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人在大宋,影视剧大融合 » 第二十四章 状元及第

第二十四章 状元及第

    东华门外。

    皇佑六年的三百贡士悉数汇集于此。放眼望去,既有皓首白发的老者,也有春秋鼎盛的中年。

    十数年的寒窗苦读,几度失落折磨,方才等到了今天。谁也不敢,更加不愿错过这个可能是一生之中最为荣耀的时刻。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即将出炉的新科进士们,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兴奋地互相拱手道贺。

    而同样的,端坐在朝堂之上的皇帝和众位大臣,也在静静的等待这一刻的到来。

    就在今天,无数士子即将迈入朝堂,大宋也将迎来新鲜的血液。

    “铛——”

    悠然的钟声响起,杨文昭以及一众新科进士都是神情肃然,列成两队,垂首入宫,陆续进入崇政殿前由汉白玉铺就的宽阔广场上。

    崇政殿内外,在京各级官员皆已列班完毕,左右两廊旌旗飞扬,另有数队铠甲鲜亮的禁军侯立在旁。

    待到所有人站定,倏忽宫乐大作,演“隆平之章”,而后阶下鸣鞭三响,演“庆平之章”。

    礼乐声中,大宋皇帝赵祯身穿绛纱龙袍,在内侍总管的搀扶下,迈着沉稳有力的步伐,出现在所有人的视线之中。

    山呼海啸的万岁声中,赵祯升座,臣子们三拜九叩,待众人平身后,当朝首辅梁适出班宣诰。

    “皇恩浩荡,开科取士,为国抡才,出身莫问。今皇佑六年殿试已毕,由陛下策试天下贡士,钦赐一甲进士及第三名,二甲进士出身一百三十五人,三甲同进士出身一百六十二人,唱名者出班谢恩!”

    宣读诏书的声音十分洪亮,广场上每个新科进士都听得清清楚楚。

    崇政殿内,百官列班肃立,天子赵祯高踞御座之上,一旁的内侍捧着明黄色锦缎铺就的桉盘,呈上三份殿试墨卷。

    赵祯取过第一份墨卷,拆开扫了一眼,而后有意顿了一顿,欣赏了一下殿内殿外鸦雀无声的场景,这才缓缓开口,打破了令人窒息的安静。

    “殿试一甲第一名,要闻着!”

    话音落下,霎时间乐声大作,阶下二百余名传胪官依次高唱:“殿试一甲第一名,杨文昭!”

    就这样声声相传,一声声传胪之声由远及近,越来越清亮,响彻整个皇城,直至传入崇政殿外广场之上杨文昭的耳中。

    杨文昭听到自己名字的那一刻,只觉呼吸一促,心脏砰砰狂跳,就连大脑也是一片空白。

    尽管他昨日与天子共进御膳之时,就已经隐隐有了预感,可直到此刻,听到自己的名字被传胪官连唱三遍,杨文昭才终于确认:“我中状元了!”

    ......

    而在侧殿受邀前来观礼的一众女眷早已一片沸腾。特别是杨家众多女眷,都是诰命之身,而此次杨文昭在榜上,自然也都在受邀之列。

    在听闻杨文昭中状元的消息后,杨家众人也受到了周边人的恭贺。

    皇后曹氏还特别来到了受邀前来的柴郡主和穆桂英面前,对着柴郡主一躬身“恭喜老夫人啦,杨家终于得偿所愿,出了一个进士,还是一个状元。”

    虽然曹氏贵为皇后,但是大宋以孝治天下,对待长辈行礼也是应有之义。更何况柴氏更是太祖亲封的郡主,行一个礼也不算什么。更重要的是,曹氏出身将门,自幼就非常崇拜杨家一众女子为国征战的豪情,所以这一礼不光是晚辈向长辈行礼,也是出自内心的尊敬。

    柴氏虽然知道这些,但是毕竟君臣有别,还是侧身,只受了半礼,随即便扶住皇后,“老妇岂敢受皇后娘娘的礼。”

    而一旁的穆桂英自然是不能和柴氏一样,躬身行礼“见过皇后娘娘。”

    皇后随即扶起穆桂英“妹妹不必多礼。杨家满门忠烈,文广和文昭也是我自幼看着长大的,不知道两人如今可有婚约?”

    这一声妹妹,就是告诉穆桂英,不必拘泥于俗礼,还是像闺蜜一样。

    “回娘娘,臣妾两子都尚无婚约。文广常年在外带兵,臣妾是管不了了,而文昭如今则是年纪太小,且尚无功名,自然也一直没有议亲。也不瞒娘娘说,夫人对此也是十分头疼”

    台上一众女眷这才反应过来,眺望向殿前的目光更加热切。

    多数人都想着“想来,皇后娘娘有意为状元郎赐婚。”心思也都活泛了起来。

    “哈哈,妹妹不必担忧,文广乃是大将军,为我大宋干臣,不知有多少女子倾心,一直未曾娶亲,估计是早有想法了。至于文昭,那小子可是当着官家和我的面,为自己求了一个赐婚的恩赐,想来也是心有所属了。”

    听到此,柴郡主和穆桂英都是兴奋异常,不光是赐婚,更重要的是有了人选。对于古人来说,他们更看重的是子嗣延绵,特别是到了杨文昭这一代,就剩他们两个人,杨文广又是一个多年不曾回朝,不肯议亲,现如今知道了杨文昭心有所属,自然是兴奋不已。

    “不知娘娘可知文昭中意的是何家女子?”

    随即皇后悄声道“文昭并未对官家和本宫明说,有一件事,官家需要文昭去帮他办,待到文昭回来自然是功成名就之时,他说要等到功成名就之时再议亲。”

    柴氏和穆桂英两人不禁有些愕然。

    “不过本宫倒是有一些猜测,你们想一想,文昭从八岁就离开京城,在五台山和少林寺修行,回京也不过一年的光景,能接触到的女性非常之少。如果是文昭在江湖上认识的女子,必然不会让官家和本宫赐婚,想来必然是朝堂之上谁家的女子。而文昭近日一直在盛家读书,想来必然是盛家的姑娘。而且京城之中流传着一段佳话,说是在乡试放榜之日,文昭在积英巷救下了盛家的一个小庶女,叫盛明兰。听闻此女自幼养在其祖母勇毅侯独女身边,聪慧非凡,很识大体,想来就是此人了。”

    皇后在听到杨文昭想要两宫赐婚的那一刻,就专门派人打听了杨文昭与何女子接触较多,也就被她打听了个七七八八。

    柴郡主和穆桂英一听是个文官家的庶女,就更加高兴了,杨家本来就位高权重,如果再找个朝堂上有一定势力的家族,就更会被官家忌惮。

    “老夫人与妹妹也不要着急,想来文昭有着自己的打算,你们可以和盛家交好,但是可千万别乱了文昭的计划,毁了一桩姻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