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七星除魔传 » 第二章 根基所在(中)

第二章 根基所在(中)

    六月的南疆,天空中高张着一把无形火伞,热得鸟儿不敢飞出山林,鱼儿不敢冒出水面,唯独只剩那蝉儿在树上鸣个不停。

    古人言:“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可谓对静江气候宜人的最高赞扬,倘若要问那静江地界内最佳避暑胜地,这七星山可谓当仁不让。

    眼下晴空万里,流金铄石,身处炎炎烈日不免让人挥汗如雨,唯独天枢峰上却有清风徐来,山高气爽,令人恍若超然世外。

    玄武洞外,平台中央,坐落着一个巨大练武场,继而抬头仰视,三面皆以绝壁,但见那壁高百米,险峻已极,其中北面有道裂缝宽俞数尺,从中夹长一颗粗壮虬松映入眼帘,时而微风拂过便会掠下松叶数根。

    当值碧空万里,唯有斜阳落下,练武场上波光粼粼一片,定眼望去,原来地面是由整块巨大白玉铺砌而成,瞧那玉面晶莹透彻,宛如镜子一般,在阳光照射下反射出五光十色的光晕,可谓奇特已极。

    一时间,悬崖峭壁,空山幽谷,虬松玉面,三者遥相呼应,共同勾勒出一幅绝美人间仙境,唯独当中却是多了两道人影。

    练武场上山风萧瑟,东西两面各站一人,只见西面那人是一十八白袍少年,生得相貌堂堂,一张稚气未消的面庞上隐隐中透露出些许正气。

    而与少年对立之人为一中年男子,瞧其三十五六年纪,满脸胡子拉碴,蓬头垢面,不想那邋遢中竟带着几分洒脱,只是衣衫娄律,皱如麻纸,且已泛黄,形象难以言佳。

    场上一阵微风拂过,撩起少年额前几缕青丝,顿觉英气更甚,眼见少年右手垂握一把三尺长剑,左手捻指立于胸前,远远望去颇具威仪,手中长剑在内力加持下散发着淡淡蓝芒。

    忽然少年引剑起势以白龙出海之势朝对面男子掠去,那速度极快转眼便要抵至跟前。

    但见男子丝毫不惧,随即抬手横剑来挡,不想手中的剑却是未曾出鞘,就在长剑要触及剑鞘瞬间,只听男子忽然大喝一声,身前倏地冒起一道罡气将之挡下。

    随即少年被震出数步,连忙运气稳住身形,只觉惊了一跳,稍稍回神便再次挺剑而出,眼见一剑刺在那罡气之上,霎时蓝芒大作,漱漱作响,僵持片刻却是不能再进分毫。

    少年是以连忙将长剑抽回,随即双臂一展朝后滑出数米,紧接右手持剑竖立胸前,左手作势,口中念念有词,猛然间只听‘唰’的一声,剑身瞬间冒起一道耀眼白光直插天际。

    男子见状为之一怔,继而浓眉竖起,转眼片刻又化为认可之色,寻思:“想不到这小子竟已练至如此境界,日后成就怕是难以估量了!”

    就在他暗自纳罕之际,少年忽然大喊一声:“去!”紧接长剑挥下瞬间化作一道巨大光梭呼啸而来,气势如虹,有如泰山压顶。

    不料男子却是不避,反而咧嘴微扬露出一副欣赏笑容,转眼巨大剑气便已悬至头顶,剩余不及一米距离,男子轻哼一声这才拔剑迎上。

    唯见出鞘瞬间,剑身泛起一阵耀眼蓝光,七个不同颜色亮点从中冒起,仔细看去,那亮点竟能与北斗七星遥相呼应,想来此剑必定大有来头。

    刹那间,两剑相击,震声不绝于耳,一股排山倒海气浪从中扩散开来,四下劲风大作,所到之处飞沙走石,枯枝漫天,练武场上瞬间茫茫一片。

    只待烟尘散去,唯见男子依旧安然无恙伫立原地,紧接随手一挑,手中长剑飞起盘旋在半空之中,继而左手执鞘一伸,那剑便已然入鞘,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可谓潇洒至极。

    眼见少年收起长剑一脸兴奋跑来,得意问道:“大师兄,我这招玉衡斩铁怎么样?”

    从少年口中得知,原来这凌厉剑招名为玉衡斩铁,实则乃为七星剑法中最具声势一招,说起这七星剑法,可谓是玄武阁镇派绝技之一,剑招凌厉多变,堪称南疆一绝,然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眼前邋遢男子竟是玄武阁大弟子,其名-李奇风。

    说起此人倒是个不可多得的习武奇才,年少时本是一富家纨绔子弟,只因家道中落父母双亡,机缘巧合下被玄武阁掌门度化入门,只用不到五年时间,已然成为新一代弟子中的翘楚。

    然而更有来头的是他手中的七星剑,是为玄武阁镇派神兵,传闻此剑吹毛短发,异常锋利,是以七星岩中天外陨石炼化而成,再配以七星山各峰所产异石镶于剑身,足可削铁如泥,不仅如此,此剑最奇之处是每逢月夜便会散发耀眼寒芒继而威力倍增,乃为当世十大神兵之一,想来当初玄武阁得以在江湖中博得一席之地,这七星剑可谓居功至伟。

    早于十年前其师便将此象征掌门身份神兵传于他,并对其寄予厚望,希望他能继任大统,只可惜李奇风是个痴情种,正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是以深陷情潭,荒废不前,即便如此,仅凭这一身不俗修为仍可算做玄武阁门下除掌门外第一人,可见天资不凡。

    面对少年问话,李奇风笑道:“嗯!不错!还算有几分气势,剑宁啊!想必你的紫微心法已经突破到璇玑境了吧?”

    少年脸颊稍红,挠挠头道:“师兄见笑了,我这点微末修为比起你可差远了!”

    从李奇风口中得知少年叫剑宁,实际少年全名唤作“陆剑宁”八岁入的玄武阁,拜在门下已有十年光景,然而李奇提及紫微心法乃为玄武阁至高心法,由开山祖师巨岩子以蜀山派绝学“太玄奥妙”为基础再结合那神秘石碑上所悟道法融创而来,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自然比那太玄奥妙更上一层楼。

    心法分为增一,璇玑,太微三重境界,寻常人入门三四年便可达至增一境,而璇玑境则是一道分水岭,天资过人者短可数年,长则数十载,天资愚钝者就是终其一生也难望其门槛。

    至于那太微境界自创派以来,即便巨岩子自身天赋过人也只得初窥门径而已,只能算做半只脚踏进太微境界,除此之外至今则无一人能达,饶是如此仅凭这璇玑境的紫微心法便可让玄武阁在江湖中博得一席地位,足见其法之高明。

    李奇风咧嘴笑道:“臭小子,你就知足吧!想师兄当年像你这般年纪时才刚入师门,而你已突破到紫薇心法第二重境界!咳~~~!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陆剑宁闻言不禁有些沾沾自喜起来,于是又道:“那敢问师兄,若以我这般修为行走江湖之中,当可算作几流好手?”

    李奇风侧目一眼,并没有急于回答,反倒拿起腰间酒葫芦喝上一口,顿时美酒下肚,这才心满意足道:“啊...!痛快!剑宁啊!你刚刚突破璇玑境界根基尚未牢固,真要论起可勉强算个二流末吧!”

    听闻自身实力只能算做二流且还是末等,陆剑宁面上顿露失望之色,继而轻叹一声道:“原来只是二流末啊!”

    瞧其一副愁眉苦脸模样,李奇风连忙安慰道:“可算不错啦!这要是传将出去别人都该夸你英雄出少年了,更何况你还如此年轻,待到师兄这般年纪,只怕成就已不在师傅老人家之下了!”

    陆剑宁随即愁云消逝,抱拳道:“师兄所说极是,多谢为我开导!”

    眼瞅对方得意模样,李奇风笑而不语,紧接拿起酒葫芦又汩汩喝起,然而这时却从场外传来一个庄如龙钟的声音。

    “是谁的成就不在老夫之下啊?”

    二人连忙朝那声音方向望去,紧接连忙拱手喊道:“师傅!”

    唯见一六十多岁老者神采飞扬,健步如飞走来,老者姓古名青松,正是玄武阁掌门,然而这古青松虽身处高龄却是不显老态,反倒颇具仙风道骨,常人只需稍看一眼便知此人不凡。

    “师傅你不是在大殿里么?怎么跑出来了!”李奇风面带疑色说道。

    古青松道:“刚才那般动静,为师还以为天要塌了,哪里还坐得住,索性出来瞧瞧,谁知便碰上了你二人!”随即又伸出食指朝两人点了点,道:“我就知道你俩在一起准没好事?”

    李奇风当即笑道:“非也!非也!弟子反而有个好消息要告知师傅!”

    古青松疑道:“哦!什么好消息?”

    李奇风道:“不知道剑宁师弟的紫薇心法突破璇玑境算不算好消息?”

    古青松闻言喜上眉梢,紧接便问:“剑宁,你大师兄所说可真的?”

    只见陆剑宁稍显不好意思应道:“回...回禀师傅!大师兄所言不假!”

    古青松当即开怀笑道:“嗯!如此说来的确是个好消息!甚好!甚好啊!剑宁你天赋异禀,假以时日必能成大器。”

    突如其来的夸赞让陆剑宁有些受宠若惊,顿时脸上泛红,继而挠挠头道:“师傅过奖了!我这点微末道行比起大师兄可差远了”

    古青松道:“剑宁你也别谦虚了,想你平日刻苦练功为师可都是看在眼里的!”

    “师傅明察!主要还是您老人家教导有方。”

    眼瞅陆剑宁一副处事谦虚敬重师长的模样古青松心中顿感慰藉,于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师傅我没骗你吧!”李奇风一脸得意道。

    古青松颔首道:“嗯!你这狗嘴里总算吐了回象牙!”

    李奇风冷哼一声,嗔道:“哼!师父这般岁数了,怎滴还一天胡言乱语的!”说罢遂将头转过一侧。

    那古青松却也去不理会,反而对那陆剑宁说道:“既然如此,剑宁你便随我来吧!”说罢转身便往大殿方向走去,继而示意陆剑宁跟上。

    一旁李奇风见状忙道:“师傅!那我呢?”

    古青松回过头来望了一眼,笑道:“你也一并吧!”

    “好的!师傅!”

    话落三人往玄武殿方向走去,步行数十米后来至一道朱色围墙跟前,只见一个精致拱门竖立其中,继而三人穿过拱门又走了十数米,只见一座古朴大殿拔地而起,气势庄严,正是那玄武殿。

    这玄武殿东西宽七丈二,南北长九丈六,其内四侧有十八根红色大柱林立,从而支撑起这三丈六尺高的主体,然而在玄武殿东西两侧还各有一条过道。

    左侧过道是通往七星岩所在,此为玄武阁禁地,其内阵法机关颇为厉害,尤其是那七星法阵,以七星巨岩为阵,七脉山灵地气为引,一经发动足可毁山裂地,教人灰飞烟灭,

    原来当年巨岩子得到神秘玉璧后,便将这七星岩视为宝地,想来如此风水宝地怎可轻易让人,是以在此建造机关以防他人觊觎,不想却成了玄武阁称霸一方底气所在。

    而另一侧过道则是通往玄武阁后院所在,此处隐于山坳,也是个三面绝壁的地势,其中南北两侧各有舍房十数间,正是玄武阁弟子生活起居的地方,而在后院北面有条小道通往元风洞,洞内有个庭院便是掌门住所。

    三人此刻进得殿内,唯见殿中央供奉着三清神像,神像前香火鼎盛,飘起青烟阵阵,从外看来这玄武殿潜藏在这山洞之中,倒是别有一股仙家古堡的味道。

    所谓三清是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由无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气,由元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之相和,生天下万物。

    只见神像金身由青铜铸造,造型庄严,栩栩如生,令人望而生畏,而其边上还树立着一块一人多高的石碑,唯见石碑材质雪白透亮,像石又像玉,具体何物却是说不上来,其上刻有道家至高学说“道德经”。

    仔细看去,那经文中间有八个字好像有意错开,细细观察竟然形似一个八卦,此刻古青松走到跟前,分别将两只手指放到乾位和坤位的文字上按下,紧接从石碑后传来一阵石块摩擦声响,继而石碑向左侧移开,露出一个一人大小的洞口。

    一旁陆剑宁见此情形不禁目瞪口呆,想他入门十年竟都不知此处有这样一道暗门,也难怪会如此惊骇,反观古青松和李奇风两人倒是一脸风轻云淡,见怪不怪,紧接古青便迈步走了进去,而后从中传来他的唤声。

    “奇风!剑宁!你们也进来吧!”

    李奇风眼角舒展望了陆剑宁一眼,不带丝毫犹豫的走了进去,陆剑宁见状连忙紧随其后,却是不由分想:看师兄那一脸见怪不怪模样,想来此处怕是来过不知多少回了吧?”

    继而走进其中,才发现里边是个数米见方的石室,唯独石室中央有块通体漆黑的石碑赫然入眼,眼见那碑宽两尺余,不及半人高,其上字迹腐蚀严重,好在还能大致辨认,只是那字体古朴,像是上古文字,内容十之八九难以理解。

    陆剑宁见状不禁问道:“师傅!这碑是...?”

    只见古青松一脸正色道:“此碑乃是我玄武阁根基所在,我派紫微心法便是由此参悟而来!”

    陆剑宁闻言大为震惊,继而又转为钦佩,心想:“这石碑上所刻文字,古朴至极,犹如天书,真不知历代祖师是如何看懂的!”

    “恕弟子斗胆一问,弟子在门中修行十年不知有此石室,师傅今日带我来此?可是有什么不可示人的原因?”

    古青松望着陆剑宁显得一脸不可置信,不曾想自己这老实敦厚的徒弟竟还能想到这一点,不由得颠覆心中以往形象,是以微微点头。

    “不错!我玄武阁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但凡紫微心法没有突破至璇玑境者,是不允许进入这里的。”

    陆剑宁疑道:“这是何故?”

    只见古青松轻叹一声又道:“说来无奈,这石碑上所刻内容艰涩难懂却是妙用无穷,根基浅薄者学之无用,反而容易走火入魔反噬自身,再者是怕那魔教妖人混进我派偷学石碑上绝学,想来那魔教探子也只为收集情报而来,必不会苦心突破这紫微心法,这倒也方便筛除了不少威胁,毕竟这石碑上内容威力无穷,若是不慎落入魔教手中必然为祸百端!”

    听完解释陆剑宁这才恍然大悟,于是又道:“原来如此!那我以后岂不是就可以到这石间里来参悟石碑上的内容了?”

    古青松露出笑意点点头,继而又立马转为严肃道:“不错!但入此洞也有要求,过戌时后方可进入,至卯时前必须离开,除此之外,不得将此事告知其他师兄弟,白日更是不得入内,若是触犯其中任何一条便要废除武功逐出师门,你要切记!”

    “是!弟子遵命!”陆剑宁双手抱拳郑重道。

    接着古青松又望向一旁李奇风,说道:“奇风,我怕剑宁一时难以理解石碑内容,这段时间你便陪他一起来吧,顺带多指点他一些!”

    李奇风道:“这个自然,请师傅放心!”

    古青松满意点点头,道:“嗯!现在也非入内时间,久待此地恐有不便,就先行撤离吧!”

    二人同时应道:“是!师傅!”

    继而三人出了石室,古青松便将那暗门恢复,紧接便朝殿外走去,当下大殿之内只剩二人,忽然李奇风伸展双臂,叹了口气,说道:“剑宁,今晚戊时过后你便先到石室等我好了,我还有事就先走了!”说罢不待对方回答,人已至殿外。

    陆剑宁望着对方离去背影,嘟囔道:“明明就是偷偷下山喝酒去了,却来装什么正经!哼!”。

    (注:戌时为19-21点,卯时为5-7点,戌时后,卯时前,既为晚上九点以后,凌晨五点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