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朝镜湖映明月 » 一一二 你打理一段时间,会喜欢养猪行当的!

一一二 你打理一段时间,会喜欢养猪行当的!

    北地豪商图穷匕见,要用六十万石粮票兑垮易州,田生兰扬言,易州百姓顽冥不化,北地商贾将重组易州商会,控制商道,收回土地,严查农户欠账,秋后算账是必须的。

    天量的粮票兑换威胁如同阴云笼罩在易州上空。

    易水湖商行开完应对会议后,商行及下辖乡社干部将商战情况向乡民传达,希望乡民和商行一道,抵御北地豪商集团的恶意进攻,团结一致,做好夏粮收获。

    豪强是什么嘴脸,易州百姓太清楚了,商行需要大家帮助,那就动员起来抗争。

    在乡社里甲长动员下,所有乡民开始行动起来,青壮要支援商道,大批适龄女子和半大小子到乡社报道,组织起来进行基础军事训练,按照乡社指导,做好粮食收割互助准备,填补青壮离开后的地方治安巡查。

    农院在紧张地研制,改造新型收割,脱粒农械,工坊加快制造夏粮抢收的各种农具。

    轮训的女子们在得到农具的同时,接收了大量武器装备,农户们非常满意,粮食没有脚,想出易州,得通过道路运输,那就清除区域内所有的安全隐患,堵死所有的进出道路。

    民意不可违,易州兵宪衙门,易州知州衙门接受乡民请求,允许乡民自助队为保护夏收,清除区域内的土匪,严格盘查路引,准备互助联防保卫夏收。

    易水湖商行向白洋淀,易州涞水山区,蔚州,广昌,灵丘,广灵,浑源,应州发出公告,藏匿的土匪必须在夏收期间到各社报到,参加夏收劳动,夏收完毕后接受商行安置,未按照期限报到的土匪,夏收后面临商行严厉处罚。

    大批背着包裹,携带家眷的土匪们向指定乡社报道,接受夏收前的劳作指导。不去不行啊,骑着骡马的老军与一队队背着孩子的妇女携带火器,率领装备武器的半大小子和青壮女子,封锁了所有山沟,河渠小路。土匪也得出门谋生,被熟悉山路的妇女孩子俘获,影响以后的安置待遇,所以得早早去乡社报道。

    夏收前,易州文化商行推出醉美西域,四场大型系列舞台剧。

    第一场《耿恭十三勇士》,由四朝元老,刚刚致仕的兵部尚书袁可立编辑,指导。讲述汉章帝派七千汉军奔袭四千多里,营救回了驻守西域疏勒城十三汉军的故事,应证了汉朝大将陈汤平定西域曾说过的一句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第二场《燕然勒石》,由孙奇逢先生执笔,农院师生共同编写,讲述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彰显大汉武功。

    第三场《苏武牧羊》和第四场《昭君出塞》由易州茂山卫佥事李银河编辑,指导,李骚人出品,必是精品。

    女儿国的舞台剧横扫大明南北,文化商行的编辑指导,演出,制作,保障,舞台布置,服饰制作等阵容,碾压此时大明作坊式戏班子。

    演出内容精彩是必须的,最出彩的是歌舞剧中的歌曲,《来自北方的狼》得到林丹汗的青睐,据说献歌者得到大汗的佩刀。蒙语《天堂》用细腻发声和特有的蒙古族民歌长调意境,把观众带入美丽,寂寥的大草原,改变了北虏粗鲁,野蛮的形象,歌唱者曾是蒙古甲士。

    李银河盗作的歌曲总是引起波澜,广东籍学正韩上桂认为,粤语是古汉语的代表,坚持《苏武牧羊》中的《千山我独行》歌曲由自己亲自演唱,才能真正演绎出苏武的忠贞,准确告知世人,忠贞是一种极致的潇洒。

    韩学正听了为《昭君出塞》编写的《千千阙歌》《敖包相会》歌曲,认为自己可以演唱《千千阙歌》或者客串《敖包相会》中的蒙古大汉,被歌舞剧团礼貌劝退。

    《敖包相会》引起了巨大争议,男女对唱,在大庭广众之下赞美爱情,太伤风败俗了,据说,争夺演唱的人们打得不可开交。明朝末年,士风颓败,青年才俊的言行举止一定要出格,风骚才子,不骚怎么博取别人的眼球呢,顶着内裤,涂脂抹粉已经不稀奇了,大庭广众,伤风败俗才够刺激,大批自诩出尘才子的大明士子们向易州飞奔而来。

    高手皱眉道;“银河,这些狂蜂浪蝶会带坏易州质朴民风的。”

    李银河淡淡道;“让农院学子和百姓看看,大明读书人堕落到什么地步了,陕西已经民不聊生,他们却在江南纸醉金迷,这些人脑子里空虚的只剩稻草,不过,他们是不错的活广告啊!

    农院培养的学子还要很长时间才能全面承担重任,商行扩张需要大批人才,很多读书人只是缺乏方向,可以教育改造为商行所用。

    农院是大明综合学院,需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大明各类学社数百所,总有能为农院使用的人才。

    农院的教学理念,教育方式,商行的经营理念需要读书人推广,现在商行乡社的基层管理主要依靠短期培训的退伍伤残老军,管理干部来源单一,农院决定将学子们的实践课安排在商行和乡社基层。大明是大明百姓和大明读书人的,这些来到易州的大明读书人要为易州发展做些贡献啊!

    他们兴致勃勃,呼朋唤友来到易州,想走,总得干点活吧。”

    “眼高手低的浪荡子而已。”高手道;“奶兔坚持真刀真枪参加演出,不会出危险吧?”

    奶兔将率领甲兵们在歌舞剧中表扬才艺,奶兔认为自己和甲兵们都是贵族,演出时必须真刀真枪战斗,向大明展示蒙古人的勇敢和才艺,不可作假。

    初夏时分,白日渐长,但夕阳终会落下,农院图书馆敲响了闭馆钟声。

    计六奇放下手中笔,将图书放回书架,留恋地看了眼书海,走出图书馆。

    在大明,教育是奢侈的,读书更是艰难。大家族建有藏书楼,藏书室,只供家族学子阅览,概不外传。

    易州农院将五十亩原冯家大院改建成图书馆和博物馆,对大明所有人开放,有钱的直接买借书证,没钱的,可以为农院抄书或做工换图书证。

    易水湖商行守卫最严的地方有粮食仓库,贵金属储备库,农院图书馆和博物馆。商军在图书馆,博物馆大院常年保持一个连警卫,由商行黄玉大人率领,戒备森严。

    计六奇走过吊桥,回望金色夕阳笼罩下的大院,叹了口气。农院是知识的海洋,但农院招生是夏收之后,农院还规定,想入学的学子还得参加农院组织的农业实践,作为入学考试的重要参考。

    计六奇不怕干活,但自己的盘缠没了,距离招生还有两个月,如何生活,真是进退两难,如果就此回乡,实在心有不甘。

    “这位学弟,农院学生山西侯金石有礼了,看学弟每日在图书馆抄书,读书,勤读不辍,刚才看你对着大院叹气,可是管理图书馆的学长们为难你了?”

    计六奇回过神来,见一位农院学长笑吟吟看着自己,赶忙还礼道;“江南无锡学子计六奇,听同乡学子们讨论,易州农院教学新颖,易州女儿国商行的歌舞剧冠绝大明,所以特来农院拜访。

    学生痴迷读书,百闻不如一见,农院图书馆藏书之多远超传闻,孙奇逢山长和农院教师们有教无类,真正为大明百姓建设了一座开放式图书馆,恩泽大明。

    学生叹气是因为自己,学生家贫,开蒙时寄读于私塾,从小边做工边读书,好容易攒些盘缠,现在已经用完了,就此离去,实在心有不甘。”

    侯金石笑得更加和煦道;“农院师长皆是学问渊博,道德高洁之士,要求入学学子们参加农业实践,既是入学考核内容,也是为了让远道而来的学子们能生活无忧,参加农业劳动是有报酬的。”

    计六奇拍拍脑袋,冲侯金石施礼道;“看书看昏了头,多谢学长告知。”

    侯金石道;“计六奇师弟,废寝忘食读书是好事,可也要关注民生实务。农院与其他学院学社办学理念不同,农院尤重格物教育,致力于培养治世的实用人才。

    本学长组织了一项农业实务项目,得到孙奇逢院长和周围各社乡民的赞誉。

    计学弟,你怕干活吗?”

    计六奇道;“不怕,学弟从小就干活养家,种稻麦,种菜,收粮食,养大鹅,能做各种活计。”

    侯金石伸出大拇指赞道;“学弟是未来的实干家啊!跟着师兄养猪吧!”

    “养猪啊?”

    “计师弟,养猪虽然脏些臭些,但是干久了,你会爱上养猪行当。

    你不是痴迷读书吗,这样,你跟着师兄打理猪圈,闲暇时,用师兄的借书证去借书看。

    师兄对易州百姓做了一些小贡献,借书有特殊待遇,还有,师兄保证你一日三餐,晚上看书的蜡烛钱,师兄包了。”

    顾绛,归庄从江南过涿州进入易州,两人是江东昆山翩翩少年郎,在江南文胜之地,以特立独行的性格,多闻博学的才识,被誉为江东才俊,未来的文师,两人被称作归奇顾怪。

    两人倒骑毛驴行进在易州乡道,归庄有些郁闷道;“顾绛啊,听说农院人才济济,当地百姓的教化却一般,你我青年才俊,翩翩学子,被一群背着小孩的妇女劫道,查看学贴,有辱斯文。

    她们看咱们的眼神有些奇怪啊!”

    “什么奇怪,就是鄙视的眼神!”顾绛摸着毛驴屁股道;“咱们穿着学子的儒衫,你还披着粉色披肩,这么风骚的打扮,居然被一群乡间妇孺鄙视,此地颇有古怪啊!”

    归庄摩挲着下巴,苦苦思索道;“你我双贱合璧,无往而不利,此地乡民对读书人不太尊重,得去找农院山长问问。

    顾兄,女儿国的系列歌舞剧风靡江南,其中的歌曲,首首经典,最后《敖包相会》男女对唱,石破天惊啊!你我先去易州城看剧,还是去农院转转?

    嘘!有几名年轻人骑马过来了,顾兄,形象造型走起。”

    一人望天,一人看地,做沉思状。

    两人倒骑毛驴,奇特的衣饰和造型成功吸引了骑马年轻人们的注意。

    一名年轻人策马靠近两人,观察一会,然后提速追上同伴,大声道;“杜鹃师妹,看清楚了,两名外地学子,一个二杆子,一个二椅子,两个废柴。”

    是可忍孰不可忍,归庄站上毛驴,大声骂道;“前方土鳖,敢侮辱归奇顾怪,归爷江南归庄,报上名来,咱们单挑。”

    前方说话的青年竖起中指,头也不回道;“傻帽,小爷山西侯金石,农院学子,揍不死你个穿粉衣的二椅子,你怎么不带顶绿帽啊!”

    “太嚣张了,归庄是个练家子,侯金石,是你自己找揍啊!咳咳!”骑马的青年们飞奔而去,只留下阵阵烟尘。

    涞水农院北山森林茂密,初夏时节,山间道路两旁松涛阵阵,侯金石和计六奇背着竹篓,打理着四个猪场。

    计六奇擦擦额头汗珠道;“师兄,六奇年小体弱,您雇六奇的钱可以雇佣好几个乡民呢!

    六奇都不好意思了!”

    侯金石递给计六奇一个毛巾道;“送你的,擦汗,天气热了,要喝温开水。

    六奇,师兄在做一项农业养殖项目,乡民不会写字,不懂计算,如何记录养猪的经验。

    学长李银河说的对,知识就是力量。”

    计六奇拿毛巾擦擦汗道;“师兄,养猪是经邦治世的实务吗?”

    “一般农户养猪就是生存手段,学子养猪可是大大的实务。

    师兄告诉你,国朝以农业为本,文章大师都声称耕读传家,但有几人知道耕作养殖?

    咱们做的事是有重大意义的,比如,咱们打理的猪圈,有抓来的纯野猪,有野猪家猪生育的半野猪后代,有完全家猪品种。

    师兄发现,纯野猪后代野性难训,增肥不快,纯家猪懒散,半野猪品种耐粗饲,不易生病,是育种的主要方向。

    师兄养的猪比农户养的猪健壮,增肥快,花销小,每头猪增收两成。

    师兄经过潜心钻研发现,一头猪妈妈带着一群猪宝宝,一年产的肥料能为十亩田增产三成,现在师兄踩制的熟粪料在周围乡社供不应求,可以使下田得到上田产量。”

    计六奇满眼星星,崇拜道;“怪不得宋应星教授时时查看师兄的项目,能为农业作出贡献的人都会青史留名,是利国利民的大圣人。

    师兄啊,宋应星教授在编辑《天工开物》,内容囊括农业,手工业技术,听说学院组织学子要编辑三卷十八篇,已经整理出不少单篇文章,您为小弟借来,让六奇先睹为快吧,六奇浑身充满劳动热情啊!”

    “没有任何问题,师兄是公认的高尚的人,乐于助人的学霸!”

    “学渣侯金石,归庄应约单挑来了!”

    侯金石眯着眼打量挡道的归庄和顾绛道;“打扰别人的好心情就是垃圾,你们确信被小爷蹂躏过,候某这几天在喂猪,还真是躺枪啊!”

    归庄气愤道;“一样的嚣张嘴脸,你昨日骑马辱骂我们,现在不敢承认了?别以为你现在穿着短打,背着竹篓,就能蒙混过关。

    归庄打听了你的情况,你和范三乐是介休两个纨绔,恶行闻名山西,怎么,昨日应承单挑,现在后悔了,晚啦!”

    计六奇一头雾水道;“归学兄,侯金石师兄这两天和学弟在农院喂猪,你错怪候学长了!”

    侯金石摆摆手道;“六奇,交友要谨慎啊,我知道是谁栽赃候某了。

    都是山西老乡,侯某是带头大哥,大哥,就是被出卖的,不用多解释了,侯某作为大哥,接下挑战便是。

    侯某不靠谱的小弟们骂他们没错啊!归庄,你穿着学子月白儒衫,披着粉色披肩,闹妖呢,不伦不类,你怎么不带顶绿帽呢?”

    “看看,一样的混账言语!”归庄悲愤地指着侯金石道;“归庄练过道家养生功法,看你下盘虚浮,也就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浪荡子。你挑地吧,比拳还是比器械?”

    “侯某主场啊!”侯金石意味深长指指顾绛道;“你打不打?候某节省时间还得喂猪,,一起收拾你们。”

    顾绛潇洒摆手道;“归兄是练家子,足以收拾你,顾绛不参与。”

    侯金石道;“归庄吧,候某打输了任你处置,你输了要跟侯某喂猪一个月。”

    归庄木讷地指着猪圈道;“在这里比试?”

    侯金石从竹篓中掏出一把野菜,甩进猪圈,将竹篓递给计六奇,翻身跃入猪圈,长身直立。

    两头黑猪带着七八头小猪,谄媚地蹭蹭侯金石,大口啃食野菜。一头黑猪一撅屁股,拉了一堆猪屎。

    侯金石将屎尿收拾到一旁,端详了一会猪屎,满意地点点头。

    跃入猪圈的归庄面色苍白,刚摆好架势,边飞逃出猪圈。两头眯着小眼,呲着獠牙的野猪追到猪圈边,冲侵入领地的归庄示威,一群小野猪在一旁飞速转圈嚎叫。

    侯金石悠闲地打开猪圈大门,潇洒地走近归庄顾绛,冲弯腰呕吐的归庄道;“侯某的主场啊,你输了。

    其实野猪很干净的,你打理一段时间,会喜欢养猪行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