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来不及遗忘 » 第十八章 暂时恢复平静生活

第十八章 暂时恢复平静生活

    回到湖城,安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按原定计划,此次培训是省行组织的,培训完成后,各业务组和计算机组的学员还要结对,在本省其他地区面向职工再组织下一轮培训。

    其他地区抽调出一位计算机组的中年男同事王军和安歌组成一组。

    过不了多久就是春节了。于是,王军打电话和安歌商量,年前先各自做好材料准备和培训规划,反正培训地点就在湖城,春节后再正式开课。

    安歌也是这样考虑的,除了培训班原有的材料,她自己也做了大量笔记,这些内容并不在书面培训内容中,有些是老师临场发挥时进行了拓展,有些是安歌在鲁城大学图书馆查阅资料后自己写下的心得体会,她打算在培训时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

    安歌在外地培训期间,行里一些重要岗位已经配备了电脑,其中就有一台属于她。

    安歌想利用这些新配备的“先进W器”和刚学会的办公软件,把那些宝贵的材料分门别类地整理出来。

    她平时在各种场合发言时都能做到条理清晰、突出重点,就源自这些不为人所知的良好习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人知道,她在众人面前展现出来的出色的业务水平和表达能力,背后曾付出过多少努力和汗水。

    回来后,她接连收到过几封张明远的来信,但是都被她原封不动地退了回去。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安歌相信张明远比她更明白这个道理。

    转眼春节临近,年味渐浓,家家户户都贴上对联,开始准备各种年货,湖城的大街小巷,充满了喜气洋洋的气氛。

    以往逢年过节,都是妈妈林华亲自下厨,特别是年夜饭,从不让安歌插手。但是,今年安歌想陪妈妈一起做。

    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为丰盛的晚餐,也是辛苦了一年的人们给自己最好的犒劳。

    除夕那一天开始放假,安歌也打算先把工作放在一边,一方面调整一下状态,一方面好好陪伴一下父母。她帮着妈妈擀面皮、包饺子,洗菜,准备各种菜品。

    安家虽说是南方人,但在北方生活多年,已经养成了吃面食的习惯,但又受南方饮食习惯的影响,因此节日的饮食算得上是南北结合。

    年夜饭照例是八菜一汤,只不过往年青菜萝卜等素菜比较多,随着这几年生活越来越好,肉菜也逐渐多了起来,安家父母平时再节省,大年三十这八个菜怎么样都要凑个齐全。

    大年初一的早餐必定是饺子。这也已经是安家多年的老传统了。

    大家都没举起筷子,安歌知道,父母是在等儿子的电话,果不其然,没过几分钟,电话铃就响了起来。

    “一定是旭儿。”安歌走过去拿起了电话:“真的是弟弟,旭儿,我和爸妈正准备吃年夜饭,就等你的电话呢,你时间掐得可真准。你那边冷不冷啊?部队除夕晚上都吃些什么?”

    “营房里不冷,操练起来也不冷,就是站着不动太冷啦,我的耳朵就要冻掉了。姐,这里打电话要排队,现在才轮到我,让爸妈不要等我嘛,再等饭菜都凉了。”安旭边跺脚边喊。

    “现在还打架吗?别让家里老人担心。”安歌对着话筒小声问。

    “打啊,不过没以前多了,不打不相识嘛,现在许多北方兵都是咱自家兄弟了,刚才才跟兄弟们热热闹闹吃了一顿白菜粉丝猪肉馅的大饺子呢!对了,姐,部队早就允许家属来探亲了,你们什么时候过来呀?还有,明天记得替我给爸妈说声过年好啊。”

    “我估计年后更忙,脱不开身。爸妈一直念叨着要去看你,可现在北方天气太冷了,怕老人身体受不了啊!你再耐心多等等,开春后再说吧。嗯嗯,我记得的。”

    安歌一边答应着一边把电话递给了等在身边的妈妈:“爸妈急着要跟你通话呢!你出去那么久,他们可是把你想坏了!”

    林华忍不住抹了一把泪,把手在围裙上擦了一下,才接起了电话。

    母子俩在电话里说个没完,又把探亲的事再讨论了一回,老母亲再三叮咛儿子要注意身体,直到安柯嘟囔了一句:“差不多就算了,电话费贵哩!再说,旭儿战友也在等着打给家里呢。”安柯了解部队的情形,忍不住提醒老伴,林华这才依依不舍地把电话放下。

    做父亲的也想念儿子,但是男人的感情更深沉,不轻易流露出来。

    家里老人节省惯了,啥都舍不得用,用电舍不得,用煤气舍不得,用水还是舍不得,总之家里的用度能省就省。

    老两口晚上舍不得开灯开电视,就在黑暗的沙发里坐着拉闲话。

    安歌单位发的那盏八瓦的小台灯在冰箱上当装饰品一般摆着,过年过节时老人家才舍得用一次。

    虽然安歌多次劝说他们,家里现在虽说不算富裕,但经济上还过得去,完全没必要如此节省。可上一代过惯了苦日子的老人们,还是舍不得花钱。

    吃完年夜饭,家家户户开始放鞭炮,噼里啪啦、此起彼伏的鞭炮炸裂声完全盖过了电视机里播音员的讲话声。

    鞭炮声差不多平息的时候,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也正式开始了。

    按照湖城的习俗,大年初一吃过早餐,人们就开始走亲访友,互相拜年。

    首先是跟着父母走亲戚,这一轮下来就已经到了午饭时间;饭后休息片刻,就是按个人自己的安排逐个上朋友、同事、同学家拜年了。

    行里大大小小的领导家里,每年安歌是必去的,这当然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拍~马~屁”行为。

    安歌的努力大家有目共睹,行里领导对她的重视和栽培、同事们对她的种种帮助也让安歌发自内心的感激。拜年是必须有的礼节,安歌并不在意别人的看法。

    受颜宁的托付,安歌特意按她的心意为王总精心准备了一份礼物,虽说现在夫妻两地分居的情况国家越来越重视,政策也越来越宽松,但她们夫妻能这么快团聚,王总功不可没。

    王总家里当然什么都不缺,但颜宁能记得她的情意让她很高兴,毕竟颜宁当时也算是她手下的一员悍将,王总对她也是有着特殊的感情的。

    王总也听说了大学老师追求安歌的事情,随口关心地问了她一句,安歌只推说不想再和颜宁一样两地分居,先把这事应对过去了。

    回来的路上她很纳闷,湖城派去鲁城大学培训的就她一个人,不知道是哪个耳报神传得这么快,张明远追求她的事,不但王总知道,连夏乔都听说了。

    接着就是同学同事。培训回来后安歌一直忙得顾不上其他,只见过夏乔几次,也已经被她的好朋友埋怨过几次了,安歌实在过意不去,因为亲爱的乔已经快要当妈妈了。

    夏乔的身材看上去变化还不大,不过面色红润,精神焕发,一脸的幸福和满足。看来秦泽森没有违背他的诺言,把老婆照顾得妥妥帖帖。

    “几个月了?现在还一点看不出来。”安歌轻轻地摸了摸夏乔的肚子。

    “才刚检查出来呢,我妈说四个多月才能显怀。”夏乔美滋滋地说。

    安歌还是个姑娘,一时有点接不上这话题,于是转而问了一下夏家父母的身体情况,刚才她已经向两个老人拜过年了。夏家就这么个宝贝闺女,多半时间都是老两口守在夏乔身边,毕竟女婿还要上班,就是春节也经常值班。

    “我爸妈身体还好,就是操心我,我公婆也时常过来。”看来夏乔现在已经成了两家的重点保护对象。

    “你太幸福了,乔,我真替你高兴!”安歌由衷地说。

    “你也不小了,该找个好男人结婚了,这么多人追你,就没个合心的?连鲁城大学的老师都看不上啊?那可是名校啊,我劝你,眼光真别太高了,挑来挑去挑花了眼,小心将来嫁不出去。”夏乔苦口婆心地说。

    接着,夏乔还把她单位一个老姑娘的“案例”讲给她听:“你看我们单位那个谁,就小黎,你认识的,原来公认的警花,挑来挑去年纪大了,后来嫁了个林业局的小会计。别看那男的小小的个子,脾气倒不小,连丈母娘都不放在眼里,不顺心上去就是一记窝心脚,把老人都踢住院了。到最后只能离婚,孩子判给了男的,现在小黎想见孩子一面都难,整天哭哭啼啼的。”

    安歌开始听夏乔提到这茬,还满心不自在,生怕她旧事重提。没成想夏乔就像变了一个人,絮絮叨叨说个没完。

    安歌忍不住“噗呲”一声笑了:“难怪贾宝玉说,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的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成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的了;再老了,更变得不是颗珠子竟是鱼眼睛了。乔,你如今还没老,已经差不多也要变成鱼眼睛了。”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不管我有没有老,过来人的话你要多参考。碰到合适的,可以先处处,别太死心眼。”夏乔还要接着往下说,安歌赶忙截住了。

    “好了好了,你是过来人,经历的事多,你说的话都有道理,我听还不行吗?”

    “我瞧你培训回来,变得伶牙俐齿起来,准是被那帮家伙给带坏了。”夏乔说的确实是事实,两个月的培训时间,整天和那几个疯丫头在一起,安歌说话也俏皮了许多。

    安歌接下来还要给涓姐以及其他同事拜年。

    以前夏乔、颜宁也和她一起去,可惜眼下颜宁已经调走了,夏乔也有孕在身,于是安歌起身向夏乔父母告辞后,打算骑车先去看看涓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