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朕的大明日不落 » 第173章 登基

第173章 登基

    纷纷扰扰、忙忙碌碌中,迎来了朱由榔的大喜之日,崇祯十八年(1645)七月初一,朱由榔登基称帝!

    看好,是崇祯十八年,不是弘光元年,这是朱由榔专门强调的,就是不承认弘光朝廷。

    朱由榔先在天坛行祭天之礼。

    登基典礼从祭天开始也是朱由榔争来的,其含义是政权是从满清手中夺回来的,不是顺位继承的。顺位继承的话,祭宗庙即可。

    祭天礼毕后,朱檀、朱橡在天坛前设下一把金椅,面向南,并在金椅前摆下冕服案。吴甡率领文武百官启奏道:“告祭礼成,请即皇帝位。”

    百官簇拥着朱由榔,扶他坐到金椅上,然后退下按照官阶高低排好次序。卢启成作为执事官捧着冕服案和宝案上前,吴甡、贺逢圣等人取了衮服披在朱由榔身上,又为他戴上冠冕。穿戴完毕后,吴甡、贺逢圣等人加入百官的队伍,礼仪官史可法喊道:“排班。”

    排好后,文武大臣们先鞠躬,乐官负责奏乐。然后,大臣们先下拜三次,起身,音乐停下来。紧接着,大臣们又下拜三次,再起身。音乐随着大臣们下拜而响起,随着他们起身而停止。

    接下来,礼仪官史可法引领吴甡、贺逢圣走到朱由榔宝座前,吴甡、贺逢圣跪下并亮出笏板,百官跟着二人跪下。宋建打开盒子,取出皇帝的玉玺,交给吴甡。吴甡捧着玉玺,对朱由榔说道:“皇帝登大位,臣子们献上御宝。”张奎接过玉玺,收到盒子内。

    百官在史可法的提示下,下拜,起身,回到自己的位置。

    然后是一系列繁琐的礼节,史可法一连串喊道:“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笏、鞠躬、三舞蹈、跪左膝、三叩头、山呼万岁、再山呼、跪右膝、出笏”。百官要按照这个步骤一丝不苟地行完礼,主要的礼节就完成了。

    礼毕后,朱由榔在内阁、六部九卿以及朱檀、朱橡、宋建、卢启成等人的陪同下又去太庙祭拜列祖列宗,并追尊先父朱常洵为端皇帝。

    回到谨身殿。百官上表道贺,然后各就各位。谨身殿始建于永乐年间,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建极殿,在李自成焚毁紫禁城的灾难中,是外三殿中保存最完好的,清兵入京改为保和殿,前几日,朱由榔下令改回原名:谨身殿。

    朱由榔穿着衮冕在音乐声中登上御座。将军卷帘,张奎将玉玺放在案上;朱标甩响鞭子,宋建将百官引入拜位中,面向北站立。音乐响起,百官在指引下行三跪九拜之礼。

    文武官员跪拜结束后,朱由榔拟诏书用玉玺昭告天下,然后宣旨册立皇后。

    至此,登基典礼就算完成了。

    接下来,朱由榔要接见各藩国使节,并接受藩国使节的恭贺。

    这个年代,信息、交通极不发达,好在永明公司早就有了电报和内燃机船,加上朱桦准备充分,组织能力强,再加之永明公司在海外威名赫赫,所以这次前来观礼的藩国格外多,除了地处南洋群岛的譬如渤泥国、苏禄国、柔佛、亚奇等各个小国之外,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曼、阿布扎比、迪拜、沙迦、富查伊拉等酋长国也来了不少,总共有32个小国的国王、苏丹、酋长亲至或派使节前来,倒是热闹非常,让文武百官感到惊奇的同时有觉得非常自豪,要知道,成祖朱棣靖难之后登基时,仅有几个小国的使节前来观礼。

    至此,当天的仪程就全部结束了。

    关于登基大典,在朱由榔的主张下,仪程减了再减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次日在城北举行阅兵,地点是在京北大营还要向北的一个山前坡地,为了这次的阅兵,在20多天前就开始做准备了。

    朱由榔带着群臣和各藩国观礼团在阅兵高台就位之后,阅兵开始。

    首先进行的是各个兵种走过阅兵高台,朱由榔本不打算这样做,展现军姿而已,天气炎热、耗时太多,在朱由榔看来意义不大,但兵部官员以及朱檀、黄维之都表示要搞,朱由榔也就由着他们了。

    首先走过阅兵台的是500大汉将军,就是宫廷侍卫,隶属锦衣卫。但朱标调教的大汉将军已经相较前朝改变了很多,他们已经不再手持金瓜,而是配备了步枪,上刺刀,另配长剑和手枪;不再穿金甲,而是穿着和永明军、登莱军、湖广军、亲卫军一样统一的铠甲。

    500全副武装的大汉将军正步走到阅兵台前,行标准军礼之后继续正步向前。

    跟在大汉将军后面的是1000锦衣卫缇骑,四马一排,整齐地从台前走过,他们没穿铠甲,而是故意身着飞鱼服。

    再接下来的是500白杆兵,打的是永明军第一团的旗号,这个编号是属于马祥麟的,而此时的马祥麟应该带着部队还在去四川的路上。

    再接下来的是2000步兵,分成四队,分别打着登莱军、湖广军、亲卫军、永明水师的旗帜。手持步枪、刺刀闪亮、步伐整齐划一、口号清晰响亮。

    接下来的是500炮步兵,就是展示小钢炮的。这部分士兵没穿铠甲,而是身穿普通军装。

    再后面是亲卫军炮兵团,竟然将300门牵引100型加榴炮全部拉出来了,两匹马拉着一门炮,旁边是骑着马的炮兵。群臣以及观礼团成员绝大多数没见过这种炮,一时议论纷纷。

    最后面是2000骑兵,是亲卫军的战士骑着马,一手执缰绳、一手持手枪,背着步枪,斜挎马刀,盔甲闪亮,耀武扬威而过,打的却是登莱军骑兵师的旗号,这个旗号本属于远在辽东的朱松部。

    至此‘阅’兵就结束了,接下来还要‘演’兵。

    最先开始的是射击表演,用的不是部队已经全部列装的金属定装弹的‘永明步枪’,而是燧发枪,这是朱桦要求的,目的是通过演示,以便出售。演示没有用靶子,而是在100步处用桌子排成100米的横排,桌子上每隔一米放一个瓦罐,瓦罐内装着红颜色的水。100名亲卫军的战士,手执燧发枪,看到刘浩的令旗挥下,马上开枪射击,一个个瓦罐被打碎,红色的水溅得四射,极像血水,令人震撼。

    明代10尺为丈5尺为步,100步大约170米左右,这个距离在战场上大多数的弓箭是没什么杀伤力的,而却在燧发枪的有效射程之内。

    接下来演示了一号、二号子母炮,这也是朱桦要求的,和燧发枪一样,是目前在南洋朱桦重点推销的武器。

    然后就是小钢炮的表演,在距发射‘阵地’2000米的地方,用石灰粉画了一个直径500米的大圆圈,圆圈内立着大量稻草人,100门小钢炮连续发射5轮炮弹,炮弹全部在圈内爆炸,炮声、爆炸声四起,圆圈内硝烟弥漫,稻草人被炸得飞起来的,被击倒的,被燃烧的,不知凡几。

    群臣、观礼团中绝大多数人都被震惊了,只有少数人比如史可法、郑三俊、宋一鹤等见识过小钢炮的威力,对大惊小怪的众人很是鄙视。

    最后是亲卫军炮团的表演,他们在距离火炮5000米左右画了10个直径30米的圆圈,圈内立着稻草人,然后用10门加榴炮只发射了一轮炮弹,炮弹全部落在在各自锁定的圈内,并全都在圈内炸出一个巨大的土坑,圈内的稻草人就更不用说了,飞上天的,飞出圈外的,被击倒的、被击碎的、被点燃的,数不胜数,几乎就没有完好并站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