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一帘风月明 » 第十四章 流民

第十四章 流民

    太子一行人餐风露宿,历经艰难一路到了山西。本以为这边的灾情也许会好点,哪知比陕西有过之而无不及。

    事实上自太祖时期,官方组织和民间自发的大型移民,便络绎不绝。山西人口流失较为严重。加上特殊的自然环境,这里一直是灾情多发地。

    短短几十年,山西的旱灾洪灾便多达四五次。这不,三年前的大旱刚过去不久,元气未复又遇此次大灾,山西百姓早已苦不堪言。一路上行下来,到处是携家带口徒步逃往湖北、四川等地的百姓,但很多饿死在了半路上。更有甚者,饿红了眼的,竟易妻易子相食,惨状不忍目睹。

    这日太子一行人行至汾州县郊外,众人皆感疲累不堪,便下了马预备歇歇脚。哪知刚席地坐下,一窝流民便蜂拥而上,将马背上的行囊抢了个精光。锦衣卫众人忙喝呼着上前拦住众人:“快快放下,尔等刁民,可知这是犯上作乱!”

    “大家不要怕,都快饿死了,还管他犯不犯上的,横竖都是一死,还不如做个饱死鬼。”一个牵头的糙汉子大声喊道,抱着抢来的东西往前方窜去。原本还有些迟疑的人群一听,都横了心死死抱着手里的东西不肯撒手,并开始四散逃窜。

    护在太子身边的锦衣卫密使余斌急了,对同伴使了个眼色,让其护好太子,自己则追上为首的糙汉,正欲挥剑砍向那个男人。太子在身后大声喝道:“住手,万不可伤了百姓!”

    “殿下,这里离太原府还很遥远,没有吃食,可如何是好!”余斌跺了跺脚怨声说道。

    “算了,咱们忍忍吧!这些吃的,对他们来说是救命之物。”太子面色如常说道。

    一旁的谢迁神色焦急,想劝几句却终未出声,只对着余斌摇了摇头说道:“听殿下的!”

    百姓们见太子一行人并没有强行追赶,便四处散开,将抢来的食物拿出来,好一顿狼吞虎咽。有些没抢到的,也眼巴巴围了上去,祈求能分上一点羹。

    谢迁拉住一个坐在地上没动的跛腿大爷问道:“大爷,您们这是预备去哪里啊?”

    “哦,俺有一个远房亲戚在湖北,俺预备带着孙子投奔他去。”大爷长叹了口气哑声说道,长久没有吃东西喝水的嘴唇,早已干裂渗血,脸更是枯黄干瘪,模样看着甚是吓人。

    “对了,别人都在往外逃,你们咋还往里去啊,这不是自寻绝路嘛?”大爷顿了顿问道。

    “老人家,这是当今太子殿下,奉万岁爷之命前来山西赈灾的,朝廷正在想办法。赈灾的粮食已在路上了,相信灾情很快就能得到妥善解决。”谢迁指着太子对大爷说道。他想着:如今最重要的事情便是,重树百姓信心。总不能最终粮食运来了,这里却成了一座座空城。

    一旁的几个百姓听了,马上来了些精神,他们神情激动地围了过来,叽叽喳喳嚷道:“朝廷并不是不管我们死活哪,大家快来看,万岁爷派太子殿下前来赈灾了!”

    这一嗓子一喊,附近的百姓立时便都围了过来,眼看人越来越多,锦衣卫们忙自发站成了一个圈,伸开双臂将百姓勉力拦在圈外。

    太子见群情激动,忙站了起来,对着众人抱拳说道:“父皇听了山西左佥都御史叶淇的奏报,心急如焚,特命本太子亲来赈灾。临行前,父皇已经下旨,命由南京、江西等地转漕运粮二十万石由水路运至河南,再发山西,后续还会筹集大量帑金支援。各位大爷大婶们请放宽心,咱们熬过这几日,就会有粮食吃了,日子便会好过些了。”

    众百姓一听,欢呼雀跃。大家相互商议了一下,决定跟随太子一路再返回乡里。

    太子见百姓们如此信任自己,不免湿了眼眶。他哑声说道:“乡亲们,本太子还要早日去见叶巡抚,商议慰灾事宜,就先行一步。大家放心,这种艰难状况不会持续多久了,请相互转告一下,让大家早日回乡。告辞!”

    太子一行人在百姓们依依不舍的目光下上了马,一路往县衙而去。他们要从这里转至太原府,大约还需一两日行程。

    傍晚,行至一处早已干涸无水的小河边,见四处无人,瑾儿叫停了众人。大家下了马,只见瑾儿从怀里摸出一个花布包,打开,里面竟有三张大饼。众人眼睛都亮了,已大半日没有吃过一点东西的他们,看瑾儿的眼神,简直有种顶礼膜拜的崇敬。

    “我就怕路上有百姓抢食,特地藏了几张饼,大家快分了吃些,养足了精神再上路。”瑾儿边说边将一整张饼递给太子,其余的则由众人分食。

    太子将饼从中间撕开,递给瑾儿一半,瑾儿将饼又撕下来一大半,小心翼翼包好,复揣进了怀里。心想:倘若一路上都找不到吃的,这点饼好歹够太子勉强解解饥。

    面饼是昨日晚上瑾儿亲自去厨房烙的,如今已然有些硬了。但众人依然吃得十分香甜。尤其是太子,边吃边咕咙道:“瑾姨,这饼是你亲自烙的吧,好吃!”

    “是啊,就防着断粮呢!可惜没水,大家小心些,别噎着了!”瑾儿啃着手里的一点点饼,温声嘱咐道。

    一旁的谢迁站了起来,寻寻觅觅地往前走了几步。突然在一丛上半截已干枯,下半截还青绿的水草前矮下身子,使劲拔了几株草起来,笑眯眯递给太子一株说道:“殿下尝下这草,里面约莫能咂出点水份。”说完将水草一一分给大家,自己率先拿起一根咀嚼了起来。

    瑾儿试着细细吮开,果然,绿色的水草带着些许水份,还透着点隐隐的甜味,虽不能解渴,但勉强可以舒缓一下饥渴感觉。

    余斌等人又去拔了几株,大家又分着吮了些,天已经渐渐暗了。众人忙起身上马,往县城方向而去。远处,依稀能看到几盏寂寥的灯火。

    一行人在掌灯时分,终于进了城。城里到处空落落的,几乎看不到什么烟火气。一路摸索着到了县衙,里面倒是有几个人在四下忙碌着,都是一色的神情焦虑,面容愁苦。

    见到太子一行人,衙门里的官员起初都有些懵。为首的一个倒是有些见识,他认得锦衣卫服饰,见众人护着的为首一个少年,虽样貌清秀,却气度不凡,不怒自威。想起传说中太子殿下亲自出巡赈灾,才后知后觉的噗通跪了下去,激动莫名地叩首喊道:“下官不知太子殿下亲临,未去迎接,万望恕罪!”其余人虽不知道怎么回事,但一听太子二字,都吓得紧随其后跪在了地上,叩头不止。

    太子赶紧上前扶起为首之人,知他必是当地知县。果然,来人正是知县裴志。他是前些年中的进士,官声不错,多年来未有差评。裴志张罗着将太子一行人引进府衙后院,安顿好后,忙吩咐管家煮茶备膳。又将在场官员一一作了介绍,都是衙门里现任的各职官员。

    稍倾,有人端来茶盏,饥渴的众人顾不上烫,端起就喝。却是百姓家常见的粗茶,还带着点苦味。瑾儿心想,看来这衙门知县算得上清廉,喝的茶还不如京中寻常百姓。

    裴志见太子一行人行容颇有些狼狈,满面灰尘,知其一路上定吃了不少苦。略作介绍后,便命人端上了吃食,却只有一钵子红薯、和一些馒头,还有一碗花生和一碟子咸菜。

    裴志面露愧色俯身请罪道:“衙门里也快断粮了,这是如今能找到的最好吃食了。还请太子及各位大人们将就着用些!”

    “无妨,不瞒大人,咱们差不多也一天没进食了,饿狠了,这些东西都是极好的。”谢迁忙笑着打圆场。率先拿起一个红薯递给了太子。

    瑾儿着急地喊道:“还没有洗手净脸呢!”

    太子听话地将红薯放下,等着洗脸。先生也略带羞涩地对瑾儿笑笑,站一边不再出声。

    余下众人却顾不上这些了,早已经饿坏了的锦衣卫们,依次上前拿了些馒头红薯,到一边默默啃咽起来。

    很快有下人端了一小盆净水来。太子、先生、瑾儿先洗了洗,余下众人都依次将就着洗了下,直到一盆水变得黑乎乎的。众人却都见惯不怪,如今能有点水洗漱已经很好了,洗澡便是奢望了。

    一旁的裴志见了,眼睛有些潮湿。他知道,这一路过来,到处是饥饿的流民,水源早已枯竭。太子他们定也是受尽千难万险,才到了这里。想着万岁爷并没有放弃山西百姓,还派出了自己唯一的儿子前来赈灾,可见救灾决心是大的。他原本颓丧的心里,突然便升起了一些希望和勇气。看来,百姓们有救了。

    这一晚,众人简单吃喝后,太子和谢迁并没有先去休息,他们连夜与知县等一众地方官,就赈灾事宜做了详尽安排。说好明日先四处巡查一遍,全面了解下灾情,等粮食一到再做相应分配处理。

    太子一行人三更才歇下,五更便又起来四处查看灾情。一路上见到处都是饿得皮包骨头的流民,有的已经奄奄一息,心情不免很是沉痛。他让知县陪着,亲自走访了城里几个往日的粮食大户,期望他们能捐出点粮食,却收效甚微。

    第四日,衙门里也断了炊,众人都饿了一天肚子。余斌带着两个锦衣卫出门了一趟,希望能打点野味回来充饥,结果也一无所获,田野地里早被人刨了个干净,连老鼠都没看到一只,众人都很是沮丧。

    最后还是裴志出门了一趟,从城里的一个富户那里,讨了一小袋面,宝贝似地揣怀里带了回来。瑾儿和衙门里的大厨一起,做了顿面条,太子与众人分食了一些,才勉强算是略充了饥。

    第六日午后,运粮官押着朝廷救灾的粮食总算是来了,众人无比欢喜。太子亲自站在街口,帮着衙门里的众人分粮。城里的住户,每家按人数多少分配一些粮食。各处的粥棚也开始生起了火,这是为那些流民准备的。看着饱受饥饿摧残的百姓,终于喝上了浓稠的米粥,太子一行人才放心地向知县裴志告辞。下一站,他们将前往太原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