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我是诸天造物主 » 第七十六章 怪兽横行的地球(中)

第七十六章 怪兽横行的地球(中)

    “啧,多么美好的爱情故事。”

    唐宋明感慨道。

    “能接受另一半的缺憾,对任何有能力进行情感生活的生物来说,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生物的神经系统越发达,接受的能力越差。”

    “完成任务:培育出胸脊鲨,并使其种群达到一定数量。”

    “获得奖励:15天生命,15点魔力,30银币,5点生之息。”

    唐宋明望着消失在黑暗中的一对胸脊鲨,闪烁向了另一边。

    那里有唐宋明的下一个目标:腔棘鱼。

    腔棘鱼是整个泥盆纪,最奇葩的物种之一。

    它的奇葩之处不在于身体结构,而在于行为。

    腔棘鱼是唐宋明养了数亿年地球生物后,出现的唯一执行一夫一妻制的生物

    腔棘鱼最初出现于泥盆纪中期,在唐宋明的前世,生物学家们曾经被认为,腔棘鱼在6000万年前就已经灭绝。

    然而在1938年,一个渔网却捕到一双活的腔棘鱼。

    腔棘鱼使用它们奇怪的鳍在海底行走,这样的移动方式虽然看上去奇葩,但是相较于其他生物,早已有迹可循。

    最令唐宋明惊奇的,是腔棘鱼严格执行一夫一妻制。

    这对于泥盆纪生物来说,这是极不寻常的。

    唐宋明活了两世,恐怕光是他吃过的鱼,都比不少小孩子见过的鱼都多。

    他还真没见过一夫一妻制的鱼,这对于许多人类来说,都是难以做到的。

    生物的神经系统发育程度,和后来接受的信息,决定了它们的行为。

    人类对一夫一妻制的遵循,还是在法律和道德的帮助下。

    腔棘鱼为何要这么做,唐宋明在它们身边盯着它们看,也看不出来个所以然。

    它们是不可能像人类一样,进行成体系的信息接收的。

    这只可能是镌刻在它们基因中的本能造成的。

    腔棘鱼的个体强度虽然不错,但是它并不像含肺鱼和邓氏鱼那样,生活在全食物链的最顶端。

    按理来说,在生存环境如此危险的情况下,“遵循一夫一妻制”这样的基因,并不能对繁衍带来利好,通过变异产生这条基因的初代始祖腔棘鱼,应该被自然界淘汰了才对。

    基因始祖腔棘鱼们,并没有被淘汰,反而让所有腔棘鱼,都携带上了这条基因。

    在唐宋明这里,这算得上是一条生物的未解之谜了。

    造物主也搞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久远的泥盆纪,就出现了追寻爱情的生物。

    唐宋明在水深超过100米的海域游荡,这里正是腔棘鱼通常生活的地方。

    在地球的印丨度洋上,有许多足够深,且地质和海域足够稳定的地方,腔棘鱼的化石也多出自这里。

    它们白天藏匿在自己的洞里,晚上外出捕食。

    腔棘鱼和其他鱼类不太一样,它们具有像四肢一样的鳍。

    再过不久,一部分腔棘鱼就将随着板块漂移,造成的陆海变迁,登上陆地。

    腔棘鱼将成为陆生四足类的祖先。

    未来的地球,依然会有腔棘鱼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们也是现存生物中,曾与恐龙分别横行水中与陆上的生物。

    所以,腔棘鱼所适应和喜爱的一些生理和生态行为的模式,可以帮助愿意研究古生物的人类,推测恐龙时代一些生态环境。

    在唐宋明的前世,生物学家们发现腔棘鱼时,整个生物学界曾为之疯狂。

    腔棘鱼在4亿年前已经存在,不过它们的基因随着时间的推移,基本没有变化,腔棘鱼经过了4亿年,并没有太多的进化。

    这说明在携带着数种很不利于传承和繁衍的基因的情况下,腔棘鱼的小日子依旧过得美滋滋。

    “又是一个卷壳鹦鹉螺那样固执的生物。”

    唐宋明想道。

    一直在海水中隐形的造物主,突然现身,本能颤栗空间立刻被触发。

    两条生活在一起的腔棘鱼,被其本能吓得魂飞魄散,赶紧逃跑。

    不过,它们却没有“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两条腔棘鱼一直努力朝同一个方向逃跑,仿佛是离开彼此就没法活的共生体一般亲密,大有宁肯双双皆死也不愿意独活的气魄。

    低级生物对造物主的恐惧,是没有任何时间进行思考的。

    这说明,对于腔棘鱼来说,畏惧造物主,是它们的本能,彼此之间绝不分开,亦是它们的本能。

    在唐宋明的前世,生物学家们研究腔棘鱼的时候,曾得出过令人惊讶的结论。

    雌性腔棘鱼在孕育后代中,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

    它们需要怀孕3年左右的时间,这在整个生物界中,相当罕见。

    唐宋明新看见的几对腔棘鱼中,就有一对腔棘鱼夫妻,雌性腔棘鱼经过了3年的等待,即将迎来生产。

    她的那些宝宝们,将以完全成型的鱼苗、以约500克的体重来到世界。

    怀孕末期的雌性腔棘鱼非常重,唐宋明眼前的这条,体重目测将近100公斤。

    这些行为对于繁衍来说,非常不利。

    巨大的重量不仅会破坏腔棘鱼的身体,阻碍它的捕食,而且面对天敌和自然灾害时,更笨重、更迟缓、更难以逃脱。

    但是屠戮了腔棘鱼4亿年的天敌都灭绝了,腔棘鱼却活到了最后。

    这简直是被施加了欧皇buff,地幔柱熔断、全球煤炭大焚烧和行星撞地球这三次生物大灭绝,造成的海洋处于极端高温或全球大缺氧等各种极端环境,都没能让腔棘鱼灭绝。

    唐宋明不禁怀疑,这种守着真爱过一辈子的鱼类,是不是给上一任造物主塞钱了。

    要不然它的运气为啥这么好?

    不过,唐宋明不得不承认,腔棘鱼的基因链中,不适应繁衍和传承的基因,仅有寻找配偶和生产后代这两条。

    除此之外,都是非常适应环境变迁的优等基因,腔棘鱼捕食能力强、擅长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环境,在生物大灭绝的灾难爆发、生物圈被破坏、食物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平常耀武扬威的物种将立刻跌落神坛,反倒是腔棘鱼这种说弱不弱、说强不强、又很会苟活的生物,拥有不错的环境适应能力。

    唐宋明前世的人类生物学家,研究腔棘鱼的时候,曾经非常惊讶。

    他们经过检查发现,雌性腔棘鱼只与一条雄性腔棘鱼发生繁衍行为。

    这意味着,一次繁殖中,所有鱼仔都来自一个共同的父亲。

    对比其他鱼类,比如孔雀鱼、剑尾鱼,都与多个雄性发生繁衍行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后代的遗传多样性和生存前景。

    因此,腔棘鱼亿万年不变的“独一父亲政策”令人惊奇。

    不过,腔棘鱼的一夫一妻制也不是终生,而是在每次繁殖时这么做,可以被称为序列性的一夫一妻制。

    “完成任务:培育出腔棘鱼,并使其种群达到一定数量。”

    “获得奖励:15天生命,15点魔力,30银币,5点生之息。”

    21世纪,虽然生物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研究腔棘鱼,依然是动物研究中一个有趣的课题。

    腔棘鱼的出现早于含肺鱼,含肺鱼的模样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腔棘鱼却几乎没甚么改变。

    不久之后,唐宋明还真就在淡水湖里,找到了一条含肺鱼。

    含肺鱼在泥盆纪时代食物链中的地位,要比腔棘鱼高很多。

    它们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猎手之一,可以排到第二。

    比如胸脊鲨和腔棘鱼,对于它不过是小菜一碟。

    含肺鱼可以轻易地吃掉一头胸脊鲨,一口一只大鲨鱼,鲨肉味,连骨嚼,嘎嘣脆。

    含肺鱼是一种史前的掠食性鱼类,生存于3亿6000万年前的泥盆纪。

    它们是肺鱼类的先祖,是一种和腔棘鱼类相近的淡水鱼。

    现在正是含肺鱼在地球上大量繁殖的年代,在晚泥盆世至石炭纪,它们一直比较繁盛。

    直到21世纪,仍有少数肺鱼,存活在地球上。

    苟延残喘的肺鱼仅剩少数极特化的代表,生活在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的赤道地区。

    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含肺鱼可以说是一种“活化石”。

    诚如含肺鱼的名称,它有很发达的肺部,部分种类即使没有水也能呼吸空气而生存。

    含肺鱼长约4米,体重重达2吨。

    它们亮点在鳍上。

    含肺鱼的鳍很强壮,摆动的时候既可以大幅度增加它们的游泳速度,也可以支撑它们在陆地上爬行。

    肺鱼类的最早代表是泥盆纪中期的双鳍鱼,也就是被唐宋明盯上的这条。

    它可以像鲨鱼一样在水中进食,只不过,它并没有在自己的身边,观察到合适的猎物。

    所以,它来到了陆地上,准备碰碰运气。

    含肺鱼的生理结构,可以使得它使用类似于今日鳄鱼的方法捕捉猎物。

    唐宋明观察到,它们拥有非常发达的肺部,即使在没有水的环境下,依旧能够生存很长的时间,再加上鱼鳍相当发达,有强健的肌肉,就像是它的腿一样。

    只可惜,含肺鱼虽然强大,但它依然不是邓氏鱼的对手。

    第二与第一,天差地远。

    身为泥盆纪时代的世界第二,含肺鱼碰见了邓氏鱼,只能是被一口咬死的命。

    这条含肺鱼很幸运,它盯上了一只陆地杀手蝎。

    在含肺鱼凶猛地攻击下,陆地杀手蝎并没能进行有效地抵抗,它在大亏输败之后准备逃跑,优秀的猎杀者根本没有给它机会,而是将它一口咬死。

    含肺鱼开始享用今天的正餐。

    在后世,经过3亿5千多万年演变的肺鱼,将祖宗的荣耀丢得一干二净。

    族群稀少的肺鱼,生活在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的赤道地区。

    大洋洲肺鱼是三个地区肺鱼中最原始的,它们生活在昆士兰洲的一河流中,在旱季河流水量减少时就生活在一个个孤立的小水坑中,到水面上来呼吸空气,利用它那分布着许多血管的单个的肺进行呼吸。

    不过,大洋洲肺鱼还不能离开水面生活。

    非洲肺鱼和南美洲肺鱼,则在它们栖息的河流完全干涸后,还能够生存好几个月。

    当旱季来临时,这些肺鱼就钻进泥里并把自己包裹起来,只留下一到数个小孔与外界通气,以使自己能够进行呼吸。

    与大洋洲肺鱼不同的是,这两种肺鱼都有一对肺。

    肺鱼呼吸空气的能力,自然而然地使它们成为鱼类和陆生脊椎动物之间的一个中间过渡环节。

    特别是大洋洲肺鱼的偶鳍,演化的外形,很像是细细的腿,它们甚至可以用这样的偶鳍,在河地或是水塘底部像走路似的移动身体。

    这样的身体结构和行为,活生生地反应了陆生的四足脊椎动物的早期形态。

    “完成任务:培育出含肺鱼,并使其种群达到一定数量。”

    “获得奖励:15天生命,15点魔力,30银币,5点生之息。”

    饱餐一顿的含肺鱼,返回了自己栖息的大湖内,被它吃掉的陆地杀手蝎,则引起了唐宋明的注意。

    唐宋明不注意它也不行,陆地杀手蝎是造物主系统派发任务时,规定必须生产出的一环。

    陆地杀手蝎是一种强大的掠食者,它们被写做“P.kirktonensis”。

    这个单词在拉丁语中,是“呼吸的蝎子”的意思,这意味着它们已经彻底摆脱了大海,拥有能在陆地生活的呼吸方式。

    陆地杀手蝎非常恐怖,体长可以达到60厘米,生活在大约4亿年前的泥盆纪时期,它们以小型节肢动物和昆虫为食,它的蜇咬足以杀死许多动物。

    这种恐怖的生物要是生活在今天,绝对是其他所有生物的梦魇,它们出色的捕食能力防不胜防,被陆地杀手蝎盯上的猎物,几乎没有任何逃脱的机会。

    它的名字就是最好的应证。

    只不过,强悍的陆地杀手蝎,在泥盆纪第二的含肺鱼面前,并没有什么排面,只能成为食物。

    “完成任务:培育出陆地杀手蝎,并使其种群达到一定数量。”

    “获得奖励:15天生命,15点魔力,30银币,5点生之息。”

    生活在陆地上的怪兽级生物,不论是种族数量还是族群数量,相比于海洋里,都是很少的。

    提到陆地杀手蝎,就不得不提到同时期的另一种蝎子。

    相比于陆地杀手蝎,它们更有排面。

    雷蝎。

    雷蝎,又名布龙度蝎子。

    唐宋明很快就搜寻到了一只雷蝎,它们是一种长1米的水生蝎子。

    雷蝎和现今的蝎子非常相像,只是体型比前者大了数百倍,雷蝎也拥有更大的复眼。

    对于当时生存的大型动物,雷蝎是一种重要的掠食者。

    不论是为了逃避掠食者,或是追捕猎物,雷蝎不仅可以在水里生活,也可以在地面快速移动。

    只可惜,一切碳基生物,都逃不过骨骼硬度有限这个悲催的情况。

    由于雷蝎难以支撑自己的体重,所以大部分时间都得生活在水中,靠水的浮力来支撑身体。

    雷蝎会猎食细小的海生动物,如鱼类、棘鱼纲、异甲鱼纲、细小的蝎子和三叶虫。

    “完成任务:培育出雷蝎,并使其种群达到一定数量。”

    “获得奖励:15天生命,15点魔力,30银币,5点生之息。”

    泥盆纪排得上号的生物,都是些怪兽,体长动辄超过数米,杀伤能力惊人,倘若排进前三的话,在后世轻易地就能造成世界末日。

    它们不知疲倦的捕食本能,就足够让后世的生物圈崩溃。

    哪怕是威名赫赫的恐龙,面对泥盆纪的某些怪兽,都逃不过一口嘎吱一口脆的命运。

    泥盆纪是鱼类、乃至于全体生物最疯狂的年代,它们就像蒸汽朋克世界中的人类,奉行“大就是美”的原则,以磅礴的体积带来无可匹敌的力量。

    后世的生物,与泥盆纪的这些怪物比,怎么看怎么像零食。

    它们几乎不能被称之为动物了,《奥特曼》里的“怪兽”这个名号,更适合它们。

    就连没啥战斗力、只能被当成食物的三叶虫,都能在这个时代,长到7、80厘米长。

    唐宋明观察到的这只雷蝎,正在猎食一条头甲鱼,可它还没来得及攻击对方,周围就涌起强劲的暗流。

    一只翼肢鲎悍然冲出,暴虐地将雷蝎撞翻,让它在激流中失去了平衡。

    仅是这一次碰撞,雷蝎身上的甲壳,就被击碎了一部分。

    翼肢鲎开始用巨大的钳子,攻击雷蝎,雷蝎身上甲壳破碎的剧痛,导致它本就不如翼肢鲎的战斗力,急速下滑。

    雷蝎举起自己的蝎钳,希望能挡住翼肢鲎的巨钳。

    翼肢鲎丝毫不留情面,巨钳直接锁住蝎钳,连续五次发力过后,将雷蝎的蝎钳直接绞断!

    唐宋明观察到的这只雷蝎,尾巴上的尖锥还未进化出投毒的能力,在这场事关生死的激烈搏杀中,除了“物理攻击”之外,起不到太多的作用。

    很快,雷蝎在挣扎中被杀死,翼肢鲎开始享受起这顿美食。

    唐宋明观察到了雷蝎被残忍杀死的全部过程,他本可以救下这只雷蝎,但是他没有任何的表示。

    造物主只青睐,在生物进化战争中,获胜的种族。

    饱餐一顿后,翼肢鲎想要回到自己生活的地方,开始朝深海下潜。

    它不知道的是,一只房角石,途经此地。

    翼肢鲎的到来,迅速激活了房角石的掠食本能。

    房角石是地球古往今来几十亿年间,最巨大的生物之一,也是泥盆纪十大恐怖生物中,最大的生物之一。

    唐宋明看到的这只房角石,体长8米。

    但这还不是最大的房角石。

    最长的房角石,体长10米,它们几乎是在深海里无敌的掠食者,即拥有锋锐的触角,用来进行无可防御的攻击,又拥有厚重的外壳体管,用来进行无法破开的防御。

    房角石是最强之矛与最强之盾,完美的结合体。

    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房角石扛着一套房子,在海里游来游去。

    那些没出一分钱、却逼着丈夫在房产证上写自己名字的女性,估计很喜欢这种强大的生物。

    毕竟它出生自带一套房,功能齐全,面积还不小。

    房角石的英文名字写作Cameroceras,它是头足纲、鹦鹉螺亚纲的一属。

    它的体管是直直的壳,跟奥陶纪时代天下无敌的直壳鹦鹉螺非常相似,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房角石的体管更加庞大、更加坚硬,且拥有更多的功能。

    它的隔壁颈长达一个气室,体管多为圆管状,里面还有内壁。

    泥盆纪的生物不仅会谈恋爱,而且知道爱美。

    即使它们没有发展出这样的意识,房角石还是在体管的外面,装饰有倾斜的环状条纹。

    正如同唐宋明看到的那样,房角石在海水中寻觅食物,并伏击猎物。

    唐宋明眼前的这只房角石,在感应到翼肢鲎的存在后,立刻进入伏击状态,隐匿自身周围的水流,蓄势待发。

    在房角石脸部的中心处,有几个大而锋利的似鹦鹉喙的触角,它可以用来刺穿如巨型羽翅鲎等生物,引以为傲的坚硬外壳。

    与现今的鱿鱼和乌贼相比,房角石在触角的长度上并没有什么差异,但是它更锋利并且向内弯曲。

    房角石的主要武器是它的喙,利用触角将猎物拖向其喙,然后用喙破坏甲壳,之后进入其内部取食内脏。

    身为最优秀的掠食者之一,房角石捕猎能力经得住任何的怀疑。

    但这只房角石屏息凝神,却仍然让翼肢鲎发现了怪异之处。

    翼肢鲎居然停止了游动,开始静静地悬浮于海洋中。

    它停留的位置非常巧妙,再往前游上半米,就进入了房角石的袭杀区。

    一旦进入,翼肢鲎插翅难逃。

    它也不敢轻举妄动,倘若立刻转身逃跑,房角石必将倾尽全力追杀它。

    海洋中的环境太复杂了,除了造物主之外,谁都不知道哪个深邃漆黑的角落里,会不会潜伏着别的天敌。

    翼肢鲎如果遭遇追杀,一定会产生特别大的动静,吸引别的天敌加入战斗。

    换言之,就是一只房角石的追杀,可能会把翼肢鲎追进别的房角石嘴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