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皇城根里 » 安娜婚后惊喜连连

安娜婚后惊喜连连

    婚姻最大的惊喜,就是美娜嫁给了自己梦想的逗比。

    想当初,俩人约会时,夏磊手都不敢牵自己。

    座位距离自己,能有十万八千里。

    美娜真怕这个老同学,是一本正经的老传统。

    还好一切比自己想的还如意。

    结婚第二天,遇到了,腊月里,难有的晴天。

    夏磊提议,俩人进行减肥运动。

    有车不开,夏磊骑着自行车,载着美娜去熟悉熟悉这个新的土地。

    一路上,暖阳,新鲜,没风没火。

    夏磊骑着单车,出了汗水。

    美娜开心,夏磊为了自己开始减肥锻炼。

    骑过了,夏庄村东头,骑过来,小河畔的泥土地,骑过了旧城街,骑上了大堤地。

    大堤坝,要上去,非常费力。

    俩人一个推,一个扶,很快上了过去。

    俩人气喘吁吁,汗意隐隐。

    光秃秃的黑槐树,说着骑下去,就可以到达美娜的家里。

    熟悉的场景,不陌生的地方。

    美娜心里通畅。

    再骑一段,该下大堤。

    美娜,紧紧搂着,夏磊的腰,俩人冲下去。

    耳边有风,很舒服,正好缓解这冬日暖阳晒出的汗意。

    继续走着,就到了浮桥。

    这是黄河岸边,特有的道路。

    这里没有大桥,无法通过。

    以前,过河种地,唯一的方式,就是坐渡船过去。

    夏磊,记得那一年,妈妈想从河东赶到河西,错过末班船的事。

    黄河水流湍急,终年浑浊,不见清晰。

    黄河岸边,农民的土地和居住地是分开的。

    每年到了夏收麦,秋收米的时候,都是最忙的。

    最忙的收粮食季节,家住黄河西岸的农民,都要临时住在黄河东岸的土地。

    忙完收获,才带着粮食一起回西岸定居。

    夏收,住一个月,秋收,住两个月。

    王秋云,在收秋的季节,忍不住,牵挂着,黄河西岸独居的两个孩子。

    忙里偷闲,一星期,都要骑着大梁自行车,回家一次。

    这一天周五,王秋云,着急忙完了地里的花生,黄豆,玉米。

    简单收拾了夏磊爱吃的新鲜花生,眼看着忙完地里的活,天就黑了。

    王秋云,有点着急,不知道能不能赶上回河西的末班船。

    家里孩子在盼着见她哩。越着急,蹬车越快,碰到淤泥土地,突然关键时期,车断掉了链子。

    没办法,抓紧推到夏磊二叔家里,换了一辆自行车。

    骑骑骑,车子一路奔腾不息。

    从河东,临时住所,到黄河岸边渡口,还有七公里。

    骑车也得半小时。

    紧赶慢赶,终于到了渡口岸边。

    可不巧,渡船已经驶离,已经走了几百米。

    王秋云,顾不得,秋天黄河水里的凉意。

    卷起裤腿,背起自行车,一脚丫踏进河里。

    她想赶上这个末班船,不忍心家里孩子等的着急。

    船公,本来有意,调头回来接秋云。

    奈何,这趟船,已经远远超出了负荷。

    本来只能载三十五个人,这一趟,竟然塞了六十七。

    实在是不敢不能调头啊。

    不然,这个船必翻。

    船上乘客大喊,

    “回去吧,实在过不去了。”

    “回吧,来不及了。”

    “秋云,回去吧,我们给家里孩子捎信去。”同村邻居也喊着说。

    听到这里,秋云退回到岸上。

    这样一个母亲,自己得多失望。

    母爱到底是什么东西?

    能让一个妈妈,不顾自己的一天农活的沉重疲惫?

    能让一个妈妈,在冰冷入骨的黄河水里冲刺?

    能让一个妈妈,不管自己安危的陷入淤泥?

    王秋云,拖着疲惫,带着惭愧,又要骑车七公里,返回。

    那夜的风,一定特别冷。

    衣服没干的裤腿,从那,给秋云,留下了,怕冷的毛病。

    夏磊那时候,拼命读书,就想离开这片土地,离开这个黄河口岸。

    不再重复父辈的艰辛,不再让妈妈有过不了河的失望。

    不蒸馒头争口气。

    土里刨食,面朝黄土背朝天,几百年的祖先维系,夏磊决心,变一变这天地。

    看着眼前浮桥,夏磊思绪万千被拽回。

    现在有了浮桥,渡船也就永远的退出了这个历史舞台。

    现在过河,毛驴车,自行车,三轮车,三马车,小汽车都能顺利通过。

    载着美娜,顺利通过。

    骑车一公里,夏磊看到竟然有人住在地里,搞起了养殖。

    养鸡,养鸭,养鹅,还有专门养知了的。

    不远处,肥沃的土地,竟然有一大片野生洋姜。

    看着枯萎的地上杆茎,夏磊美娜一眼认出。

    还等什么呢。

    “下手吧。”

    洋姜这种东西,特别高产。

    只要种下一次,它就生生不息。

    一点嫩芽他能长,一点指头他能活,一片皮皮它也能长一大片土地。

    而且,从来不用管。

    发芽被人或者动物踩碎了,下大雨把它的根系淋出了泥,哪怕长到半截被人薅掉,或者拦腰斩断,它就像这黄河岸边的一代又一代先民,生命力无比旺盛。

    更厉害的是,到黄花开败,只剩秸秆之时,他在地上孕育了无数的惊喜。

    有些着急的小不点,早已露出青头皮,从不跟你捉迷。

    把地上杆子一薅,根上密密麻麻。

    顺着这个洞口,扒拉开土地,哟嚯,全是这鸡蛋大小的小东西。

    黄河土地肥沃,土质疏松,夏磊都不需要用铲子,用最原始灵活工具的工具,轻轻一扒,就是这满地洋姜带来的惊喜。

    美娜在路上找个干净的塑料袋,夏磊挖,她来装,不多大一会,满满当当。

    夏磊不喜欢吃洋姜,但喜欢挖。

    这种从看起来啥也没有的土地里,挖东西的感觉,就像天降金银。

    又有,不播种就能收获的“淘金”“拾牛粪”的不劳而获的心理。

    夏磊,为这满地洋姜,兴奋不已。

    挖红薯,挖山药,挖花生,挖洋姜都有这样的惊喜。

    如果不是土里刨食,如果不是靠种植土地获得生存,夏磊骨子里热爱种东西,也享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田园主义。

    可早年,黄河滩里,十几亩地,一年辛苦,化肥,种子,农药,还有数不清的辛苦劳作,一遍又一遍的土地,到了年底,换了钱,却吃不起肉,买不起新衣服的痛苦经历。

    夏磊骨子里,一天都不会忘记。

    那年家里十一亩玉米地,到了撒化肥的时候。

    夏磊,妈妈王秋云,爸爸夏云相,要去地里撒化肥。

    河西这头,收拾了两辆自行车,五袋子化肥,还有一个撒化肥的专用工具~耧。

    这种工具,需要两个人操作,前面拉,后面推,中间放化肥。

    化肥没了,再重复装入耧。

    河东那头,有十一亩干渴的土地,在等着这些化肥的滋润。

    浩浩荡荡,骑车前往。

    到了目的地,夏磊看到这些土地,真是吓软了蹄。

    一人高的玉米地,绿油油,很喜人。

    可他的叶子,正好刚刚剌脸,划脖子,这叶子,碰到全身刺挠。

    夏磊硬着头皮,自告奋勇,要加入这劳动。

    尽管父母并没有打他的主意,八岁的孩子,陪着玩就行了。

    但拗不过夏磊的坚持。

    爸爸后面扶耧,妈妈和夏磊前面拉耧。

    夏磊跟妈妈说好了,一人一亩的,中间换着休息。

    第一回,爸爸和妈妈组合,夏磊休息。

    第二回,爸爸和夏磊组合,妈妈休息。

    夏磊拉完一亩地,他看着妈妈的疲惫,心疼不已。

    “我是家里男子汉,我不要等长大再替父母分担,现在我有这个能力,剩下的九亩地,我要让妈妈全都休息。”夏磊心中暗暗下了决心。

    前三亩,夏磊,做的很有干劲,也有力气,不觉得累。

    中间三亩,夏磊的力气在消退,能量不足,只有决心依旧。

    最后三亩,夏磊觉得自己浑身如刀割,疼痛难忍。

    最后二亩,夏磊眼前剩下胜利的曙光,在心里一步一步的数着。

    最后一亩,夏磊特别想休息,可他知道,一旦他休息,他就完不成自己定的目标,也真的没有力气。

    最后半亩,夏磊全靠意志力在苦苦支撑,他精神极度疲惫,身体备受煎熬。

    最后三百米,最后两百米,最后一百米。

    最后十步,最后五步,最后一步。

    ………

    夏磊完成了,他做到了,父亲惊叹于他的毅力,母亲感恩于他的孝心。

    父亲笑了,母亲哭了,夏磊躺下了。

    他静静的躺在地上,看着蓝天白云,感受微风吹拂。

    他对自己很满意,他对玉米地很痛恨。

    而他今日亲身体验一天,已经是父母几十年的重复辛苦。也是祖祖辈辈几百年忍受的生活。

    “以后不管做什么,只要比今天轻松一点点,我都会坚持到底。

    只要比种地容易,我就要翻天覆地。”

    夏磊沉沉的躺着,他决心,通过自己,改变几代人的生活方式,和这边土地上辛苦劳作的人民。

    眼前的洋姜,让人充满希望。

    也让夏磊心中惆怅。

    他下定决心,带领美娜过好日子,治好心中顽疾。

    他可以,一定可以。

    美娜不容易,今日是开始,也是新生。

    他对土地矛盾,他对生活不纠结。

    顶天地,立良心,大丈夫,立长志。

    收获满满,满载而归,手上泥土,心理幸福。

    美娜今天特别放松,也身心愉悦。

    她看见夏磊眼中的光,虽然她不知道那是什么,但一定是希望之光,理想之光。

    未来可期,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