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梁山白衣 » 第九十二章 简直吓死个人

第九十二章 简直吓死个人

    待等众人落座后,在张三李四的一再撺掇下,李云才红着脸将事情说了一边。却原来是那日李云被李逵朱富弄晕的时候,一个汉子刚好就趴在路边目睹了全过程,他认识李逵,知道这厮杀人不眨眼,就没敢动,没想到李云却被马灵所救。那汉子便跑出来,求马灵和李云也带上自己,那李逵乃是他的兄弟,自己已经替他做过两次大牢了,这次如果自己再不跑,被官府抓了必死无疑。

    马灵和李云都是识人之人,看的出这个汉子是个老实人,便带着他一起上了梁山,因为这李达不过是个小人物,故此马灵便在山上给他安排了一个活计自食其力,也没对王伦说起过此事。后来这李达便跟着梁山的移民船到了恽州岛,这李达虽然没甚本事,但难得的是吃苦耐劳踏实肯干,更兼为人善良质朴,左邻右舍都说他好。他凭着自己的干练,又掏出李逵接走老娘喂老虎前给他留的五十两银子作本钱,在恽州开了一家小小的早餐店。因为他做事公道童叟无欺,又肯下功夫研究厨艺,这件早餐店居然开成了一家小饭馆,虽然只有十几张桌子一层铺面,更无什么二楼和雅座,但是也足以安身立命了。

    因为店铺大了些,李达忙不过来,于是便打算雇佣一个小伙计,刚贴出去招工的告示牌,就有个小丫头来应聘,李达本不想用女工,但是那小姑娘苦苦哀求,说是要一半工钱就行,他还有个患病的姐姐和老父亲要养活。

    李达本就是个善良之人,当即就雇佣了这个小丫头,也不要她做太繁重的活,更没给她什么一半的工钱。

    一日李达见那小姑娘额头有伤,便盘问缘由,小丫头开始不肯说,后来无奈流泪说因为姐姐和老父有病在身,她不得不借下印子钱给家人看病,如今还不上,被催债的人给打了。

    李达虽然没什么武力,为人又老实憨厚,却颇有侠气,当即拉着这小丫头来找李云,他和李云是老相识,便将此事说了,李云大怒,当即抓了那几个泼皮,泼皮抵赖不过,只好承认了放高利贷的事实。李云将几人带回衙门详细审讯,随后将案卷上交时文彬按律治罪,但是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你可以不还高额利息,也可以被打伤要赔偿,但是欠的钱是要还的,李达又慷慨的解囊相助,李云也看这个小丫头虽然是女流之辈却有一片孝心,也慷慨解囊。两人替小丫头家还了债,这小丫头自然感激之极,在他姐姐与老父病愈后,这父女俩登门拜谢,李云和李达也以礼相待。

    后来这小丫头的姐姐自称烧菜不错,愿意来李达这里当厨娘,李达一试,那几道菜虽然普通,但味美之极,于是便雇佣了姐妹俩。

    后来日子久了,李达对这个姐姐有了意思,便托人登门提亲,那老丈却有些不愿,倒不是他看不上李达,只是说女儿曾经嫁过人,而李达却从未娶妻,怕李达嫌弃,李达指天画地的保证,于是老汉也欣然同意,随后选良辰吉日成就了好事。那李云也经常来李达这里照顾生意,一来二去,那姐姐看出妹子的意思,便和李达说了,李达私下告诉李云后,李云也登门提亲,故此娶了那个妹子。

    王伦闻言哈哈大笑,对李云和李达这两人的关系,感到有趣之极。

    就在此时,李达将菜饭端了上来,王伦一尝果然美味,当即对李云和李达道:“二位李兄弟,大家都不是外人,不妨叫两位嫂夫人出来见见吧。”

    李云忙对李达说了一下王伦的身份,李达大惊,刚要下拜却被王伦止住:“都是一家人,要这个虚礼干啥,不如叫两位嫂夫人出来一见,让我们众位兄弟也给嫂夫人敬一杯酒。”

    李达闻言便进了后厨,两位女子一听是梁山寨主亲自来吃饭,也是一惊,连忙收拾利落出来拜见。

    谁知道两人刚一露面,王伦一口茶水就喷了出来,当即目瞪口呆的看着两人张着大嘴说不出话来,那两个女子一看王伦也是捂着嘴惊呼一声,随即和木雕泥塑一般呆住了。

    在场众人看的更是惊讶,为何王伦哥哥和两位嫂夫人都是这般摸样,难道他们认识。

    好在此时三人已经回过神来,只见那年长的女子连忙拉着妹妹倒身下拜道:“张贞儿并锦儿妹妹参见恩公!”

    说起来也难怪王伦目瞪口呆,这两个女子他在东京见过,便是那林冲的浑家张贞儿和他的小丫鬟锦儿。

    王伦连忙起身虚扶道:“两位嫂夫人快快请起,都是一家人,何必如此多礼!”

    张贞儿道:“恩公救我全家大小,小女子无以为报,还望恩公勿要阻我。”

    说罢和锦儿恭恭敬敬的三拜九叩,王伦也不好拉两个女子,只好对着旁边的李云和李达道:“你们两个是死人啊,还不快把嫂夫人扶起来。”

    两人闻言连忙上去搀扶,没想到两人分别对自己的丈夫道:“夫君,你不是常问咱家供着的牌位那个救命恩公是谁么?我一直和你们说只曾见面未闻其名,恩公现在就在眼前,你们还不参拜。”

    这下倒好,俩女的没起来,李达和李云也跪下了,搞得王伦啼笑皆非,只好摆手道:“好好好,你们的礼我承了,现在赶紧起来,和我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说真的,我都快被你们吓死了!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连我都糊涂了。”

    王伦没说谎,他确实是糊涂了,这四个人风马牛不相及,真的是八竿子都打不到一块儿去,咋就凑成两对了?简直吓死个人!

    却原来是那日王伦偶然救了张贞儿一家,随后他们便听了王伦的嘱托到了郓城县,时文彬治下的确比较安稳,他们也在此踏踏实实的住了下来。谁知道后来生辰纲案发了,郓城县从此多事,每个百姓家都三天两头被差役闯进来盘问,他们家自然也不例外,差役来一次,家里的东西便少一点,日子每天过的提心吊胆。后来,他们听说时文彬到了梁山,他们也在百姓口中得知了不少梁山的事情,再加上生计艰难,便也跟着一些流民进了山寨,后来随船到了恽州。因为颠沛流离,张教头年纪大了,一病不起,张贞儿心中一直又有郁结,一急之下也倒下了,小丫鬟锦儿便撑起了这个家,因为锦儿虽名为丫鬟但是和张贞儿情同姐妹,现在又如此的对他父女,张教头便收锦儿当了二女儿。至于后来的事情,李云刚刚已经说过了。

    在李达和李云家里,一直供着个牌位,上面写着恩公两字,两个女子每日烧香,李达两人多次问过妻子,但是两个女子都不知道王伦是谁,那个时候王伦又身处东京未着白衣,他们更猜不到了,却没想到原来妻子的恩公居然就是梁山的寨主白衣秀士王伦。

    王伦听的心惊肉跳:娘的,这也太邪了吧?我都没想到还能碰上这两位。

    张贞儿说完,眼中垂泪道:“恩公寨主勿怪,本来我还担心,这对抗朝廷的人难免喜怒无常,虽然今日恽州安宁,但是万一那天寨主转了性子,只怕我们又要颠沛流离,但是今天,小女子放心了。以恩公的为人,我们总算是有好日子过了。”说着又呜咽出声,一旁的锦儿也是垂泪不已。

    王伦忙摆手道:“嫂夫人言重了,你和锦儿都已经嫁给了两位李兄弟,都是一家人,何须如此。日后勿再恩公长恩公短了,没来由生分了关系。”

    众人都是一笑,张贞儿却正色道:“大恩不言谢,恩公可以忘怀,小女子却不能忘怀。”

    王伦叹了口气,无奈道:“嫂夫人执意如此,我也没有办法,那我们就各叫各的吧。”说起来,王伦对女人确实也没什么招儿,尤其是这种纸上得来终觉浅的女子。

    这一餐王伦吃的极其难受,特别是张贞儿叫恩公的时候,王伦就觉得汗毛直竖:“娘的,你的前夫和小叔子都是老子必杀之人,你这恩公咋叫的我瘆得慌。”

    受妻子影响,李云和李达两个人说话中也是不是带出恩公二字,听的王伦更是难受。

    好不容易这一餐饭吃饭,王伦接口衙门还有事,便告辞带着众人离开了。

    只不过走的时候,张贞儿嘴巴动了动好像要说什么,但是最终没说出来,李达嘴巴也动了动,但是也没说什么。

    王伦离开饭店后觉得心情马上舒畅了不少,他对张贞儿和李达这两个人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都是勤劳质朴之人,都是一样的顾家过日子的人。比如李达,他受了李逵的牵连,被官府抓了给李逵顶罪,他的东家居然能四处给他打点,又使银子又赔面子的帮他,可见李达人品之好。

    可惜这两个人都是遇人不淑,一个碰上了自私到极点的丈夫,一个碰到没人性到家的弟弟,结果都被害的生不如死。好在,这两个人受伤害的人最终居然遇到了一起,张贞儿虽然出身比李达要高,更是大邦人士,但是被丈夫出卖的心酸,受人凌虐的屈辱,让她心理产生了极度的自卑,而这样的女子,正需要李达这样一个没有任何功利心,只有一门心思好好过日子的质朴汉子来好好的呵护,而且她很清楚,李达永远不会因为她的过去而看不起她。而李达一个农户之家不识几个字只知道埋头干活的糙汉子,也恰恰需要张贞儿这样一个温良淑德的贤惠女子细心照顾。

    这两个人的结合也许不完美,但是足以幸福,而幸福,往往是最重要的。李达和张贞儿夫妻也许不能成为什么流传千古的佳话,但是他们终究成为了一颗浪花,汇集在恽州这个小溪之中,而这个小溪恰恰是由无数他们这样的小小浪花汇集而成的。

    王伦走的很开心,他知道自己临走时张贞儿想问她前夫林冲的下落,而李达想问自家兄弟李逵的去向。但是,他们最终都都没有问,因为他们在这一刻,已经彻底和过去那不堪回首的一幕告别了,此后,他们将相濡以沫度过自己的人生,在他们的家庭里,再也不会有过去的人和事来打扰他们、伤害他们了。

    王伦没有办法让所有人都获得完美,但是现在他更有信心,让更多的人去实现自己的幸福。为此,他王伦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