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工程学院的故事 » 8

8

    转眼间又收假了,校园里陆续来人了,渐渐地又开始热闹起来。

    此时的工程学院迎来了一个稀奇古怪的玩意—机器人,这是个大三的学机电工程的从家里带来的玩意。这个机器人的出场立马吸引了好多学生的目光。机器人浑身是金属材料,加一些合成材料。内部是个复杂的线路,他一边摸他的得意之作一边给人兴高采烈地炫耀他的成果,在某种程序的作用下来回移动,移动的底座就是个轮子。而且还可以从桌面上夹取物件,这样便给他们帮不少大忙。好多人都夸赞机器人的那个学生,他叫季成,他说他上面有个姐姐,姐姐出国留学归来时带了好多有关机器人方面的书,而他正好也学的是机电工程专业,于是利用连杆轴与功能转化原理,在计算机高手的辅助下完成了这个创世佳作。这个东西的出现彻底颠覆了大多数学生对大学那种教条主义的认知,如果在未来的某一年中,机器人可以进入工厂流水线上完成一个工业产品的流程制造的话那将是件十分不可思议的事,唯一让它们不能做的就是说话,否则人类将失去在这个世界的主导地位,也不是不可能。

    那些对机器人感兴趣的聚了过来,想看他表演机器人是如何移动并随意夹取物件的,他笑了一下,用手摸了摸它心爱的发明说:“去吧。”于是那个底座下的轮子转了记下,开始摇摇晃晃地移动起来,到了一个桌边,他说:“把那个抹布拿过来。”于是它伸出机械手,亮出如同钳子一般的夹子夹起了那个擦桌子的抹布后又转了个方向后移动到他跟前,此时有人藏在一处暗门内拿着遥控器在操作,并顺着那个机器人移动的方向来回操作,机器人身上有个紫外线的接收器,那灯不停地闪烁着,心细的人似乎发现了什么,这灯为何会闪,难道是有人在操作?

    看完表演大家无不赞叹这个发明,纷纷鼓掌,未来中国将在机器人制造方面得迈一个新台阶了。当机器人停下后没多久,那个手臂忽然间动了一下,季成马上笑着对大家说:“不好意思,可能出了一些故障。”这时候那个频闪灯立马不闪了,机器人的手臂作了一个摆手的动作停在那儿,好像再向大家说:“不好意思。”这时有个胆大的人说话了,“那个机器人没见你开启,它是怎么运行的呢,难道它能听懂你说话?还有你让它夹什么东西它就夹什么东西,这合理么?”说话的正是王俊华,他这么一说,让那个季成竟答不上来了,是呀,现在还没到机器智能化的阶段,机器人怎么能说抓什么就抓什么,卢健说:“这里肯定有人操控它。”就这么一折腾,人们兴致索然,季成只好说:“出来吧!”那个躲在墙角暗门的人钻了出来,手里拿着跟板砖大小的遥控器,原来这是他们精心设计好的,看到此情此景,好多人纷纷离开了对机器人的研究,各干各的事情了。

    慢慢地好多人觉得王俊华这个人太死板了,干什么不能发散一下思维。之前在年度的总结大会上遭到羞辱的李旭不服气,他整天为这事耿耿于怀。这一天他和同学商量他这个设想,有一个人走了过来,对他说:“你这个人做事太激进,所以容易吃亏,要不加入我们这个阵营吧,我们会给您一个发挥空间的。”

    众人把眼光投在了这个说话人的身上,他不是别人,正是季成。他说:“我正在研究智能机器人,这东西将来会代替人类完成许多事情,何不跟我一起搞两下子?”

    “我没心情去研究机器人,我是学土木工程的,那玩意在我可接受范围之外。”李旭如实回答。

    “你不是在工程学院里受到冷遇吗?我也一样,想不想给自己出一口气?”

    这下说到李旭的心坎上了,他正想给他捞回个面子,让别人重视起他的研究成果,而不是一味打压。他答应了同他合作的要求。

    一日卢健和几个同学去观海堂,其中有一个很高的高台,那上面如同一个天文观测站,人站在上面可以远眺大海,深海大学得天独厚,它是建立在一个深海研究与海洋观测站的基础上,就如同海子的诗一般: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卢健走上了那个可以远眺大海的高台,看到不远处一片蔚蓝的海洋在与蓝天的颜色交相辉映,美不胜收。他旁边的同学说:“这让我想起好多风云人物,比如冰心、鲁迅、孙中山……”卢健在脑海中构造这样的图景:他们远涉重洋,只为一腔抱负,最后只能因为无法回家而站在海边,表现出各种无奈,潮起潮落,日复一日,所有的思绪如同这波涛一样不住挣扎。卢健说:“我们都是游子,漂泊在了异乡,成为了这浪花中的一部分。”忽然后面有人喊道:“喂!看够了没有,看完了下去,让我们也看看。”卢健他们这才意识到每个人不是可以随意来到这个高台的,他们只好灰溜溜下去,又去了观亭堂,观亭堂有一个亭子,他们路过时看到有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坐在亭子中间的石凳上,其中一个人为她作画。他们说:“这时丹青社的。”卢健上去偷看一眼,没看清画的是什么,但粗略一看,是水彩画,那些颜料都是沾水后抹上去的。画画那个男的发现有人偷看,头转过来瞅了一下,那女的随即也笑了一下,那笑容卢健终生难忘。

    卢健是学理科的,他从里到外都充满着逻辑和规则的约束,他从来没有想过文科生的那种心境,以前在电视上看到的情景现在在现实中也能看到了,旁边他的朋友说:“怎么了,你是不是有感而发,想吟诗一首呢?”

    “我怎么会?我刚才看那女孩的时候,她笑了一下,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感觉,这不同于生物学中国的条件反射?”

    “哈哈,你看来是不知道呀,这是心理学家的一种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大概意思是学习实质是一种反应概率的变化,而强化是提高反应概率的一个手段。”

    卢健听得云里雾里。

    看着卢健呆头呆脑的表现,他继续补充说:“给你一本书,你觉得头很大,不知道怎么把它看完是,你该怎么做?”

    “我肯定会分段来看呀,而且计划今天看多少页,多长时间会把它看完。都是计划好的。”

    “你为什么会这么做?”朋友反问道。

    “因为我知道一本书不能一下子看完呀。”卢健如实回答。

    “那就好了,那是因为你在前期肯定总结了不少经验,而这就是强化,强化你去如何看一本书,使你去如何看一本书,使你对看一本书的概率有所增长。”

    卢健似乎终于明白了,那这么说,他刚才看那男的画像实质上也是看画像外的女生。那女生当然明白是怎么回事,因为女人天生爱慕虚荣,喜欢被人夸赞,所以才会做出那个反应。

    卢健说:“你懂得还挺多。”

    “那当然,我父母都是做教师的,但是这个理论固然好,却得用到成熟的女性身上。”

    这一下子似乎把卢健给打回到了现实里,这么说那女生她已经不生涩了,早已经拥有了成人的世界,天哪,这与自己所期望的世界怎么这么不符?

    卢健准备返回宿舍,头上飞过一个无人机,长了四个带螺旋桨的翅膀像蜻蜓一样飞来飞去。他驻足观看,那东西时而在他头顶盘旋,时而又飞到别出去,他看那个使遥控器的人是学长王俊华,于是上前去跟他打招呼。这时候张庭不知从哪个地方也窜了出来,他惊奇道:“原来你也在这里。”

    他说:“我和学长早就认识,他今天带我来体验他的飞行成果。”卢健“哦”地作了一声,随即又观察那架飞机,飞机上好像多了个东西,他问“飞机上那东西是啥?”

    “是摄像头。”张庭如实回答。

    “为何要在这上面装摄像头?”

    “你问一下他就知道了。”指了指王俊华。

    卢健走过去问:“飞机上装摄像头是干什么用的?”

    “这个你就不晓得了吧,我装这个主要是用它来拍摄高空作业的。”

    “哦,是这样呀,那结果出来了么?”

    “废话,我现在已经在遥控器上装了一个遥感成像系统,当然有结果了。”

    “是么,我怎么不觉得。”这话是从别处传来的。这时候过来几个人,为首的正是给大家展示他得意之作机器人的季成,他说:“你这玩意早过时了,我机器人全用上了,包括你现在所使用的自动遥感系统。”

    王俊华一看,这分明就是找事来的么,他说:“我知道,但你那玩意所用的这些技术早已经被人所使用,我只是把它拿来做参照,而且只能化还没有达到你给大家所展示的那个程度吧!”这话明显是针对他使用小伎俩给大家造成一种智能机器人的错觉。张庭这时发现,原来数学天才李旭也在。

    季成听后笑了一下,“要是我用我的机器人和你的飞行器我们比一场,如何?”

    王俊华说:“比什么?”

    “比它随便在桌上抓取一个东西,然后平安地把它运送到你们宿舍门口,如何?”

    这时有个人从王俊华后面站了出来,正是刘可鑫,“哈哈哈,你拿你机器人的长处和飞行器的短处相比,你觉得我们能赢吗?”

    “一个飞行器而已,只会到处飞,跟这个玩具也没什么两样?”季成冷冷地笑起来。

    卢健也帮王俊华说话:“这个不合理,我们换一个。”

    “呵呵,一个不认识的小学弟也来跟我讨价还价啦,原来科学兴趣组的人就那么大点能耐。我算是领教了,不敢比的话,那只能算你们认输,只得让你交出你在科学社的社长之位,我们的账就一笔勾销。”

    “有什么不敢的,比就比。”王俊华受到侮辱,决定给与反击,好多人劝他不要比,这样不公平。可越是不公平,敌人就越嚣张,他不能容忍这一切,有机器人有啥了不起的,说到底,那还不是受人控制的傀儡而已?季成说:“好,我们明天上午9点,就在工程学院门口见。”说完带着手底下一帮人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