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朕的大明日不落 » 第192章 河套蒙古

第192章 河套蒙古

    对于郑家的安排,朱由榔还是用了不少心思的。历史上郑芝龙受明招抚,扶持朱聿键,后来不顾郑成功的劝阻降清而最后被杀。

    究其原因,郑芝龙其实就是从郑家的利益考虑,可惜他郑家不是孔家,最终没能保住性命。

    对于郑成功这位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今生恐怕要失色很多了,由于朱由榔的到来,历史已经跑偏了很多,不仅是郑成功,很多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今生的命运都会改变。

    朱由榔自然不会对郑成功说抱歉,但他还是非常想重用郑成功的。

    “郑芝龙,朕会给东南舰队配置一万条燧发枪以及500门子母炮,还会陆续提供一些新式战舰,但现在只能以原来郑家的舰船为主。朕不再给你派副手,但要派监军,你放心,监军无权指挥舰队,只是确保朝廷军令的执行而已。”

    “朕知道郑家有三千多艘舰船,有将近20万军队,这数量比朕的军队也少不了多少了,郑将军,兵在精而不在多,你要抽调精锐编入东南舰队,郑家商队可以保留一部分武装卫队,再多余的人员你就要裁减了,那些很小的船只该淘汰的也要淘汰。”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郑家海商要按章纳税,不是朕难为你们郑家,永明公司都要按章纳税,郑家自然也不能例外,而且还要做出榜样......”

    就在朱由榔召见郑家父子的时候,远在黄河河套,蒙古鄂尔多斯部济农额璘臣正在对手下大发雷霆:

    “死了两千多人?你们去抢大顺军了?谁让你们去的?”

    “济农,不是大顺军,是明军。他们先是占领了妥妥城,等我们派人过问的时候,发现他们继续向西,在黄河对面大青山下扎营,我们派人去问,对方说是要在那里筑城与我们互市,那不是骗人吗?我派人去驱逐,他们不为所动,我就集结了七千多人马,其实只是想把他们赶走,谁知道离对方大营还有很远呢,对方就开炮了。”

    “很远是多远?”

    “起码四五里吧,济农你不知道,对方的炮不仅打得远,而且他们的炮弹不是实心铁球,那炮弹落地就能爆炸,能在地上炸出一个深坑,破碎的弹片能把马肚子划开,能把我们的儿郎身上的皮甲划开,如果战马就在炮弹旁边,那炮弹能把战马炸得飞起来老高,济农,我们的人根本不是对手,连对方人长成啥样还没看到呢就已经溃不成军了!战马都约束不住!”

    就在这时,帐外有人高喊:“济农,去大同打探消息的人回来了。”

    “让他进来回话。”额璘臣大声说道,声音中带着怒气。

    “济农,多尔衮战死在天津卫,明军已经占据了大都,大明桂王朱由榔已经在大都称帝,还有,济农,据说半个月前阿济格的10万骑兵精锐在凉州被全歼,阿济格只带着不足百人逃向青海。”

    蒙古人仍称北&京为大都。

    “这,这怎么可能?我部也有2000多儿郎随阿济格出征,为什么一个都没回来?难道都战死了?大顺军被清兵一路追赶败退,怎么突然就这么厉害了?”额璘臣对着众人大声说道。

    “济农,不是大顺军,是明军!”探子急忙说道。

    “明军?呵呵,明军连大顺军都打不过,连他们的京师都丢了,那些明军我们打了多少交道,他们能吃掉阿济格的十万精锐?别胡说八道!”额璘臣气呼呼地说道。

    “济农,不是原来的明军,是桂王朱由榔的湖广军,我打听了很多人,现在大同驻防的就是湖广军,他们在天津吃掉了多尔衮的精锐,多尔衮战死。”探子急忙解释。

    “济农,大青山下那些明军也是打的湖广军的旗号,济农,湖广军太厉害了,我们怎么办?”吃了败仗的手下插话问道。

    “怎么办?明军在黄河对岸,那是土默特部的地盘,你们吃饱撑的去找麻烦?”

    “济农,土默特部现在没有了台吉,没人管这个事。济农,他们要是占领了东套,切断了我们去归化城的道路,就会把我们困死在这里了!”额璘臣的手下大声疾呼。

    “那有什么办法?打不过人家能怎么办?多派人打探消息,同时派人请同在河套的那几个部落的头领来议事!”额璘臣说道。

    “河套”一名始于明代。黄河经今宁夏北流至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与临河之间,以乌加河为主干道东折,然后流经包头、托克托县,再南折流往山西河曲、保德,呈“几”字形,形似套状,故称河套,与今鄂尔多斯市及巴彦淖尔市“后套平原”的地理范围大体相当。明以前,河套称“河南地”等,在近现代,河套的范围所指地域较为宽广,除河套外,尚有东套、西套、前套、后套等多种称谓。

    河套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武灵王把版图延伸到阴山山脉,设立了云中郡;秦朝统一中原后,迁徙3万户到那里戍边,设云中、九原两郡。秦末河套被匈奴占领,移民都返回中原。西汉时,汉武帝派卫青出云中击败匈奴的楼烦、白羊二王,占领‘河间’,即河套。大臣主父偃上疏建议在河套筑城以屯田、养马,作为防御和进攻匈奴的基地。汉武帝接受这一建议,当年即置朔方郡(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和五原郡(今包头西)。公元前125年置西河郡(今陕西府谷西北)。河套地区还包括之前的云中郡和定襄郡,以及北地、上郡的北部。当时的人们引黄河灌溉,当地农业迅速发展,经济繁荣。魏晋南北朝时,河套地区是北方多个政权争夺的重地。唐朝时这里被重新农垦,唐诗中有“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诗句。北宋时河套被西夏和辽国分别占有。

    元朝灭亡之前,河套地区被元朝太傅、中书左丞相、河南王扩廓帖木儿所占有。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明朝在今鄂尔多斯南部设察罕脑儿卫,在东胜北部设东胜卫。明朝成化十五年(1479年),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的第十五世孙达延汗孛儿只斤·巴图孟克再一次统一蒙古草原,设立六个万户;封其三子孛儿只斤·巴尔斯博罗特(蒙古土默特部首领阿拉担汗为其次子)执掌新秦中草原为鄂尔多斯万户。

    额璘臣,1600年生,1627年袭任鄂尔多斯济农。

    济农,是“亲王”的蒙古语译音。也写作吉囊、吉能。意为“副王”或“副汗”。

    额璘臣当上济农后,于1635年率部去察哈尔归顺当时还叫‘大金’的满清,金崇德元年(1636年)史称‘后金’的大金国改国号为大清,赐给额璘臣吉农职位,命他为招集鄂尔多斯诸部的首领。

    历史上在顺治六年(1649年),大清国为便于控制陆续归附的蒙古各部落,在鄂尔多斯地区实行盟旗建制的划分,指定牧场界限,当时划分了六个旗组成伊克昭盟。六个旗命名是:鄂尔多斯左翼中旗(郡王旗)、鄂尔多斯左翼前旗(准格尔旗)、鄂尔多斯左翼后旗(达拉特旗)、鄂尔多斯右翼中旗(鄂托克旗)、鄂尔多斯右翼前旗(乌审旗)、鄂尔多斯右翼后旗(杭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