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乱世求活军 » 第十九集 铁与火的文明

第十九集 铁与火的文明

    一月中旬,天空落下了第一场雪。

    湘南的冬天,气温并不是很低,但是却异常的寒冷。这里没有北方的火炕,而且空气潮湿,所有的潮寒其实都靠人自己的体质去抗。

    但清河村却迎来难得的大发展时期,第一个好消息是大匠师冶寒,在寒山村附近的山谷里找到了一处铁矿。第二个好消息是衡阳郡城里承接羽绒服销售商户的订单突然加大了很多。第三个好消息是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筒车和翻车在小河边被架设起来,现在已经连续工作了一周,效果非常好。

    王里正高兴的拉着他的骡子队,跑遍了周围的七八个村子,硬拉着这些村的里正们来清河村看一看这些工业奇迹。开始这些里正还不咋愿意,觉得这个瘸子兽医尽在瞎捣腾,这么冷的天还让他们出门?结果真到了清河村,体验了一下羽绒服,在看过筒车和翻车就不走了。围着王里正,一句一个老哥的叫,做起团购生意,抢着要第一批拿货。可是又都是穷哈哈,钱没有,粮食也不多,就耐在这里死活不回去。把王里正气的火冒三丈,看他们这要吃白食的架势,姥姥也受不了啊!

    最后,王里正拉着清河村一群管事的人开了个会,看看怎么整才能把这群大爷们送回去。

    还别说,众人一合计,现在在做语文老师的文朝倒是给出了一个好主意。具体说来,就是组件一个公司,清河村占六层股,其他村占四层股,然后其他村要出物资和劳动力入股。他们那个村出的物质多,劳动力多,第一年谁就在四层的股本里面占的多。但为了怕有的村,出了人不干事情,那么每年会根据提供的物资和劳动力的工作量重新核算一次。那个村子干活干的多,物资交的多,那么他们村在第二年分配股份就多,分配的产品也就按照比例增多。

    这个方案在打谷场上和各个村长一说,那叫一个热闹,各村立马开始比人口和物资了,农村人钱没有,粮食是天,但是穷汉泼妇那多的是,一个个恨不得把八十岁的老父亲都派过来凑数。

    最后经过一天的商议,八个村长一致同意组建这个啥“民生公司”,地点定在过去的寒山村,每个村都被分配了任务。盖厂房,该宿舍,修围墙,建炉子,伐木,采石,采煤,开矿,打水井,组建第二支救活军保护工厂等等任务,每个村都领了去,必须限期完成。而清河村这边为了表示诚意,先期赠送每个村十件羽绒服。

    这些七老八十的里正们在领了任务以后,拿了十件羽绒服以后,突然一下就像年轻了十岁,各个健步如飞的往村里跑,拉壮丁去了。

    第二天下午,赶到寒山村集合的队伍,达到了105人,每个村的里正领着自己人就开始按照分工动手干了起来,又是好一阵混乱。光一个厂房修成什么样,也是好一顿吵架,最后不是袁正画了个草图,这群暴脾气老头估计会打起来。

    但混乱也就持续了两天,在梁河和冶寒这两个大匠师的带领下,各自的队伍慢慢开始找到自己的规律,劳动速度开始逐步提升,木材,石材,矿石,煤炭,这些原材料开始源源不断流入寒山村的时候,一座座厂房也开始露出框架雏形(简易的竹木结构)。

    即便是春节,刚过了三天就有的村子在里正的带领下过来继续赶工,结果消息一传出去,整个周边的村子又是一阵骚动,不到两天工地上又是人头攒动,川流不息了。

    说到底,人们都期待这个什么“民生公司”能够早点开工,他们可以早些拿到哪些大型农耕工具,说到底土地是他们的根,更多的粮食,不怕灾年,那是能够造福子孙的事情。

    初八,羽绒服工厂开工了,15个中年妇人组成了第一条羽绒服流水线,还有5个男子负责去周边各地采购和运输原材料来保证生产。

    初十一,铁料冶炼炉落成,点火,开始冶炼第一炉铁水。6个工人开始生产,并有30多人在负责铁矿石的开采,另外还有10人在负责采煤。

    初十五,木工匠作落成,20人的木加工工人开始工作。

    初二十,砖窑落成,18人投入生产。

    初二十一,纺纱厂落成。

    一个接一个工厂落成,铁水的火花,飞舞的木屑,淋漓的汗水,给这个曾经死寂的村庄带来生命的活力。

    这个时代的信息传送的很慢,就在寒山村附件的十里八乡都开始沸腾起来的时候,衡阳郡还不知情,袁正组织了一个商队,带着羽绒服和农具模型。由城内销售他们羽绒服的世家子弟带着,叩响了城主府的大门,他需要一个官府的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