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小师弟 » 第12章:民以食为天

第12章:民以食为天

    涂晋居然说产量翻倍,只是保守估计。

    那要是不保守,这产量能增加多少?

    村民们现在除了惊讶,还有就是不信,最多就是当涂晋这是在说大话,反正是人嘴两张皮,怎么说怎么移。

    涂晋也看到了村民的不信。

    “乡亲们!”

    “现在尔等可能觉得我是在说大话......”说着,他突然淡淡一笑,然后说道:“今日我与诸位打个赌如何,如果按照我说的方法种植粮食,最后产量未能翻倍,我涂氏免除全村所有人三年的佃租。”

    “景寒!”

    一旁的涂韬有些坐不住了。

    心说这败家玩意儿。

    以前涂家的佃租是收获的七成,这小子一句话,就把佃户的佃租降到了三成,也就是让涂氏少收四成的粮食。

    如今又在这里跟村民打赌,如果产量不翻倍,还要免去三年的佃租,这也就是说,接下来三年,涂家一粒佃租都收不到?

    “二叔放心!”

    涂晋笑了笑,然后看向村民,说道:“但若是最后产量确实翻倍甚至更高,从现在开始,尔等的佃租涨至四成,如何?”

    闻言,村民们顿时愣住。

    涂晋输了,村民们免租三年,村民们自然高兴,能够白种三年的田地,收获的粮食都归自己,现场除了涂家的人,其他人都希望最后的输家是涂晋。

    若是涂晋赢了,以后佃租就得涨到四成。

    “乡亲们,可敢与我赌上一局?”

    涂晋看向田埂上的村民,笑着说道:“当然,若是有人不相信我的方法,这一季水稻种植,尔等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种,反正我涂氏会全部采取这种新的种植方法。”

    “到时候也正好可以做一番比较。”

    涂晋的话音刚落,杨聪站出来拱手道:“景寒公子,我杨家愿意与公子一赌,今年春耕,就按公子的方式种植。”

    “我家也愿意!”说话的人是马贵。

    “还有我家!”

    “还有我家!”

    不大一会儿功夫,就有二十余户佃户站出来要与涂晋赌一局,而剩下的二十余户不敢冒险,他们表示还是按照以前的方式种植,如果这一季涂晋种的粮食产量真的翻倍,下一季他们就按涂晋的方式来。

    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涂晋也不打算逼着大伙儿学。

    其实就算全村的佃户都不愿意跟着学,他也不在意,因为涂家除了佃出去了几百亩田地,自己家还留下了几十亩水田,和几十亩山地。

    反正涂家的田地,今年就是要按照新方式种植粮食。

    “乡亲们!”涂晋指着旁边的那些木桶,然后说道:“这些木桶里都是稻种,已经浸泡了三天,这也是新的种植方式的第一步......”说着他伸手抓了一把稻种,看了看,道:“用水浸泡,这是为了催芽,可以让稻种加速发芽。”

    “尔等看看!”涂晋将手里的稻种摊给附近的佃户看:“是不是已经都已经开始发芽了。”

    很快附近的村民都围了过来,远一点的村民则是就近去看附近的木桶,此前涂晋让这些小厮们,挑着木桶每隔一段距离,就放一个木桶,就是为了现在村民们都可以看到。

    “今天我将给大伙儿演示种植的第二步.......”待村民们看完已经开始发芽的稻种,涂晋突然指着水田笑着问道:“大伙儿有没有发现,这田里已经没什么水了对不对?”

    “对啊。”

    “这田里怎么没有水?”

    村民们这才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其实前两天涂晋就安排人整理了一下这块水田,只是当时村民们并没有怎么在意。

    “这就是秧床!”涂晋解释说道:“想要粮食产量翻倍,育秧就是非常关键的步骤,我知道大伙儿以前种水稻,都是直接将稻种播撒在水田里就行。”

    “没错!”

    一个老汉笑着回答道:“祖祖辈辈都是如此,我可还没有听说过种水稻还要育秧的。”

    “哈哈!”

    “我也没有听过。”

    “我也没有。”

    很快就有不少村民笑呵呵的说道。

    听着这些欢声笑语,涂晋自然知道,他们这是在嘲笑自己不懂种田,还要在这里装专家。

    “尔等当然没有听过,这是全新的种植方法,只有按照我这种方式种植水稻,水稻的产量才会翻倍......”说着,他又指向水田说道:“前两日我已经安排人整理过这块秧床。”

    “整理秧床过程很简单,就是先排除多余的水,然后在土上撒一些草木灰兑的肥料......”说着,又指向身后的那堆用粪水搅拌过的草木灰,说道:“撒上肥料之后,再将土翻一番,最后整理平整。”

    此刻下面的水田,看上去却是非常的平整,好像用什么东西刮过的一般。

    “现在我们需要将这些稻种撒在秧床上。”说着,涂晋便亲自挽起裤脚,下到了水田里,这块水田有些大,差不多得有一亩的样子。

    必须得有这么大的秧床,毕竟涂家自己还要种几十亩的水田。

    这块秧床现在被分成了若干等分,每两米中间就有一条水沟,水沟的水刚好与旁边的秧床持平,水也漫不到秧床上面。

    涂晋下田的时候,一个小厮便提着一只木桶跟了下去。

    涂晋与那小厮都是站在水沟里,秧床现在已经很平整,现在踩上去肯定会破坏秧床的平整。

    接着就看见涂晋从桶里轻轻抓出一把稻种,抓稻种的时候,他特别做了提醒,这个得轻一点,不要损坏了已经发出的嫩芽。

    最后便是均匀的将稻种撒在秧床上。

    约莫撒了三五米秧床,涂晋这才高声道:“都看见了吗?撒种的时候,一定要撒得均匀一些,千万不要这里一大堆,别的地方却稀稀拉拉的几颗。”

    说着,他便吩咐田埂上的其他小厮下田,然后按照他的方式进行撒种,而他则是洗完脚上岸,作为一个地主,只需要动嘴,不需要亲自干活,做做演示就行。

    回到岸边,一个老汉问道:“景寒,这与我们以前种水稻其实也差不多,只是我们是将稻种撒在水田里面,而汝这是撒在泥土上面。”

    “老人家!”

    涂晋笑着道:“我们的方式肯定是不同的.......现在依然还是处于育秧的阶段......”说着,他问老汉:“尔等撒完种子,是不是就等着收获,中间最多就是适当的泼洒一些粪水作为肥料?”

    “正是!”

    老汉先是肯定的点了点头,然后好奇的看了一眼水田里的小厮,问道:“难道这样不对乎?”

    “当然不对!”

    涂晋笑着道:“等一个月,秧苗长到筷子差不多长度时,就需要将它们全部拔起来,然后种到其他的水田里。”

    “拔...拔...拔出来,汝是说还要将秧苗拔出来?”老汉有些不可思议的看着涂晋,涂晋肯定的点头,道:“没错,将秧苗全部拔出来重新移栽到水田里。”

    “尔等以前的方法,水稻虽然也能正常生长,最后长出稻谷。”

    “但是苗与苗之间距离太近,彼此互相争抢营养,最后长出来的稻穗稀少,产量自然就不会高。”

    前世作为历史爱好者,对于古人种庄稼,他也有些了解。

    现在虽然还未见过古人种田,但是刚才他问老汉,是不是将稻种撒田里,然后就等着收获,得到肯定答复之后,他已经大概了解了这些古人是如何种田的了。

    涂晋是穿越者,前世也是在农村长大。

    若是按照他小时候见过的育秧方法,这些村民得傻眼。

    因为他小时候的农村,种水稻需要插两次秧,首先是用温室大棚育秧六七日,然后再将秧苗一根一根的插在现在的秧床上面,等长上一个月后,再将它们拔出来,移栽到水田里。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世百姓已经改良了种植方法,省去了插小秧这个环节。

    “这方法也太过繁琐!”

    老汉摇头说道,只是他的话还未说完,涂晋却问老汉道:“若是繁琐一些,可以让产量翻番甚至更多,老人家可愿意使用新的种植方法?”

    涂晋前世看过一些资料,按照历史记载,古人很早就开始种植水稻,不过产量一直比较低,东西两汉的水稻产量,亩产差不多就是一百多斤的样子,一直到了明代,水稻产量才增加到亩产近三百斤。

    要知道后世的水稻产量,因为有了化肥农药的辅助,即便一些低产田,亩产水稻也已经达到六百至七百斤,而一些高产田,亩产则是一千至一千二百斤的样子。

    至于一些试验田,其亩产产量还要更高。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无论在什么时代,粮食都是至关重要。

    如今穿越东汉末年,接下来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提前积攒一些粮食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涂晋说新方法可以使产量翻倍,老汉想也没想,说道:“若是产量真的能够翻倍,即使繁琐一些,也是值得的。”

    现在没有农药、以及各种先进的化肥,涂晋自然无法将产量,提高到后世的水平,但是他觉得达到明代的水准,应该是没什么问题。

    毕竟明代也没有后世的农药,以及那些先进的化肥。

    “老人家!”

    涂晋笑着道:“等到了收获的时候,汝就知道新的方法,到底能不能让产量翻番,甚至更多。”

    “好,那老朽就拭目以待了。”

    老汉说着,向涂晋微微拱手。

    跟老汉说完话,涂晋看向现场的村民说道:“乡亲们,新的种植方法,我会毫无保留的教给大家,愿意学的都可以来学,若有不懂之处随时问我,不愿意学的,我也不会强求。”

    “待会儿大伙儿就可以去找周管家领取稻种,至于是用我这种新的种植方式,还是按照尔等以前的方式,诸位随意。”

    涂晋不想用强迫的方式推广新的种植方式,全凭自愿,反正该教的我都教了,信不信就仅凭个人了。

    “多谢景寒公子!”

    “多谢景寒公子!”

    村民们皆是向涂晋道谢。

    就在这个时候,远处突然响起的一阵马蹄声,让众人皆是一愣,涂晋也有些疑惑的看向远处。

    只见一人一骑,正朝涂家宅院这边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