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魁歌行 » 第九章 好诗词好故事好人品(二)

第九章 好诗词好故事好人品(二)

    唐明已经悄然离开,不是自己不愿意凑这个热闹,不见满座众人已经把自己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了,再继续待下去还不知道会被如何针对。如此多的人若群起而攻之自己可有点吃不消,还不如早早离开省得惹人厌烦。

    刚踱步门外便见一个小丫头正蹲在地上嚎啕大哭,小巧的脸蛋上一颗颗豆大的泪珠从脸颊滑落在地。而这个小丫头唐明认得是小河村村民李春娘的小女儿李二妞。

    四周也不乏有好心人上前关切询问,但李二妞似乎没有听到一般依旧梨花带雨哭泣着。抬头见到了唐明正从酒楼中出来,瞬间哭声更大了一把抱住了唐明,这让唐明一个趔趄差点站不稳。

    “唐哥哥,唐哥哥,二妞把买药的银子丢了,二妞找不到。”小姑娘把头埋在唐明怀里带着哭腔,让唐明着实心疼的紧。

    李二妞其父亲在前年因病离世,家中也就剩下妻女小三人,在这个完全靠力气吃饭年代,家中少了一个顶梁柱生活上多有贫寒。

    不过二妞是村子里面相对有礼貌的孩子,虽然来听唐明讲故事的次数不多,但正因为对人对事都颇为乖巧懂事让唐明印象深刻。

    唐明安抚着怀里的小姑娘温声道:“不哭,不哭,丢了些银子不算太严重的事,我亲自带你去家里跟你娘解释解释就好,二妞不哭。”

    听完唐明的安慰没有意料中安静下来反而哭声更大了:“呜呜呜,二妞不敢回去,阿娘染病了,身子好烫好烫。阿娘让二妞找大夫抓药,现在药还没抓钱被二妞弄丢了。阿娘会生气的。呜呜呜。”

    唐明这才听明白,小丫头把钱弄丢了,怕受到娘亲责罚,再加上娘亲病了就更不敢回去了。也不难怪,即便平常人家丢了钱都会心疼的紧,何况二妞家就剩李春娘一个劳动力,即便是一枚铜钱都是命根子。

    唐明原本想把身上不多的银子一并送给这个小丫头,让她抓紧拿药,这马上就要天黑了,城门马上就要关门,想要出去就只能等到明天早上了。不过心头一转便有了更好的注意。思考一会便将小丫头拉入酒楼,拿过笔墨便洋洋洒洒在纸上纵笔如飞写了起来。

    不到一盏茶的功夫,手停笔落将纸张折好交给小姑娘,指着台上正仔细阅览个个诗词的轻纱女子:“把这张纸交给那个小兰姐姐,她自然会给你赏钱。等拿到钱抓了药就到城门外等着哥哥,天色晚了与我一同回去。记住莫要告诉任何人是我写的。”

    把话说完摸了摸小姑娘的脑袋赶忙朝外面走去,不是自己着急,眼看城楼就要关闭自己还要赶往铁匠铺订做铁环呢,可不想迎着冷风在大街上睡一晚。

    二妞看着手中的纸张,她不认识上面的字,并不知道写了什么。但她很相信唐明哥哥,既然唐明哥哥说能够换来银子就一定能换来银子。事情已经成了这样,也没有其他办法,小姑娘一咬牙还是朝高台走去。

    这时贴身丫鬟注意到了台下扭扭捏捏的李二妞开口驱赶:“哪家小丫头,这可不是你能瞎玩的地方,快些离开。不然我可要打人了。”说罢就要动手赶出去。

    李二妞眼睛冒着泪花还是带这哭腔将纸张高高拿起:“唐哥哥让我把这个交给小兰姐姐。”

    贴身丫鬟这才注意到李二妞手中的纸张,灯火的映照下上面隐隐约约能看到些许字迹:“竟瞎胡闹,快些离开,不然莫怪我不客气。”

    丫鬟用手拉扯着李二妞,欲要将这个不懂礼数的黄毛丫头拽出门外,李二妞也聪明抓住身旁的房柱就是不肯走。

    “绢儿,出了什么事情。”小兰看着丫鬟和一个小丫头在相互拉扯眉头微皱出声询问道。

    “小姐,这小丫头竟瞎闹事……”没等娟儿说完李二妞强答道:“二妞不是来闹事的,唐哥哥说把这个交给小兰姐姐,自己就可以得到赏钱。”

    随着小兰的询问在场众人这才注意到这边动静都好奇张望着。

    小兰听完颇觉得有意思出口言道:“写诗词就写诗词,让你这个丫头跑一趟红楼院难道不觉得可笑吗?看来你这个所谓的唐哥哥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人。”

    二妞顿时就急了:“你胡说,唐哥哥是好人,是二妞把阿娘的钱弄丢了,阿娘病了,二妞没钱抓药了。唐哥哥说把这个交给小兰姐姐自己就有钱抓药了。”听着语气小丫头似乎又要快哭出声来,心里觉得唐哥哥是在骗自己。

    小兰这才轻声一笑:“绢儿,把纸张递上来吧,也不知道你这个唐哥哥有何等能耐。”

    绢儿接过李二妞的纸张,双手捧给小姐便静静站在一旁等着吩咐。只要小姐一发话,自己就算踢也得把这个小丫头踢出去。这青楼是你这等小毛孩子能来的地方?

    纸张展开,当读完上面所写的内容原本还有些不屑的小兰顿时严肃起来,嘴唇微动,似乎又多念了几遍上面的内容。过了良久小兰这才回过神来,摆了摆手示意绢儿将手中的银两一并送与眼前脸上还带有泪痕的李二妞。

    “把这些东西赏给这个小丫头吧。”

    丫鬟绢儿听完这话满脸不可思议:“小姐……”

    “嗯?没听到我说的话!”

    娟儿虽然觉得很荒唐,但既然小姐吩咐了自己也只好照办。众人见状那一个个都有点不服气,咋滴这是你情人给你写的情书不成?一名士子站身相对:“小兰姑娘,刚才定的规矩,若有好佳作入得小兰姑娘认可,便方能获得赏赐,这平白无故便将其送给这个不懂礼数的小丫头,未免太过儿戏,不妨将纸上的内容告诉于我等,若真是佳作也让我等众人心服口服才是。”

    众人闻声附和。

    “是啊,这平白无故就送与他人,若不是看不起我等的缘故?”

    场下一阵骚动,小兰也不为之所动便清声相答道:“此是一首诗,题为《雪梅》”说罢眼睛扫视了一遍台下所有人后才继续言道:“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花和雪花在春日里互相争奇斗艳,谁也不肯服输。文人骚客难以评论梅与雪高下,只得搁笔好好思量。然而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在场众人中大多数都是读过书的士子文人,自然明白诗中真意。

    首先雪与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第一句运用拟人手法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认输。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刻画的别出心裁,生动活泼。

    次句写文人们在两者之间难以评判高下。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一番。

    后两句便是作词之人对梅与雪的评语:就洁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却没有梅花的香味。“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将香气物质化,使人觉得香气可以测量。

    小兰见场下没有任何骚动后这才缓声言道:“若诸位公子有更好的诗词,小女子自然按规矩把银两和手绢亲手送于诸位公子。”

    而第一个出言表示不平的士子只是回坐于椅子上默不作声,似乎刚才自己什么都没有说一般。而其他人也没好到哪里去,原本还骚乱的众人也只好闭口不言。

    一位中年人起身岔开话题道:“这小兰姑娘有仁义之心,帮助丢失银钱的小姑娘行孝顺之事。为阿娘治病乃是德孝之举,我呢也不是什么刻薄之人,愿意一并与小兰姑娘赏赐这小姑娘些许银两,彰显我魁国士子风采。”

    这话说得就很好听了,我可不是比不过这首诗词,乃是想帮助眼前这个可怜的小姑娘,为这个小姑娘懂得孝顺父母愿意自掏腰包赏赐给这个懂事的小姑娘,随便也赞扬了小兰姑娘有颗善良的心,更是给一众人一个台阶下。

    “是是是,我也一并与小兰姑娘给这个小丫头嘉赏。”

    “我也一并与小兰姑娘一道给这个懂事的小丫头赏些银两。”

    “我等也愿意……”

    李二妞看着手中托盘越来越多的银钱,小脸满是不可思议,用力擤了擤鼻涕,痴呆呆看着托盘上仍旧在变多的银子,感觉像做梦一般如梦似幻。