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落花知晚意 » 第十八章 初漏端倪

第十八章 初漏端倪

    知秋已经完全恢复了,晚意仍是让知秋多歇着,并不急着让她做事。后被知秋缠的不行,就随口安排了一个三等小丫头香玲陪着知秋每天看着宋姨娘所在的思柳榭的动静。

    本来晚意身边应该有四个大丫头,忍冬擅长药理到了梁夫人身边伺候,本该补足这个缺儿,但晚意并不愿意让陌生人在眼前晃来晃去,梁夫人提了几次晚意拒绝后,便就这样空下来,知秋病倒后,碧青和落夏打起十二分精神伺候,晚意倒是觉得没什么不得力的,二姐姐问起来也就再次回绝了。

    知秋每天带着香玲躲到后花园的假山上去看思柳榭来来往往的人。思柳榭正好有一个甬道通向后花园,院子里的人走这个甬道出入府中各处更加方便,看着这个角门思柳榭的动静便一览无余。知秋每天带着小零嘴一边吃一边和香玲拉着家常,今天早上晚意赏了一碟枣泥糕给知秋,知秋端着匣子正在小口小口的吃着,一脸的满足。

    香玲见知秋吃的高兴,便提醒道:“知秋姐姐,你还是少吃些甜食,你看碧青姐姐那么高的个子腰身还比你细一圈,落夏姐姐那脸盘只有巴掌大,你再吃可就跟夫人身边的张妈妈的脸盘那么圆了。”

    知秋并不在意,细细擦了擦手指,得意洋洋的说道:“小姐最喜欢看我吃东西,我吃的越胖,小姐说她就越高兴,再说了有好吃的在我眼前儿不能吃,那多难受。”

    两个人还在小声拌嘴,知秋却瞥到宋姨娘身边的玉兰走了过来,两人急忙闪进假山洞里,从缝隙看着玉兰一边走一边谨慎的左右环顾着。

    她走出了后花园,就往右边的连廊上走去,看方向像是要去前院。

    知秋小声的对香玲说道:“这玉兰可是宋姨娘身边的大丫头,一贯得宋姨娘看重,这个时辰不知道去前院干什么,再说了,这鬼鬼祟祟的样子,一准儿不是什么好事。”知秋收起匣子正准备跟过去看看,香玲却小声说道:“前院和后院交界的垂花门有婆子看着,我们俩也过不去,还不如就在这看着后面还有没有什么人出来。”

    知秋想了想,就吩咐香玲:“你在这里看着,看看还有谁会不会跟出来,我跟着玉兰去看看,咱们守了这么多天,也没什么动静,我可不相信宋姨娘这么安生。”

    知秋小心的跟在玉兰身后,看着玉兰绕了好大一个圈却并不是朝着前院走去,而是走到贯穿前后院的湖边一片竹林中去,时值盛夏,竹子青翠欲滴,迎风竹叶沙沙作响,好像一大片青纱,让人看不清楚里面是否有人。

    知秋跟着玉兰,但不敢跟的太近,虽然自己今天正好穿了一身碧绿的纱裙,与竹子颜色趋近,但为了不打草惊蛇,还是保持了一些距离。前面玉兰走到林中凉亭处看了看四周,见无人才轻咳几声,过了一会有一个穿着小厮衣服的人走了出来,手里提着一包东西,知秋看的并不分明,想着应是金银细软之类的,要不然找这么偏僻的地方干什么,因为离得远,听不清楚两人说的什么,只见那小厮要把手里的东西交给玉兰,玉兰却推拒没有接过来。随后小厮一副为难的表情,玉兰从袖子里拿出一个荷包,小厮捏了捏荷包,高兴的带着东西走了。

    知秋想着那细布包着的肯定不是金银财物,要不玉兰怎么会不收,但自己实在想不通会是什么,还是回去说给小姐听,小姐那么聪明,肯定知道是什么。

    知秋本以为玉兰是私会情郎,却也不是,也没抓到什么有用的消息,还真是白白提心吊胆跟了这么一路。回去见香玲还在认真的盯着甬道,便交代了几句自己急急忙忙的去汀沐院找晚意告状去了。

    晚意在小花厅听完知秋的话,仔细的问道:“你给我说说那包东西到底有多大?”

    知秋仔细想了想,看见桌上摆着的青玉瓷盘里的水晶芙蓉糕,便一下子知道该怎么形容了:“就好像包了一包荷花酥,又用细布把荷花酥包起来一样。”说完还颇为得意,觉得自己这个形容再准确不过了。

    晚意并不说话,用食指来回抚摸着贵妃椅的扶手,却突然直起身来,朝着下首的碧青和知秋说道:“碧青,再去院子里找一个机灵的信得过的丫鬟跟着知秋去看着思柳榭,若是这个丫鬟得用,就提到二等上来用着。”碧青不明所以,但知秋简单的脑子里知道自己说的对小姐应该是有用的,于是内心一片豪迈。

    晚意问道:“若是让你见了那个小厮,你还能认出来吗?”知秋点点头,随即又摇摇头:“奴婢没有看清小厮的正脸,只远远看见背影,若是能再看见背影,或许会觉得熟悉。”

    晚意看看已临近中午,让知秋用了午饭歇歇再去看着,知秋却觉得越是别人都不走动的时候,思柳榭的人才会越有行动才对,便斗志昂扬的又去假山处跟香玲两个人交替吃了午饭,大眼直勾勾的盯着甬道尽头处思柳榭的角门,看的香玲百思不得解。

    到了中午,晚意熬了猪肚莲子汤,从早上熬到现在,莲子的清香完全散发了出来。就是不知道母亲能否用的进去几口,近些日子,母亲进食越来越少,颇有些奄奄一息。晚意能做的,就是每天换着花样给母亲做饭食,但凡哪样吃食母亲多用了两口,晚意都赶紧记下来,隔天再做一次,张妈妈看着晚意如此上心,内心也是一阵赞叹。

    果然,梁夫人用了四五口就再也吃不进去,晚意也并不勉强,昨日张御医来换了方子,晚意问起母亲的身体状况,张御医却只说要看天命,别的再不肯说。晚意就知道好景不长,只能拖一天是一天了。

    昨天晚意写了一封信给通许的大舅舅,问问舅舅看看最近能否启程来京,若是还能赶得上见舅舅一面,相信母亲的身体或许还能再撑一阵。

    梁夫人漱了口后问晚意:“再过些日子就是你祖母的六十五岁大寿,你可准备好了生辰礼?”

    晚意笑着答道:“母亲放心,我给祖母绣了一幅仙子捧桃贺寿的双面绣屏风,已经快绣完了,不是多贵重,但也是我一片心意。”

    梁夫人托起晚意的手,果然看到指尖还有细细的针眼,指节上也有了薄茧,顿时心疼的不知道说什么好,这孩子等自己睡下才回清和院,自己每天睁眼她就在,晚上还要回去做绣活,生生熬得下巴都尖了,却从来不提,每天见了自己都是笑盈盈的。但孩子有自己的主意,便接着问道:“屏风的底座寻好了吗?”

    晚意笑道:“不着急,屏风底座打的快,过两日等烨询休沐了陪我去找一块黄花梨,配我那刺绣正好。”

    梁夫人朝着张妈妈说道:“我库房里还有一块紫檀,你去寻可靠的匠人细细雕琢了给意儿送过去。”

    晚意却笑着拒绝:“母亲,那块紫檀还是外祖亲自选来做你的陪嫁,给我镶了屏风岂不可惜?”

    梁夫人却说道:“有什么可惜不可惜的,我的嫁妆当初你大姐姐出嫁我给她带了一部分,明年等你二姐姐出门我已经拟好单子让她也带走一部分,等我死了以后,剩下的嫁妆你和烨儿分一分,单子都在张妈妈那。”

    站在一旁的张妈妈点了点眼角的泪,晚意却惊得从床边的杌子上站了起来,难道是张妈妈告诉了母亲真相?梁夫人却扯了扯晚意的袖子示意她坐下:“意儿,母亲病了这么久,难道我自己的身子我还不知道吗?只是熬一天多一天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