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朝擎天一柱 » 第一百六十七章控制九边兵权的开始

第一百六十七章控制九边兵权的开始

    如果能兑付那些宝钞,亳无疑问他嘉靖帝,将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成就上,超越他之前的十一位大明先帝,成为第一。而且兑付那些宝钞,也将会为他嘉靖帝赚取足够的声望。

    兑付宝钞,好处是大,可是,可是这真金白银拿出去,他嘉靖帝心疼啊!名声想要,银子又不想出,一时间嘉靖帝显的很犹豫。

    看到嘉靖帝犹豫,王道秋为了他自己心中的理想,上前对嘉靖帝说道:“陛下,这样吧,此次售卖山东无主土地,户部将拿七成。那此次的回收大明宝钞,一切以陛下的名义,但陛下您只要出银一百万两,其余的钱由户部出。”

    “这,这,这,爱卿,这太苦你们户部了吧!”

    “应该的陛下,这大明宝钞以前本就是由户部发的,为的也是填补户部的亏空,现在再由户部岀国库银进行回收,也是理所应当。”

    “那,那,既然爱卿都这么说了,那朕就依了爱卿吧。这样爱卿,银元的事你抓紧,朕明日就下旨将原隶属于工部的铸钱局,改属你们户部。此次王杲下狱,户部人心惶惶,这几天爱卿你就在京逗留些日子,把户部的事都处理干净,再参加完朕的四十万寿,你就回山东去把那边的事处理了。”

    “是,陛下,臣留京里几天没关系,反正山东那边正在重新丈量土地,十支探矿队也在那儿勘探矿藏,那边的田亩一时半会儿的,也还不能发卖。臣现在去山东,也是只能处理一些繁杂的民事,无趣的很。”

    “哈哈哈哈,爱卿你啊!倒是个喜欢做大事的,跟朕一样。对了爱卿,那让一银元抵一两银子交税,这事你是咋想的?怎么朕怎么想,都觉着是亏了,是让那些刁民占了便宜。”

    眼界,眼界,嘉靖帝他精于算计,但他这种算计,于政治斗争整人上,确是把好手,但相对于抓经济工作,那他的格局,就显的太小了?或者也许说这是时代的限制,更为合适吧!

    想着这些,王道秋向嘉靖帝解释道:“陛下,咱们自己在银元的币值上,标的就是一两。如果对于这个币值,咱们自己都不认可,那何以取信于人?况且陛下,老百姓按一个银元抵一两银子纳税,咱们收上来后,也不是这些银元就砸咱们手里了,咱们还是可以以一个银元抵一两银子的币值,再花出去的吗?”

    “比如发放官俸军饷,发放河工银,购买民间商人的丝调棉布。反正就是只要在世面上,大家都认可,这一个银元就是值一两银子,那咱们可就以把银元以一两银子的币值花岀去,这样一来咱们何亏之有?而世面上一旦都认可,这一个银元就是值一两银子,那咱们以后每年新铸的银元……。”

    话说到这里,王道秋不往下说了,一脸奸诈的冲着嘉靖帝坏笑。而王道秋这些话和这个坏笑,嘉靖帝懂了。不过在嘉靖帝的认知里,王道秋的意思是,只要把这银元的信用建立起来,让大家都认可这个银元值一两银子,那下次再多往银元里掺点杂的,再多些以次充好,那不是一两银子就可以造三个,甚至是四个银元了吗?

    想着只要把这个银元的信用建立起来,自己就可以一两银子当三四两银子用,嘉靖帝笑了,笑的很开心。于是他拍着王道秋的肩膀说道:“爱卿啊,于搞钱一事上,古今以来你数第一。爱卿啊,朕现在是越来越觉得,朕以前二十五年的帝王生涯,那真是太冤了,朕那是在端着金饭碗在要饭啊!行了,于赚钱一事上,你王道秋是天下第一高手,这事儿你去办吧!对了爱卿,此次跟随你山东平乱的那些将领,你打算让朕怎么封赏他们啊?”

    卧槽!连军中将领的功赏都问自己,看来自己这次回收宝钞,只让嘉靖帝出一点点,又造银元让昏君一两银子可当二两银子用,这是简在帝心了!

    想着这些,王道秋回答道:“回陛下,此次山东平乱,军中功劳最大的当属山东总兵李国栋,山东参将戚继光和大同千户马芳。山东总兵李国栋世袭辽东铁岭卫佥事,十七岁从军,在辽东与鞑子女真人作战二十二年,屡立战功。其人骁勇善战,为人豁达,尤为难得的是不打压下级,有甘当伯乐之风范。”

    “臣到山东后,这个李国栋就向臣推荐了很多名,有真本事真能打的将领。因此臣觉的以此人之能,放在山东防几个倭寇海盗,这太可惜了。因此臣建议调这个李国栋,以及他为此次山东平乱而新召的辽东战兵,去西北陕甘。上次臣与陆都督在西苑闲聊时,陆都督就曾跟臣提起,自去年臣与陛下从那宣府红石山回来,臣在路上提醒陛下,那夏言勾结三边总督曾铣,图谋不轨后,陛下就让锦衣卫盯着那夏言和曾铣了。”

    “据陆都督说,经锦衣卫调查,那夏言和曾铣私下里确实多有往来,每月双方都互派信使,互通消息。曾铣在去年过年时还派亲信,秘密入京给夏言送来了十几口大木箱子,陆都督判断那箱里应该是贿银。那曾铣不光勾结夏言,他还非常不安份的在三边,勾联底下的各个总兵,副将,参将,千户,百户,对他们封官许愿。西北文官里面的延绥,宁夏,甘肃三地巡抚,甚至是西安的秦王府,曾铣与他们也多有往来,图谋不轨的迹象己十分的明显。所以陛下,臣觉得此事,朝廷当早做准备,以防不测。”

    说着李国栋的安置问题,王道秋就把话说到了夏言与曾铣的勾结上。而听王道秋说到夏言与曾铣,嘉靖帝也是恨的牙痒痒,毕竟王道秋刚才说的那些,陆炳向嘉靖帝也汇报过。而且嘉靖帝不光有锦衣卫,他还有东厂,因此在这方面,嘉靖帝比王道秋知道的更多更详细。所以现在王道秋一提到夏言和曾铣,嘉靖帝是气的要死。

    但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嘉靖帝还是在这当口,压住了自己心中的火气。他平静的对王道秋说道:“就目前的各种证据看,那夏言和曾铣可不是一般的为贪污军饷,而内外勾结,这两人所图大啊!所以现在调李国栋去西北不合适,这会打草惊蛇的。毕竟一次山东平乱,曾铣和夏言都知道,那李国栋受你王道秋器重,心向你这边。这样吧王爱卿,你过几天回山东,你给李国栋一些暗示,告诉他,朕许他总督之位,让他在山东努力练兵,随时等着朝廷的调用。但你不要跟他说夏言与曾铣的事,不要跟他说用兵的目标是西北。”

    “是,陛下,臣知道了。”

    “知道就好,那这个李国栋就暂时赏他些金银,荫其子一个锦衣百户吧!一切等那曾铣和夏言跳出来后再说。李国栋先这样,那爱卿另外想奖赏的那两人,马芳和戚继光,爱卿是怎么打算的?”

    安排完李国栋作为一个,镇压将来西北可能叛乱的暗桩,嘉靖帝就又问王道秋,打算给此次山东平乱的另两个功臣,戚继光和马芳以什么样的安排。而见嘉靖帝问到这个,王道秋忙回答道:“回陛下,此次山东平乱,除那个山东总兵李国栋外,另外两个功臣,就是山东参将戚继光和大同千户马芳了。这戚继光他先祖戚祥,曾是太祖爷起兵时的亲兵护卫,后战死在云南。这个戚祥虽在领兵作战上非常平庸,但为人老实忠心,深受太祖爷信任。”

    “因此其战死在云南后,太祖爷念旧情,就赏了他后世子孙一个明威将军的封号,让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而那个戚继光就是戚祥的子孙,前两年才刚袭的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这两年一直在登州打倭寇。臣到山东后,受山东总兵李国栋推荐,臣向兵部行文推荐,将这个戚继光提升为了参将。”

    “哈哈哈哈,原来是太祖爷的亲兵之后,世袭明威将军啊!行行行,戚家既是世受皇恩,那忠心应该是靠的住的。那好,爱卿你跟朕说说,这个戚继光他的能力怎么样,朕又该怎么封赏他啊?”

    一听戚继光的先祖是大明太祖朱元璋的护卫亲兵,那戚继光家也是因此,才世袭的明威将军、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帝就对戚继光有种莫名的亲切感,对戚继光的忠诚也很放心。

    毕竟作为一个深通人性的皇帝,嘉靖帝他知道像戚继光这种世袭武职,不出天大的事,他们这帮既得利益阶层,是不会去反对现有的社会体系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利益才是最牢固的关系。

    王道秋看着嘉靖帝因为戚继光的出身,就立马把戚继光划入了自己人的范畴,王道秋也是无语,果然官n代和官n代,他们才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是阶级兄弟啊!

    感慨着官n代之间的基情,王道秋继续向嘉靖帝介绍戚继光道:“陛下,戚继光此人虽年轻,仅比臣大两岁,但其人少年天才,于行军打仗一事上,臣叹为观止。这么说吧陛下,如果戚继光的那个先祖戚祥,他能有戚继光行军打仗的本事,那太祖爷给他戚家的,就绝不会是一个世袭杂号将军,而是世袭国公。”

    “什么,世袭国公?爱卿言过了吧,那戚继光能有那本事?”

    “陛下,现我大明北虏南倭,战事年年有,正是有志男儿建功立业之时。这戚继光有没有国公级别的本事,陛下你把他调去九边,让他领兵去跟鞑子打上几年,您就知道了。”

    “哦,这样啊!王卿对这戚继光如此看重,而且这个戚继光还是太祖亲兵之后,那朕就调他去大同任副将吧。那个周尚文啊,朕对他有些不放心,而且其也年过七旬,廉颇老矣!让戚继光先去大同熟悉两年,以后让他接任大同总兵。朕想看看,他有没有本事,能为他戚家挣到个世袭国公。”

    “陛下英明,臣敢以人头为戚继光担保,他绝不会让陛下失望的。”

    “好好好,有真本事就好,但愿这个戚继光,能是我朝的又一个蓝大将军吧!”

    至嘉靖帝登基以来,年年面对北边蒙元鞑子的袭扰,他是烦透了,他现在是真希望大明能再出一个逐敌万里,封狼居胥的蓝玉啊!

    而看到嘉靖帝现在的那一脸期待,王道秋也是觉得有些好笑,朱棣的那招天子守国门,真是害苦了他的这些后世子孙啊!朱棣他自己能打,他站前线没事,毕竟面对他这么个猛人,蒙古人躲他还来不及,哪还敢自己去送上门。

    可他朱棣也不想想,一个家族能出他和他老爹老朱同志,这两个军事天才,这已经是属于小概率事件了,他的后世子孙怎么还可能跟他们父子俩一样能打?于是他这天子守国门的政策一定,他的后世子孙,那就天天睡在战场一线,天天提心吊胆了。

    想着朱老四的坑子孙,王道秋强忍着笑,跟嘉靖帝介绍马芳道:“陛下,那个大同千总马芳,他是上次臣去大同选兵时,臣用两个金矿跟那大同总兵周尚文换的。马芳是宣府蔚州人,他幼年丧母,继母对他很不好,动辄打骂。于是在马芳十岁时,他实在受不了继母虐待,就离家出走了。可当时年幼的马芳不辨方向,糊里糊涂的就走进了蒙古鞑子的地盘,结果他被鞑子虏去当了奴隶。”

    “从此这个马芳在鞑子那边生活了十年,鞑子会的他都会,而且他还因为勇武,被鞑子阿勒坦汗提拔为自己的亲卫。陛下你想,那些鞑子个个骁勇善战,凶残如虎狼,可就在这么一帮虎狼之中,马芳他一个汉人都能被提拔为鞑子大汗的亲兵,这个马芳的勇武可见一斑。马芳勇武,我汉将之中臣敢说,勇不过马芳。”

    “而且这个马芳更为难得的是,他不光勇还善长指挥骑兵作战,深为了解鞑子作战的那一套,在大同时他在对鞑子的作战中,就每战必胜。所以臣想请陛下,升那马芳为辽东总兵,以完成我朝压服女真、蒙元,重建奴儿干都司,拓疆万里的国策。”

    王道秋为保举马芳,就又一次提到了重建奴儿干都司,开疆拓土的伟业,这让嘉靖帝听了是热血沸腾。

    一听完王道秋的话,嘉靖帝就准了调马芳任辽东总兵的事,并要求王道秋具体主持往辽东移民戍边的政策,争取在明年,将辽东现有的五十万人口,增加到百万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