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乱世求活军 » 第二十章 三赢的协议

第二十章 三赢的协议

    盛满炭木炭的火盆在空旷的大厅里燃烧,时不时有仆人去添加木炭,虽然开着一扇窗,但屋内依然温暖如春。

    轩窗外,是一小片竹林,偶有飞鸟在其间跳跃,鸣叫。

    一切都显得安静随和。

    袁正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三个多月,头发已经张长不少,盘了个发髻在头顶,穿了件蓝色的粗布衣服,盘坐在大厅的客席上静静地等待这里主人的到来。

    环视大厅,八根高大的木头柱子支撑着房顶,木制的地板被擦拭的很干净,铜炉和木几有繁复的做工,没过过多的装饰之物。这个时代的华夏的美,还包含这粗犷和豁达的美。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听声音似乎有两个人。

    仆人打开大门,门外站着两人,一个站在主位年龄大概在三十岁左右,身高大约一米七左右,一身白衣,银束腕,银髻,剑眉星目,英姿飒爽。旁边立了位老者,双手束于袖笼之内,白须鹤发,灰袍,直身而立,看年纪大约五十岁左右,但不见老态。来之前,中间人董家董毅然已经提点过袁正一行人。白袍中年人,姓陆,名研,字子文,三十岁,江东三大世家(孙,陆,吴)的陆家子弟。陆家的服侍善白,家风端正,习文通武,现在任衡阳郡郡守。而灰袍老人,姓李,名涛,字元朗,是陆子文的谋士。

    二人步入堂间,先和领袁正进来世家子弟董毅然寒暄了几句,然后也列席而坐,白衣中年坐主位,灰袍老者右侧次席。

    仆人端上温热的布帕,中年人拿过,细细的擦拭着。这时代尊卑极严,郡守不说话,下面也是安静。

    静,可闻落针之声!

    直到郡守的放下布帕,目光望向董毅然。

    董毅然方才起身端正一礼,“郡守大人,今毅然来见,是因清河村几位贤人造出了利国利民之物,觉得能造福衡阳郡此方百姓,故特此引荐!”

    “清河,我是知道的!前阵,山匪肆虐,也是你们剿灭的,实有一功。汝等造了什么物件让董毅然会如此重视,可承上来一观”,陆子文说道。

    袁正起身也端正一礼,然后走到厅中的模型处,逐一掀起覆盖模型的盖布,露出了里面的木制模型,分别是筒车,翻车,畜拉式带宽边轮双犁头车,畜力带宽边轮收割机和四轮带转向马车。然后,走到筒车的模型处,“郡守请看,这是筒车,此物可以将河水从低处引导到高处,河水奔流不息,此物就能日夜不休引水灌溉,胜过人力百倍!以一天为例,若要搬运相同重量的水,大约需要一百人轮休劳作。”

    又让梁河取出水囊,倒入模型的水槽中,小小筒车在水流的冲击下尽然开始运转将水从低处搬运到高处的木桶里。

    看到这一幕,陆研和李涛都坐不住了,离几而来。

    袁正详细地讲解每一个机械的使用和功效,同时为了古人能够理解机械的强大,他把这些设备的工作量和普通的人力做了对比,这样便于这个时代的人理解。

    袁正不知道,他为了方便解释的方法,最后在这个时代变成了一个计量单位——“人力”。如同他那个时代的单位“马力”。

    陆研和李涛问了很多问题,最后二人和袁正就坐在这些模型中讨论这些设备可能为农业生产带来的变化。

    李涛是极其认真的性格,他取过纸和笔,以100人口为标准的村庄,认真的计算了这些设备全部的投入和产出,在初步的分析下,同样的人口如果采用了清河村的这些设备,那么可利用和可耕种的土地面积至少可以多两点五倍。他最后总结道,“若是能推行,这是比肩圣人的成就!”

    陆研的眉头紧皱,他亦是读书人。他当然知道这些大型农业机械的可贵,但这些设备做工繁复,每做一样必然要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可连年的战乱,郡里的财力和物力已经非常紧张,哪里还有余钱制造这些大型农业设备?

    他转念一想,先问道,“袁先生,你来见我,可有要求?”。

    “希望郡守将这些设备推广下去,让天下百姓可以吃个饱饭!”,袁正正色道。

    “吾等深知这些设备的作用,但战争还在进行,郡里实在难以拿出财力支持这些设备的制作!”这时,李涛已经从表情中看出陆研的为难之处,接过话来。

    袁正站起来,规整一礼,“吾知战乱绵延,民生困苦,吾不求郡里钱粮。但求郡守能够给予批文,准我开办工厂和矿山,可以自给自足生产农具。生活困苦的村落,也不需要钱财,只要到工厂上工,可以按照工时换取农具。”

    陆研和李涛去到后堂,商议了片刻,最后给出答复。

    “郡守可准清河村开办工厂矿山以生产农具,但所生产之农具要按照十税一的方式向衡阳郡交付税金,可以用农具抵扣而不用银钱。也就是每生产十套农具,需要上缴一套。同时,清河村要每年提供向朝廷提供一套设备的全部图纸,让朝廷推广汇及万民!汝等可愿否!”,李涛问袁正。

    这个时代的匠师家族代代相传,对于自己的技艺和图纸极其看重,很少有匠师会对外传授关键技术。

    前面几条,有一条衡阳郡是给了优惠条件的,那就是能开矿,古代地方政权的盐铁税是最重要的税收。但最后一个条件却又是极其苛刻的。陆研的这个要求看起来是为了天下,但最先得到利益的却一定是陆家这个大世族。

    袁正和清河村众商议了一下,抱拳道,“感谢李先生,我们愿意按照郡守的条件,纳税和提供图纸!”

    董毅然也很高兴,第一,今日他引荐成功。按照约定,他就已经是羽绒衣衡阳郡的唯一经销人。第二,他看的出来,陆郡守非常看重这些农具,他引荐有功,可以加深董家和陆家之间的关系。第三,他思索着要不要再代卖农业设备,这可是一笔大生意。

    这次见面,三方都得到了自己的利益。陆家得到了税收和可以无穷制造的图纸;董家得到了羽绒的独家销售权和农具的经销权;青山村则可以正大光明的开山采矿,制造设备。这不是双赢,而是三赢的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