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未而立的三十年 » 第二十七章:敲锣鼓、穿新衣、迎祖先、过大年

第二十七章:敲锣鼓、穿新衣、迎祖先、过大年

    腊月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今天刚刚放亮就听巷子里鼓声被敲的震天响,终于是要过年了。我们家住在巷子的中间村子里不管是在村头打鼓还是在村尾打鼓我们家都是能听的到。听着清脆的鼓点冬冬擦、冬冬擦、东擦、东擦、冬冬擦的响动也在炕上月是待不住了爬了起来。

    就在我准备穿好昨天穿的衣服时,母亲应该是填完炕进来了。看了我一眼说道:“宁儿,今天要过年了,咱们这里的习俗是过年要穿新衣的,你等妈去给你和姐姐拿新衣服穿。”我和姐姐俩个人异口同声的回答着:“好的。”脸上洋溢着务必开心的笑容。待我和姐姐穿好衣服去了上房,爷爷今天也是穿的一身的新衣服显得相当精神。父母也是穿上了各自比较新的衣服。从此在我的记忆中刻下了过新年就得穿新衣的习俗。待给爷爷问过好后,我就被清脆的鼓声吸引出门去了。出门前母亲特意交待:“宁儿,今天可别把衣服弄脏了,这可是新衣服你要爱惜一点。”我满心欢喜的回答着:“好的妈,我知道肯定不弄脏。”母亲还是不放心又交待到:“今天外边很多人方炮,你不要乱跑,他们放炮时你离远点看。”“我晓得了”我一遍应称着,但人已朝大门外跑去。

    今天巷子里的人是真多基本上喝完茶没啥事干都穿着新衣服在巷子里聊天。村里的鼓摆在张新建家的门口,张新建他们家辈分很高年轻的老的我都叫太太。张新建二十来岁这几年在XJ打工也是能挣钱的他们家日子过的也比较好。这会打鼓的就是张新建和他的堂弟张新安。两个人嘴上抽着烟,但是手里敲鼓的动作务必的娴熟。旁边围观的还有张春斌、张强健、张风光、张枣强、张东强、张建飞和我对门的哥哥张喜周以及张建生和张坤生俩兄弟。没过多久我大哥的儿子张经理也是闻鼓声而来。陆陆续续的和我一起耍的张争钱,张刚宁,张瑞奇等人也来看打鼓了。那个时候的村子里的鼓就这一个总是不够打,大家都是等他们打累了自己上去敲打一下过过瘾。打鼓可是一门手艺,你敲打的要在点上,这样才能好听。如果敲打的不在点上那就是胡大是噪音会不仅会被人嫌弃而且就不会让你打了。我也是很喜欢打鼓那冬冬擦冬冬擦,东擦东擦冬冬擦的节奏感。但是奈何我自己敲打的时候老是不在节奏上。因为村子里就这一个鼓,通常情况下室放在村子的庙里的。敲鼓的鼓槌就是两个木棍在头上缠了些棉花用红布扎紧。但是大人们为了避免鼓槌被人拿走不知去向往往会打完之后收到谁家的院子里去。我们这些小孩子就没得玩,但是我们为了打鼓早有准备。早在几天前我就让父亲特意给我弄了两个木工制作了一套鼓槌。我就是要等他们大一点的孩子打完后我再去打鼓。为了敲击鼓声好听我这几天每天晚上睡觉前都是在我家炕上练习呢。

    这时候的巷子里已经好不热闹,你也能看到有的叔伯包着一只五颜六色的大公鸡朝着庙里走去,另外一个手里也是拿着香马盒。(香马盒就是木制的盒子,西北地区农村在里边装着祭祀的冥币及燃烧的香,一个长方形的盒子,里边有时也放一些炮在里边)我们都知道那肯定是去庙里还愿去了。(我们农村的传统习俗,一般在年初家里人外出打工或者求学的时候都会去村子的庙里许下愿望,让外出打工的人或者外出求学的人身体健康,平安顺利。一年下来家里外出的人都平安归来了,家里的掌柜的(掌柜的也就是家里主事的男人)便会带上大红公鸡到庙里去还愿。还愿的人到了村子的庙里也会对着神牌说表达谢意的话。总之就是感谢家神一年对家里的保佑为表达虔诚之心现在杀只鸡略表诚心。在庙宇里点上香,烧上黄表已告知神灵等这些流程都完毕后会虔诚的磕头然后作揖就带着公鸡去庙宇外边杀鸡去了。杀完鸡子之后还会用拔点鸡毛蘸点鸡血贴到神台之上这样算是流程完成了一半。再庙宇里放上几个炮仗。然后就带着鸡子回家汤煮拔毛并进行烹制。待鸡子烹煮好后还要再带点鸡肝等去庙里再做一番献祭到此流程才算全部完成。村子里基本上家家户户每年的三十都会重复这这项仪式。村里的人也会把拔下来的鸡毛倒到庙宇前的大坑里。这个时候就会有几个女孩子去捡好看的公鸡羽毛洗干净后给自己扎毽子用。农村的每一种物件都会被利用到极致才能舍弃。这也是节俭的一种形式吧。

    远远的就看到张书信朝我们这里跑来,他爸在后边抱着两只大公鸡。他也是跑过来给我们打了招呼就紧接着被他爸叫走了。光是看打鼓没事意思,我也准备按惯例去我几个爸爸家转一圈。这个时候村子里的有些人家已经开始张贴对联了。有的家里人门上贴的是红纸写的对联有的家的门上贴着绿色的纸写的对联。刚开始我对这种贴法我是不明所以。后来听老人们说贴绿色对联的人家就代表这家里有人过世,这一贴绿色的就要贴三年得到到烧了三年纸才能贴红色的对联。这也是对先人的一种追思和悼念的形式。另外在家家户户的门外的墙上会有两个木工支棱起来的瓦片,每年的三十这天,家里的第一顿正餐都会跳刚出锅的用筷子夹一点放在瓦片上这也是祭祖的一种形式。表达着劳动人民对先人们的思念。总是把第一口饭祭奠给辛苦一辈子的先人们。我在几个爸爸家溜达了一圈想想我也回家替我家贴对联去了。

    巷子里的鼓还在那里有节奏的敲击着,庙宇里放炮的声音也是时断时续的。等我到家父亲是已经在炉子上用面粉掺水搅拌着这是在弄浆糊了。我问父亲我家啥时候贴对联,父亲说道:“你没看爸在弄浆糊吗,等弄好了咱们就贴。”我已经等不急了将父亲买的门神拿了出来,对父亲说道:“爸那咱们先贴门神吧,因为门神大好贴。”父亲回答道:“门神现在不能贴,要先贴对联,门神要等到下午接完纸才能贴的。”我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的问道:“为啥现在不能贴门神呢?”这是爷爷回到道:“那是因为门神是神仙,祖先他们是魂魄,在祖先还没有接到家里来的时候贴了门神祖先们就进不了门过年了。”我似懂非懂的点头回应着。(其实这里的接祖先就是要去庙里吧先祖的主案迎接回来挂在村里的一家人的家里全村人进行祭祀。存在里的主案是布匹做的卷轴,上边有着小格子从上到下写着村里已经去世人的名字。其实这也就类似于族谱的一种。主案上还有一些图画,上边都是讲一些劝人向善的故事。我记得最清晰的就是上边有“卧冰求鲤鱼”、“弃官寻母”、“哭竹生笋”和“亲尝汤药”等典故。其实也就是间接性的劝人向善孝顺父母。老人也会给我们将画上的故事给我们听。)

    父亲打好浆糊,带着板凳喊我拿着对联我们开始进行贴对联的议程。每到春节贴对联是必不可少的,待红红绿绿的对联在家家户户的门头这么一贴你别说,年的氛围立马就充斥着小山村。如果见里大门外有树的我们也会在树上贴一个出门见喜的横条。因为图个吉利,谁都想一出门就有喜事或者好事发生。我和父亲优先贴的是大门上的对联,我家这对联是委托村里的一个堂爸写的,因为购买成品的太贵。贴完大门对联时姐姐也是回来了加入了我们贴对联工程,我个子不高所以我只能负责端着浆糊。我们给家里的粮食房间也贴上了“五谷丰登”的小对联期盼着来年我们能有个好收成。就连家里的驴棚也是贴上了“六畜兴旺”期盼着来年家里的牲口也是越来越多。爷爷则是端着板凳坐在台子上替我们看着贴的对不对称,老人家也是乐此不疲的指挥着。在一家人协作之下对联也是张贴完毕。这时我二爸也是到家里来闲逛。二爸进门后就问爷爷:“你老人家最近身体还好吧?”爷爷回答道:“好着呢”二爸有跟我爸寒暄了几句又对着爷爷说道:“今天过年了,我们家也杀了猪,你看你老人家晚上到我家吃煮的猪肉把年过卡。”爷爷回答道:“能行,臧到黑了再看。”二爸也是蹲在家里的上房台子上抽完烟后就被张红梅叫回家吃饭了。

    此时母亲也已经将午饭做好,今天是过年我们家的午饭也是相当的丰盛、今天母亲特意炒了土豆丝炒肉,还弄了胡萝卜丝拌粉丝。今天中午是肉臊子长面(肉臊子长面就是类似于岐山哨子面)。这次的长面不是母亲自己的手工切的而是一大早母亲去对门的妈妈家用他们家的压面机压出来的。因为对门爸爸挣到了前他们家今年舔着了一台手动压面机。你别说压面机压出来的面就是好粗细一模一样。今天的臊子也是特别的丰富。母亲把猪五花肉、胡萝卜、土豆、辣椒等切成碎丁然后下道热油锅中翻炒,待烹制出香味完后再加上我母亲自己腌制的西红柿酱加上水煮开后撒上菠菜也和香菜坐在上房屋里的我都能闻道厨房里飘出来的饭香味。今天过年母亲还特意在臊子里加了鸡蛋。第一锅面煮好后母亲分别用小碗装了三碗,这三碗可不是给我们吃的,其中一碗献祭在厨房灶台后边,这是给灶王爷的,一碗端到上房屋里摆在了桌子正中间这是给家神献祭的,还有一碗父亲端到大门外,挑出一些肉沫和鸡蛋还有面条放在了瓦片上这些事祭祀先祖的。待这些全部完毕后第一锅面条又煮了一会才捞了出来端给了爷爷。我还不明白面条都熟了为啥要煮那么软就在问母亲。母亲回道:“你爷爷年纪大了牙口不好,吃不了太硬的东西所以得給你爷爷把面条煮的尽可能的软糯一些。”我若有所想的回道:“妈这是不是就是主案上写的那些故事讲的那些孝道的意思。”母亲看到我提到主案说出这些话道:“是啊,人就是要孝顺父母,家里爷爷是长辈所有我们吃饭时要让爷爷和父亲先吃。”中国人的文化内涵是印刻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的,这些言传身教就是我们中国人身上最宝贵的财富。

    在我们吃饭时大爹、三爸等相继也来了家里闲逛。父亲问他们:“吃了没?”(那个时候人穷所以见面打招呼的问候语一般是吃了没,民以食为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大爹和三爸都回道:“吃过了。”然后两人来的意图也是跟二爸的一致,要过年了请爷爷到家里去坐一坐顺便在家里吃点好的。这也是我们这里的传统,平时都在忙碌自己家的日子顾不上老人,等年关时间会邀请家里的老人去自己家过年吃顿好的以表孝道。爷爷吃完吃面母亲问道:“大你还要一碗不,今天这是他妈妈家的压面机压的面比较劲道你老人家吃的惯不?”爷爷回道:“今天这面攒劲的很(攒劲就是非常好的意思,西北地区一般对好的东西都这么形容),你给我再下上一碗。”听到爷爷的回复母亲就又去给爷爷煮面去了。大爹和三爸家家里抽着烟,聊着过年后准备翻地农民在一起的话题总是离不开他们乃以生存的土地。爷爷对着大爹和三爸说道:“啊能行,我看吃完饭没事了这几天就到你几家都看卡。”过了一会母亲就喊我让我把爷爷的碗端到厨房来她捞面。这时的爷爷还在端着碗不停的在那里舔着碗底的肉沫。西北地区的舔碗这项技能可能现在很多人是不能理解的,但是在吃不饱的年代舔碗可以让百姓在心里上觉得节约粮食了。爷爷对碗舔的可仔细了生怕漏掉任何一处地方。在妈妈的催促下我接过爷爷的碗去给爷爷端饭了。小的时候我被父母也要求舔碗,可不管我怎么样尝试老是鼻头上会沾着碗底的汤汁,时至今日长大成年的我依然没有学会这项技能,我只能略感惭愧。

    越是热闹时间过的越快,一晃已经下午四点多了,这个时候村子里的鼓敲的更响了。听着重重的鼓声就家家户户都知道这是在召集这村里的人要去接纸了。每家每户听到鼓声也是男女老幼悉数走出家门。家里的男的都会带好香马盒出门,村子里的辈分最高的端着香马盘走在最前方朝着庙里走去,一行人会搬着鼓敲打着朝庙里走去。熙熙攘攘的人群好不热闹,去的路上一路有人在燃放这炮仗。我们几个小孩子组团走在一起,跟着大部队浩浩荡荡的朝前走。到达目的地后,大家都收集香纸交到最前方辈分最大的那里由其将香点燃插到香炉里边,再点收集在一起的冥币。此事负责放炮的人点燃了鞭炮伴随着鼓声噼里啪啦的响个不停。待地上的冥币燃烧待尽大家也是磕头作揖后才相互起身,每个人都不忘用手拍拍膝盖上的尘土,因为今天穿的都是新衣。村里的长辈们虔诚的端着主案往张华家走去了,锣鼓也是跟着被抬走。这是我们几个小伙伴并未跟着大部队去张华家,而是跑到刚才放过鞭炮的地方去捡未爆炸的小鞭炮。因为那个时候家里都一般,大人们买的大炮仗都是装有炸药的不会给我们放,我们就去捡鞭炮炸完后的漏网之鱼,然后把它们攒着自己再单独用香头燃放。我们几个人不停的翻着鞭炮屑,在确认没有任何遗漏后才离开。这时果断的去追赶大部队,因为今天座纸(座纸就是挂主案)是在张华家,所以一会到了张华家还有祭祀活动在那里也会燃放鞭炮,那里是我们的又一目的地。

    伴随着鼓声到了张华家,在他们家也是有一系列的祭祀流程。长辈们将祖先的主案在张华家上方屋里桌子前悬挂起来,然后就见村里另外几个太太辈的从张华家厨房端这盖着鸡蛋的两碗饭和两碟蒸好的大白馒头尊敬的摆放在主案前方的桌子。然后村里人一起跟着主案前的长辈们跪了下来。主案前的长辈们点燃一把香然后从房间里香外向大家传递着,跪在院里的男丁每人一根香拿在手里,一般情况下要等主家再下一碗长面端到桌前祭祀一番后所有人才能磕头起身,并再分别进入户内将香插到香炉里这样迎接祖先的仪式才算完成。(在北方迎接祖先家里的人都会出动,但是因为千百年留下来的规矩这种跪香的活动只有男丁才能参与,女性不参与,这多少有点男尊女卑的意思。)迎接完组先后家家户户都带着各自的香马盒就归家开始贴门神了。基本上男人们都在忙着贴门神,女人们都在家包饺子开始准备着年夜饭。今天见面都要道一声“过年好”就这样在一阵阵鼓声和鞭炮声和喊叫声中年热热闹闹的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