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中医半圣 » 第二十四章 实践,实践,还是实践

第二十四章 实践,实践,还是实践

    别看司马力进入演讲模式之后,很多话和观点显得很唯我和扯谈的样子,但他学习中医的方法实际上极其唯物拙朴,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与莫词讨论敲定李秀丽后续大致的调理方向之后,他翻开了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的《中药学》,这本书收录了很多中药材的资料,相比以往其他中医药书籍,这本书在介绍每种药材的细则里会增加了一栏【现代研究】内容,会对药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介绍。

    化学成分司马力基本看不懂,不过药理作用的内容对他还是很有启发的。

    例如“夏枯草”的药理作用中,就写有“水煎、醇提等不同的夏枯草提取物对多种肿瘤细胞株有显著的抑瘤作用”;“薏苡仁”的药理作用中,写有“煎剂、醇及丙酮提取物对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

    但凡药理作用中含有“抗肿瘤”、“抑制癌细胞”之类关键词的药物,司马力花费大量时间,从整本书中全部挑选出来形成一份清单。

    然后和莫词进行讨论初筛,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将基本可以确定的对于癌症治疗用处不大的药物剔除出去。

    其次,回顾李秀丽的方子,将已经用过的可以确定对于癌症治疗没有效果的药物,也从清单中剔除。

    经过反复筛选,清单最后所剩的药物并不算多,司马力手机登录网络,逐一查找相关的药理和毒性研究论文。

    如今的网络很方便,很多实验室论文都能快速找到,虽然司马力一直认为通过实验室的方式来研究中医是一件很低效率的行为,但毒性的相关研究,实验室渠道还是相对值得信赖的。

    让他去写论文他肯定是拒绝的,但让他看看别人写的论文,从中获取一些信息,那还是很愿意的。

    一通查阅下来,对其中一些尤其需要注意的地方分别做好标记。

    李秀丽是每3个月到医院复查一次,所以莫词和司马力便拟定了多种不同的调理思路,打算以3个月为一个周期进行不断的尝试。

    幕后这些工作,需要花费司马力和莫词大量的时间,治疗不可能停下来为研究等待,因此他们给李秀丽安排的第一个调理思路,是治疗癌症各种信息中,名气最大的“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治疗与研究同步进行。

    ……

    学习中医,是一个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的过程,是一个纯粹的过程,也是一个孤独的过程。

    司马力不看中医网红,不看中医公众号,甚至不看名家医书,他不需要各种昂贵的仪器,不需要进实验室,他只需要患者、思考、实践。

    在近一年的中医学习中,他最深的感触之一就是,患者是医者的合作者,一名愿意相信医者且配合良好的患者,胜过任何的昂贵仪器与实验室。

    患者就是学习中医最重要的资源,没有之一。

    只有接诊到患者才有实践的机会,只有展开实践,中医才有后续的一切。

    一名优秀的中医,对患者的需求极高,对外物的需求极低。

    外界主流观点认为的,中医属于偏原始落后的医学,司马力深入学习之后,才发现这种误解有多么离谱。

    正如防治感染是中医的强势领域,被匪夷所思的折腾误解成了弱势领域一般,中医这种所谓的原始,和落后没有任何必然关系,恰恰相反,这是其最高妙的地方之一!

    中医和西医不同的地方有很多,其中一项就是,中医是以人体为轴心,外物在外围的一套知识体系;而西医是以外物为轴心,人体在外围的一套知识体系。

    类似蒸汽机的发明和运用引发工业革命一般,新的仪器或药物引发新的医术变革,这是西医的道路。

    既受益于仪器和药物,也受限于仪器和药物。

    这种模式的优劣性暂且不说,仪器和药物的研发很多时候是化学、物理、生物、材料等其他学科的结晶,几乎不可能源自纯粹的医学本学科,所以说,化学、物理、生物、材料等其他学科才是西医学科的基石也并不为过。

    一台精密的仪器研发,没有社会多学科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想都不用想。

    中医起源太早,那时候的社会发展水平不可能产生什么精密的仪器,但疾病和伤痛从来不会等待,在简陋的客观条件与大量的治疗需求之间,一套不依赖外物的理论应运而生。

    前贤发明了向内求取的方式,通过阴阳五行虚实冷热等角度,不断加深对人体本身的认知,从而去认知疾病。

    人体对应天地宇宙,自身就是一个小宇宙。通过研究天地宇宙,最后来了解人体宇宙,需要不断的外物开发,但直接研究人体小宇宙,只需要特殊的认知技巧和足够的智慧。

    中医可以使用仪器,但不依赖仪器。

    在学科最初立意的时候,前贤就极其聪明的为后来者挣脱了外物的禁锢,使修行的成就不受限于简陋有限的外部条件,而只与医者本身的智慧直接相关,这种体系特性赋予了后来者无限的可能。

    这是何等高妙伟大的智慧结晶!

    但在浮躁的当代,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只剩愚拙。

    司马力看到的就是这样的中医,而后他选择了近乎愚拙的方式去承接这份前贤的馈赠。

    就是实践,源源不断的实践,严谨到乃至严苛的实践。

    不仅莫词传授的经验,他硬性自我规定,必须亲自经手实践验证过,才予以确信。

    即使已经确认过一次的经验,也会保持谨慎的底线,在后续实践过程中,抓住每一次的机会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的持续验证,他的资料库一直在持续不断的更新修正。

    司马力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医学的真理就是疗效,疗效是一切花里胡哨真假难辨的破妄之刃。

    所谓挥刃三千,虚妄不存。

    在这个过程中,莫词作为师父,为司马力提供了接触到实践的机会,让他能够打下极为扎实浑厚的基础。

    同时也抬高了司马力的整个眼光格局,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师父的水平不是他的终点,而是他的起点。

    他以初生之犊的身份,一开始打的就是癌症级别病症,尽管现在他自己推翻了“癌症是最终BOSS”这个观点,但不能否认他一开始就具备了对战最终BOSS而完全不怂的心性和勇气。

    现阶段的司马力还没有意识到勇气的重要性,它在人弱小的时候,是鼓舞前行的无畏,但在人强大的时候,它会成为登临无敌的通行证。

    埋头实践,相对孤陋寡闻的司马力没有太在意医术之外的事情。

    中医不受外物的限制,让他没有太多的资金需求,他不需要应付过多无趣的交际和应酬,只需要一个人默默的思考和认真将每次实践做好。

    能够用智慧去争取和构建自己的未来,他就已经觉得是最大的幸运和公平。

    尽管世人对中医的误解颇多,以及中医濒临消亡的处境,注定前行的道路上未必有多少鲜花和掌声,同时中医对智慧的高需求,也决定了真正能够同行的人不会有多少。

    但司马力是一个能够忍耐孤独,甚至享受孤独的人,他在小诊所里安静的成长,或许有登临舞台的一天,或许会一直默默无闻。

    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