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一帘风月明 » 第十三章 赈灾

第十三章 赈灾

    太子等人一路西行,越靠近陕西,情形越惨不忍睹。当真是赤地千里,哀鸿遍野,田地里苗木尽枯,沿途树无完皮,人们甚至争吃树叶、枯草充饥,入目尽是惨烈。

    从未出过皇宫的太子,哪里见过这种阵势。一路走一边叹息,随身带的吃食,也早已被他尽数分给了沿途百姓。临近西安府,一行人也断了粮。

    这日眼看着西安城池遥遥在望,已饿了半日的太子一行人,总算来了点精神。他们催马急行,在城门口遇见了两个等候多时的官员。见到太子,一脸焦急的两人,忙堆了笑,恭敬地上前迎接。原来是巡抚陕西右副都御史郑时及其副将刘春。

    一行人边寒喧边进到城内。曾经赫赫有名的都城,如今却一片萧瑟。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再无商贩叫卖的身影,入眼处全是饥肠辘辘的流民,一个个形容愁苦,衣衫褴褛。

    太子忍不住唏嘘道:“本宫想起太祖时期,皇太子朱标,何等热爱这座城市,还曾上书建议迁都。若他看到昔日的荣城,因大旱竟至如此苍凉,还不知心中会如何难过,唉!”

    “天灾人祸啊,非人力能抗也。太子殿下也不必过于忧心!您能曲尊前来赈灾,下官们心下也安定了许多。只要此次灾情能平安度过,下官保证,三、五载内,定恢复西安府往日荣华。”郑时忙轻声安慰道,憔悴的脸上看着神情平静,心里却早已经忧心忡忡。

    他暗自思忖道:万岁爷此次派太子亲来赈灾,看来十分重视此次灾情。但太子尚且年幼,更无任何处理经验,自是不能奢求他出多少力,只要不添乱,自己便阿弥陀佛了。

    这时有灾民围了过来,想是见他们这一行人看着面生,衣着也算光鲜,定是外边来的。几个妇孺小孩,怯生生地靠近,伸着枯瘦如柴的脏手哀求道:“有吃的嘛?行行好,给点吃的吧。”

    有兵士过来拦住他们呵斥道:“一边去,莫要在此处喧哗!”

    太子皱眉说道:“运粮官不是先行押了些粮食过来了嘛?怎地还没分到百姓手里。”

    “太子殿下容禀,赈灾的粮食前日午夜才运到城外,怕有流民疯抢,下官已派了军队,连夜押送到城外十里处的粮仓,只运了一部分到城里。昨日已让士兵们搭建了五六个粥棚,今日便欲起锅分粮。太子请先略作休息,下官再陪同您前去巡视一番。”郑时敛了眉不慌不忙地解释。

    “喔,大人处理得当,倒是本宫不了解情况了。这样吧,现时便一同去看看,先生您说呢?”太子虽很是疲惫,肚子也饿得咕咕叫,却还是强撑着说道。他扭头看了先生一眼,见先生赞同地点了点头,便对一脸疲惫的瑾儿说道:“瑾、瑾先生,你自先去休整,稍后再下来用膳吧。”

    瑾儿知众人尚有要事,自己跟着也没多少意义。且太子行囊也需要规置,便答应着随那名副将进了府衙。等安顿好太子和先生的行李,喝了壶热茶,瑾儿才算缓过劲来。

    很快有下人进来,送了盆洗脸水和一些吃的。瑾儿虽又累又饿,却舍不得独自享用。便换了身干净的衣服,忙碌着等太子他们回来。她明白:此刻这里的每一滴水和粮食,都异常金贵。

    过了大约两柱香时间,太子和先生才结伴回来了。一进门,太子便瘫在了太师椅上直喘气。瑾儿忙斟了两盏茶递了过去,二人接过都是一饮而尽。连饮三盏,才算是略解了些渴。

    瑾儿又将帕子浸了水,递给太子:“洗把脸吧,殿下的脸都有些花了!”

    “这里水金贵,瑾姨,你可要紧着点用。”

    “放心吧殿下,这盆水都放半日了,奴可一直没舍得用,就给殿下您们留着呢!”

    “先生也就着擦擦吧!”瑾儿见太子洗完了,将帕子透干净了,又拧干递给先生。

    谢迁忙双手接过帕子,低声说了句谢谢。着急忙慌地胡乱擦了把脸和手,瑾儿笑笑无声接过,就着黑乎乎的脏水,自己也洗了把脸,却也舍不得倒,想着兴许还能派上用场。

    瑾儿张罗着给太子换了身干净的天青色衣裳,人看着才算是精神了许多。这时有人站在门外低声奏请道:“太子殿下,请往前厅用膳,郑大人和一众大人们候着呢!”

    太子实不喜这样的场合,正欲拒绝,谢迁压低声音说道:“殿下还是去吧,想必西安府衙里的那些大人们,都渴望目睹太子风采呢!此次赈灾,还需得这些地方官们勠力相助,这些必要的场合,还是得应付一下的。”

    太子听了忙正了正衣冠,率先走了出去。先生和宪宗皇帝派的两个专职护卫太子安全的锦衣卫高手,随在身后。锦儿则自觉留在屋内,就着那些已经冷了的吃食,草草吃了点了事。

    太子回来时有些微熏,想必喝了不少酒,脸也红通通的,被先生扶着进来。瑾儿忙斟了杯热茶给他喝了,将他扶到里间的榻上躺了下来。

    先生在一旁等了会,见太子渐渐闭上了眼睛,知道他这一日太过辛劳,想必已熟睡过去。便蹑手蹑脚退了出去。

    瑾儿忙跟了出来,将另行收拾好的一个包裹递了过去,低声嘱道:“先生的房间我已经收拾好了,这是找出来的换洗衣物,先生今日也累了,早点安歇吧!”

    谢迁温柔地看了瑾儿半晌,想说些什么却终是没有出口,只哑声说了句“多谢!”才接过包裹寞落地走了出去。

    瑾儿无声地看着先生的背影,眼底似有泪水浮了起来,但她强行憋了回去。这一程,自己与他,只是先生与学徒,断不可有其他。既已没有缘分,就应守好各自本份,安稳度日方是正理。

    瑾儿一行人在府衙的东院暂住了下来。每日太子和先生他们带着锦衣卫早出晚归,去安排赈灾事宜。瑾儿有时随行,但大部分时间都留在衙门里打点内务。

    这日瑾儿正在院子里洗太子的衣物。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鬼鬼崇崇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个年少秀气的女子,怯生生的,神情有几分瑟瑟。

    瑾儿总觉得男人看着有些面熟,却又想不起叫什么名字。只依稀记得似是上次在衙门里见过。

    男人犹豫着在瑾儿面前站定,抱拳施了一礼,堆了一脸媚笑点头哈腰道:下官叩见大人,吾乃西安府承宣布政使司蒋义,此乃下官爱女。是这样啊,下官见太子在府衙里住了这些时日了,身边也没个小丫头侍候。下官思忖着,小女年方十四,平日里这些侍候人的活计都是娴熟的。便将她送来侍候太子几日,还请先生替太子笑纳。”说完从袖子里掏出一大包银子塞了过来。

    瑾儿一见面色立时冷了下来,她知道来人在打什么主意了,想让自家姑娘攀了太子这根高枝,自己也能跟着发迹。只是在如今这种艰难时刻,此人竟做出此等媚态来,别说太子,自己都十分看不起。便厉声喝道:“西安城中情势如此艰难,大人不思如何为民排忧,为太子解难,却做出这等邀宠惑上之事,实令人不齿。我劝大人还是算了,太子不远万里来到西安府,是为赈灾来的,可不是来猎取美色的。大人此举实是陷太子于不义,太子无论如何都不会接纳的。大人还请回去,乘着太子尚未回府,彼此还能留些体面!”

    “得,一个侍候人的奴才,摆什么大人物派头,还教训起老子,我呸!等着吧,晚些时候俺自去请见太子,定有分说!玲儿,咱们走!”来人一脸悻悻地叫骂着转身走了,背影显得猥琐而惶急。

    身后跟着的小丫头,脸红成了鸡冠,眼中带泪地看了瑾儿一眼,羞愤地得象是想找个地缝钻进去。瑾儿看着不无同情地摇了摇头。唉,又是一个可怜的,万事由不得自己作主的姑娘。

    太子晚上回来,瑾儿犹豫半晌,还是将此事说给了太子。这个人自己已然得罪了,告诉太子至少可以让他早做些防备。果不出所料,太子一听,气得将手中的杯子都扔了,大骂道:“百姓如此艰难,这些当官的不想着如何为朝廷分忧,竟然还欲行此下作之事,瑾姨你做得好,就是太过温和,应该拿扫把将他扫了出去。衙门里有此等无良之辈,焉能治理好政务啊!”

    谢迁在一旁劝道:“太子切莫生气,不值当。眼下每日两遍粥是供应上了,只是城外拥进来的流民越来越多,怕是过些日子就供应不上了,还是得想法子筹集更多粮食。”

    “先生可有妙招?”

    “妙招还真没有。我想啊,是否可以和郑时大人商量商量,让城中的大户们捐些粮食。”

    “这法子想必郑大人早已用过了,况那些人,此刻让他们拿些粮食出来,比登天都难。”

    “太子或可写道瑜令,派两个锦衣卫前去无灾的邻省湖北、四川,再征集些粮食过来,或可解燃眉之急。”

    “此法倒是可行,只是我初涉朝政,未经父皇允准便下瑜令,是否太过草率。”

    “太子殿下莫不是忘了,您辞行时,万岁爷已允准你见机行事,必要时可自下决断。为防万一,太子可一边让锦衣卫前去借粮,一边上道折子给万岁爷,禀明此事,如此便可两全了。”瑾儿忍不住在一旁插话道。

    “对,如此,便再无不妥了!”太子一听,紧皱的眉头总算舒展开来。这才觉得饿了,忙向瑾儿撒娇道:“瑾姨,我饿了!”

    “早准备好了!”瑾儿忙将准备好的饭菜一一端了上来,三人围坐在一起,终于高高兴兴吃了顿饱饭。

    第二日,和郑时略作商量后,锦衣卫便拿着太子的瑜令,和郑时的借函,飞马前往湖北、四川借粮。另有一道递上京城的折子,随之也火速出了西安府。

    待到城外仓库的粮食快见了底,湖北的借调的二十万担粮食也先行到了,大家喜不自胜。太子和郑大人亲去巡视了粮仓,并派了重兵把守,才各自长长舒了口气。看来,此次灾情暂时得以解决了。

    郑时看着眼前年青的太子,神情坚毅,目光温和,既有对百姓的宽仁,又有对自己原则的坚守。心里不免很是宽慰。假以时日,太子必会成长为宽厚爱民的帝王,大明王朝后继有望了。

    安顿好西安灾情,太子一行继续向山西出发。此次的赈灾任务还很重,前路仍然十分艰难,但经过西安这一个多月的锻炼,太子心里已经有了些底气。他暗下决心:无论如何,自己都要竭力完成赈灾任务,既要对得起黎明百姓,也要对得起父皇对自己的无限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