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永世守望 » 第八章 念木山下

第八章 念木山下

    人界,六大部洲之一的昆仑圣洲,也叫昆仑大陆。

    昆仑大陆上数以百计的国度里,天圆地方之下的中央之国乃是此大陆最为强大的帝国,时称大汉帝国。

    按照大汉帝国的历法来算,这一年应该叫景帝前元年。

    距封神开始算,大概已经过去了近千年;

    自楚汉之争,开国称帝建立汉朝起算,也已经过去46年了。

    历经春秋战国、楚汉连番大战之后,帝国的国力贫困到了极点了,人口锐减,七不足一,为了休养生息,大汉帝国开始推崇道家的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道”者,世界万物之本源是也,道家乃上古以来,那些道法自然,追求大“道”所在的那些人的统称。

    这些人崇尚无为而治,渐渐地,“无为而治”形成了他们的思想,也形成了他们修炼自己的宗旨要义。

    但是,以这个思想统治天下,登堂入室,进入凡人的世界里,这还是第一次出现。

    什么叫“无为而治”?所谓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也而无不治也。

    大汉帝国规定,除苛削之法,去烦苛之事,强调官府不妄为,少急切的举措,避免了苛政扰民,使社会生活在自然的状况下得以安定。

    这本是尝试之举,没想到,这一变法,却极大地促进了百姓的安定和经济的繁荣,补益损革,使得大汉朝国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恢复起来。

    一时间,政治宽和,经济发展,百业进步,德化于民,人界百族竟然出现了大一统趋势。

    帝国之内一个统一的民族逐渐形成,帝国的统治秩序也日臻巩固。

    经过了三四十年的休养生息,到了景帝前元年,国力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真正强大起来。

    这一年,在大汉帝国的东北方,属于幽州刺史部,辽东郡十八县之一的最北边,山林很多,这其中有座山还是不同于其它地方的,这座山叫念木山。

    其北部是无边无际的群山峻岭,少有人烟,是从上古开始就有的茂密的原始森林,这片无边无际的森林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

    这道屏障阻隔着大汉帝国和北疆的东胡、扶余、挹娄、沃沮、朝鲜、辰、倭、阿伊努族部落等和强大的匈奴可汗王庭,维系着难得的和平。

    这片群山的南侧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地方,有一处偏僻的山岰,这片山岰里,只住着几十户人家,这些人家都是很久之前,几位王姓先人迁栖过来后,繁衍的后代。

    这期间,女娃出嫁大多离开了这里,一些男孩又离开了这里外出谋生,剩下的成家立业留在这里,都姓王,俗称王家屯,也叫王屯。

    王屯不大,屯子的东、北、西三面都有山岭拱卫,仿佛是个大碗,向南倒扣,而屯子的南面还有条河,仿佛在碗上流溢。

    这王屯就这样被群山和河流所围绕,交通十分不便,所以除了贩卖山货的商队之处,甚少为人所扰。

    即便是当年的战乱,都没有骚扰到这里,也算是一直享受着乱世中安宁的世外桃园了。

    念木山是个地地道道的北方山脉,整个北方都非常苦寒,但小小的王屯却得天独厚。

    它的北面背靠着念木山,念木山再向北,一重重山岭愈远愈高,一重重高山阻隔了来自极北方向的寒风。

    因此,北方冬天极度寒冷的北风到了念木山后,已然削弱了很多。

    而这些风又再次被念木山东西两侧的山岭抵挡到外侧,真正冲击到念木山山脚下王屯的北风已经相当少了。

    独特的地理环境使王屯的冬天一点也不象是其它北方疆域那样寒冷。

    不熟悉王屯的人根本就不知道王屯的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

    王家人都知道,自己是外来的,却并不知道为何自己这一枝王家人会移居在此。

    在了解了王屯的独特环境后,都想当然地以为,这就是当年王家先人选择在此落脚的原因。

    在王屯东西二侧山岭之处,各有一条小河顺着山脚流淌不息地由北向南而来,如同腰带一般,于王屯前相汇。

    形成了一条更为宽阔的河流,再汩汩向南流去。

    王屯南面的这一段河流是打渔和小孩打闹玩耍的好去处。

    尤其是,河中央还有一个突起的土丘,足有数丈方圆大小,象个小岛子一样。

    孩子们经常游到河中的这个小岛上去玩闹一阵,十分地开心。

    相对于外界兵荒马乱的局面,这群孩子算是脱生在了一个好时间、好地方了,既没有战乱之扰,又不愁吃饭穿衣。

    王屯依山傍水,狩猎山货,打渔种田,一年四季什么时节都能有营生,相较外面的世界,村民们的生活过得算是相当的安泰了。

    王屯中,大多是北方典型的木棱房子,就地取材,用厚重的木头搭就,冬暖夏凉。

    唯有数户老宅,用村里十分少见的黑青石条建造,十分坚固,内外墙面又用茅草和着泥涂沫平整,即保暖又结实。

    小山子家就住在这样的一个房子里,小山子,大名叫王怀安,这个名还是屯里的教书先生帮忙给起的,是学名,平时不大叫。

    因为,他出生的那一年,在家排行老三,上边有一哥一姐,大家就都习惯地叫他小三子了。

    小三子也好,小山子也好,村人多不识字,因此也分辨不清到底是哪个了,总之,山里人平时都好这么叫,上口好记。

    小三子出生以后,他的童年和其它孩子是一模一样的,在这样的宽松环境下,过得算是十分开心和轻松了。

    如果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小山子这孩子长相清秀,开智比较早,老人们说,这孩子灵气。

    他五岁就明白事了,这个年纪开智,算是比较早的。

    当然,更早的也有,个别孩子四岁开智的也不是没有,不过,山里孩子,一般要六七岁才开智,比较普遍些。

    小山子不象一般小孩子那样,就知道瞎玩,他对看书学习比较有兴趣,老人们说,这就是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