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山河将戈 » 第六章 突袭

第六章 突袭

    大宁帝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再加上军队善战的名号早已传承三百多年,无数人早已经用刻骨铭心的教训验证了这一真理,当今世上敢与大宁挑衅的除了那些食古不化的北蛮之外,也就只剩下西边的西荒帝国了。

    西荒帝国建国时间甚至比大宁还要长久的多,只是因为地处极西偏僻之地,国力发展一直极为缓慢,也正是因为荒僻,历代西荒帝王都将攻破中原腹地当作毕生心愿。

    四百年前,好不容易趁着中原大乱强占了河西平原的西荒帝国,没想到大宁景皇帝竟然会那么快的一统中原,更没有想到,景皇帝刚刚得了天下,就马不停歇的将自己从河西平原上给撵了出去!

    不仅如此,那位一代雄主竟然以身犯险,不顾自己天子之身,率领八百快骑一路杀到西荒帝都,迫使当时的西荒皇帝下跪求和,这才免得落个灭国之君的名声。

    而那场战争,也是西荒帝国的马蹄踏上最为接近中原土地的一次,自那之后,名震天下的西荒马也就只有用来与商人交换货物时,才可以行走在纵横中原腹地的驿路上。

    如果时间再往前倒退两百年,大宁边境甚至根本就不需要驻扎军队,以凶悍著称的西荒人也不敢踏入宁土一步,实在是景皇帝将他们打痛到了骨子里。

    现在也就是承平日久,人心思动,再加上西北实在贫瘠,那些生活不下去的西荒人偶尔会扮作马贼对边境骚扰,这才有了青原军的驻扎,以及帝国三大边城构筑的防线!

    其实依照宁军的实力,本没有必要太过于将那些小股马贼太过放在眼里,毕竟从边境上损失的财物,往往会在每年西荒的朝贡上再补回来。

    只是考虑到边境宁民的处境,这才在帝国的西北构建新的军队,士兵也大部分都是从本地招募而来,大宁一直就没有看得上其他两个邻居,自然也不会大动干戈的准备将他们那贫瘠的土地占为己有。

    然而,不管是身在高高庙堂之上的皇帝与诸位文武大臣,还是偏居于江湖之远的斗升小民,从来都没有想过,已经温顺了将近四百年的西荒人,竟然会毫无预兆的在这个冬日扬起了全面进攻大宁的马蹄和弯刀!

    而这一天正是边境所有军队的招募日,军队上下都在忙着招募新兵,防线前所未有的薄弱!

    听到陈雾的话,陈先生心里一震,脸上却不动声色,沉声说道:“慌慌张张的成什么样子?听谁在哪边胡咧咧?”

    陈先生一手将陈雾带大,自然极为了解这孩子的脾气,虽然偶尔顽劣但是却很少慌张,有时候性格甚至比大多数成年人还要沉稳,也不知是本性使然还是自己教育的好。

    像今天这样的表情,陈先生还是第一次见到,说到底陈雾也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遇到这种完全颠覆平常认知的事情,有所慌张也在所难免。

    不可置信的陈先生并没有等陈雾回话,便当先一步朝着前院学堂处走去,也就是这一会儿功夫,原本嘈杂的学堂那边竟然变得安静了不少。

    来到学堂的陈先生看到此时房间里早已空无一人,各处散乱的桌椅倒了满地,来到屋门前的陈先生看到大街上慌张奔走的人群,几乎每个人的脸上都是惊慌与迷茫的神色。

    呈现在眼前的种种景象都在显示陈雾并不是在恶作剧,难道西荒人真的打过来了?这怎么可能?他们怎么敢?

    年轻时的陈先生性格孤傲,又离群索居了将近二十年,本对世间就没有什么放在心上的,也就是收养了陈雾之后,才逐渐的改了自己的脾气。

    就算如此,不管在任何时候,陈先生也从来都没有忘记自己宁人的身份,这是刻在血液里的自豪与骄傲,是每一个宁人自出生就磨灭不掉的烙印。

    而当时陈先生选择在青原城这边落脚,沿着他所在的山脊一路流浪过来自然是一部分原因,更有一部分原因是这里居民对读书人的尊重,可以让他更好的养家糊口。

    从始至终,陈先生都没有将青原城是一座边城,有可能会遭到西荒人的攻击这一点放在自己的考虑范围之内,宁人不可欺的观点已经成为了像是人活着就要喝水吃饭这么简单的真理。

    真理就像是圣人名言,是可以被怀疑的吗?

    此时的陈先生还不明白,真理存在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被用来打破的!

    看到眼前景象的陈先生微微愣神,还没有消化青原城真的被攻打这个消息,就听到远处西北方传来一阵阵的雷声。

    略带迷茫的陈先生抬眼看了一下天空,冬日的阳光并不刺眼,照在身上甚至还暖洋洋的,可是此刻的他却只感觉仿佛置身冰窟,那不是雷声,冬天也不会打雷,那是无数双马蹄踩踏在大地上的声音!

    一把紧紧攥住身边陈雾的手,老人干枯的手背上青筋毕露,将陈雾拉到身前,不知何时变得嘶哑的苍老声音传到少年的耳朵里:“抓紧我,千万不要松手,走!”

    清远城外西北三里。

    青原骑兵大营。

    主将李胜正稳稳的站在高台上,看着校场上兵士们千骑并进的演练阵形,时不时和身前那位监军何健低声解释几句,显得格外意气风发。

    李胜看着不到四十多岁的样子,长相温文尔雅,如果不是身上那一身深红色的链子甲,明白无误的昭示着帝国六品武将的身份,不管从哪儿都看不出来一点军人的气质。

    今天是三年一次的募兵日,在李胜的心中,其重要程度几乎与成亲当日不相上下,早在一个月前,李胜便开始督促上下做足准备,而他也整整一月没有离开过军营了。

    不单是因为老兵退役,新兵补充,军营上下需要磨合的地方太多,更重要的是,身为一个大宁帝国的军将,只有在这一日,看着那一张张应募而来充满朝气的年轻脸庞,他那种被深埋在内心深处的军人荣耀才会完全的释放出来。

    也怪不得李胜,几乎整个帝国的军将都是这种心态,实在是帝国安稳时间太长了,他们这样当兵吃粮的被忽视的时间也太长了!

    身为一个军人,奋勇杀敌乃是本分,只是现在的帝国,外无强敌,内无乱民,人们各个安居乐业,这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只是对李胜这种注定生在沙场死在沙场的军将来说却不算什么好时代。

    也就在这募兵日,他才可以将自己三年日耕不辍的努力化作演习呈现在百姓和上官的眼前,让他们知道,宁国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保护,才会有如今这安然泰宁的年景。

    边城其实也有边城的好处,只有边城的百姓,才会想法设法的让自家子弟进入军伍服役,这不仅是近百年来留下的传统,更是因为边城百姓子弟能选择的机会本就不多,进入军伍打熬三年,可以吃皇粮为自己搏出一个未来,连家长脸上也觉得有面子。

    在大宁建国初期,景帝便最为重视招募兵士,曾制订出极为严格的招募要求,“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驱百里。”而这也成为了后期招兵的标准。

    任何标准都不可能维持四百年不变,或因时势变化,或因帝王心术,或因庙堂权势,到现在,招兵早已没有当初那么严格。

    只是就算有所变化,宁军的战斗力却始终没有下降太多,特别是在朝廷每月一次的大邸报中,每次都会有不小的篇幅来赞美帝国军力之强盛。

    而作为战斗力最强的骑兵,招募条件自然要比其他兵种严格的多,并不单单只看体格年龄就可以的。

    更不要说想要进入有背景有实力还关心部下士兵的李胜部下,托关系走门路的人更是硬生生的将李家门槛磨掉了两指高。

    在几个月前,携礼踏进李胜家门的人便多了起来,这也是让李胜烦不胜烦躲在军营的原因之一。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边军将领都会有李胜这样的品德和威望,他能有如今折冲都尉的军衔,麾下掌控一千二百名帝国骑兵,并不单单只是靠着当朝宰相李唐同族子侄的身份,而是实打实的靠军功博出来的。

    这个全身带着书卷气的中年人,在十三年前与北蛮的那场战役中,仅靠着旅帅身份聚拢起来不到三百人的残兵败将,不仅救了整城的百姓,甚至还对着那些北蛮马贼发起了反击,一直将他们赶到边境以北五百余里。

    传说在那场战斗中,一直表现不温不火的李胜,对敌战斗时极为残暴,只要与李胜率领的那队骑兵打过照面,就不要想着可以安然退走,就算是兵力差距过大不能全歼,也会被狠狠的咬下一大口肉来,无一例外!

    在战场上的李胜,就像是传说中的先知一般,可以将那些游走不定的马贼动向预料的丝毫不差,甚至连那些北蛮子心里在想什么都猜的一清二楚!

    也正是这犹如神助的能力,李胜不仅在战斗中获得了一次次的胜利,甚至经过那场追逐战之后,带领三百人追击的他战损仅十五人,余下的二百八十余人,个个全身带伤,另外还缴获将近千匹上好战马,可谓是大大涨了宁国骑兵的声势!

    青原城中的人们都说,如果不是因为宰相李唐的势力在庙堂中被国师步步打压,李将军因出身流年不利牵扯其中,现在的他早已可以靠着那次军功穿紫衣佩玉带,成为帝国镇守一方的四大将军了。

    军演时有监军在场,也算是宁军的老传统了,一般担任监军的都会是皇帝身边比较信任的内官,负有督察检验之责,当然更重要的作用还是向大宁皇帝讲述宁军的兵强马盛。

    监军何健两天前才到的青原,看两人时不时侧头说话的熟络模样,没有人猜到两人之前根本互不相识,与李胜和一众副将观看着这三年一次的大演,何健满意的点点头,正想回头奉承几句,与当朝宰相的侄子搞好关系,不料眼光突然撇到辕门外有一骑兵举旗狂奔而来。

    何健扭头看向李胜,正想问问接下来这是要演练什么阵形,却看到一直以稳重城府著称的李都尉脸色变得格外阴沉,咬牙切齿的从嘴里吐出四个字:“临阵,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