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年代,从毕遵医院开始 » 第二十一章 终于有朋友了

第二十一章 终于有朋友了

    市医疗协会会长陈瑞林这几天有点提心吊胆,老婆最近总是表现出头重脚轻、力不从心的样子。

    他关照老婆,“是不是去医院检查一下。”

    老婆笑他多心,“只是转季时的感冒,不用太担心。”

    协会例行会议刚进行到一半,重要议题还未讨论,会长助理胡华甫接完电话,匆匆走了进来,一脸惶恐向他耳语道:“嫂子从单位的楼踏步跌落下来,脑袋磕了一个长约三公分的口子,人已经送到了医院,现在还未脱离危险。“

    听到这个消息,陈瑞林的双手不由自主的颤抖起来。

    当你觉得事情会好的时候,它不一定变好。会变坏的时候,它就一定变坏。

    医院里已经乱套了。

    三楼的重大病情会诊室,陈瑞林、马福、汪慎之、秦茂良等齐聚一堂,结果很快就出来了。

    CT照片清晰的表明,脑内有不明肿瘤,已破裂出血,由于没开颅做切片,不知肿瘤的良恶性质。

    这个肿瘤位置生得不好,在左脑内神经密集的区域,情况非常凶险。

    破裂的血液已弥漫大脑皮层、脑干,病人无法自主呼吸,全靠呼吸机维持生命。

    病因是很清楚,想治好就难了,医院没有水平做这种手术。

    陈瑞林急白了脸,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医院竟然都是一群吃干饭的。亏得协会将一切资源向这个本市最大的医院倾斜。

    “马上转院”,他对院长吩咐道。

    同时,招手叫来胡华甫,“赶紧去阳城,争取把这几个人联系好。“说完,掏出钢笔,匆匆写下几个人的名字。

    医院早就做好了转院的准备,医生、护士、救护车随时待命。

    秦茂良想起一件十分关键的事,“病人无法自主呼吸,医院也没有这么大的救护车可装得下呼吸机,如果用汽车,没有合适的插口,电力怎么保证。“

    事情一下陷入僵局。

    一般人碰到这种情况,基本上是束手无策。陈瑞林毕竟是毕遵市卫生系统第一人。

    他拨通了彭杏南的电话。

    彭杏南就是毕遵人,六十多岁的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

    作为黔中知名人士,自然与老家的医疗系统保持良好的关系。

    这次快速到来,算是给了陈瑞林一个面子,同时带来了肿瘤医院久负盛名的外科医生,这两位都是刚才陈瑞林纸上所写的人物。

    当省里专家的车开到医院时,陈瑞林松了一口气。

    他虽不懂医,毕竟在卫生系统工作了十几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路。本省的医疗界,谁的水平怎么样,他心里是有数的。

    抛开肿瘤的良恶不谈,彭院长取除肿瘤应该不是问题。如果真是恶性肿瘤,那就无话可说。

    看过重症室的陈夫人,拿着CT照片,彭杏南久久没有说话。薄壁血管,又是薄壁血管问题,这可是世界级的难题。

    会议室里,陈会长和彭杏南寒暄过后,都是内行,便自动退了出去,留下时间让他们讨论病情。

    彭杏南自思,自己不能做是一回事,后继也得有人,真心希望两位高手能爆出奇迹。人有特殊压力的时候,发挥的能力可以超出平常很多。

    他清清嗓子说道:“你们两位在一线工作,对这样的症状,有什么可说的。“

    一个说:“就我所知,这种病况不是没有发生过,难就难在取出肿瘤的过程中,一定会对薄壁血管造成损坏。“

    彭杏南微微颔首,盛名算是不虚,能够看到问题的所在。

    另外一个说道:“彭专家,您是知道的,如果薄壁血管受损,患者便会变成植物人。听说海外的一些学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脑血管再植技术,也不知进展的怎么样。“

    彭杏南同样颔首,关注医疗进况,也算是有心之人。

    他带着期望问道:“两位敢不敢做这个手术”

    两人对望了一眼,“不是我们不愿意,就算在您的指导下动手,没有缝合这种血管的技术,手术是不能做的。“

    ”与其这样,还不如让患者在无知无觉的情况下就这样过去,这对患者和家属都是最好的选择。“

    期望中的奇迹没有出现,难题就是难题。

    彭杏南经的事多,知道一山还有一山高的道理,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以你们的交往,国内有没有谁能做这种手术?“

    一个说:“我所知道的最厉害的医生就是我的师兄,水平高出我很多,是苏浙的第一把刀。”

    “他本来是要调往京都的,谁知他得意忘形,冒险做了一次这样的手术,结果可想而知,最后影响了他的调动。“

    另一个突发奇想,“要是有人在手术过程中,尽量不碰薄壁血管就好了,这个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彭杏南摇头,“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世上哪有这么高明的医生。“

    另一个接着问道:“彭老,您是我们省的权威,与京都专家小组也有交往,不知他们有没有人能做这个手术。“

    彭杏南摇了摇头,他的专家地位不是靠吹牛拍马得来的,是一个个起死回生的手术赢得的。

    京都专家小组的人他都了解,自己不能做到的事情,他们也没办法。

    当年要不是有小人作梗,他也调到专家小组去了。

    大会诊室里,陈瑞林一脸企盼地望着走进来的彭杏南,想从他的表情上看到希望。

    两个跟随而行的专家尚未进门,一个满脸不忿,小声抱怨道:”彭院长也真是的,没有看到拍片,就把我们忽悠过来。“

    另一个到底年长点,叹了口气,”救人如救火,彭院长不惧声名所累,是有医德的。都想做到万无一失,患者怎么办?别说了,赶紧进去吧。“

    一脸严肃的彭杏南缓缓说道:“肿瘤的图像清晰,边缘整齐。说明恶性的可能性不大,“

    陈瑞林看了两位专家的脸,本来已是心慌得一批,听到彭杏南的话眼前一亮,到底是权威,他的心里燃起了希望。

    还没等他从兴奋中冷静下来,接下来的话就让他如同临头挨了一棒。

    ”但在这么神经密集的区域,以现有的医疗条件和技术,病人是很难得到治愈的。”

    “拿掉呼吸机,就会有不忍言之事发生,这是患者的不幸,也是医者的不幸。”

    “除非是在国外那种医疗技术和设备都完善的国家,或许有诊治的可能。“

    事情再一次陷入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