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朝擎天一柱 » 第一百六十二章煤铁综合体

第一百六十二章煤铁综合体

    德王和衡王的遗产统计出来后,下一步就是该怎么处理这些遗产的问题了。为此嘉靖帝还专门,把王道秋给叫回了北京。

    接到嘉靖帝的旨意,当天王道秋就坐着船,向北京城驶去,在三天后的一个天色将黑时分,王道秋来到了运河通州码头。然后他就赶紧纵马入北京,他也不先回家,直接就去了西苑。

    进到西苑,嘉靖帝见到已两个多月没见的王道秋,他心里非常高兴,拉着王道秋就让王道秋坐他旁边,然后对王道秋是一顿的嘘寒问暖。而王道秋也是拿捏着分寸,礼貌而又不失亲近的应付着嘉靖帝。

    客气话说完,嘉靖帝把话题扯到了正事上,他向王道秋说道:“王卿啊!德王和衡王的那些地,你打算怎么处理啊?不瞒爱卿,现在盯着那些地的人可不少,而户部则坚决要求将那些地卖作民田,卖地银他们户部要拿七成,并且这些田地以后都要照章纳税。”

    “他们甚至还要求朕把兖州鲁王的那些地,也拿出来售卖。爱卿啊,为了山东这些地,这些时日可把朕给烦死了!皇亲国戚,朝廷勋贵,后宫嫔妃,他们一个个都让朕,把那些地或赏或低价售卖给他们。而前朝以户部为主,则坚决要朕将那些地卖作民田,否则他们就死谏,并且让山东地方官府,不得为这些田地,开具新的田契。爱卿啊,这些时日那两帮人,都快烦死朕了。爱卿啊!你快把这事帮朕处理了吧!也好还朕一个清静。”

    近亿亩的耕地、矿山,这么一块大蛋糕,只要有上桌的资格,谁会不想去分一块儿呢?想想这些,嘉靖帝这段时间恐怕就是睡觉,也没少挨枕头风吧!

    想到这些日子,昏君不知该怎么分钱的烦恼,王道秋不厚道的笑了。并且还不紧不慢的对嘉靖帝说道:“陛下,此事易儿!那些皇亲国戚,勋贵大臣,他们都是有钱人。相比于收那几个地租,他们肯定更喜欢赚那挖矿的大钱。不瞒陛下,兖州、济南、青州这三地的矿不少,这其中尤以铁矿和煤矿最有价值。”

    “陛下,济南府下辖莱芜那地方,自春秋时期就开始采矿冶铁,汉置铁官,唐置莱芜监,宋时那儿采矿冶铁更甚,是当时大宋的两大冶铁中心,我朝立国以后,也在那儿设置了铁铁所。前些日子臣去那一片转了转,赖陛下洪福,臣在离咱现在冶铁所不远,一个叫张家洼的地方,找到了一座铁矿储量不逊于宣府红石山那样的铁矿。”

    “什么,王爱卿你在莱芜那边,又找到了一座不逊于红石山那样的铁矿?”

    一提到红石山铁矿,嘉靖帝兴奋了,要如道那座铁矿可是他嘉靖帝亲眼见过的。而且主要以红石山铁矿石为原料的宛平南涧河钢铁厂,现在每月可都能帮他嘉靖大帝挣几十万两的银子。

    所以现在一听王道秋说在莱芜,又找到了一座不逊于宣府红石山那样的铁矿,嘉靖帝是兴奋了,这会儿他仿佛是又看到了一座金山银山,在前方向他招手,现在嘉靖帝那满眼都是对金钱的欲望啊!

    而看见嘉靖帝现在的这副财迷样,王道秋为了自己心中的大目标,就继读勾引道:“不敢瞒陛下,莱芜的这座张家洼铁矿,它不但在铁矿储量上,不逊于宣府红石山。而且它还在矿石的品质上,要好于宣府红石山的铁矿石。宣府红石山的铁矿,含铁量大概就在四成半左右,而莱芜张家洼那边的铁矿,它含铁量接近六成,差不多不用事先经过选矿,就可以直接放炼铁炉里去炼。”

    “什么,爱卿你说那莱芜张家洼铁矿,它的矿石含铁量接近六成?爱卿啊!这天下能有这么好的铁矿,朕怎么从来就没有听说过啊?”

    听到王道秋说莱芜张家洼那铁矿石,含铁量近六成,这把嘉靖帝给惊住了。毕竟后世种花的那个著名富铁矿,海南石碌铁矿,它现在还静静的躺在,没有人烟的海南原始热带大森林里,没有被人发现。

    而现在大明被发现的那些铁矿,全部都是含铁量仅有三四成的贫铁矿,宣府红石山那含铁四成半的铁矿石,在现在大明的铁矿石里,已经是很难得的好了。因此在嘉靖帝的认知里,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含铁量超过一半的铁矿石。所以他现在,有些不敢相信王道秋说的话。

    看着嘉靖帝这副没见过世面的样,王道秋平淡的说道:“对不起陛下,此次臣来的比较急,忘记带那边的矿石标本了。回头臣着人,给陛下送些那座铁矿的矿石标本来。”

    “好,好,好,爱卿有心了,朕等着看那含铁近六成的矿石标本,这真是太神奇了。”

    听到王道秋说以后会给他送,这含铁近六成的铁矿石,嘉靖帝这会儿也是信了,王道秋没有骗他,这人世间真有这种含铁超过一半的富铁矿。想着这么好的铁矿,现在是他嘉靖帝的了,嘉靖帝不自觉就不顾君王形象的,笑的开心。

    而见嘉靖帝现在那老脸,笑成了朵菊花的死样子,王道秋又继续摆事实讲道理,忽悠道:“不光这呢,陛下,臣此次除了在莱芜找到张家洼这座富铁矿,臣还在莱芜周边的泰安州,禹城、齐河,东平,汶山这些地方,都发现有大型的铁矿。只是这些地方的铁矿,矿石质量很一般,大多含铁量仅只有三成多,超过四成的很少。”“哎爱卿,有三四成就不错了,挖出来冶成铁,那都是银子啊!怎么样,爱卿现在跟朕说那么多,爱卿这是打算在山东那边,也建一座像南涧河那样的钢铁厂?”

    “陛下英明,臣的这点小心思,那真是一点也逃不过陛下您的法眼啊!不瞒陛下,山东那一块就臣看过的,以莱芜为中心的方圆百里内,臣就敢跟陛下保证,那儿埋藏的铁矿,应该不少于宣府那边的十倍。而且相对于宣府那边,山东莱芜那一块儿的铁矿开发,将更有利可图。不瞒陛下,臣打算向陛下建议,在兖州府辖下的济州,建一座钢铁厂,就地将那些铁矿石炼成钢铁。”

    “这济州不但就挨着大运河,它还联通汶水、泗水这两条山东当地的大河。汶水发源于山东的沂源县,沿途汇泰山、蒙山诸水,横穿过莱芜,流经济州。这条汶水比宣府那边的洋河,水更大更清,冬季封冻期更短,利于莱芜那边的铁矿石运送到济州。而泗水是一条比汶水更大的河,为我种花四渎八流之一,他从山东中部流经济州,汇入微山湖。”

    “臣先前在兖州的泗水两岸,和大运河边的兖州兰陵等地,都发现有不逊于京郊宛平县那样的大煤田。而且不同于宛平县那些煤田都在群山之中,开采和运输都很不易,耗费人力较多。山东兖州那边的大煤田,都是在临河的一望无际大平原上,扒开上面那一层土,就可以挖到下面的煤,开采和运输都很方面。”

    “当然开发山东那边的铁矿,还有两个好处就是,山东兖州、济南那一块儿,它本身就是我朝粮食的主产区,拥有良田数千万亩,那边当地产的粮食,就足可供养采矿炼铁的数万人。而不像宣化、宛平那边,土地贫瘠气候恶劣,采矿炼铁那数万人的吃食,还要咱们这边北运。另外济州紧挨大运河,在那儿炼出的铁,可经运河直接用大船,运到淮河两岸,长江两岸和苏杭地区。”

    “总之综合各方面来看,开发山东铁矿资源,在济州建钢铁厂,这怎么都会比开发宣府那边的铁矿,在南涧河建钢铁厂,要划算的多。而且有南涧河钢铁厂,这个已经运行了四个多月钢铁厂的经验,咱们可以更快更好的把济州钢铁厂建起来。比如调已经熟悉了怎么炼钢铁的,南涧河钢铁厂督办杨金水杨公公,南下去主持济州钢铁厂的建设。比如咱事先就安排工匠去南涧河钢铁厂实习,等济州那边钢铁厂建好,这些学会了怎么炼钢铁的工匠,就南下去济州钢铁厂那边炼钢。”

    周边有储量巨大,紧挨着大河的煤铁矿,原料和成品运输方便;本地就是粮食主产区,没有后勤供应问题;又有大运河联通北京,方便控制;还有南涧河钢铁厂,可以为其提供技术支持。

    嘉靖帝在脑海里把这些开发山东铁矿,在济州建钢铁厂的有利条件一加,再想一想他最在意的安全问题。

    于是在把所有问题都想明白后,嘉靖帝对王道秋说道:“如爱卿所言,在济州建钢铁厂,开发山东煤铁,确实是个一本万利的大生意。但济州它离京师近千里,朕有些鞭长莫及,若有屑小占了那座钢铁厂,并且用那座钢铁厂所产的钢铁,反叛朝廷,那就大大不妙了。所以朕看这样吧,爱卿,咱在济州那边建的铁厂,就只炼熟铁,不炼钢。以后就是南涧河那边叫钢厂,只炼钢;济州那边叫铁厂,只炼铁;爱卿你看这怎么样?”

    劳纸看怎么样!你皇帝都把这事,放到国家安全上去思考了,劳纸还能反对吗?

    心里鄙视着嘉靖帝的格局小,但在面上,王道秋还是一如既往的夸了嘉靖帝英明,同意嘉靖帝的方案。

    然后嘉靖帝就在王道秋的吹捧下,当场拍板了开发山东煤铁资源,在济州建铁厂的方案。并让身边的吕方,尽快安排人去跟南涧河的杨金水交接,让杨金水尽快交接好工作,去济州主持济州铁厂的建设,以及山东煤铁的开发,有不懂的,就去问王道秋。

    嘉靖帝大气魄,拍板定了山东煤铁开发项目。然后心情大好的嘉靖帝,又对王道秋说道:“王卿啊!山东那边煤铁开发的事,就交给杨金水那个奴才去办吧!哪儿有煤、哪儿有铁,你事先把地划出来,反正现在济南、兖州那两府的地,基本都在我们手里。还有王卿啊!有了兖州、济南两府的煤铁,朕也看不上你先前送来的,那些兖州鲁王的地了。”

    “这样吧爱卿,这一次朕授权由你主持,把兖州、青州、济南这三府里,原来鲁王、德王、衡王这山东三王和曲阜衍圣公孔府,以及那些已经被乱匪灭门的山东高门大户,他们那些田地农庄,全部一齐发卖了吧!所得之银,就按你先前跟户部商量的,户部拿七成,内廷和锦衣卫拿两成,一成留山东灾后重建,以及组织部分山东人,先期迁往辽东。”

    卧槽,把上亿亩土地的售卖权给了自己,这自己要良心歪点,分分钟不得富可敌国啊!

    亿万财富就摆在眼前,但为了自己的大理想,王道秋还是努力压抑住自己心中的兽性,保持住理性。

    强压住那贪财的欲望,王道秋他强逼着自己说道:“陛下,为了凝聚朝中那些权贵的力量,臣想山东那些有矿的土地,除了陛下的煤铁项目外,其他的都转给他们,包括当地的那些中小金银矿。至于那些底下没矿的农田吗?臣想请皇上下一道旨意,以皇恩浩荡的名义,以七折的地价卖给那些农田上,现在在上面耕种的农户。并且对于那些买不起地的农户,只要他们能岀得起三成的地价,作为首付款,皇上就恩准他们,以一分利息向大明皇家银行借款,购买那些他们现在,正在耕种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