只能很麻烦的派暗探,一个村一个村的去打听,他们村里原先有没有人供职过鲁王府的。这么干很麻烦,因此这事儿到现在,都收效甚微。”

    “而济南府的这些知州、知县、州丞、县丞,就可以让我们避免调查鲁王那样的麻烦。作为地头蛇,相信他们对于自己辖区之内,哪些人是自己不能惹的,他们肯定是一清二楚的。而德王府的下人,肯定就属于那种地方官不能擅动的人,毕竟打狗得看主人。因此我相信,这些济南府的这些地方官,肯定是知道他们辖区内,谁供职于德王府的。所以大人,只要我们抓住那些供职过德王府的人,或者是他们的家人,就不怕找不到线索,拔出萝卜带出泥。”

    高手,很专业!知道了李佥事和陈公公的办案风格,王道秋很佩服。于是他又给补充道:“先给这些犯官来些不见血的刑法,让他们吃些苦头,下半夜你们派人盯紧那几个御史,自己再去审那些犯官,可以让两三个犯官,畏罪自杀,杀鸡儆猴。”

    “是大人,多谢大人。”

    什么叫“畏罪自杀”,说白了就是王道秋允许李佥事、陈公公可以弄成两三个,以此来给剩下的那些犯官以压力。王道秋这话李佥事自然听得懂。于是王道秋话一说完,李佥事忙抱拳向王道秋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