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我是诸天造物主 » 第七十七章 怪兽横行的地球(下)

第七十七章 怪兽横行的地球(下)

    一只房角石的追杀造成的动静,可能会吸引来别的掠食者,把翼肢鲎追进别的房角石嘴巴里。

    横竖都是死,翼肢鲎当然不乐意。

    翼肢鲎明白这个道理,既不逃也不上去盲目送死。

    敌不动、我不动,是最好的战术。

    更何况,翼肢鲎认为,前方并不一定就存在房角石,只是可能存在房角石。

    这需要花不少时间来确认,哪怕是跟海水斗智斗勇。

    命只有一条,谨慎一点总是没错的。

    反正回到栖息的区域,闲也是闲的。

    饱餐一顿的翼肢鲎,有大把的时间拿来空耗。

    两只怪兽级别的生物,开始了斗智斗勇。

    优秀的猎人总是不会缺乏耐心,且拥有比猎物更胜一筹的耐心。

    许久过后,唐宋明都有点看烦了,翼肢鲎突然动了。

    它朝前方摆起了自己的足。

    翼肢鲎认为,前面是安全的。

    它大概只朝前方移动了不到3米的距离,时间刚刚过去1秒钟多一点,房角石动了。

    在翼肢鲎的眼前,大海仿佛在庞大的力量面前被倾覆,整个世界都在倒转。

    房角石的触手和吸盘,死死将翼肢鲎锁住,然后刺穿了它。

    翼肢鲎引以为傲的坚固外壳,在房角石的攻击面前,不堪一击。

    刚刚饱餐一顿的翼肢鲎,没过多久就成了房角石的食物。

    这就是残酷的自然界。

    房角石可以理解成住在直形尖壳里的大章鱼,唐宋明初见房角石的时候,感觉是克苏鲁住在了里面。

    当然,比起有着邪神美称的无敌生物,强大的房角石又弱又小。

    “完成任务:培育出房角石,并使其种群达到一定数量。”

    “获得奖励:15天生命,15点魔力,30银币,5点生之息。”

    房角石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它是一种盲视生物,像现代近亲物种鹦鹉螺一样,都是海洋漂浮者。

    盲视是一种很有趣的能力,既“我看不见,但我知道在哪,也知道那是什么。”

    捕猎的过程中,监测到翼肢鲎,房角石用的就是盲视的本领。

    盲视如果发生在人类的身上,则是一种疾病。

    盲视在英文中写作blindsight,是一种罕见的症状,视觉缺失、看不见东西的病人,却能够通过“视力”找出目标,或者正确地“猜”出目标的颜色或朝向,但病人本人则会竭力声称,自已什么也没看到。

    和视觉失认症不一样,病人在受损视野内看不到任何东西。

    盲视的症状太过奇怪,以至于在人类的历史中,科学家用文献首次报道这种病例时,人们不但不相信,反而还嘲笑这一发现。

    许多在业内颇有声望的科学家,经过几十年的合作研究。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对盲视的研究成果,终于对最初的批评给出了恰如其分的回应。

    盲视这种症状表明,有些病人虽然看不见东西,却残存着有限的视动行为。

    因此,他们为这一症状起了个看似矛盾的名字——盲视。

    盲视是由于初级视皮层受到损伤,结果病人就看不到受损V1对侧半视野中的任何东西。

    病人在那半侧视野里是盲的,却能大致指出亮光的方向。

    根据文献记载,病人对这种现象有过描述:“我不知道目标在什么地方,但可能在那里。”

    还有的病人几乎总能猜出光点的运动方向,但如果运动太慢或者目标的反差太低,他的表现就会降至随机水平,转而进入瞎猜模式。

    如果运动非常明显,病人可能会有某种模模糊糊的“有意识知觉”,用病人的描述来说,那感觉就像“闭上眼,在自己面前挥手”一样。

    其他盲视病人可以区分十字和圆,也可以区分横线和竖线,还能猜出面前的颜色是两种中的哪一种。

    某些盲视病人还能抓住物体,尽管他们看不到物体的形状。

    如果缩短“看”和抓之间的时间间隔,盲视病人的动作成功率会更高。

    也就是说,盲视病人越早去抓那个看不见的物体,他的表现就越好。

    在盲视情况下,下意识刺激表征是很脆弱的。

    因为没有来自知觉系统的反馈,显著延迟会破坏盲视的表现。

    盲视病人由于意识不到,而没有正常的视觉能力。

    他们没有能力,在多个独立运动的物体里,追踪其中之一,或是处理多个物体的信息,或是认出复杂的图片。

    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盲视病人看不见,所以他们也不能利用视觉信息来进行计划。

    如果硬要盲视病人去做,一位盲视病人也许能够正确地猜出在盲视野里有没有水瓶,但在穿越沙漠、因缺水而陷入生命危机时,他却极有可能会对面前的水瓶“视”而不见。

    盲视野中的信息无法自动地被患者有意利用,这类病人跟电影《生化危机》里演的僵尸是很不一样的。

    在盲视的情况下,主要的视网膜输出,其信息传递过程为膝状体至皮层的通路,到不了它在V1中的靶点。

    那么问题就来了,盲视病人的视觉信息,是如何到达运动区的呢?

    暂时还没有明确的答案,解剖研究这种事,更应该交给科学家,而不是造物主。

    唐宋明可以轻易地,让他创造的星球上的盲视患者恢复视力,却难以弄明白“为什么”。

    有能力是一方面,科学的解释又是一方面。

    在前世,生物学家和病理学家,给出的最可能的一条路径,是从视网膜,通过神经节细胞连接到上丘。

    信息由此通过丘脑枕到达纹外视皮层,绕过受损的V1。

    “数亿年前的生物,引以为傲的捕食本领,现在却人类的身上,成为了一种“因祸得福”的疾病。”

    “这倒不如说,是返祖现象的一种体现。”

    唐宋明想道。

    “这真的很有趣,生物进化的引人喜爱的地方,就在这里。”

    “前世,快手上的那些土味吃播,老是给章鱼“咔咔”爆头,一口把人家的脑袋咬下来,却不知道,我们曾有着一部分相似的DNA,哪怕很少。”

    泥盆纪的顶级掠食者,不仅有含肺鱼和房角石,也有恐鱼。

    听听这种鱼的名字,就能感受到它们的可怖之处。

    它们是远古海洋霸主鱼,最早出现于志留纪晚期,并在泥盆纪盛极一时。

    恐鱼是真正凶猛而体型巨大的动物,是盾皮鱼纲、节颈鱼目的典型代表,是泥盆纪中最常见的盾皮鱼类,是当时这片水域的顶级掠食者,是几乎所有生物的噩梦。

    它的头部和胸部包裹有一层坚硬的骨甲,口中锋利的骨板霸气外露。

    3.6亿年前的古海洋中,身长9米、最长甚至能长到11米多的恐鱼,大而凶狠,是一个巨无霸。

    恐鱼仅是嘴张开时,就有1米多宽,现如今海洋中处于食物链顶端的鲨鱼,恐鱼吃起来一口一个。

    恐鱼的头和躯干的前部都披有厚重的“甲胄”,甲胄长度可达3米。

    恐鱼上下颌强壮的骨板,形成了剪刀式的锐利刀刃,它们可以自由活动,颌骨非常强壮,牙齿尖锐锋利,

    凡是被恐鱼捕捉到的其他鱼类,都不可能逃脱被吃掉的厄运。

    盾皮鱼类,尤其是恐鱼的这些优势,使得它们在生存竞争中能够压倒甲胄鱼类,到了泥盆纪时发展成为种类繁多的类群。

    盾皮鱼的整个族群包括节颈鱼目、扁平鱼目、胴甲鱼目、硬鲛目、叶鳞鱼目、褶齿鱼目和古椎鱼目七大目。

    在这些类群中,最繁盛的是节颈鱼类和胴甲鱼类。

    恐鱼是迄今发现的最原始的有颌类是盾皮鱼纲,统治着古代海洋的原始披甲鱼形动物。

    盾皮鱼类也有保护身体的骨甲,一般包裹在身体的前部。

    甲胄鱼类的骨甲是一块将身体全部装入其中的、不分块、不能活动的筒状物;而盾皮鱼类的骨甲分成几块,而且彼此之间能够活动,这样就使盾皮鱼类比甲胄鱼类在行动上就灵活多了。

    恐鱼的命名,源于古生物学家发现这种鱼类的时候,心中经历了一种可怕的想象,否则,严谨的他们绝不会以此来命名。

    恐鱼生活在泥盆纪晚期,大约距今有3.6亿—4亿年前,由于泥盆纪阙类植物繁盛,昆虫和两栖类生物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时期,脊椎动物进入了高潮,硬骨鱼开始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尤其恐鱼更是雄霸一方。

    “完成任务:培育出恐鱼,并使其种群达到一定数量。”

    “获得奖励:15天生命,15点魔力,30银币,5点生之息。”

    泥盆纪被称为“鱼类的时代”,不仅表现在海洋与河湖中,而且表现在许多像鱼的生物,亦或是由鱼类进化而来的生物的繁盛,以及两栖类的盛行。

    比如海纳螈。

    海纳螈是由肉鳍鱼类进化而来的,平均体长1.5米左右,是一种水陆两栖动物。

    它们可以在陆地上迁徙,也可以在水中躲避捕食者。

    海纳螈又被称为海纳的走兽,是一种生活在泥盆纪的肉食四足动物,它是恐龙出现之前的生物,经过漫长岁月的进化,它成了水陆两栖动物,并有了肺部。

    海纳螈有着扁扁的头,经过长期进化已经变得很峰利的牙齿,还有着像人类一样有记忆功能的大脑,也有着像陆地动物一样呼吸的肺,用来共及全身循环系统所需的氧气。

    海纳螈像鱼一样的鳍,已经被发达的四肢所取代,就是这样的动物,是泥盆纪十大恐怖生物中被怀疑为人类祖先的第二物种。

    这些古老的水岸两栖生物被认为是自肉鳍鱼纲生物所演化而来:鱼鳍演化成肉状四肢,而鱼鳔演化为肺。

    对于人类的生物学家而言,有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他们:他们没有足够的化石证据,可以确认海纳螈是否是其后所有陆上脊椎动物的共同祖先。

    毫无疑问,唐宋明将是离真相最近的存在。

    目前发现的海纳螈近亲,有同属两栖动物的鱼石螈和棘螈等。

    “完成任务:培育出海纳螈,并使其种群达到一定数量。”

    “获得奖励:15天生命,15点魔力,30银币,5点生之息。”

    系统发布的任务目标二,培育出十大怪兽级恐怖生物的任务,唐宋明已经将十项完成了九项。

    而任务目标一,关于森林的任务,唐宋明也已经完成了。

    冈瓦纳大陆,又称“南方大陆”或“冈瓦纳古陆”。

    它就是大陆漂移说中,所设想的南半球超级大陆。

    冈瓦纳大陆包括今四个大洲以及两个广阔的半岛,中南欧和喜马拉雅山等地区,也被包含在其中,它们被认为在古生代及以前时期曾经连接在一起。

    冈瓦纳大陆因石炭纪到侏罗纪的地层——“冈瓦纳系”得名。

    唐宋明前世的地质学家们认为,数个大陆具有相同的地质历史和古植物群,过去曾经是一个统一的大陆。

    石炭纪至二叠纪时,南方大陆的大规模冰川活动已由四大洲和一个半岛等地区,发现的冰碛岩所证实。

    冈瓦纳大陆上发育的大冰盖,其中心在南极洲东部和热带大陆南部,冰盖由此辐散出去。

    古地磁资料也表明,当时的这一带靠近古南极,大冰盖分布于古南纬60°以内。

    二叠纪时期,南方大陆占优势的植物群是种子蕨类植物舌羊齿,其分布遍及整个大陆,而从劳亚古陆,又称北方大陆分裂出去的大陆,则没有出现这类植物。

    古地质学家们认为,冈瓦纳古陆在中生代开始解体,新生代期间逐渐迁移到现今位置。

    唐宋明即将见证这一切的发生。

    时间线已经靠近泥盆晚期,出现了许多这类植物构成的成片森林,大地真正地披上了绿装。

    植物的成功登陆,使荒漠的大陆变成绿洲,标志着植物的发展在泥盆纪进入了新的阶段。

    另外,泥盆纪中晚期的陆地上还出现了最早的裸子植物,但直到二叠纪晚期它们才成为陆地植物的主角。

    “完成任务:使冈瓦纳大陆出现森林。”

    “获得奖励:100天生命,100点魔力,1金币80银币,40点生之息。”

    关于泥盆纪的前两项任务,只剩下最后一种生物,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生物,没有完成了。

    邓氏鱼,名副其实的泥盆纪霸主生物

    距今约三亿六千万年前主宰海洋的不是大白鲨,而是身型如公车的巨大邓氏鱼。

    这种史前巨鱼血盆大口一张,即使最凶猛的大白鲨,也只能被碾成数截,夹杂着一摊肉泥。

    邓氏鱼属盾皮鱼纲,全身有盾甲包覆。

    它们拥有着坦克装甲一般的头骨,这种巨鱼在史前海洋呼风唤雨不是没有原因。

    邓氏鱼的头部肌肉相当发达,与关节协调度绝佳,可以在五十分之一秒内瞬间咬合,威力惊人,产生的强大吸力让倒霉的猎物只有乖乖送死的份儿。

    邓氏鱼满嘴的锐牙也是它的致命武器,这种鱼类的牙齿撕咬力是人类目前所知最为凶猛的海洋生物。

    它的牙齿在闭合的一瞬间,所有的力量都会聚合在牙齿前端极小的区域内,每平方厘米可以产生高达5600公斤的撕咬力。

    在一般情况下,一名体重63公斤的女性,当她脚穿鞋根为0.5厘米的高根鞋踩住丈夫的脚上时,产生的压力为127公斤每平方厘米。

    在目前仍然活着的生物中,美洲鳄的撕咬力最为强大,可以达到963公斤,但这与邓氏鱼比起来则显得根本不足一提。

    而另外一些动物,如人的牙齿撕咬力为77公斤,狗的撕咬力则只有57公斤。

    不过,邓氏鱼缺少真正意义上的牙齿,而以相互绞合的长条嶙峋状的刃片代替,几乎可以咬断和粉碎任何海洋生物。

    邓氏鱼对它的食物毫不讲究,吃起东西来也是六亲不认,它进食吃鱼类、胸脊鲨,甚至自己的亲属同类都不放过,简直是伤心病狂。

    在邓氏鱼面前,《奥特曼》、《环太平洋》、《金刚》、《科洛弗档案》和《哥斯拉》等经典影视作品中的怪兽,也不是那么凶猛了。

    影视作品中的怪兽,好歹是虚构出来的,离不开优秀的编剧们无边无际的幻想,而拥有着相同体魄的邓氏鱼,则是在地球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真正统治过一个时代的。

    而邓氏鱼对地球统治的时间,比人类更长。

    邓氏鱼比影视作品中的怪兽,更恐怖的一点,是它们的数量。

    影视作品中,主角和伙伴,往往只需要面对一只怪兽。

    哪怕是怪兽扎堆的《环太平洋》里,怪兽也往往是以一种给主角送人头的方式,一只一只地穿越海底虫洞,剧情也经常是一台机甲只需要对阵一只怪兽。

    《奥特曼》就更不用说了,哪怕超兽们拥有许多星球、星球上住满了怪兽,在绝大多数的单集中,露脸的怪兽往往也只有一只。

    而统治地球的邓氏鱼,却有万亿条。

    “完成任务:培育出邓氏鱼,并使其种群达到一定数量。”

    “获得奖励:15天生命,15点魔力,30银币,5点生之息。”

    如此霸气的生物,不见识一下,唐宋明白来一趟泥盆纪。

    当唐宋明搜索到离自己最近的邓氏鱼的位置时,不禁觉得幸运。

    观察猛兽捕食,是最有意思的事情。

    眼前的两只邓氏鱼,正在捕食,而且是同族内战。

    它们都把对方,当成了自己的食物。

    唐宋明见识到了一场不亚于奥特曼殴打小怪兽的激烈战斗,邓氏鱼比刀斧还锋利的牙齿、比山岳压顶还沉重的咬合力、比装甲车还结实的护甲、比军舰还耐撞的身躯,在这场战斗中,被双方运用到了极致。

    邓氏鱼每一次扑击,都会带动周身的海水。

    巨大的轰鸣声能传出去很远,生活在附近的生物们,无一不备吓得瑟瑟发抖,根本不敢露头。

    神仙打架,凡人瑟瑟发抖。

    仿佛整个古地球海,都在随着这两只邓氏鱼的战斗而震颤。

    强横的声波竟然笔直地撞上了附近凸起的海底,潜藏在这里的生物,原本用海沙掩盖着自己的行踪,海沙却被强力的声波冲散,将他们暴丨露了出来。

    海底生物们被吓得屁滚尿流,赶紧向远处逃亡,准备找个新的地方,用海沙将自己埋起来。

    这样的战斗,是没有泥盆纪生物敢于关注的。

    它们本能地认为,敢看一眼,就是死。

    事实上,两只邓氏鱼战得半斤八两,稍微一点分神,都可能导致战局的倾覆。

    它们根本没空关注其他生物,眼里只有杀死对方。

    邓氏鱼仿佛永远不知疲倦,强劲的肌肉赋予了他们充沛的体力,似乎只有死亡,才能将体力耗尽。

    在数以千计的撞击和咬合下,一只伤痕累累的邓氏鱼,终于处在了绝对的逆风。

    它转身想跑,却无能为力,被同伴一口扯下来一大块鱼肉。

    在连续的追杀中,它终于被耗干了生命力,巨大的尸体开始缓缓向海底坠落。

    它成为了同族的食物。

    而另一只邓氏鱼,也好不到哪去,它的身上没有一块完整的鱼皮,引以为傲的体内装甲,和无坚不摧的牙齿,都破碎、崩断了数块。

    它的鲜血在附近的海域,流得到处都是,巨大的创伤动辄长达数米,恐怕需要很久才能恢复。

    惨胜的邓氏鱼,开始吃起手下败将的尸体。

    血液的味道,让周围生活的某些鱼类,食指大动。

    含肺鱼和胸脊鲨,都是优秀的猎手,唐宋明看见,它们正闻声而来。

    含肺鱼本是胸脊鲨的天敌,但在这种环境下,含肺鱼根本不愿意耗费大量的体力,去猎杀胸脊鲨。

    胸脊鲨甚至还能成为它们的助力。

    含肺鱼和胸脊鲨似乎都明白,“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哪怕这个时代没有渔翁,它们依然认为,自己能从邓氏鱼的内战中,得到好处。

    现在是最好的机会,惨胜的那头邓氏鱼,正虚弱得奄奄一息,看起来没什么战斗力。

    【感谢各位书友的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