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乱世求活军 » 第七章 全民皆兵

第七章 全民皆兵

    翌日,清晨,袁正领着梁河去见了村长老王头,介绍他是自己家族的木工大匠,昨夜过来的,将和他一起帮助守村。

    王一德高兴的不得了,现在多一个男人就是多一份力量,连忙准备早饭,邀请二人共进早饭。

    早饭很简单,一碗粥,一块咸鱼,一碗酸菜。

    ———————————————

    袁正站在村口,看着王里正一瘸一拐的牵着五头骡子消失在远方山路的尽头。

    看着这一座又一座巍峨的青山丘陵。他没来由的有些悲凉和迷茫,这个村庄只有三十七个人,除掉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满地乱爬的儿童,真有点劳动力的就只有二十四个人,其中二十个是女人。

    交完最近吴王追缴的军粮,清河村根本就没多少几日的余粮。他能带着少数人背着粮食进山,但放弃谁?老少都是一条命,谁能忍心不管不顾!

    带着大家都逃进山里?也不行。丘陵谷地间的金灿灿的水稻田已经熟了,晚稻过几日就要开镰收割,若是不收晚稻,这个冬天就过不去,全村老少都要饿死!

    既然不忍心,既然不能逃,那就只有战!自己就要带着两个瘸子,一个匠,外加二十个妇人和半大孩子守护好这个村子。

    不为别的,就看不惯这个世道,老子活了四十年,长在红旗下,生在太平里,就受不得这不让人活的世道!既然老子来了,就得管一管,老子死活是个爷们,是个军人家的种,血是热的!没那么多算计,也没那么多顾虑,已经没了回家的路,总不能看着这落脚的孤村被人屠了去,中华的爷们腰杆子和脖杆子是硬的!

    土匪龟孙子,要钱粮没有,要命有一条!

    天高云淡,两边是无尽的稻田,风拂过稻田,掀起稻浪涟漪,在这片片涟漪中,有几个妇人被晒得黑黑的,穿着破烂的麻布衣裳,赤着脚在田地里扎草人,干着原本是男人们干的活。袁正穿着迷彩户外衣,背着弓和箭囊大踏步往村子里走去,这就是他要守护地方。

    ———————————————

    村东头的小河边,有棵老樟树,旁边有两间破茅草房子,那是铁木的家,也是铁匠铺子。“叮叮乓,叮叮乓”有规律的打铁声如同古老的歌谣,在河岸间回响。

    两个妇人领着七八个小娃,汗流浃背的从小道上走来,每个人身上都背着的一大筐木柴捆。

    经过袁正的身边时,他恨恨地伸出双手手接过最小两个孩子的竹筐,拎着走向铁匠铺。这世道,连五六岁孩子都不放过!

    孩子们也不说话,跟着妇人身后走着。因为老王头说了,有山匪要打过来了。铁叔要打武器,缺炭。姆妈们担忧的一夜没睡,天不亮就带着斧头和筐,上山找枯木去,孩子们也默不作声一个叫一个,都背上筐跟在姆妈后面,他们也能做事的。这一次,就算最小的孩子,也懂事的跟着,不闹不哭,能背多少就背多少。

    铁木在铁匠铺挥汗如雨,不断的锻打着一块烧红的铁块,旁边还有两个个十三岁的孩子在帮忙,一个鼓风,一个挥锤。铁木说这是在锻钢,锻造七十次以上就是钢,一百次以上就是最好的钢。但这一次只要钢就行,只要七十次就行。袁正已经从半大孩子的手里接过铁锤,随着节奏将恨意全部砸进那通红的铁条之中,一时铁花四溅,声如雷鸣。

    他们要倒模铸造,两幅全身铁甲的鳞片,十把刀,二十把弩机的构件,200个箭头和200个三角钉。

    而木匠梁栋正在旁边的院子里刨木头,他要在七天内做出二十把带上弦滑轮组弩弓和十面木盾。

    因为时间仓促,这些东西都不需要装饰,也不求长期使用,只求一战只用。

    铁料的储备并不充足,老王头出去置办了,钱粮不够,老王头准备用两头骡子去换。同时他也会探听更多山匪的情报,例如据点和人数。

    现在剩下的人开始疯狂开工,这是守卫家园的战斗总动员。

    他们只有七天的时间,七天以后就是秋收,山贼应该会在稻谷收上来以后,开始大规模劫掠附近的村庄。作为山贼,他们也需要准备大量的粮食准备过冬。

    一时之间,整个清河村活了过来,全民皆兵,保家护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