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好人好运 » 023,创业

023,创业

    桃源集团的高层,大多是跟随冯君一起创业的发小和同学。当年冯君跟着师傅云游回来,发现村里的小伙伴除了那些继续上学深造的,大多数都已经外出务工了。村里只剩下老弱妇孺。眼见着日渐冷清的街道,和每天晚上不到八点就漆黑一片的村子,冯君心里有些失落。

    桃源渡村过去是个渡口,每天从这里过江的人不能说是络绎不绝,也算得上是成群结队。上百年下来大江两岸的渡口也都渐渐形成了集镇,那会儿是桃源渡最热闹的时候。饭店,旅馆,供销社,邮电局,诊所,农贸市场应有尽有。后来附近修建了跨江大桥,没有了传统的营生,这里才逐渐沉寂下来。慢慢的,外乡来的生意人都走了,各种服务场所也一家家关门歇业。

    虽然村里的土地不少,也都很平整,但是光靠种地肯定养活不了一家老小。为了生计,村里的男人们开始外出打工,补贴家用。有的干脆是夫妻两个结伴外出,家里只剩下留守的老人和稚童。农忙的时候田间地头只有老人和妇女在辛苦的劳作,再这么下去,用不了多久这村子就废了。

    临近春节,外出打工的人纷纷返乡,村里总算有了些人气。但是很多回乡的人每天三五成群吆五喝六地凑在一起,不是喝酒就是打牌赌钱,要不就是互相攀比斗富吹牛B。在他们身上,似乎少了些传统农民的纯朴憨厚勤俭善良,而多了些自私虚荣偷奸耍滑贪小便宜这些小市民的特征。

    眼见村里的风气变得乌烟瘴气,冯君觉得改变已经刻不容缓,同时也为了实践自己的理想,决定先从身边做起,准备在村里创业。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几个关系不错的小伙伴。“父母在不远游”,但凡有办法谁愿意抛家舍业的独自在外打工,听到消息的人都很踊跃表示支持。不等春节过完,众人就开始着手准备。

    桃源渡村不缺土地,又紧挨着大江边,常年的江水冲击下,土地平整而肥沃。村后靠着大山和丘陵,林木茂盛。经过众人商议,一致同意从绿色农业入手,大田里种植有机作物,江边放网箱人工养殖鱼虾鳖蟹,山上划分区域,放养牛羊猪鸡。计划有了,小伙伴们马上各司其职,出手落实。请来农科院的技术专家指导,买来优质种苗,引进适合放养的家畜家禽幼崽,调整饲料的配比,同时遵照专业人士的建议制定了严格的标准。

    在冯君的再三强调和亲自监督下,因为严控质量关,严格执行规范,不弄虚作假,所有产品经过专业的第三方检测,全部符合国际标准。业务员出去上门推销,只要一拿出国际级产品检测报告,看到那么漂亮的数据很少有商家会不动心。慢慢做出了名气打开了农副产品市场,创立的桃源品牌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一分钱一分货,质好当然价优。当年年末就取得了不错的收益。看到他们的成功,其他村民也纷纷加入进来。渐渐的又有远方的客商慕名而来,直接上门收购,桃源渡又重新变得热闹了起来。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冯君专门成立了桃源农业合作社,严格控制标准,凡是想挂桃源商标的产品都必须经过近乎苛刻地检测。其间当然也出现过有些自认为聪明的人弄虚作假,以次充好,但都被发现。直接取消合作资格并广而告之。搞得那些人不但没得到额外的收益,还一个个灰头土脸的被周围人戳脊梁骨,最终不得不低头认错。对这些人,冯君也不会一棍子打死。只要真心认错,痛改前非的还是会在收取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后给一段观察期。但对那种屡教不改的,则是永久取消合作资格,并同族连坐。这样做的结果是后来就有两家人从桃源渡村里举家搬走了。

    而对那些老实本分兢兢业业,严格按照要求丝毫不打折扣的农户们,冯君还会不定期的予以奖励和扶持。如此几次,让大家都知道,跟冯君他们合作,老老实实守规矩的人不会吃亏。连带着周边村镇的风气渐渐有所转变,守规矩的人慢慢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