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学霸大唐 » 102、破茧方成蝶

102、破茧方成蝶

    梦里不知身是客,睡眠中做的梦醒了,思想上的梦境仍在。

    梅哲仁这时才知道自己还没有融入这个时代,原来他只当是一场梦、一场游戏来对待。

    直到此时他才意识到,二十一世纪的故乡怕是回不去了,从此他就得为这个七世纪的大唐奋斗一生了。

    不是游戏就不能提档重来,要考虑的是长久之计,要做的是万世师表。

    更何况用不了多久,他就要当爹了,准备给自己的后代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这才是最大最难的命题。

    立国,建立的一个新的有活力的文明,不是玩游戏通关,不能按规划走流程。

    想要文明保持活力,就必须让文明能够实现自我更新,文明本身必须有自主的意识和思想。

    这个自主的意识和思想,是文明的全体成员的集体意识附加到文明上,也就是常说的思想萌芽。

    看看身边的杨成、劳践言等人,他们的思想就在萌芽,他们开始自己思考,自发去寻求出路,积极地去探索答案。

    可这些人还不够,必须让更多的国民参与进来,即便是已经建成的学苑也不足以影响所有的国民。

    如何让南海国发生一场整体的彻底的思想萌芽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什么这样的句子人们记住了,可行为上却达不到呢?

    如何保证南海国的文明不像那些历史时间线上的国家或文明一样、不陷入内卷呢?

    有人说华夏文明的落后是因为闭关锁国和穷兵黩武,可唐朝不开放吗,为什么没有办法从思想上吸收到健康的新鲜的营养?为什么统治者宁愿相信刀枪也不相信知识的力量?

    也有人说华夏的商贸没有发展起来,难道宋朝的商贸不发达?可宋朝真的有资本主义吗?朝堂上可有资本的代言人?

    还有人说国人没有开眼看世界,那明朝有没有航海?为什么大航海的初期我们明明比别人先走了许多步,结果却是自己缩了回来。

    将之归罪于儒学的也不少,可那些硬往上套的东西真的是儒家本愿?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儒生愿意自锁小书斋里?

    至于后世埋怨华夏文明对自然科学不重视,科技和生产力落后,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研究光学原理,第一个造纸传播思想,第一个生产炸药,第一个发现地球磁场,这些不是自然科学吗?

    哪怕是最败家最丢脸的清朝,它建立起来时就有枪有炮。

    还有华人血统建立起来兰芳共和国,他们可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并不比美国晚多少,只差了不到一年,可以说是前后脚。

    可是他们最终被抹去了,只在史书上留下些许血迹。

    这些个血淋淋的例证,都说明了一点,他们并不是没有想法,为什么想法成不了体系,走不通这条路。

    华夏文明的衰落,绝不是历史书上说的那么简单,在文明前进和发展的路上,一定有许多不为人知的隐藏着的拦路虎。

    现在梅哲仁要带领南海国和民众开一条新的路,注定要碰上这些曾在原来的时间线上啃咬撕碎华夏文明的恶兽。

    不能只他一个人往前冲,他没有办法以一己之力拖着南海国前进。

    每一个学霸军众,每一位南海国民都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他们的前路必须他们自己开创。

    唯有思想的革新、唯有眼界的开阔才能抵挡陈腐,开眼看世界不是走过去看,而是要产生突破现有格局、寻求新的边际的念头和胆气。

    民众不是一张白纸上的蚂蚁,拿一只圆珠笔随便梅哲仁圈划,他们必须当一只迎火前扑的飞蛾,要么化蝶,要么湮灭。

    梅哲仁不是南海国的主人,他把自己定义为先行者、哲人,帮南海国寻找方向、计算出路和克服困难是他的责任。

    他已经告诉了国民,前方不是尽头,还有更广阔的天地,剩下的需要南海国的民众自己去思考、去拼杀。

    从这个方面来说,梅哲仁就是南海国的人工智能,他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库来帮南海国找最优解,但最终还得全体国民一齐来解题、一齐来优化算法、一齐来选择答案。

    总说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可不让他们自主思考、实践和选择,他们如何创造历史?

    谁也不是谁的主人,不能替代别人思考,更不能替代别人做决定。

    靠着一位英雄或睿智的人物使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念头是一个思维茧房,必须破除它,南海国才能化茧成蝶。

    梅哲仁的优势就是他有海量的知识积累,他已经确认了这一点,他在穿越时将一个庞大的人工智能知识库融合进了记忆里。

    剩下的就是用这些知识和当前的文明进行比对,并创造出新的模式来,不同于以往的、已知历史上不存在的新模式。

    比如人类就没有办法通过生理来传递知识,可以突破这一点吗?

    梅哲仁记得后世有一篇著名的科幻小说《乡村教师》,里面说人类的知识传承模式是最原始的、效率最低的。

    可人类就是凭着最差的方式,薪火相传一点一点破开路障。

    假如有更好的方式,人类社会将会发展成何等的盛况。

    已知的知识传承的方法,就因为教学环境或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耽误了很多天资并不差的人,这是知识传播模式的问题。

    可众所周知的问题,因为资源无法优先放到教育中来,直到后世,教育仍然沿照最没效率的方式在开展。

    后世在学驾驶时,常说的一个惯常现像,就是坐车会晕,开车就不晕了。

    为什么?坐在驾驶位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可以抗衡小脑平衡感带来的不适。

    这是一个很直观的挑战生理条件限制的例子,如果我们传播知识时能让学生有更多的代入感,兴趣和注意力更集中,将会是什么样?

    可是我们在传承知识和文明时,为学生准备了多少可以让他们全身心投入的驾驶位呢?

    宁可将社会资源拿去造广厦美殿,却不愿意让传续文明的那间教室能经风历雨。

    一边是美酒佳肴香车宝马,一边是米糠咸菜窝头稀饭,我们就是这么传承我们的数千年文明,这不值得骄傲,应该觉得可耻。

    甚至于一个文盲通过洗脑都可以背下金刚经,却没有人愿意通过洗脑让他们背下公式定理、背下《劝学》。

    为什么那么多的方式方法和资源力量不能用到文明传承上来呢?

    照梅哲仁看来,掌握社会资源的统治者认为民众是财产而不是文明的一员,他们认为民众不需要掌握文化。

    既然文明中大部分的成员不知文明为何物,文明本身就不可能强壮,凭什么让它的科技、经济、军事强大?

    华夏文明不需要去炫耀自己的岁月悠久,哪天华夏子民都昂首说吾辈之师富甲天下,则文明无忧矣。

    梅哲仁的当务之急,不是给南海国造多少先进的兵器或工厂,也不是为南海国造船抢占地盘,他最应该做的是让南海国民开始思考,自主地思考。

    当南海国民学会思考时,他这个“人工智能”才能发挥最大的功用。

    教会他们新的音韵,让他们能够练气,甚至婆罗门那套精神催眠也可以优化用上来。

    目的应该只有一个,让国人掌握诀窍然后翻开书本,开动他们的大脑去想,把书本上的东西化成他们自己的思想。

    而梅哲仁则应该见证更多的文化、寻找更多的办法,来优化脑子里的深度学习算法,推动、加速这场国民的思想萌芽。

    只要国人有了自主思维,其它的都可以放下,学霸军众和南海国民会自己向前走。

    当今世上,大唐的文化上无疑是最丰富最璀璨的,他应该到大唐去,去挖掘这个深不见底的宝库。

    头脑过热的梅哲仁天一亮就告诉了众人他的想法,北征他不参与了,由着刘良、梁树商量着来,实在不行集思广议,动员整个长老院参议会来决策。

    有那么多领先对手的物质条件,学霸军的思想上也要比那些番邦土司的制度强上不知多少倍,要是还打不赢,那梅哲仁做再多也白搭。

    他还告诉杨成和劳践言,工院要与教院加强合作,不是开发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而是要开发更多的能学懂技术的人,让更多的人去推动科学的进步。

    交代完这些,他就调了一艘交通艇顺江而下,也带走了一部无线电报机和若干配件,有了通讯工具,天涯咫尺,到哪里都能帮上忙。

    来时是猿声阵阵,归时是涛声朗朗,心清天地宽,思澄风月明。

    梅哲仁连夜回到了升龙城,还没等他歇口气,秋伯就给他送来了一个消息,合浦张县令的升职令到了,真是来得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