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凶名天下 » 第023章 一刀仙儿

第023章 一刀仙儿

    船上但凡淮安一带的,耳听船老大吐出那两个字音,莫不脸色一变。

    顾长帆将众人面色尽收眼底。

    “老哥,什么是瀛鬼,你们何以怕成这样?”

    青年疑惑问道。

    那船老大连忙挥手,眼神回避,搪塞道:“什么鬼啊,谁不怕鬼啊。”

    说完他转开身子,又冲着众船工喊:“赶紧上船,起锚了啊!”

    顾长帆知他心有顾虑,不再多言。

    既然同在一条船上,他倒也不急。

    ...

    深夜,船舱隔间内。

    一个汉子吹着了一个火折子,燃起一盏油灯,映出一张粗犷的脸来,正是那船老大。

    他燃起三柱清香,默默碎念着:“河神大人,待我回到淮安,定备上三牲之礼来孝敬您。您一定保佑一路平安,别遇上那瀛鬼。”

    “不必了,你桌上的烧鸡就挺不错。”

    沉静的黑暗里飘出悠悠人声。

    船老大一颗心直到了嗓子眼。

    他打灯去照,只见旁边桌案上一个青年大咧地坐着,正从盘中掰下一只鸡腿来吃。

    “吓死老子了,你他奶奶的,你这个小鬼!”

    他看清面目,暴起粗口。

    顾长帆嘿嘿一笑:“老哥,拜啥呢?”

    “关你屁事,滚滚滚,你从哪进来的?”

    那船老大怒气颇盛。

    房内刀光一闪,油灯瞬间熄灭。

    跑船的汉子八尺身材吓得一声惊呼,腿脚都有些发软。

    刀光再闪,那油灯复又亮起。

    “嗯,这刀还挺好使。”

    青年左手兀自握着一个油腻的鸡腿,右手缓缓还刀入鞘,口中嘀咕道。

    “老弟啊,你可是缺银子使唤吗?”

    船老大自问也历过些风浪,但一时有些没看懂这青年的路数。

    “不用,就来听听那瀛鬼的故事。”顾长帆开门见山。

    “老弟啊,你要听故事你早说啊,你这么玩要吓死人的。”

    那船老大松了口气,端起那桌案上一杯酒压压惊后,娓娓道来:“用这种刀的,都是一些东瀛浪人,常年劫掠沿海。杀人越货,手段残忍至极。他们规模庞大,人数众多,连官家重兵把守的粮仓都敢抢。这些人好勇斗狠,神出鬼没,碰到了绝无活命的机会。在沿海一带,便把他们称作瀛鬼。”

    顾长帆暗暗点头,他曾听那老兵说起过,东方海上有扶桑之国,有许多武人因本家主公死于战场,便流浪到中土沿海,为祸一方。

    因常年住在不知名岛上,或飘在海中,朝廷多次出兵想要围剿,却都无计可施。

    “太湖群盗听过吗?鼎鼎大名。”那船老大话匣子渐渐打开。

    太湖群盗是一伙烧杀抢夺的绿林好汉,在那太湖群岛占山为王,广邀天下好汉,渐渐发展出一股让朝廷都头疼的莫大势力,不少成名豪杰都在其中。

    后来朝廷发动数千大军,由名将卢匡带领,死伤数百人,才将之彻底剿灭驱散。

    “嗯,听过的。”

    “在我们沿海有一人人皆知的悍匪排行榜,这太湖群盗如此势力也只不过排第三而已!而瀛鬼排第二,还比他高一位,你想想有多可怕。有许多在中原血债累累的成名人物,为了逃避追捕,都跑去加入瀛鬼了。像什么飞天刀、公子剑等等。”

    那船老大讲得眉飞色舞。

    顾长帆不假思索地问道:“那排第一的呢?”

    船老大神色亢奋,润了润嘴唇,接着道:“说起那排第一的啊,那就更了不得了!”。

    “怎么说?”青年颇为好奇。

    “那排第一的啊,我们叫夜猫子,近几年才出现在南方沿海一带,以前多集中在中原和北方。”

    船老大语带神秘,接着道:“你知道那夜猫子最恐怖的地方在哪里吗?”

    顾长帆心里想笑,怕他不说了,连忙摇头表示不知。

    “江湖上流传着一句话叫‘无常索命,夜枭勾魂’,这夜枭你都没听过?那可是...”

    “夜猫子就是夜枭?”顾长帆忽地打断他,心中一震。

    那夜枭恶名之大、臭名之远,举凡有耳之人,想要没听过怕还有些难度。

    想来这汉子虽有吹牛的成分,倒也不全是空穴来风。

    船老大话匣子一打开便有些收不住,接道:“那可不!那夜枭人人蒙面,臂上纹着一只张牙舞爪的怪鸟,因他们常年是夜晚出没,跟夜猫子似的,我们那里便这般喊。这夜枭最恐怖的地方就在于他们有一种药,叫勾魂食脑丹,只要给人吃了,任你多高的修为,那人就变得神志不清了,任由他们摆布、驱使,有时候看着跟正常人似的,但其实都被人操控着呢,连六亲都可以不认。多少高手都中招了啊,比如那子母剑肖寒。”

    那勾魂食脑丹在江湖上被传得极是邪乎,顾长帆以往也有过耳闻,始终半信半疑。

    不过,此类传言好比那某某女侠的闺房秘事,内里详情外人是无处求证的,不过图茶余饭后一乐,久而久之便也都遗忘了。

    “对了,还有那大名鼎鼎的东台卫名将郑巍峨,听说也让勾了魂了。不然怎么放着好好的将军不当,跑去当强盗了。”

    那船老大有意卖弄一番走南闯北的老道经验,忽地又补上这么一句。

    顾长帆如遭耳畔敲锣。

    他唯恐听错了,忙再次确认:“什么卫?”

    “东台卫啊!没听过吗?那你当真是孤陋寡闻了。”

    没听错,确实是杨锋的东台卫!

    他反复思索,东台卫的将领他几乎都认得,从未听过有叫郑巍峨的。

    想来是这汉子不知从哪道听途说来的。

    “你想想看,这许多高手都被夜枭勾了魂,为它所用,那实力得多强。怕不得有万把人了。”

    船老大抿一口小酒,已经睡意全无。

    顾长帆知他十句里有九句夸张,也不打算再留,最后问道:“那瀛鬼不是在沿海作乱吗,此地距离海岸尚有些距离,怎会出现在此。”

    “那我可不知了。老哥我以前是跑海船的,就是海上盗匪作乱,这才跑起了淮河,做点小生意,谁知道也不得安生。唉。”

    汉子长叹一声。

    顾长帆该问的都问了,见这汉子意犹未尽,直似话痨一般,忙起身告辞。

    出了船舱,他飘回船顶。

    “老黄,你说真有勾魂一说吗?”青年轻声问起。

    “不好说。譬如常人所说的人吓傻了,变得疯疯癫癫,心智如同小儿,那便是三魂七魄有所缺失,也就是俗称的吓丢了魂。世间若有高人,能勾人魂魄,那也是不一定的。天下之大,再奇都不奇。”

    黄卜轻声回应。

    “算了,管他的。”

    顾长帆嘟囔一句,对着满天繁星,他懒洋洋地躺下,翘起二郎腿将那长刀拔出,就着星光,举来细看。

    他虽不知铸刀有何讲究,但也颇能感受到这是一把好刀。

    他正愁没有称手兵器,这刀扔了可惜,倒可以先拿来用着。

    青年忽地一个鲤鱼打挺跃起,手中长刀乱舞,口中阵阵有词道:“古有李清照‘醉里挑灯看剑’,今有顾长帆‘夜里星光练刀’。全军听令,随我上阵杀敌!刀必卷刃,马必喘汗,违令者,斩!”

    “那是辛弃疾。”

    黄卜鄙夷更正。

    ......

    竖日一早,顾长帆在船顶被众人吵醒。

    他起身来望,船已抛锚停住不前,甲板上围满了人,都在争相往前面挤,似有什么热闹可看。

    他足尖一点船舱顶,身形如大雁一般直直飘起,落在一面巨帆的桅杆之上。

    前方水面露出一方巨石,横亘在河道中间,岸上一侧山势陡峭,更有碾压痕迹,想来便是山上的落石,阻住了河道交通。

    船老大在岸上正想法子,岸边围了几个山村中的热心百姓,都在出谋划策。

    顾长帆立于桅杆之上,居高临下,几与小山同高。

    他眼望大河两岸风光壮丽,一时豪情高涨。

    青年微微一笑,冲黄卜道:“老黄,今日就让大家提前领略一下四年后刀圣的风采。”

    说完,他身形如柳絮般荡起。

    可惜少了一身丝绸白衫随风轻舞,不然倒也有那仙人飘飘出尘之感。

    “看啊!天上有人!”

    “啊,真的,这便是那剑仙吗?”

    岸上百姓大呼出声。

    青年开怀一笑,诡异长刀仓啷离鞘。

    他一把握于掌中,森森寒气有如实质。

    眼望苍莽大河,青年正待斩出那狂澜一刀一式断江。

    忽地,他胸中有无尽刀意沸然翻腾,仿佛是受那壮丽山河所激。

    顾长帆从未有此经历,便任由那意念驱使,离那巨石尚有五六丈远时,刀身由下往上掠去,兜出一个婉转弧线,带起片片残影。

    下一瞬,刀势蓄满,万众瞩目中,长刀怒斩而下。

    青龙望月斩!

    江山响起一声高亢龙吟,一道四五丈长的紫色刀芒朝那巨石轰然而下。

    “轰隆”巨响传来,那顽石应声而碎,江面暴起漫天水花。

    岸上众人拍手喝彩,议论纷纷。

    水花落下,只留一片缥缈水雾。

    水雾中,一袭青衫往对岸飘去。

    江上传来青年洪亮的声音:“后会有期了,船老大。”

    那船老大本在岸上想法子,见船上那青年如天外飞仙般一刀破开顽石,正自艳羡时突然耳听他喊起自己名字,一时激动荣幸不已。

    在当地众人聚集过来的羡慕而热情的眼神中,他自豪开口:“那是我兄弟,那个...那个一刀仙儿。”

    他眼望青年远去的身影,这才想起尚未来得及问起姓名。

    顾长帆飘上北岸,他看了看自己双手,眼含灼热光芒,轻声道:“老黄,我好像真的变强了。”

    “嘿嘿。”脑中响起轻轻笑声。

    此地已近淮安,离上次与杨锋碰面的兵营不远,家人音讯渺茫,青年决定先花上两日北上走一遭,再南下慢慢找寻。

    主意已定,他不再多想,飞速往北而去。

    ......

    兖州与徐州中间有一处广袤平原,大梁五卫军驻扎在此。

    这五卫军成军还不到半月,连名字都是随意取的。五卫二字,正源自灵山卫、东台卫、青州卫、徐州卫、安东卫五大卫指挥司。

    这五卫接南京兵部命令,将所辖兵力合为一处,共两万多人,驻扎在此举行武科乡试。

    今年情形特殊,武科乡试被指定由军中举行,民间习武人士皆可参试,大有放开条件为国举才之意。

    此刻,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朝廷在此时举行武选,可说意义非凡。

    人人都知今年与众不同,不说武状元、武进士,便是普通的贡生,以后也大有机会在军中担任要职。

    杨锋作为东台卫指挥使,正是此次五卫军武科乡试的主考官之一。

    他立于高台之上,正眼望着下方呈五横五纵排列、由数千将士三日内紧急搭起的二十五座大型演武台。

    演武台四方插满旌旗,在深秋的冷风中猎猎作响。

    此次参与武选人数之多,参选武人实力之强,俱是以往武科乡试所不能比的。

    他仿佛也回到了血气方刚的青年时期,正信誓旦旦地要上场参试,一股微微的紧张感传来,让他眼瞳兴奋得颤动不止。

    凡人习武,天资差些的,若能在勤奋上补救,要练至那归元境顶峰倒也不算难事。但再要更上层楼,便不是靠勤奋能轻易堆出来的,故有“不入化境,不谈高下”的说法。

    是故,武科乡试挑选的都是各军最有潜力之青年,尤其是那年纪轻轻便已修到化玄境的,可谓各大卫所长官的心头至爱。

    这次参选的人中,论及整体实力,他认为当以灵山卫为第一。

    但若要决出前二十五名,更看重的却还是单兵武艺,这不禁让他想起昨日曾有过照面的两个年轻人。

    一个是徐州卫的刑剑,那是个天生的冲锋型武将,身形虽不高,但一身横练的筋骨,脚力之强骇人听闻,简直有昔年那不到弱冠年龄便已纵横沙场的奢毅风采,假以时日定是前锋营第一的利刃。

    另一个便是灵山卫的百里焚青,虽未曾见过他出手。但那青年身上的杀气之烈,杨锋搜遍脑海,以这般年纪而言,他毕生都未曾见过。除了几个老家伙,整个东台卫绝无一人可以收拾得了。

    这次武选,东台卫怕是有些难堪啊。

    中年将领苦涩地笑了笑。

    忽地,他脑中又闪过一个人影。

    “哈哈哈,难怪如此盛会,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杨锋嘴角扬起一抹弧线,轻声嘀咕:“赶不赶得上啊,小狗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