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阴阳仙生 » 第三章:初尝医学浩瀚,小试牛刀解疾

第三章:初尝医学浩瀚,小试牛刀解疾

    初尝医学浩瀚,

    小试牛刀解疾

    王俊龙自从不母亲失明以后,他就挑起了所有的家务重担,每天给母亲做一日三餐,自己得喂鸡、割猪草、放牛、砍柴等杂活,绝不叫母亲干活。为了防止母亲跌跌撞撞,特托乡邻在镇上帮忙买回几十个小铃铛,悬挂在床上、门框、墙璧等防止碰撞跌倒的地方。

    好在只有四五亩多的农田,需要耕种,农忙时,乡邻们主动过来帮忙。

    闲暇时,遵父遗愿,读那些晦涩难懂的古医书,毕竟他只有初中文化,好在现在科技发达,凡事问百度、查字典、词典。可关键是好些书是繁体排版,传承了几代的手抄毛笔版医学、医方,医案,也有好几十本还是竖式排版,加上印刷版的名著就有100多本啊!

    光阴任苒,日月如梭,转眼间父亲死后就百天过去了!

    今年的冬天比往年来的更早一点,寒冬已至,年关即到,父亲死后就断了经济收入,所幸他生前留有些许积蓄,和他死后乡邻、亲戚、朋友、患者们的酒席随礼,让俊龙除做农活外能专心致志的读书。

    孟子曰:“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俊龙明白,首先让妈妈好好养病,吃好喝好营养跟上,自己要加强锻炼身体,千万不能生病!

    历时三个多月,先后读了《难经》、《脉经》、《千金方》、《药性赋》、《四诀抉微》、《汤头歌赋》、《黄帝内经》、《本草纲目》、《黄帝内针》、《正骨伤科》、《理瀹骈文》、《祝由十三科》等部份古典名著。

    俊龙年少,志在学医,博学强记,收益良多。这晚看书看到深夜,次日睡过了头,闻母亲呼喊,弹跳而起,穿衣开门,一看外面,已是大雪覆盖,白茫茫的一片。青山不见,银装素裹,落雪片片,冷寒浸天,人在风中立,心哪能热得起来?旁边龙洞的瀑布虽未断流,却明显气势弱了许多,哗哗声不断扰乱其心,枯黄的杂草,凋落的树叶,在寒风中微微颤栗。

    再向远处看,田野里厚厚的雪用身体给麦苗遮住了冬日的寒冷,

    那些逝去的残样年华,在严冬中变得萧瑟不堪。

    冬天来了,春天当然不远,瑞雪兆丰年,期待来年是个丰收年。可对于他一个刚失去父亲的少年,徒增的只会是悲凉寂寥。

    他跟母亲吃了早饭,收拾完家务,饲喂了家禽。一个人冒着雪花,踩着软如䋈棉的积雪,散步在乡村的小路上,想让寒风透骨,雪花压顶,来一场感受冰雪的洗礼。

    真是:

    晨起开门雪满山,

    雪晴云淡日光寒;

    瀑布未断梅花冻,

    少年清孤不等闲!

    经过三个多月的中医初步学习,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人要想不生病就得遵从自然规律,顺应天道、人道。

    人的12正经对应的是一天12个时辰,人的365个正穴对应的是一年365天。奇经八脉:是督、任、冲、带、阳维、阴维、阳跷、阴跷。

    只要顺应天道,遵从自然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四季更迭,阴阳平衡,食欲不贪**节制,适时穿衣,六淫不侵,(中医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就不会生病。

    黄帝内经《素问》中说:“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其气必虚”。只要人阳气充足,气血充盈,凡事有度,过犹不及,荤素搭配,粗粮多餐,食饱七分,运动优先。现代文明,营养过剩,病之种种,皆因口贪。

    小病不防,大病靠托,三分养,七分治,前几十年用生命挣钱,后几十年用钱换生命,平时不养生,住院靠医生。

    而且对中医不信任,本应选择,先中医诊所看不好再去医院,而大多是在医院过度医疗,小病治成大病,钱财耗干才反过来找中医,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

    中医分上医、中医、下医。上医者医国,,中医者医人,下医者医病。

    中医中的中医,是思维超过三维的,他可以用高维能量,把高维能量的时空关系来解决三维问题,这些人一定是修练的达人,他能够把中医的传统理论跟高维空间连接的干支哲学、子午流注,活性的用到现实当下。

    中医中的上医,他是对整个宇宙能量分布宇宙时空关系的整体性,他能接受到。所以,上医是医国的,下医是医病的,下医只会用三维物质世界的方法去调病。

    扁鹊见蔡桓公一文中曾说过:“疾在腠理,不治恐深!”所以任何病在皮肤时好治,善治者治皮毛。上医者,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治其未病,下医者治己病。

    病在皮毛时,上医,通过外治的范畴:针灸、推拿、刮痧、捏脊、拔罐、艾灸、贴敷、按摩,外治的疗法:熏蒸、洗浸、脐疗、擦涂、抹点、吹闻都可以治其未病。是药三分毒,扁鹊首推外治,药之不及,针不及,灸之。

    而已病者,病在五脏六腑,就需四诊合参,八纲辨证,开出“君、臣、佐、使”的汤药,丸药,方可治之。

    而病在骨髓,病菌演变,发展很快,损坏五脏六腑,毒蚀血液,到最后就演变在或肿瘤或癌症,病入膏盲,离死不远矣。

    古人云:“不为良相,但为良医。”当王俊龙,悟到这些道理后,一心想做上医,必须历经长久的修练,才能救百姓于病厄。

    人体是有机的整体,由若干脏器和组织器官所组成。分工明确,各施其能。以五脏为中心,配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腑脏,外络肢节”的作用而实现的。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统一的机能活动。

    遵天道、人道、善道,其命可长久也。譬如:春属木,其气温,故春养肝,夏属火,其气热需养心,长夏属土,其气湿,需养脾,秋属金,其气燥,需养肺,冬属水,其气寒,需养肾。

    善医者,需懂四诊合参,八纲辨证。(八纲者,阴阳、寒热、虚实、表里)

    阴阳者,一分为二也。一阴一阳谓之道,万物负阴而抱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相生相克互根互用,对立制约又互相依存,消长平衡又相互转化,故阴阳平衡就不会生病。

    阴阳不平衡,就会正邪相争,阴阳失调,气血失常,内生五邪,脏腑经络经络功能失常等。

    中医防治,强调预防为主,主张治未病,治疗法则,则要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以及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又譬如:人之脾胃,喜温恶寒,而每年夏天,人皆大肆喝,冰冻冷饮,孰不知,寒则生凝,凝则生瘀,瘀则生堵,堵则生瘤,瘤则生癌。正气不固,身则虚,虚则六淫入侵,故多病,此乃真病。

    还有一种病叫“假”病,俗称“因果病”,请医吃药,方法用尽,就是不灵。如忤逆不孝父母者,前世或今生,作恶多端者,欲治此病者,下医无奈,需上医修为高者,有望疗愈。

    唉,古人云:“只要世间人无病,何怕架上药生尘?”现在都是“满一百打八折!”

    其实,年轻未婚者,小感冒可以不用吃药,一星期后就好了。要么用“葱白、桑叶、生姜”,煎服,发汗即好。不要动不动就喝清热或风寒感冒冲剂,容易伤失阳气,每个人身体都有自我疗愈调理功能,一星期后,小感冒不治即愈。小病小痛,多用药食同源单方一治即好,不要动不动就去打针输液,小病治成大病,何况抗生素用多了,人就依赖性强了,抵抗力低了。(仅个人拙见而已)。

    人之生病除外邪六淫之外,就是内在情志之病了。所谓七情之病,七情与脏腑相对应。七情:“喜、忧、怒、思、悲、恐、惊”。喜为七情之首,喜为心之志,过喜则伤心,怒为肝之志,过怒则伤肝,忧为肺之志,过忧则伤肺,思为脾之志,过思则伤脾,悲肺之志,过悲则伤肺,恐为肾之志,过恐则伤肾,惊为心之志,过惊亦伤心。

    人之生来,难免经历艰苦磨难,贫穷富贵,生死离别,必须看淡一切,不以物喜,不以物悲,富贵不骄狂,贫穷不气馁。所谓“富贵不能淫,贫穷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活在当下,才乃真君子也,疾病不染矣。

    雪断断续续的下了三天了,这天本村邻居周婆婆的孙媳妇李氏来俊龙家问:“有止痛片或者消食片没有?”因俊龙妈妈双目失明,身体不好,是否会有西药?俊龙回答说:“没有。”问其原因才知周婆婆肚子胀痛的,很,几天不敢吃饭,便秘厉害。俊龙说:“”那你先回”,我看一下父亲药包袄留下的有什么的泻腹的中药没?我一会过去看看。

    王俊龙打开父亲的药包袱,找了良久。只找到了大黄和番茄叶,带上去他们家,让他们赶快煎熬汤剂。

    王俊龙问周婆婆几天没有排便了?她说:“三四天没有排便了!”,只见腹胀如鼓,手扣声实。王俊龙立即按天枢穴三分钟,按关元穴三分钟,按双手支沟穴各五分钟,按双腿的足三里各五分钟。

    待孙媳妇把煎好的汤药给周婆婆喂下,用,用肥皂化温水约100毫升,用父亲留下的灌肠器,叫她孙媳妇给周婆婆灌肠。

    接着王俊龙使用八卦揉腹术,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轻轻的,从乾、巽、坎、艮、坤、震、离、兑,揉了八十一圈,约过半小时左右,周婆婆就说“不行了俊龙,借一下厕所,我要上厕所。”说完便捂着肚子急忙忙的跑向厕所,上了十多分钟左右出来,周婆婆说:“谢谢你,俊龙,我肚子通了,排了好几天的便,也晓得饿了,想吃东西了。”

    真是:

    中医浩瀚深入海,

    四诊八纲来主宰,

    经络穴位要精通,

    方为百姓驱病灾,

    药性汤头须熟记,

    相反相畏别乱来,

    但为良医勤修练,

    妙手回春人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