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吾有上将邢道荣 » 第十六章 袁宜当上了长安令

第十六章 袁宜当上了长安令

    汇聚目光,袁宜看向董卓,一串数据缓缓浮现,董卓:统帅85武力87智力73政治59

    董卓的统帅、武力和智力比起曹操、刘备等人,也差不到哪里去。但亏就亏在了这59的政治上。可以说,就是这只差一分及格的政治,让他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董卓出生在凉州陇西,靠着骑射过人的本领,在战场上没有对手。

    而且他还有个杀手锏,那就是社交。

    董卓整天闲不住,到处结交凉州的英雄豪杰,朋友们上门拜访,他还会把自家的耕牛宰了待客。

    此等大方的行为,让一众好汉觉得董卓这人能处。因此像董卓这样自己嗷嗷能打,又有一批好汉跟随,还善于搞好民族关系的人才,自然就成了凉州的风云人物。

    就这样,董卓借着平叛凉州叛乱起家,又靠着讨伐黄巾起义步步高升。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从朝廷那里得到奖赏,他也会大批分给手下的士兵。因此他得到了一只忠诚于自己的军队,也得到了在乱世称霸的底牌。

    凭着个人奋斗和历史机遇步步高升,董卓从羽林将到州刺史,再到中郎将、前将军。放到小说里,董卓拿的都属于王道剧本,是一个底层小年轻通过奋斗,走向人生巅峰的励志故事。

    后来,董卓抱上司徒袁隗的大腿,又因十常侍之乱,借着一封诏令入主洛阳,走上了一条未曾设想的道路,成为了天底下最有权势的人。

    但当命运把董卓推向了历史舞台的中心,当他越爬越高,离权力的顶峰越来越近时,一切都开始渐渐地变了,董卓的政治素养不够了。

    权力的欲望是无限的,董卓错的第一步,就是废立少帝。

    董卓初入洛阳,做为一个辅政大官,至少是有一点抱负的。他认为,在此前之前,国家的昏暗是由于有个暗弱的皇帝,要大治,就要有一个明君。而他自己今天的功绩正像是霍光一样,所以,他就效法伊尹、霍光,另立新帝。

    这种想法在智商上没问题,但从政治上来看,董卓真的很蠢。

    为国家选一个好皇帝本没有错,但董卓在政治上没有权利,也没有声望这么做。若是为篡位或揽权铺路,就更自找麻烦了,因为一个糊涂的少帝总比一个聪明的陈留王好控制得多。

    董卓甚至想的挺好,陈留王是祖母董太后带大的,一笔写不出两个董字,那我四舍五入也算半个外戚。只可惜他方向错了,努力越多越反动,果不其然,这一举动彻底得罪了全天下,朝廷的大臣们根本不买账,对董卓的第一印象就坏到了极点,因为他破坏了政治规则,没有一丝政治素养。

    其中带头反对的人就是袁绍,袁家一直认为董卓是自己养的一条狗,没想到有一天这条狗竟然弑主了!这还得了!袁绍一怒之下直接与董卓硬刚,然后离开洛阳。

    那时的董卓因为顾及名声,并没有动杀心。

    但当袁绍领十八路诸侯而来,董卓这才明白,自己过往所有的努力,填不了在政治上挖的坑,在全天下的围攻面前,自己原来是孤家寡人。

    袁宜脑袋里闪过一系列念头,突然想为董卓鸣不平。虽然他曾经也反董,但究其原因,却只是为了博取大义,顺应天下大势而已,并非对董卓本人有什么深仇大恨。

    但什么是大义?什么是对错呢?

    董卓只是个穷孩子,经过奋进拼搏,最终却成为了权力的傀儡。在阶层固化的东汉社会,是士人始终没给他对等的眼光。

    平心而论,如果只是追逐权力,董卓不该受到如此责骂,他大可以质问天下,凭什么有些人一出生,就注定是王侯将相,而他从底层一步步往上爬,却要受到千夫所指!

    袁宜说话了,望着董卓,眼里有同情,有悲愤,也有羞愧!

    “世人之多数,所取不过权、财、名、色。事其所为,唯私其利。相国在凉州,左右多豪勇,人情自附,然在京师,相国临文,不与其所欲也…”

    袁宜不敢把话说得太明,想要表达的大致意思就是:袁氏四世三公,你给的那点小恩小惠,人家看不上;而曹操心向天子,为了天下苍生,看不惯你手底下人作恶,自然也要反你。总之,就是你董卓政治素养太低,给不了人家想要的,人家也看不起你,不想带你玩。

    董卓是个直人,闻言也不恼了。以往他之所以会大开杀戮,是因为玩不过那些朝廷大臣。现在他被骗得焦头烂额,所以急需寻求一个解决办法。

    于是乎,董卓迫切地看向袁宜,希望他能继续说下去。

    但袁宜却抿着嘴,微微地摇了摇头。

    木已成舟,覆水难收,董卓这艘破洞百出的船,已经补救不了了。

    袁宜轻叹一声,决定转移话题:“相国不妨好好思考一下,您究竟想要什么……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那么代价又是什么……”

    政治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董卓现在面临的情况近乎于死局,即使他军事实力强大,但坚固的城堡总是从内部开始瓦解,就算是没有王允的美人计,没有凤仪亭之变,历史也会出现下一个反叛的“吕布”……

    董卓闭上眼睛,似乎是在沉思。

    良久,他突然狰狞起来,仿佛魔怔了般,疯狂地哈哈大笑着……

    这一声癫狂的笑,代表着董卓已经疯魔了!

    没从袁宜那里找到答案,董卓决心用自己的方式继续走下去。他不仅不会放下手中的权力,还会用更加残暴的武力去维持自己的统治。

    “唉!”袁宜叹了口气。眼前的董卓虽然和皇位只有一步之遥,但这也意味着离历史的深渊也就只差一步,距离他的死期已经不远了。

    “哈哈哈!……伯喈好眼光!替本相物色了位能人啊!”董卓抚掌笑道。

    “邕惭愧!是相国慧眼识珠!”蔡邕抹了把额头上的细汗,陪笑道。

    董卓点了点头,看向袁宜,越看越顺眼,故动了爱才之心,直接说道:“子汶啊!吾决定让你把这长安交给你,当即日起你便是长安令了,可尽快去长安府衙报到,我会吩咐下去……你可莫要辜负本相啊!”

    “什么!长安令!这么大的官!”蔡邕一愣,但很快反应了过来,无比激动的拜道:“多谢相国!”

    蔡邕欣喜不已,可算是把这个袁宜给送出去了,女儿啊女儿,爹也算是为这袁宜谋了个大官,你可千万别怪为父啊,日后你们就别再接触了。

    厅中的袁宜也愣住了,自己只是想出长安,怎么变成董卓的手下了,还当了大官……这长安令可属京兆尹啊!是个不小的官!董卓还真舍得!

    不过静下心来仔细一想,其实董卓封自己长安令真不算什么!

    一来,自己毕竟是蔡邕举荐的人,董卓想要笼略人心,必然赏予高官厚禄;二来,自己刚才的表现,合乎董卓的相性,朝廷的大官都被董卓杀得差不多了,好多重要的官职都是空着的,给个长安令当也正常。

    算了,走一步算一步吧!袁宜拜道:“淆何德何能……咳咳,多谢相国!”

    ……

    事后,蔡邕和董卓继续畅饮。

    袁宜悄然退下,可刚走出门口,胸口就撞上了一具软绵绵的身子,于是下意识抱在了怀里。

    “呀~”一声娇哼。

    来者正是蔡琰,没提防有人出来,直接就撞上袁宜。她脸红中急忙站定,长长的睫毛眨动着,害羞的打量了袁宜一眼。

    袁宜低头查看,近距离看蔡琰似乎更美了。脸颊洁白如玉,小巧的鼻子挺秀,红唇晶莹润泽,雪白地牙齿珍珠一般泛着光泽。未盘起的黑色长发散落到了腰际,光可鉴人。身穿一身白绢的绛仙裙,美得像是画中走出的一般。

    “真美……”袁宜心里惊叹,盯着怀中的美女,竟然有些痴了。

    见袁宜一瞬不瞬看着自己,蔡琰眼神闪躲,心中小鹿乱撞,砰砰直跳。

    “许公子,你……”蔡琰娇羞中低下头去,脸红得更加厉害了。

    这一声公子,听得袁宜都酥了,反应过来后,连忙松开蔡琰,后退半步拜道:“是淆失礼了!抱歉!抱歉!”

    “不怪公子……”蔡琰声若细蚊,身体一阵阵发烫。

    袁宜沉声道:“我可能要离开蔡府了……”他考虑了很久,反正蔡琰迟早会知道这件事,还不如自己现在就说。

    蔡琰突然抬起头,美眸中充满了疑惑。

    袁宜解释道:“是蔡老爷给我在朝廷寻了个职位!”现在想想,或许蔡邕举荐自己,是真的想让自己远离蔡琰。

    “哦!”蔡琰低落的应了一声,看不出任何表情,但睫毛却在微微颤抖。

    气氛陷入沉默,片刻后,袁宜努力笑道:“蔡小姐可有兴趣与我对弈一局?”

    “嗯?下棋?”蔡琰一愣,眨了眨眼睛,随后轻轻点了下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