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山河将戈 » 第十八章 地利

第十八章 地利

    大青山之所以被世人公认为天堑,不仅仅只是因为至今为止都没有人爬上它的最高峰,最主要的还是它的占地范围实在是太大了。

    据说它的主山脉起源于大陆的极北之地,一路蜿蜒延伸横跨了整座大陆,将大陆天然分割成两大部分,接着向南又继续延伸,一直到南夷人占据的剑山高原处才开始分散开来,形成了至今还少有人生活的十万大山。

    而且甚至还有传说在那些不知名的高峰上,有不问俗世且的仙人居住,虽然这些都是传言,从古至今也没有人真见过那些可以腾云驾雾的仙人,但这依然不影响大青山在世人心中的地位,这里也成为世人眼中最为神秘的地方。

    青原城其实距离真正的大青山主脉还有一段不近的距离,不过却不是在大青山以东的宁境,而是处于划归在西荒帝国的山脉西方。

    对于以大青山作为分界线的大宁西荒两国,青原城极为特殊,因为在整座大青山主脉以西的土地,有且仅有这一座城市是属于宁国。

    之所以形成现在这样的格局,那座精铁矿确实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但是更重要的却还是地理位置,因为就在青原城向东不到一百里的地方,大青山主山脉就好像硬生生被人拔走了一般,空出一块宽约六十里的峡谷。

    而这处被世人称为商谷的地方,是宁荒两国的必争之地,只要占据了这处地方,也就扼住了对方进攻自己唯一一处最为适合进军的咽喉。

    经过商谷之后,一路向东,便进到宁国最好的产马地,也是有着“西北粮仓”之称的河西平原,而只要过了河西平原,整个中原腹地便再也没有任何可以用来大规模阻挡骑军脚步的有利地形。

    这也是当年大宁刚刚建国,军力民心都还没有完全收服之时,当时的景皇帝宁肯冒着腹背受敌的风险,也要将占据了河西平原的西荒骑兵给打回大青山以西的最主要原因。

    也正是因为战略上面的考量,才有了依据大青山的地势用时三十年构建出来的大宁防御战线,有了大宁维持将近四百年的和平光景,也有了青原城。

    严格意义来说,如果不是为了那处精铁矿,青原城也许根本就不会被修建起来,虽然它是大宁帝国最外围的一座城市,但是对于那些西荒人来说,打下它的象征意义远比地理位置重要的多。

    因为在青原城东边,虽然行进一百多里便可直达商谷,但是这一百多里却并不是平坦的大路,在那条路上,纵横交错的黄土地沟壑不平,到处都是斜坡山谷,道路最窄处甚至只能容一匹马通过,根本不适合大军行进。

    就像当年西荒骑军进攻河西平原时,选择的便是道路更为平坦的渭源城方向,从那里一路前进直到商谷,虽然多走了一倍的路程,却节省了不止一倍的时间。

    当然,当时那里还只是一大片未被开发的古河道,并没有现在这座可堪容纳三十万人居住的渭源城。

    而当初陈先生背着年幼的陈雾从大青山山脉里面走出来,之所以没有选择更为繁华的渭源城,而是来到了这处更加偏僻的青原,除了听说渭源居,大不易以及青原城的热情之外,也不是没考虑过安全因素。

    对于那些西荒人来说,青原的地理位置本就不算重要,而他们也没有足够的技术和人才利用那处铁矿,按说就算是真的要攻打宁国,也会选择先去攻打更繁华,地理位置也更加重要的渭源才对。

    只是谁都没想到,他们那些骑马把脑子都骑坏了的西荒人,竟然会吃力不讨好的首先攻击青原,连带着让他们爷孙再次变成无家可归之人。

    三人走出青原城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不过好在地上积雪已经积了厚厚一层,倒是不虞看不清道路,沿着前人的脚步前行应该没有问题。

    在城外第一个分叉路口,陈雾的问话终于打破了三人之间的沉默:“爷爷,我们去哪儿?”

    原本修整平坦的官道在他们眼前分成了两条路,其中宽阔平整那一条自然是通往东北方向的渭源城,平时不管是往外运送矿石,还是往青原城运送粮食物资,亦或者商人赶路,部队行军,一直都是走的这条道路。

    而另外一条稍显狭窄的道路,则是直直的通向正东方的商谷,这是条很早之前往来于大宁与西荒商人走货贸易的商道,只是后来从商谷到渭源城之间的官道修好之后,已经很少有人还会费时费力的走这条道路,只有城中百姓偶尔打柴还会行走,这才使得道路没有荒废,而之前说的直走百里就可到达商谷的便是这条古商道。

    因为下雪的缘故,这条道路看着与旁边那条官道相比,除了稍窄一些之外并没有区别,但是在平时,所有的青原人都知道,因为年久失修的缘故,这条路不知潜藏着多少危险。

    其实道路好不好走只是很微不足道的一方面,他们三人既没有骑马赶车,也没有太多行李,不管走哪条道路都没有太大问题。唯一的区别在于,是想要赶去渭源城还是直接穿行到商谷,进入到商谷之间的另一座大城,也是帝国西北防线上三大边城之一的武安城。

    其实不需要思考,只看道路上那些车辙脚印就明白,大部分城中的百姓都选择了更近,路也好走的渭源城方向,而一直向东的古商道上只有浅浅的几处脚印,连一道车辙都没有。

    这也比较容易理解,毕竟拖家带口的,要在这沟沟壑壑中行走一百多里,不管对谁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再说就算是已经确定了西荒人对他们大宁发动战争,但是大部分大宁百姓还是认为那些西荒人只是虚张声势而已,在当年景皇帝兵马不足的情况下,都被打到了他们西荒皇帝的老巢,现在又过去了几百年时间,再加上还有三大边城构筑的坚固防线以及无数的精兵强将,难道还能再让西荒人占了河西平原去?

    百姓们之所以大部分有这种想法,除了烙印在骨子里面的信念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便是那些西荒人的表现,如果他们真的有必胜的信心,怎么可能放着人多有钱,地广路好的渭源城不打,却跑到他们这鸟不拉屎的青原来欺负?这不是挑软柿子捏是什么?

    而陈雾也并不是真的想要询问陈先生到底该往哪个方向走,在他的想法中,去渭源城是唯一的选择,根本不需要思考。

    在这西北荒原上,到了夜晚气温会骤降,他们又根本没带行李,真要是走商道,指不定半夜就会被冻死了,而走官道的话,遇见之前的逃难百姓,大家还可以凑在一起取暖。

    再说他还存着万一的心思,万一高强真的活了下来,肯定是会去渭源城找他们,而不会傻乎乎的直奔武安去。

    他说话只是为了打破三人之间的沉默气氛,陈先生在离开青原城时说的那一番话,他相信高凤也确实听进去了,不然也不会真的就这么默不作声的跟在两人身后没有回去。

    只是心里难受是避免不了的,一路上一改之前的脾气,一句话都没说,但是爷爷却也碍于先生的身份,更是没法再主动开口说话,所以才有了他来缓和关系。

    不过出乎陈雾和高凤的预料,已经转身踏上官道的两人竟然听到陈先生清晰的回答:“走商道,去武安!”

    陈雾诧异的扭头看向自己爷爷,看到陈先生并没有开玩笑的意思,而是已经开始大步离开,赶紧伸手拉了一下身边的高凤,快走几步赶到陈先生身后问道:

    “爷爷,您没走错吧?要是走下去,可有百里路程还多!”

    “我知道要去渭源的话,明天早上应该就能到,只是到时候我们到了,那些西荒人应该也到了!”陈先生语气极为笃定。

    “西荒人敢打渭源?”经过一段时间,情绪稍稍缓和的高凤终于愿意开口。

    看着眼神中迸发出希望光芒的高凤,陈先生想说什么却最终咽了下去,改口说道:“不是敢,而是一定会!西荒已经隐忍了太久,现在既然有了举动,那就不会是小打小闹!”

    看着陈先生说话时没有注意脚下,脚底打滑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在地,陈雾和高凤两人齐齐上前,一人搀着陈先生的一条胳膊,高凤才继续问道:“那他们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打渭源呢?西荒人又不傻,先打青原不是贻误了时机吗?”

    陈先生明白高凤话里的意思,他其实并不是真的要替西荒思考,而是想着如果那些西荒人的最终目的是渭源,那么相对来说,青原城便应只是可有可无的存在,也许那些西荒人不会赶尽杀绝,自己和父亲就还可以再次重逢。

    “正是时机的问题,今天是什么日子你们忘了吗?”陈先生脸上并没有流露什么表情,但是对他最为熟悉的陈雾却不知怎么总能从眼神中看出一丝丝悲伤。

    陈雾不知道陈先生的那丝悲伤是单单因为高叔的事情,还是为了那些愿意选择留下来坚守青原城的士兵们,亦或者是为了那些可以预见的即将流离失所举家逃难的普通百姓,他只是明白,刚才陈先生咽下去没有说出的话其实是:

    “就算西荒人的最终目的是渭源城,但是,青原城一样会守不住!”

    因为那些西荒人不会让自己在攻打渭源城的时候有可能腹背受敌,更因为一个特别简单的道理,他们西荒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