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朝擎天一柱 » 第一百六十一章四亿五千万两银子(下)

第一百六十一章四亿五千万两银子(下)

    得到王道秋的支持,陈公公和李佥事下去办事了。而因为这济南的地方官全进去了,山东省的省一级官员又全被乱匪屠了。王道秋只好很命苦的去承担山东省和济南府的日常行政,真真正正的一人敌某大国十万公差,王十万。

    就这样忙忙碌碌了三天,朝廷的公函和皇帝的秘旨,先后都到了王道秋这里。朝廷授权王道秋全权审理济南、青州这两地的地方官员,有无乘乱侵吞德王、衡王从及地方乡绅财产这事。

    而嘉靖帝给王道秋的秘旨则是,让王道秋尽快搞清楚兖州、济南、青州这三地矿产的情况。有矿的地方一定不能卖,要请旨后再处理。

    嘉靖帝给王道秋的秘旨中,没有提及秘查山东三个藩王,在山东以外财产的事。看来嘉靖帝对于这种事,他还是更信任司礼监和锦衣卫。

    接到了朝廷和嘉靖帝的命令,为防万一,王道秋就先去找了陈公公和李佥事商量。一见到那两人,王道秋就小声的问道:“那些人怎么样了,过堂没问题吧?”

    王道秋话问的很含糊,但陈公公和李佥事都明白王道秋问的是什么。于是还是由李佥事出来回答王道秋道:“大人放心吧,凭我们锦衣卫和陈公公东厂的手段,这三天下来,那些人现在只求速死。一个就只想早点解脱,想早点死的人,我们想要他们怎样,他们敢说个不字?况且我们还答应他们,只要他们在公堂之上按我们交代的,只说那些能说的,我们就放过他们的父母妻儿。”

    原来如此,既然人家是专业办案的,有多年坑人的经验,那这事王道秋也就放心了。于是他又说了几句场面话,就想又回去当他的王十万。

    可就在王道秋打算要走之时,一向很少说话的陈公公,扯着他那尖细的公鸭嗓说道:“侍中大人请留步,杂家有话说。”

    “哦,公公有何赐教啊?”

    “哎呦!侍中大人,您折煞杂家了,杂家一个腌渣货,哪有资格赐教侍中大人您啊!以后侍中大人可不能再这么说了。否则教吕公公和皇上听见了,还以为杂家仗着自己是宫里的人,就在侍中大人您面前摆架子呢!如果真这样教皇上和吕公公误会了,那皇上和吕公公,还不把杂家给杖毙了啊!侍中大人,您以后可真不能再这么说了,杂家可只有一条命。”

    王道秋现在在嘉靖帝那儿是什么份量,作为宫中服侍嘉靖帝的近侍太监,陈公公那是太知道了。所以王道秋跟他陈公公说话这么恭敬,如果真要让嘉靖帝误会,是陈公公他狗仗人势,在王道秋面前摆臭架子,那嘉靖帝是大概率真会赏“一丈红”的。

    因此现在一听王道秋对他说话,用“赐教”这个敬语,这把陈公公吓的半死,忙哀求王道秋,以后可不能跟他说话时,语气那么恭敬了。

    陈公公现在一脸的紧张,他怕死的心情王道秋也理解。于是王道秋先尴尬的对着陈公公笑了笑,然后以一种很平静的囗气说道:“一个差事有一个差事的难处,需要避嫌的东西也不一样。刚才对陈公公所言的用语,倒是我欠考虑了。好了,今儿这事我记下了,以后不会再让公公你为难了。”

    “谢谢侍中大人,谢谢侍中大人,满朝公卿侍中大人您虽年纪最小,但最能体谅人,最会为别人想……。”

    “行了行了,公公,这一个多月来,咱们一起共同为这山东之事辛苦。平时咱俩虽说话不多,但我王良桢打心里,当你陈公公是朋友。既然是朋友,那朋友之间说那些客套话,就显得见外了。对了公公,你刚才叫住我,是有什么事吗?”

    王道秋后世屌丝的待人接物风格,他没有这时代大老爷,和后世那些自以为自己是个人的垃圾货,他们的那副臭架子、死样子。他平时与人说话,骨子里就是把別人,放在与自已平等位置上的,这一点是透在灵魂深处的。

    所以但凡跟王道秋打过交道,只要那人不是王道秋所厌恶的垃圾,他们都能从王道秋身上,感觉到王道秋对他们的尊重。

    陈公公是一名侍伺皇帝的太监,察言观色,摸准别人的心思,这是他们太监必须要会的生存技能。而陈公公能在太监里混到,可以代表內廷岀镇一方,那他在察言观色的本事上,自然是很强的。

    所以陈公公他在与王道秋的这一个多月相处下来,他早发现王道秋这人虽少年得志,身居高位。但王道秋身上一点也没有那些年少骄狂,他对身边每个人都是从骨子里的尊重,一点也没有看不起谁,包括对他陈公公也一样。因此陈公公平时跟王道秋虽话不多,但作为最缺人尊重的太监,陈公公心里对王道秋这种尊重他人,印象很好。现在他又听王道秋拿他当朋友,陈公公心里此时那更是感动万分,对王道秋莫名产生了一种,士为知已者死的感觉。

    当然作为宫内的内侍,陈公公他的主人是嘉靖帝,因此他不能表现出,他想投效王道秋的意思。于是现在面对王道秋,说拿他当朋友这话,陈公公自动跳过,转移话题跟王道秋说起了正事。

    陈公公说道:“侍中大人,跟侍中大人您一样,今天杂家也刚收到了宫里来的秘旨,让杂家全力配合锦衣卫,把这里的差事办好。同时宫里还交代,此次侍中大人劳苦功高,山东这边在浙江那边的商行辅面,就赏给侍中大人您了。还有浙江那边的田亩农庄,若侍中大人有意,侍中大人可以以半价购买。当然皇上也知道这些事,侍中大人您不方便自己出面。所以皇上交代了,这些事可以让内廷差使,杭州镇守太监,江南织造,配合大人您那浙江首富的老泰山,帮着您遮掩。”

    卧槽!这嘉靖帝还真是舍得赏哦,这一下子就把鲁王、德王、衡王这山东三王,在浙江的秘密产业,都赏给自已了!

    想到嘉靖帝的大方,王道秋不自觉,又想到了那个千古明君崇祯,那家伙的小气,对手下员工的刻薄,那可真是够葛郎台啊!

    想当年李自成带乱匪打到北京城下,这崇祯四处喊人来救命。他让山海关的吴三桂来救命,就只派太监带一道狗屁圣旨。崇祯太有才了,就狗屁圣旨一道,军费一毛没有,他也不想想没有军费,你让人家吴三桂数万大军怎么开拔?三军末动,粮草先行,崇祯你懂不懂?皇帝不差饿兵,祟祯你懂不懂?

    搞笑的是后来李自成,让人带着从崇祯这儿抢的四万两银子,去招降吴三桂。人吴三桂要不是半路听说闯贼祸害了他老爸吴襄,和他老婆陈圆圆,他那男性自尊心受到了严重伤害,当时吴三挂不就带着兵马来北京投诚了吗?

    所以从后来的事就可以看出,当时人吴三桂真不是不想拉崇祯一把,而是崇祯他自己要钱不要命,求人救命,还让人差旅费自理。真是够经济头脑。

    除了吴三桂,当时山东的总兵刘泽清,也接到了崇祯发岀的求救圣旨。这刘泽清比较会玩,他跟崇祯推说自己骑马摔了,有伤不方便远行。而当时那崇祯也搞笑,听刘泽清说有伤,他就差太监给刘泽清送去三四十两的汤药费,让刘泽清赶快来。

    然后刘泽清就一次又一次推说自己伤没好,而崇祯呢,就又一次又一次让太监给送个三四十两汤药费。尼玛,就从这事,大家就可以看出崇祯那人的小气,以及那无比让人着急的智商了。

    崇祯他也不想想,人刘泽清当时好歹是个手握雄兵数万,占据山东一省地盘的军阀,他能看得上你崇祯这每次几十两碎银?

    人家一次次推脱,不答应也不拒绝,人家等的可不是你崇祯这几十两碎银,而是等着你崇祯,为你自己那条命,为你老朱家的江山出大价钱。

    这一点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小技巧,崇祯都不明白。在生死之际,他还想着花小钱办大事,你们说他崇祯不亡国,那还有天理吗?

    所以后来李自成打进紫禁城,面对那堆满金银的皇帝内库,再想到崇祯帝只赏了唯一来救他的蓟州总兵唐通四十两银子,并让唐通八千手下分四千两赏银,一个士兵分半两。

    我们千里跑来救你皇帝一命,你却只赏半两银子,我们当你是皇帝,而你当我们是什么?在你崇祯眼里,我们这些士卒的命,就只值半两银子?

    崇祯这银子赏的,那真是太灭绝人性了。因此也彻底寒了那八千蓟州援兵的心,促使这八千原本来救崇祯的蓟州援兵,一气之下转投了李自成。所以当时李自成面对崇祯那堆积如山的私房钱,就留下了那句千古感慨:如此为人,崇祯不亡国,那真是没天理了!

    崇祯帝可以说是中国帝王中,在小气这方面的天花板,所以最后他自食其果,看着那些闯贼在抢他十几年扣扣搜搜,顶着天下人千夫所指攒下的金银。他那颗爱财的心,死活是受不了了,最后自己把自己给挂上那棵歪脖树上去了。

    崇祯失国活该,遇到那样的君主,也算是我汉家遭了天谴。想着后世我汉家的这场浩劫,王道秋心里一下子就是阴云密布,也全然没了得到一批横财的喜悦。

    翌日,王道秋为了这笔,自己将来成就大事的民族基金,去书信让自己老丈人沈一石,带着沈家船队来济南。然后他等沈一石到了后,就让沈一石将他这次捞的上万件古董字画,带去杭州,并吩咐沈一石到杭州后,配合司礼监杭州镇守太监、江南织造,把鲁王、衡王、德王在浙江的秘密产业,全部过户到沈家名下。

    处理完了浙江那边的事,王道秋又把王十万的活,给这几天朝廷陆续调来的行政官员一分,他自己就去装地质专家了。

    而就在王道秋在青州、济南、兖州满世界找矿的时候,都察院的监察御史和户部的人,也把济南德王、青州衡王,这二王在事变前,他们在各自封地里,所占有的耕地数给确认了下来,最后按当地地价,折银四万万五千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